•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1
713微解封健身房
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2
肌肉痛到最深處,訓練才算有效嗎?
3
女子75公斤級賽事奧運等級 姚季伶穩住銅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2021-07-09
話題 健身 重量訓練 新聞 COVID-19

台灣自從5/17宣布三級警戒至今已經超過1個半月的時間,並於7/8再次宣布警戒時間由7/12延長至7/26,但由於疫情漸漸趨於穩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於13日起實施所謂的「微解封」來適度鬆綁民生消費減低企業及民眾的壓力,其中又以是內外運動最受到大家的注目,尤其在健身房的部分並須要降低入場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上限,同時,還規定必須使用個人運動器具(禁止混用)、避免肢體碰觸、教練必須每7天進行快篩檢驗以在教學時以示範指導取代碰觸,另外,也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與交誼廳等相關規定。

713微解封健身房
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這些相關規定同時也引發成吉思汗健身房的館長陳之漢開直播抱怨,關於這些運動場館微解封的相關規定館長看完表示「這乾脆叫我們不要開就好了!」,對此館長也指出「使用個人運動器具(禁止混用)」這點他非常的不能理解,中央規定健身房內的器材不能混用這件是有哪一間健身房可以不混用就開放?中央這個規定一出來,有哪個健身房開放大家就都可以去檢舉,因為一定會混用。

同時,館長也認為,若是中央規定健身房內的器材使用完畢之後,就對器材或設備進行噴酒精或氯水進行消毒清潔,這樣的做法就比較合理也能達到,因為,這些動作在三級警戒之前許多健身房就已經在做。

館長痛批微解封運動
成吉思汗健身房的館長陳之漢開直播抱怨這些規定「乾脆叫我們不要開就好了!」。 ©YouTube

關於這點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解釋,個人器材禁止混用/借用是針對可以帶走的物品,例如球拍、手套、腰帶、護具及瑜珈墊等,至於無法帶走原本就安裝於場館內的器材或設備,則必須採用「間隔」式的使用規範,例如這台機器在用則隔壁台就不能使用,有點類似梅花坐的形式來安排,並於器材使用完畢後立即進行消毒清潔,器材未完成清消前不得混用。

713微解封相關規定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713全台微解封相關規定。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另外,也有許多的連鎖健身房會員質疑,在運動訓練過後健身房的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及烤箱都無法使用,再加25%的人流上限管制但卻依然收取100%的會員費用,對於付費用的使用者來說一點都不合理。台北市議員戴錫欽也於FB上指出,他接獲陳情有某知名連鎖健身中心會員每個月需繳1688元會費,但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在7/13微解封之後有許多的設施器材仍然無法使用,聘請1對1的教練也無法確實指導,這將會讓大多數的會員權益受損,恐怕會衍生消費糾紛。

教育部體育署也特別強調這次7/13-7/26微解封其間,所開放的運動場館必須商業登記為「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之各室內、外運動場館,例如健身房、運動中心、運動訓練班、羽球館以及籃球館,但游泳池、保齡球館及撞球館不在本次適度開放的對象名單中。同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所公布於三級警戒延長期間仍須關閉之健身休閒中心,包含提供指壓和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並非教育部體育署本次適度開放商業登記為「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之各室內、外運動場館。

室內外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室內外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教育部

台北市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台北市政府今日公佈713運動場域微解封規定,體育局長李再立表示,開放標準以中低強度及非須身體接觸的運動為限,包含棒壘球場、桌球、羽球、槌球與板球等,但同樣館內的附屬設施及非運動空間,例如更衣室、淋浴間、會議室和視聽教室等仍然不能開放。

新北市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新北市政府今日公佈713運動場域微解封規定,在公有健身場館原則上室內空間不開放,私人健身場館可以開放營業,但必須依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相關規定及指引,包含器材設備不混用、避免肢體接觸和運動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

台中市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台中市政府下午宣布國民運動中心及部分民營場館將「有條件開放」;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所規定的場域內容留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而在戶外運動空間方面則配合教育部規定,開放戶外操場之外,其餘遊具設施、單槓等運動器材及球類運動場所和、游泳池都暫不開放。

台南市運動場館開放規定

台南市教育局於今日傍晚公布所有體育場館(游泳池除外)、健身房和職業運動場所等,因其訂定的微解封條件將會有所不同,近日將會先與體育署、業者及職業賽事主辦單位討論後,再行公布執行細節。

延伸閱讀: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資料參考/各縣市政府、Facebook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肌肉痛到最深處,訓練才算有效嗎?

2018-01-22
觀念健身知識庫

健身愛好者除了追求精美的身材之外,之所以如此熱愛的一部份緣故是享受重訓後肌肉痠痛的感覺。只是每次結束後,肌肉越痠痛就代表訓練效果越好嗎?其他的因素都不必考量了嗎?

肌肉痛到最深處,訓練才算有效嗎?

也許你已經知道肌肉痠痛其實只是你做了一些之前沒有進行過的訓練項目,訓練的好壞應取決於訓練內容,而非肌肉痛的程度。

延遲性肌肉酸痛

在激烈訓練後的痠痛被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是一種運動之後24-48小時出現的肌肉痠痛或不舒適,通常會持續兩至三日。美國《The Five -Factor World Diet》的作者,也是健身與營養專家的Harley Pasternak探究以下痠痛的可能原因。
 
Harley Pasternak說:「阻力訓練背後的想法是,因為不習慣運動量,造成肌肉纖維有微細損傷。」當肌肉恢復後,它會比以前恢復更強壯和更密集。因此,當天重訓完之後,只要你能確定這份痠痛是延遲性肌肉酸痛而不是運動傷害,那麼有著手臂酸到不能舉起的感覺未必是一件壞事。
 
痠痛與傷害分辨的最好辦法是:「如果,此刻感覺是兩邊肩膀同時非常疼痛,那麼很有可能是受傷,相反,如果你覺得只是正常的肌肉、韌帶或肌腱痠痛,那麼,它應當就是延遲性肌肉酸痛。Pasternak說。
 
在手臂和肩膀痠痛的情況下,你仍然可以持續鍛鍊周圍的肌肉;像腹部肌群、臀部等,過了幾天之後,再回到上半身的訓練即可。
 
為了避免下次訓練再次受到延遲性肌肉酸痛之苦,Pasternak建議從平常的訓練中循序漸進的鍛鍊,逐漸增加身體抵抗力,讓你的肌肉適應新的鍛練計畫。他還分享了四大技巧來緩解(或避免)酸痛的肌肉,所以疼痛永遠不會成為你再次放棄鍛練的藉口。

 1  暖身

Pasternak說:「暖身可以提高身體的溫度來幫助緩解肌肉在劇烈運動的衝擊。」

 2  補充水分

缺乏電解質容易導致肌肉酸痛,因此,Pasternak建議喝容易消化的液體,像是無蛋白或無刺激飲料,這樣可以避免胃部不適。

 3  冰敷肌肉

做完訓練後,可以適度的冰敷肌肉有助於減少之後的疼痛。用毛巾包住冰塊或者利用冰水來冰敷都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4  做有氧運動

做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血液流動,過濾系統的作用。它能將氧氣、蛋白質和鐵等營養物質帶到你正在訓練的肌肉上,幫助他們更快恢復健康。因為,當血液離開肌肉時,它會需要一些伴隨它的代謝副產物(如二氧化碳和乳酸),這樣也是導致DOMS的原因之一。 

此外,身體需要養分來修復受傷的組織,所以,運動後多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能提供身體必須材料來重建肌肉損傷,甚至還能幫助減緩運動後痠痛。所謂的高品質蛋白質是指富含必須胺基酸,包括支鏈胺基酸的蛋白質來源,例如肉類、奶類、蛋、乳清蛋白等。

資料來源/Men's Health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子75公斤級賽事奧運等級 姚季伶穩住銅牌

2017-08-24
賽事新聞台北世大運健身話題

去年里約奧運女子舉重75公斤級賽事,在臺北世大運重演。奪金的朝鮮好手Rim Jong Sim與銀牌好手白俄羅斯Darya Naumava,在臺北狹路相逢,展現奧運等級實力,而代表地主的中華臺北好手姚季伶(Yao Chi Ling)也展現氣勢,儘管挺舉表現不如預期,仍守住1面銅牌。

白俄羅斯Darya Naumava拿下舉重女子75公斤銀牌。

由於舉重並非世大運必辦,不少國際頂尖好手會把握機會參賽,本屆臺北世大運就是典型例子。女子75公斤級更出現奧運金、銀牌同場競技的經典畫面。朝鮮Rim Jong Sim展現超強實力,起舉重量就遙遙領先,最終順利以抓舉115公斤、挺舉145公斤、總和260公斤,輕鬆摘金。

舉重女子75公斤級朝鮮好手Rim Jong Sim輕鬆拿下金牌。

中華臺北教練團看到起舉重量後,決定讓姚季伶跟著白俄羅斯Darya Naumava,希望有搶銀機會。姚季伶抓舉表現精彩,舉起105公斤追平對手,但挺舉狀況不盡理想,第二把舉起131公斤後,第三把挑戰136公斤,希望給對手壓力,可惜她上抬動作沒有做好,最終總和236公斤、4公斤之差拿下銅牌。

女子舉重75公斤級,姚季伶為中華隊守住一面銅牌。

「看到參賽名單時,其實有點緊張,一度認為自己應該沒牌了。」姚季伶表示,過去就常在國際賽與強敵過招,早知道她們的厲害,自己參賽就希望力拚白俄羅斯Darya Naumava,挺舉雖未能繳出個人最佳成績,但她笑說:「銅牌也不錯。」

女子舉重75公斤級頒獎典禮。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