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無論在日本或台灣約有400萬人受退化性髖關節炎所苦,其中約有9成的患者是女性。然而,退化性髖關節炎是一種會隨著時間不斷發展的疾病,在進行後續追蹤的過程中,髖關節會開始變形,造成跛腳和無法正常行走等情況,疼痛亦會加劇,最終患者將面臨抉擇「是否接受手術治療」的難關,因為通常醫師會告訴你「若想完全根治,唯有接受手術治療」一途。
退化性髖關節炎是一種會隨著時間不斷發展的疾病。在進行後續追蹤的過程中,髖關節會開始變形,造成跛腳、無法正常行走等情況,疼痛亦會加劇。最終患者將面臨抉擇「是否接受手術治療」的難關,因為醫師會告訴你「若想完全根治,唯有接受手術治療」。
其實想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並非只有手術這個單一選項。只要及早接受「關節囊內矯正」等適當的治療措施,使滑液恢復活力就有100 %的機率能夠痊癒。
要了解及改善退化性髖關節炎,首先對髖關節的構造與功能需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髖關節是連接人體軀幹和下肢的大關節,由股骨上方球形的「股骨頭」與骨盆上的杯狀凹槽「髖臼」組合而成。肩關節也有類似的結構,但髖關節的凹槽更深,因此也更為穩定。髖臼和股骨頭的表面包覆著具有彈性的「關節軟骨」,可以緩和體重的負荷及來自地面的衝擊力。
此結構讓身體得以做出「站立」、「走路」、「坐下」等動作,甚至可以靈活地彎曲或伸展身體,大腿外伸內收、雙腳開合也能活動自如。
話說回來,大家知道髖關節長在身上的哪裡嗎?髖關節是指身體軀幹與雙腳相連的整個區域, 其中包括「鼠蹊部」與「臀部下緣」髖關節無時無刻都承受著巨大重量。僅僅只是站著,包含頭部在內,整個上半身的重量都會施加在關節上,每當進行走路、跑步或跳躍等動作時,髖關節就會受到震動及衝擊。雖然肉眼看不見,因此有點難以理解,但髖關節一直在幕後默默耕耘著,這就是為什麼髖關節那麼容易出問題,而幫忙減輕負擔的就是「滑液」。
在健康人體的髖關節中,關節腔內充滿了足夠的滑液, 但由於老化或意外等各種原因,滑液將逐漸減少,髖關節的緩衝功能便會隨之衰退。髖關節的緩衝功能一旦減弱,骨頭間相互摩擦,最終恐怕會導致誘發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問題。
只要及早給予適當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症狀便能獲得顯著改善。反之,若是置之不理或處置不當,有30%的患者的病程將在10年內進展至中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陷入無法逆轉的窘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髖關節的保健與其他大多數的疾病並無二致。接下來,請利用2種確認髖關節狀態的自我檢測方法。
關節自我檢測1.
雙腳都能夠靠近另一側的胸部,即代表髖關節功能正常,但如果左右腳的檢測結果有落差,則表示髖關節有了異常,難以靠近胸前那隻腳的髖關節可能無法正常分泌滑液。
關節自我檢測2.
如果在下壓膝蓋時,髖關節會感到疼痛,這就是該側髖關節發生異狀的證據。一旦病程進展至中期或晚期時,僅僅只是彎曲膝蓋就會感到髖關節疼痛,無法進行本測試的後續步驟。
經檢測發現問題,請儘早接受治療與照護。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酒井慎太郎著、徐詩涵譯《改善退化性髖關節炎疼痛!讓「滑液」恢復活力的體操》一書。
【本書特色】
★退化性髖關節炎,是一種會隨著時間逐漸進展的疾病!
不盡早學會保養,你的關節將很快會亮起紅燈。
隨著年紀的增長及滑液分泌的減少,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也會隨之下降。當髖關節緩衝功能衰退,就會開始直接承受來自自身的體重及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最終當髖關節活動力變的困難、卡頓時,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腱就會受到拉扯損傷,甚至會演變成骨骼的磨損變形,只能靠開刀或安裝人工關節來解決。
【詳細收錄20個居家伸展操+2個自我檢測】
▲2個關節自我檢測
▲3個網球按摩法
▲5個雙腿體操
▲12個自我伸展操
★動作完全圖解!在家也能自我照護的超實用「伸展體操」
本書採用「簡易版關節囊矯正」技巧,讓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進行的伸展體操!你可以從基礎的「腳跟推壓體操」開始恢復髖關節柔軟彈性,再運用「網球伸展操」、「網球滾動按摩法」、「雙腿墊高體操」來展開髖關節,對同時罹患退化性髖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的人特別有效。
• 更多《改善退化性髖關節炎疼痛!讓「滑液」恢復活力的體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
你常全身痠痛嗎?那麼要小心,你走路的方式可能默默造成你的體態歪斜,更進一步導致全身各部位疼痛。新出版的《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書中指出,身體任何一個動作細節運作有差錯,都會影響到局部或全身肌肉骨骼的協調性,而「步態」是一個人走路的方式,也是一個全身協調性的動作,稍有不甚就會漸漸導致體態和全身疼痛問題。
步態行進中的動作細節包括:
1. 足踝關節部位的旋前、旋後動作
2. 膝蓋及髖關節的彎曲伸展動作
3. 骨盆及腰薦椎的左右前後擺動
4. 肩膀關節和手臂的擺動
透過觀察一個人是否能良好且有效率地走路行進,從而調整正確的步態, 也可藉此修正歪斜體態所造成的疼痛或關節退化。
有效、輕鬆的步態
人在走路時,上肢的肩膀(雙手)和下肢髖關節(雙腳)同時擺動,會產生一個互補;左右側雙手和雙腳的相互擺動過程中,也會讓身體平衡。我們試著將動作拆解:右手前擺是配合左腳往前行進的一個慣性,同時平衡身體;在下一個右腳前進時,左手隨之往前擺動。這種雙手交互更換搭配下肢行進的動作,為的是在雙手左右擺動時帶動腰臀部,可有效減少下肢運動的耗能。
走路是一個全身協調的活動,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走路過程,可以了解問題發生的部位(腳踝、膝蓋、髖關節、腰部等),同時也可以教導患者修整步態,獲得更好的疼痛症狀改善。因此,在走路過程中,如何維持身體的穩定和平衡是個大課題。
有效的步態能讓人輕鬆走動,相反地,不良的步態讓人走得費力又消耗體能。例如一個人腳踝扭傷後,為了減少扭傷部位的疼痛,會代償性的把重心挪到正常的一側,如果扭傷部位許久都沒有痊癒,身體的重量將傾斜往正常側的腳部做代償性作用,並且慢慢形成慣性,讓身體習慣性歪向一邊,久而久之形成不自覺的歪斜體態。
上、下身相互協調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在右腳往前跨步時,身體會自然往左邊傾斜,當左肩膀及左手同步隨著右腳跨出而往前擺動的作用,可以平衡身體、維持身體保持在正中位置。
其二,身體的肌肉雖然在每個關節都有分段,但是包覆著身體每一寸肌肉部位的筋膜(肌筋膜)卻是全身連貫性的。當身體做運動或動作時,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覆蓋上全身的筋膜,產生一個連貫性運動,這個連貫性動作可以迅速完成,也可以同時發揮身體協調性和爆發力的作用。例如要把棒球投得又快又遠,投球動作是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胸部、腰部、臀部肌肉、大腿、小腿、腳踝及腳趾⋯一起在動作中連貫性發力;如果投球過程中任何一個肌肉有狀況,都足以影響這個動作的連貫性。
舉例來說,一些膝關節退化疼痛的患者,因為膝蓋疼痛而小心翼翼地用雙腳走路,卻忘了上身的雙手前後擺動,以及下身的腰部兩側肌肉群來回擺動。事實上,上身和下身如果能夠相互協調活動,可以減少身體完全依靠下半身雙腳力量走路。
如上圖,患者因為膝蓋疼痛,走路時專注在下肢一步一步地走,忘記肩膀應該相互擺動,所以可明顯看到他走路時上身不斷左右晃動,這會增加腰椎的負擔與磨損。圖右也是膝蓋疼痛患者,但經教導後,走路時雙手會擺動,也會與往前走的雙腳相互配合,左腳前進配合右手往前擺動。而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走路過程,可以了解問題發生的部位(腳踝、膝蓋、 髖關節、腰部等),同時患者也可以修正步態,以獲得更好的疼痛症狀改善。
• 圖文摘自莫克文化, 蔡定成、葉明嘉、張嘉和合著《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
本書特色
來自馬來西亞,診治過近千位個案,並致力於推廣體態矯正的自然療法醫師蔡定成團隊,「從腳到頭」為你掃描足底、膝蓋、腰臀到肩頸頭痛的問題點。並從內而外分析自律神經、骨骼與肌肉筋膜如何影響疼痛﹖又該怎麼預防、矯正與治療﹖
全書抽絲剝繭為你解答﹕疼痛的源頭﹖體態歪斜如何形成﹖生活上必須修正的不良姿態﹖有效步態和不良步態的差別﹖如何從足態預測體態的問題﹖扁平足無法改變嗎﹖胃痛、慢性咳嗽、頭暈頭痛的根本原因﹖
全書精闢分析提出解套方案﹕扁平足等各種足弓的改善方案、膝蓋疼痛退化的解決方案、頭頸疼痛和駝背的預防方案、脊椎側彎的預防黃金期與矯正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鞋子和鞋墊的選擇與使用技巧
• 更多莫克文化《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資訊 請點此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