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8種CP值超高的伏地挺身變化式 讓你徒手也能快速強化上半身肌力
1
8種CP值超高的伏地挺身變化式 讓你徒手也能快速強化上半身肌力
2
二頭肌鍛鍊非要大重量嗎?健身老司機的3個訣竅讓它迅速增大圍度!
3
彈力帶Stretch Bands:健身運動無國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8種CP值超高的伏地挺身變化式 讓你徒手也能快速強化上半身肌力

2022-03-17
健身 動學堂 徒手訓練 胸部肌群 肩部肌群 核心肌群 上半身肌群 體適能 增肌 重量訓練

很少有自身體重動作能像是伏地挺身一樣有效,且伏地挺身不但可以加強鍛煉你的胸部,還能增強核心、肩膀和三頭肌。伏地挺身不需要任何設備即可完成此運動訓練,此外你還可以增加它的難易度。本文將帶您了解伏地挺身的8種變化,並教您如何在家徒手操作。

1. 增強式伏地挺身

此種伏地挺身與標準伏地挺身一樣,能讓你效地控制地著身體,配合向上爆發成拍手或跳躍。要執行此方式,請確保您的手腕已熱身做好準備,然後先採取標準的伏地挺身姿勢。透過手臂控制緩慢貼近地面,保持核心支撐以保持身體力量。然後,用力推地向上爆發,讓您的手離開地面,或是加上拍手。盡可能小心地降落並重複此動作。

2. 窄距伏地挺身

窄距伏地挺身適用於肱三頭肌群。此方式伏地挺身與窄握推舉一樣,你會訓練到胸肌和三角肌,它也能更有效地鍛煉肱三頭肌。俯身在墊子上,雙手選擇和自己舒服的距離,要比肩寬窄,雙腳可以併攏,也可以略微分開,膝關節不要鎖死,脊柱骨盆中立,收緊腰腹,脊柱保持在一條直線,不要低頭,也不要昂頭,微收下巴,肘關節不要鎖死,吸氣身體下落,要用肱三頭肌控制,下落到身體接近地面的時候,呼氣,肱三頭肌發力,將身體推起來,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

3. 蜘蛛人伏地挺身

蜘蛛人伏地挺身算是一個更進階的動作,因為它需要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先使用標準的伏地挺身姿勢。當您將胸部向地面降低時,彎曲右膝蓋並將其抬向右前臂,在胸部懸停在地面附近時短暫保持。當你把自己向上推起時,把你的腳放回起始位置。保持核心收緊,並儘量保持平衡,再換左腿重複此動作。

4. 錯手伏地挺身

錯手伏地挺身也常被叫做斯巴達伏地挺身,是一種很有趣且高效的伏地挺身變式。通常在訓練伏地挺身的時候,會通過調節雙手的距離變換難度,比如寬距俯臥撑、窄距俯臥撑等等。並且,我們還可以前後移動雙手,比如向前移動的超人伏地挺身與向後的腰間伏地挺身等等。

先以標準伏地挺身的起始姿勢。下降身體至最低點,爆發推起身體後,雙手離開地面,一手向前一手向後落在地面(前手向外、後手向內),以此姿勢再做俯臥撑,推起自身並更換雙手位置,此為一個動作反覆。

5. 弓箭手伏地挺身

雙手距離約肩膀寬度的1.5倍,進行伏地挺身時,身體向弱側手方向移動,另一條手臂伸直或者稍微彎曲輔助發力。這個動作因為姿態像一位弓箭手拉開弓箭一樣。此動作的訓練難度較高,是要朝向單臂伏地挺身前的絕佳動作。因為動作中對於單側推肌群刺激會更大,包括胸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

6. Deficit Push-Up

Deficit Push-Up 伏地挺身能提高上身肌肉的變化。Deficit Push-Up 伏地挺身與標準伏地挺身姿勢相同,但需要你把你的手放在較高的表面上,你可以使用較厚的防撞板、啞鈴,也可以使用滾筒來提高穩定性難度。

7. 上/下斜伏地挺身

上斜及下斜伏地挺身主要鍛煉胸大肌下及上束。姿勢與標準伏地挺身相同,但在做上斜伏地挺身時,需將雙手撐在長凳、防撞板或台階平台上;做下斜伏地挺身時,你的腳需抬起放置於長凳、防撞板或台階平台上,雙手撐於在地板上。要注意的是下斜伏地挺身時,注意不要讓臀部下垂,全身需保持平衡且核心出力。

8. 肩膀伏地挺身

肩膀伏地挺身主要訓練你的三角肌、肱三頭肌以及斜方肌。先採取伏地挺身標準姿勢,雙手張開比肩膀略寬,手肘完全鎖死。臀部往上抬高,腳趾穩穩頂住地面,使身體呈倒「V」字形。慢慢將頭頂往下貼近地面。頭部即將碰到地面時,停頓一下,然後將身體撐起回到起始姿勢。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二頭肌鍛鍊非要大重量嗎?健身老司機的3個訣竅讓它迅速增大圍度!

2018-03-22
話題觀念重量訓練增肌健身

二頭肌(Biceps Brachii)絕對是大家,健身最愛練的肌肉項目之一,要如何練出結實、線條分明又立體二頭肌呢?你一定覺得要「大重量」、「高次數」、「多頻率」的鍛練吧!但是,你有發現為何二頭練的不錯的健身老司機們,都使用重量不大的啞鈴與槓鈴來作鍛鍊呢?這其中就是暗藏著,你所不知的學問與訣竅,現在就來掌握3大訣竅,讓二頭圍度迅速增大吧!

練出結實、線條分明又立體二頭肌,是每個男人的夢想!

知識便利貼|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要練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二頭肌,它正式名稱為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主要是由肱二頭肌短頭與肱二頭肌長頭,這兩條肌肉所構成(就是俗稱的小老鼠),主要的功能就是讓前臂彎曲,讓手掌可以朝上臂靠近,對於日常生活有著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因此,當你在訓練這兩條肌肉的時候,還會透過靠近前臂的肱橈肌,與位於肱二頭下層的肱肌協助完成。另外,想要讓二頭肌更加立體,就不能忽略介於二頭肌與三頭肌,分界點的肱肌鍛鍊,而想要前臂看起來粗壯,就要注意肱橈肌的鍛鍊,現在了解了它們所在的位子之後,那我們就來看一下3大訣竅吧!
(資訊來源:進階肌力解剖聖經)

肱二頭肌的相關位置圖。 ©anatomylibrary.us

 1  讓肌肉保持緊張

大家都會忽略的就是頂峰收縮(Peak Contraction Training Principle),它主要就是將肌肉達到完全收縮,讓它處於最緊張的收縮狀態壓縮1~3秒,這樣的方式可以為肌肉組織帶來極大的壓力,並有效刺激肌肉纖維成長,因此,當你在採取頂峰收縮練習二頭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肌肉的泵感十足!

頂峰收縮(Peak Contraction Training Principle),可有效刺激肌肉纖維成長!

知識便利貼|泵感(Pump): 
所謂的泵感,就是在訓練時肌肉所產生的充血、飽脹、深度酸痛感,這時鍛鍊目標的肌肉體積會明顯增大,讓肌肉看起來會更強壯,很多健美選手或老手們都會把泵感,列為這個訓練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2  做到充分運動範圍

在訓練二頭肌時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保持有效的充分運動範圍(Full Range Of Motion簡稱Full ROM),這是一個可以全面性刺激目標肌肉,讓它快速生長的一種技巧,在訓練二頭肌的充分運動範圍,是要由0°開始到130°為止,但是,當你訓練時的重量超過肌力負荷時,可能就會將角度局限於50°~100°的部分活動範圍(Partial Range Of Motion簡稱Partial ROM),這對於二頭肌的刺激將大幅減低。所以,放輕你選用的重量,做到Full ROM吧!

Full ROM與Partial ROM角度差異。 ©Bret Contreras

 3  控制向心離心時間

有很多人在鍛鍊二頭肌時,都會犯兩個錯誤點,第一在拉起重量(向心)的時候,運用背肌或是晃動身體來舉起重量,這樣除了無法有效的孤立並刺激二頭肌外,更增加腰椎與背肌的壓力。第二在放下重量(離心)的時候,沒有運用二頭肌,稍微Hold住重量就快速放下,這樣完全浪費離心時,阻力對二頭肌的刺激度,之後你可記住一個訣竅「一秒上、壓縮二秒、一秒下」,這點對於你的二頭肌成長速度,會有十分的幫助。

記住一個訣竅「一秒上、壓縮二秒、一秒下」,對二頭肌增長大有幫助! ©pinterest.com

參考資料/Breakingmuscl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彈力帶Stretch Bands:健身運動無國界

2016-09-06
運動配備徒手訓練彈力帶健身配備館

市面上的健身器材選擇眾多,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器材也都趨於輕便的原理進行設計。但有沒有一種器材是可以隨時隨地帶在身上,且沒有負擔的呢?有的!彈力帶可以做到!

彈力帶Stretch Bands

彈力帶的特性

彈力帶是由日本人永田孝行發明,又名永田繩。其使用原理是運用拉引時的重力來訓練體魄,增進運動樂趣,彈力繩運動減肥利用了彈力帶的原理和優點達到隨時隨地幫助你進行如力量、柔韌、拉伸、彈跳等全身運動,具有很好的減脂作用。
 
彈力帶以其便攜性和輕便性保障了它對運動減肥對場地沒什麼限制,一小塊地方就可以練習,可以選擇家裡或是空氣新鮮的戶外訓練。練完後往包包裡一收,很方便,正好滿足了現代人日常生活節奏緊湊,運動時間有限的需要。

彈力繩運動減肥的四大特性

便捷性: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彈力帶運動減肥對場地的限制很小,並且攜帶方便,非常便捷。
 
趣味性:彈力帶在重量訓練方面有著與其他運動項目不及的優點,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彈力帶運動減肥具有趣味性。它的訓練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自我調節。可以放在身後從水平方向練習,也可以固定在上面往下拉,訓練模式比啞鈴以及其他的一些健身器材更加更豐富。還能依據繩子的長短、數量來增加強度,很有挑戰性與趣味性。
 
多樣性:經常變換運動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健身效果,但若您只喜歡偏愛某一項運動,不過為了提高健身效果又不得不考慮要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時很多人就會想到透過變化運動招式來提高健身效果,這時就可以使用彈力帶。
 
經濟實惠性:可以在運動用品專賣店買到彈力帶,不必去健身房,也可以選擇在家裡或是空氣新鮮的戶外進行訓練,大大降低了運動成本。

彈力帶具有便捷、趣味、多樣、經濟實惠性 ©1001blocks.com

戶外彈力帶運動方法

彈力帶可以說是在一個點上進行的運動,拋開了平時慣常進行的跑、跳、走等運動方式,定點訓練修正你身體的各個部位,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般來說,進行彈力帶戶外訓練時,要藉助樹幹、長椅等輔助物體進行,把彈力繩繞在上面就可以開始了,當然,你更可以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彈力帶訓練,只要覺得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了伸展和拉伸就可以了。

彈力帶的粗細與長度,決定使用時的重量,可依照個人需要選用,也可用兩條彈力帶來增加強度。運用彈力帶運動時,應注意保持身體穩定,緊握彈力帶,運動強度依個人能力而定,循序漸進。

當然可以根據現在比較流行的彈力帶減肥有氧舞蹈進行訓練,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彈力帶相當適合在戶外訓練 ©Gymra

室內彈力帶運動方法

很多減肥訓練營、運動中心和健身房還專門設計了彈力帶減肥有氧舞蹈,只要對著一條繩子做「拉」「抬」等動作,就可以讓你在談笑風生中輕輕鬆鬆收服肥肉。各種運動操能夠達到專業的減肥效果,以現在比較流行的 「空中瑜珈」為例,它採用彈力帶進行健身。與傳統瑜伽不同的是,「空中瑜珈」用彈力帶將自己的身體吊在半空中做各種瑜珈動作,由於這種瑜珈有彈力帶這種獨特的工具作為輔助,所以適合任何年齡,或是一些體能較差的人來參加。普遍來說,「空中瑜珈」能使訓練者更加強壯、開放、平衡、精力充沛及頭腦清晰。還可以發展耐力、持久力,加強身體的柔韌性,放鬆精神,更能強化腳部肌肉,改善循環系統、增強生命力。

空中瑜珈

使用彈力帶減肥的正確觀念

1. 很多人認為只要多運動,便可達到減肥目的。彈力帶雖然能夠達到輕鬆減少熱量的效果。但是如果在訓練後缺乏對飲食的有效控制,其效果會大打折扣。其實任何運都一樣,雖能消耗人體內的熱量,但僅靠運動減肥效果並不明顯,因此,要想獲得持久的減肥效果,除了從事運動外,還應從飲食上進行合理調控。
 
2. 空腹運動有損健康。一些人以節食為借口,認為空腹不可進行訓練。人們總擔心空腹運動會因體內貯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發生低血糖反應,如頭暈、沒有力氣、心慌等,對健康不利。研究顯示,在2013年,運動機能學的學者吉倫(Gillen)等人在《肥胖期刊》發表了研究,讓16位肥胖女性進行6週的高強度間歇式訓練(就是有點像TABATA那樣),這些小胖妹們在腳踏車上全力衝刺60秒後休息60秒,10個循環後收工下班。
完成了18次訓練之後,學者宣布:不管你是吃飽運動還是空腹運動,都不會改變高強度訓練的效果。空腹運動可能真的不如理想中美好!(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所以如果空腹運動讓你眼冒金星,那就先吃一點再戰吧!

3. 偶爾大強度訓練就可以達到減肥效果?實踐證明,只有持之以恆的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的訓練才能夠保障訓練的效果,在鬆懈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反彈。並且過大強度的訓練並不利於燃燒脂肪。

4. 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佳?其實,只有持久的小強度有氧運動才能使人消耗多餘的脂肪。這是由於小強度運動時,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獲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運動強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應減少。當接近大強度運動時,脂肪供能比例只佔15.5%。因此,輕鬆平緩、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或心率維持在100~124次/分的長時間運動最有利於減肥。
 
不只是彈力帶,無論什麼運動內容或器材,只要按照方法,持之以恆的練習加上飲食的控制,一定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若真的要說為何選擇彈力繩?除了方便攜帶的理由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隨時隨地的訓練,即便忙碌,但只要帶上它,便能完全解除時間與場地的困擾,是一項相當方便的健身器材。

©skinnymom.com

關於永田孝行(Nagata Takayuki​)
日本健康科學醫學博士。曾在東京大學醫學系研究所研究肥胖與代謝的關連。永田孝行也是日本低GI飲食減肥法的創始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