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想增肌減脂的你最不能遺忘划船機訓練的4個理由
1
划船機快速減脂
想增肌減脂的你最不能遺忘划船機訓練的4個理由
2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3
運動會不會造成膝蓋退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增肌減脂的你最不能遺忘划船機訓練的4個理由

2021-07-16
話題 健身 有氧訓練 有氧運動 減脂 增肌 觀念 划船機

要說在健身房最容易被遺忘的有氧訓練器材,相信就非划船機莫屬。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多數的人都會使用跑步機、飛輪或是橢圓機來進行有氧運動訓練,但為何大家都不選擇划船機呢?然而,划船機看似簡單的構造,卻可以讓你運用不同的方式與技巧來強化全身的肌群,同時,它也有能促進心肺及消耗脂肪的特性。以下將介紹4個你一定要使用划船機的理由,下次就別再跟別人排隊那些有氧器材了吧!

划船機快速減脂
想增肌減脂的你最不能遺忘划船機訓練的5個理由 ©independent

理由1.全身性的訓練

划船機絕對不是只針對單一肌肉群來進行訓練,它能透過固定的節奏一次帶動多個肌肉群運作,這對於運動時間較少的人來說,可以獲得不錯的訓練成果。這項單一的運動訓練根據研究可以同時刺激身體大約86%的肌肉,同時,這也是一種低影響性的訓練運動,這表示你如果有下背或膝蓋痠痛的人,則可以透過它來進行大量的訓練。

理由2.可以放空心靈

划船機可以放空心靈?沒錯!由於划船機在訓練時的動作流暢且重複,這樣的訓練節奏具有鎮定的作用同時也能連結身心;並透過一連串的持續運動效率讓腦部釋放出內啡肽(endorphin)的快樂激素,讓身心靈的壓力都能獲得良好的緩解。

理由3.超效率的有氧運動

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的人有氧運動都十分的重要,它將有助於加強我們最重要的心臟與肺部肌肉,此外,也能透過持續的有氧運動訓練來控制或降低體重與體脂,並增強身體的耐力和免疫系統。而划船運動是一項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動作,能更有效率的幫助我們的心臟將氧氣和血液養份輸送到身體各個肌肉及器官部位。

理由4.適合所有人操作

划船機的使用不需要特別專業的技巧,因此,無論你是運動訓練的初學者或是運動員,都可以在任何的情況之下運用划船機來進行訓練,只要你設定好想要運動的強度及時間,就可輕鬆的把划船訓練添加進日常訓練課表之中。

划船機訓練示範:

延伸閱讀:划船機的基礎訓練

資料參考/businessinsider、issaon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2020-05-04
話題生活NIKE健身

隨著全球正面臨巨大挑戰,忙碌的世界也在瞬間慢了下來,宅在家中各個角落成為新的工作形式,居家客廳成為專屬健身空間,然而,無論是閃耀於世界舞台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全球各地的運動愛好者,都沒有停下往前的決心,用自己的方式詮釋 #YouCantStopUs 的熱情,其中也包括莫莉以及音樂創作人周興哲。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當無可預期的巨變打亂了原有的行程,面對整整14天的獨處時光,Molly 除了照樣活得精彩忙碌外,她更多了時間沈澱自我,儲備靈感,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每天固定用活潑的影片與粉絲互動,分享美妝保養的知識和穿搭靈感,號召所有人一起養成運動的日常習慣,展現#YouCantStopUs 正面積極的力量,向世界宣告任何逆境都擋不住Molly美麗活躍。

「真實面對挫折與低潮,把專注焦點放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而非集中在無能為力的事上,轉換心態,就能創造無限可能,度過困境。」- 莫莉 Molly

運動對Molly 來說已是不可忽視的生活日常,凡事都像「拼命三娘」的她,經常挑選NTC App裡進階紮實的運動菜單,暢快流汗「逼出極限」的過程讓Molly更有挑戰自我的成就感。但即使是在家運動,時尚感十足的Molly也不忘記要時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堅持挑選適合自己身形剪裁的運動緊身褲與運動內衣,讓她在運動時更能展現自信態度。當穿的舒適好看,就更有動力享受每天的運動時刻。此外,Molly 特別在意各個單品的整體性搭配與配色,她認為穿搭沒有既定規則或正確解答,運動內衣也可以搭配正裝或是簡單配件,就能展現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整體感。

帶著期待、熱情、還有一貫的率性瘋狂,Molly 以最佳的姿態完美回歸,在這段期間她所儲備的能量與靈感,將成為接下來繼續朝目標前進的動力,什麼都不能阻止Molly拼命活出精彩漂亮的自己。

創作能量不間斷,周興哲用音樂與熱情陪伴你我更強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原本應該在各地宣傳演出的周興哲,順勢成為「宅男」。即使是居家期間,周興哲的創作靈感與能量也不曾間斷;在全球陷入低潮時,他用溫暖動人的歌聲陪伴大家,鼓勵在各地為突破逆境而努力的人們。周興哲用音樂支持更多人無懼向前,他更堅信度過難關後的世界將一樣美麗。多了時間在家,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嘗試新事物。即使無法近距離與粉絲互動,但周興哲透過直播影片分享音樂靈感、日常下廚做菜、與挑戰新運動時的片刻,發現更多生活的可能,也讓大家在低潮時期也能感受到他的親切溫暖。

希望我可以用音樂陪伴大家,一起突破困難時刻,堅強迎接一樣美麗的世界。- 全方位音樂創作人周興哲

在無法隨心所欲的這段期間,周興哲仍積極維持運動習慣,一向喜愛突破自我的周興哲,藉由Nike Training Club的幫助達成訓練目標。為了能隨時就緒,展現最好的舞台演出,有氧運動與核心鍛鍊是他最重視的訓練菜單,在大力揮汗過後,運動的正面能量將激盪更多靈感,儲備挑戰的熱情動力。

Nike 也邀請所有人跟上莫莉Molly以及周興哲的腳步,透過Nike Training Club 中數百個專業運動計畫,持續建立日常運動習慣,讓身體與心靈更加強大,並將運動的力量轉化為突破困境的動力。#YouCantStopUs。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運動會不會造成膝蓋退化?

2017-09-06
運動部落史考特醫師專欄觀念重量訓練健身

重量訓練固然有很多好處,但百利總有一害,運動傷害是最常見也最惱人的副作用。

運動會不會造成膝蓋退化?

身體各大關節中,膝蓋是最常出狀況的關節之一。有骨科名醫說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因為膝蓋會承受體重四倍的重量。這句話反映出「膝蓋是一種機械」的概念,越常或越用力使用它,都會使其磨損。

那麼如果我們在健身房裡做大重量的蹲舉、硬舉,會不會也造成膝蓋軟骨磨損而提早退化?

重訓或其他運動會傷膝蓋嗎?要怎麼做才不會提早到復健科報到?本篇將有詳盡介紹。

什麼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是由股骨(大腿骨)、髕骨(膝蓋骨)、脛骨(小腿骨)三者組成的,骨頭跟骨頭之間又有一層軟骨作為緩衝、降低摩擦之用。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最大特色,就是這層軟骨的流失(註1)

內分泌:男女有別

上面右圖是正常的膝關節,可以看到骨頭與骨頭之間有充足的空間,這層空間由軟骨所佔據。而左圖的膝關節內側的空間明顯變窄了,這意味著軟骨的厚度降低(註2)。

這個疾病一般發生在40歲以上,會造成患者疼痛、僵硬、行動不便。退化性關節炎也是中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像一下如果走路十分鐘,膝蓋就會腫起來痛到受不了,哪都不能去,這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有多大?

註1:軟骨流失變薄雖然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特色,但磨損程度與疼痛的程度往往不吻合。有些病人軟骨已經很薄了,卻一點也不痛,而相反的情況也不少見。
註2: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軟骨流失,周邊包括骨頭、韌帶、肌腱、肌肉、滑液膜等都會產生病理變化。

退化性關節炎是怎麼產生的?

名偵探柯南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但在醫學的領域裡,真相往往不只一個。

科學家目前並不完全知道退化性關節炎是怎麼來的,以前的觀念認為是機械性磨損造成軟骨流失,這概念聽來合理,但近來的研究發現真相其實複雜得多。

年齡、肥胖、職業(常常蹲下或跪著的工作)、舊傷、衝擊性運動、遺傳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目前認為單純的壓力並不足以損害軟骨,而是組織的修復能力下降(例如年紀大),加上關節結構問題(例如O型腿),與環境因素複雜交互作用,最後才引發膝蓋退化。

有學者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肌肉是穩定關節與吸收衝擊的重要功臣,因此肌肉的失能與無力才是膝蓋退化的主因,這點史考特將在後續章節詳盡討論。

運動會不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

如果我們把人體關節想成是機械齒輪,那麼保養膝蓋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盡量少用,並且常常上油潤滑它。換成人來說,就是盡量不要運動,什麼深蹲、跑步、爬山,只要會讓膝蓋承重的動作最好都避免。

史考特可以直接了當地告訴各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上述的「機械觀點」為真,所有運動的人膝蓋應該都會提早退化,但這個推論早已被科學否定。

2017年「美國運動醫學」期刊報導了一篇統合性研究,分析累積至今的文獻,學者發現跑步者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機會,比不跑步者來得低。比較70歲的跑者與同年齡不運動的普通人,發現跑步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風險。不只是跑步,綜合目前科學研究看來,中等強度的運動都不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請注意這句話的重點:「中等強度」,因為有些運動確實會加速膝蓋退化。

研究發現長跑、舉重、足球等專項運動一旦達到了精英水準,例如你是國手,曾代表國家出國比賽,那麼老來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另外,接觸性、具高衝擊性的運動如格鬥、曲棍球、美式足球、跳傘選手,年紀大了膝蓋也普遍更糟糕。

那麼職業、業餘運動員,或是喜愛重量訓練的讀者們,該不該擔心膝蓋出問題?以下是史考特的看法:

健康的膝蓋非常堅韌,可以吸收高強度的衝擊力。但為什麼職業運動,或是接觸性運動特別容易膝蓋退化呢?

•接觸性運動容易造成膝蓋受傷:非接觸性運動如蹲舉(深蹲),是在一個受控制的環境裡進行,選手們只要注意自己的姿勢就好了。可是武術、美式足球這種運動,對手在場上亂竄,隨時想要擒抱你撲倒你,根本就無法避免傷害。膝蓋一旦受傷後,因為軟骨、半月板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又或者韌帶受傷、肌肉失能,造成膝關節的進一步不穩定而加速磨損,所以接觸性運動特別傷膝蓋。

•職業選手生來就是為了贏得比賽,因此體能表現往往是優先於健康考量。隨著運動表現提升,所需的訓練強度也得越高,訓練強度高,風險也會增加。硬舉300公斤的受傷風險遠比硬舉30公斤高,這點應該不難想像。但職業運動員即使受傷,也很少會就此停止訓練。在受傷的情況下膝關節更不穩定,加上訓練所承受的壓力,膝蓋當然提早退化。

•在職業高水準賽事,選手常需要在肌肉疲勞的情況下持續承受關節衝擊力。肌肉疲勞會使其吸收衝擊、穩定關節的能力較差,也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磨損。

簡單來說,膝蓋受傷加上長期承受高壓,或是在肌肉疲勞下持續運動,是職業與接觸運動選手好發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在沒有受傷、不操過頭的前提下,膝關節對於逐漸增加的壓力有很好的耐受性。

舉例來說,核磁共振研究發現職業馬拉松的膝關節在賽後好端端的沒有變化,但初學者完賽後膝蓋卻產生關節積液與各種構造異常。跑一樣的距離,老鳥的關節沒事,菜鳥卻慘兮兮,這是因為職業選手的膝關節經長期訓練,已經累積出足以承受馬拉松的抗壓性,但初學者的軟骨還很「嫩」,突然跑一場全馬對它而言不是訓練,是摧殘。

以重訓的族群來說,循序漸進、保持姿勢正確、注意身體復原、不要每次都操到力竭(註3),讓膝蓋的骨骼、肌肉、軟組織有時間慢慢適應增強的壓力。如果很幸運地一輩子都沒有受傷,那麼我個人猜測,重量訓練不會讓膝蓋退化,還反而可能保護膝蓋。

註3:這點是我個人推測,既然力竭是絕對的肌肉疲勞,那麼每一組蹲舉都操到力竭對膝關節的穩定性應該有不良影響。我認為力竭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省著點用」。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不可以運動?

本文到此,有不少科學假說及史考特的推論,但「膝蓋退化患者可不可以運動?」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沒有爭議:「可以,而且建議要做。」

不管是水中有氧(用來減輕關節負重)、陸上有氧、重量訓練、物理治療、走路、股四頭肌強化,都能夠減輕疼痛、增進日常活動功能,而且這些療效都有大量科學實證支持。即使是非常年長的老人,重量訓練也都有其功效。

目前的科學研究不認為運動會加劇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而且非藥物運動治療,與藥物的效果相當。

這又呼應到我們前面所提及的,如果退化性關節炎是單純磨損所造成,那麼運動應該只會加劇症狀,而不該改善疼痛。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處方上,美國老人醫學會建議一週:

每天都執行緩和伸展運動,以增進活動度。
每週2-3次重量訓練,強度為40-60% 1RM 8-10下。
每週2-5次有氧運動,每次20-30分鐘,強度為最大心率(或攝氧量)的40-60%。

實際執行還是建議經醫師、物理治療師、或是專長的體能教練指導下進行。

即使是非常年長的老人,重量訓練也都有其功效

結語

目前科學認為,中等強度運動不會造成膝蓋退化,這包括了重量訓練在內。即使膝關節已經退化的患者,也不該就此停止運動。相反地,運動能減緩疼痛、增進功能,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重要的一環。

人體運作比機械複雜得多,組織會自我修復、關節作用會隨著肌肉功能改變、疼痛由神經系統主宰。我們應該要拋棄「所有壓力都會造成關節退化」或是「關節退化就該多休息」的老舊思維。

關於史考特醫師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