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1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2
跑步改變基因增加肌肉效率
研究:跑步比肌力訓練更能改變基因、增加肌肉效率
3
芝加哥馬拉松奧運4金名將莫法拉奪冠 大迫傑創日本最快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2021-07-08
話題 健身 跑步 新聞 游泳 生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三級警戒自原7/12延長至7/26日,並從13日起實施「微解封」,適度鬆綁民生消費產業,其中健身房等室內外運動場館將可開放,但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開放,但不開放其他運動設施;游泳池因為無法佩戴口罩,仍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指揮中心指出,7月13日起,室內外運動場館場域容留人數要以最適乘載量25%為限,需做好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具、避免肢體碰觸、禁止團體競賽。

運動場館的器材或設備每次使用後應清消。針對團體課程,教練授課前須做抗原快篩,每7天快篩1次,課堂人數因應2公尺安全距離適度縮減,每堂課間隔至少1小時做出分清消。針對一對一教學課程,教練除了同樣要接受快篩規範,上課期間須全程戴口罩、護目鏡或面罩,不從事按摩或接觸性近距離課程。

此外,健身場館的廁所與更衣室可開放,但要加強環境清消;但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交誼廳等。

室內外運動場館適度放寬
室內外運動場館適度放寬 ©教育部

許多民眾下班後喜歡在附近校園運動,教育部也公布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開放使用,但也要實聯制並全程配戴口罩,禁止飲食。至於飲水機、校園其他區域、校內的場館及戶外運動設備(如單槓、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羽球場、游泳池等)皆不開放。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放寬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放寬 ©教育部

熱愛戶外運動的山友們則注意,山屋、生態保護區及墾丁所有沙灘持續關閉。

國家公園管制調整
國家公園管制調整 ©內政部

7/13 起適度鬆綁部分措施總覽

一、適度鬆綁措施:

(一)    有條件鬆綁對象(地方政府得視防疫需要因時因地調整):
1.    戶外: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學校操場、駕訓班。
2.    室內: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無觀眾)、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3.    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4.    餐飮場所(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 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揮中心指引得內用。
5.    國內小型旅行團(9人以下)、劇組拍攝。

(二)    上述鬆綁須遵照通案性原則及主管機關指引:
1.    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
2.    維持社交距離,除飮食外,全程戴口罩。
3.    員工人員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二、三級警戒延長仍須關閉之場所:

(一)    休閒娛樂場所: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二)    教育學習場域:
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三)    觀展觀賽場所:
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延伸閱讀: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FB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跑步比肌力訓練更能改變基因、增加肌肉效率

2020-07-14
新知健身單車戶外運動跑步話題

我們的身體有許多功能都由基因操控著,但你總是宿命論地認為無法改變嗎?其實,生活習慣可能對基因的運作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一項今年六月剛發表於《細胞》期刊的新研究發現,長期做跑步和騎自行車等耐力運動,比起肌力訓練,更能改善與代謝健康相關的基因,且可以影響你的肌肉表現。

跑步改變基因增加肌肉效率
研究:跑步比肌力訓練更能改變基因、增加肌肉效率

這項研究調查了40 名34-53 歲之間的成年人,並將他們分為三組。第一組至少在過去15 年進行跑步或騎自行車,或是兩者皆有;第二組至少在過去15 年有做深蹲、硬舉等明顯作用到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第三組則是久坐缺乏運動組。研究人員從受試者中蒐集骨骼肌檢體樣本,並進行RNA測序(核糖核酸測序),以測量他們體內兩萬多個基因的活性。

結果發現,與久坐缺乏運動組相比,耐力訓練組的人明顯改變了一千多個基因的活性。進一步發現,多數改變的基因與各種代謝途徑的活性增加有關,然而通過肌力訓練改變的僅有26個基因,其他則與跑步和騎自行車有關。

研究概要之圖表
研究概要之圖表 ©Cell Reports

透過這項研究,研究者可更加了解肌肉如何「轉譯」不同形式的運動、並以特定方式去適應。例如,耐力運動(如跑步、騎自行車)影響對代謝健康相當重要的基因,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和代謝有關的疾病;又如,讓肌肉在某項活動中更有效率。

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助理教授Mark Chapman指出,各種不同的刺激可以影響我們的基因表現,包括吃進的食物、甚至暴露在陽光下,而這些改變,有助於使身體更加適應它們接收到的刺激。正因如此,耐力訓練「教」肌肉更有效率地跑步,就是因為這些基因正在適應它們受到的刺激,隨後在類似的活動中就會表現得更好。

Chapman進一步解釋,這些基因會改變輸送給肌肉的氧氣量,讓你有足夠的燃料進行耐力運動。當你下一次跑步時,氧氣濃度低於正常水平,這些基因就會被激活,促進氧氣更有效地輸送。

基因改變輸送給肌肉的氧氣量
基因會改變輸送給肌肉的氧氣量,讓你有足夠的燃料進行耐力運動

如果你不像上述研究的受試者一樣跑了15年,不用擔心!研究人員將受試者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基因表現進行交叉對照,發現只要一個月的耐力訓練,就能大大影響基因活性。

總體而言,我們無法改變與生俱來的基因,但依研究結果來看,我們確實可以控制它們一些功能,並且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能看到好處。所以,當下次有人說「我天生就不會跑」時,把這篇研究告訴他,跟他說別再找藉口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Cell Report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芝加哥馬拉松奧運4金名將莫法拉奪冠 大迫傑創日本最快紀錄

2018-10-08
賽事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芝加哥馬拉松」在台灣時間7日晚間開跑,曾獲4面奧運金牌的英國「長跑之王」莫法拉(Mo Farah)以2小時5分11秒奪下男子組冠軍,這也是他長跑生涯中第一座馬拉松冠軍獎盃,同時改寫歐洲全馬紀錄。另日本新星大迫傑獲得男子組季軍,他以2小時5分50秒刷新日本全馬紀錄,並將領到日本職業破紀錄獎金1億日圓。

芝加哥馬拉松奧運4金名將莫法拉奪冠 大迫傑創日本最快紀錄 ©RSI SPORT

英名將莫法拉封王  刷新歐洲紀錄

第41屆芝加哥馬拉松共有來自100多個國家、超過4萬4千名選手參與。現年35歲的英國長跑名將莫法拉使用最後竄出戰術,以2:05:11封王,在率先衝過終點線時,他手比招牌大愛心慶祝自己刷新歐洲紀錄。賽後他表示:「我在比賽尾段感覺很好,雖然比賽一開始有些遲緩,但整體來說我跑得相當開心。」
 
莫法拉出生於索馬利亞,是一名歸化為英國公民的黑人田徑運動員,擅長長跑和中長跑,他分別於2012、2016年奧運會獲得5,000及1萬公尺跑步雙料冠軍;手握4面奧運金牌的他,2014年在倫敦首次參與馬拉松比賽,以2:8:21成績名列第八,創下英國最快紀錄;他目前也是1,500公尺、1萬公尺、半程馬拉松和2公里的歐洲紀錄保持者。而這次在芝加哥馬拉松的勝利,是自1996年Paul Evans以來第一位贏得芝加哥馬的英國人
 
2017年1月1日,莫法拉獲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同年8月他從田徑場上退役,轉戰公路賽。

英國長跑名將莫法拉以2:05:11封王 ©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日新星大迫傑摘季軍  打破日本最快紀錄

芝加哥馬拉松男子組前三名都以數秒之差衝破終點線,亞軍由來自衣索比亞的Mosinet Geremew 以2:05:24摘下,接著日本長跑新星大迫傑(Osako  Suguru)以2:05:50名列第三。大迫傑於賽後表示:「我真的很開心,這次賽況相當艱難,所以我不確定能不能刷新紀錄,但到最後一英里,我覺得我可以!雖然我無法獲得冠軍,但未來我仍以此為目標繼續前進。」
 
現年27歲的大迫傑曾於2011年夏季世大運獲得田徑1萬公尺金牌,2014年在亞運獲田徑1萬公尺銀牌,並打破多項日本田徑紀錄,目前為日本5,000公尺紀錄保持者。2017年4月他首次挑戰全程馬拉松,在馬拉松界最高殿堂「波士頓馬拉松」,以2:10:28優秀成績奪下全場第三;第二次挑戰全馬是2017年12月的福岡國際馬拉松,又以2:7:19獲得第3名。芝加哥馬拉松是他第三次挑戰全馬,賽前已放話要刷新日本全馬紀錄的他,果然不負眾望跑出佳績,並將獲得日本田徑產業協會頒發的破紀錄獎金1億日圓(約新台幣2,700萬元),成為日本第二位獲得這份天價獎金的全馬選手(前一位領獎者為設樂悠太,於今年東京馬拉松以2:06:11創紀錄)。
 
大迫傑本月12日將挾著「日本全國紀錄保持人」新頭銜首度訪台,展開WE FLY臺北跑步之旅,並在長跑菁英疾速訓練營中與台灣長跑菁英運動員和跑者近距離交流。

大迫傑以2:05:50名列第三,並打破日本全馬紀錄 ©THE JAPAN TIMES

2018芝加哥馬拉松男子組總排前十名:

資料來源: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2018

女子組Kosgei摘后冠  寫下芝馬有史以來第三快紀錄

女子組由跑者Brigid Kosgei以2:18:35摘下后冠,24歲的她跑出個人最佳成績,並獲得她第一座世界馬拉松的冠軍寶座,同時也寫下芝加哥馬拉松女子組有史以來第三快的紀錄。

Brigid Kosgei以2:18:35摘下后冠

2018芝加哥馬拉松女子組總排前十名:

資料來源: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2018

資料來源/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BBC、THE JAPAN TIMES、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