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冠軍選手打造冠軍菜單 鐵人王者張團畯帶領16位鐵人邁向夢想巔峰
1
全運會鐵人三項四連霸
冠軍選手打造冠軍菜單 鐵人王者張團畯帶領16位鐵人邁向夢想巔峰
2
THE NORTH FACE 2020春夏膠囊系列
向高山極限滑雪運動致敬 THE NORTH FACE 推出2020春夏膠囊系列最終回
3
騎車環遊世界金氏紀錄保持人 Paola Gianotti:夢想支撐我繼續騎下去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冠軍選手打造冠軍菜單 鐵人王者張團畯帶領16位鐵人邁向夢想巔峰

2023-03-08
話題 戶外運動 路跑 單車 游泳 鐵人三項

擁有全運會鐵人三項四連霸、113 台灣最速紀錄頭銜的張團畯,在 2023 年初多了一個新身分,那就是 2023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總教練!

「來,下水囉!」不同於平時賽場上那個神情嚴肅、戴著耳罩式耳機、殺氣騰騰的選手角色,轉換新身分的張團畯光著腳站在泳池邊,一下拍肩詢問學員近況、一下蹲在泳池邊指導,舉手投足間似乎多了一份親和力!

轉換新身分的張團畯光著腳站在泳池邊,舉手投足間似乎多了一份親和力!

這個轉折不容易,Garmin籌備許久的全台首個鐵人科學化訓練專班,透過三鐵生態系串聯最完善運動訓練紀錄,同時極力邀請台灣三鐵紀錄保持人領軍擔任訓練營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面對來自台灣各地經過嚴格海選脫穎而出的16 位鐵人學員,張團畯坦言壓力非常大,「每個學員的運動背景、能力、個性都不同,如何讓大家都能順利、安全的達成目標是我的責任;從選手身分轉換成教練,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同時我在許多環節上更能感同身受,無論心理或生理上學員所遭遇的狀況,加以反饋。

此次肩負16位選手的夢想及期待,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希望以自己累計近10年的國內外比賽經驗傳承給每位學員,一起邁向巔峰,無論結果會如何,我就是盡力去做,如同我最常跟學員說的那句話:Never try, never know。」

張團畯
面對來自台灣各地經過嚴格海選脫穎而出的16 位鐵人學員,張團畯坦言壓力非常大。

為期四個月的訓練營,張團畯親自設計課表,在重視科學化數據分析的同時,也講求課表內容的豐富度,他希望學員拿到課表時可以感覺到新奇、有趣,進而對訓練產生期待感。鐵人三項訓練大綱與模式皆大同小異,差別就在於細節上的安排。要達到同一種訓練目的有很多方法,經過設計會讓訓練這件事本身變得更有趣。以下將從課表、心理兩大層面,分享張團畯的帶隊心法:

張團畯鐵人訓練班
張團畯親自設計課表,在重視科學化數據分析的同時也講求課表內容的豐富度。

鐵人三項訓練課表規劃

Q1:如何針對(51.5/113/226)這三個不同距離進行課表設計?

訓練營很難去做到完全客製化課表,但我會以綜合型大方向為主,這樣整體訓練效果無論對參加哪一種距離的學員其實都有幫助,其中課表裡包含速度、耐力和速耐力等綜合型能力,最大差異為『訓練時數』,例如:標鐵平均一週練 16 個小時,113 和 226 則會練到 20 個小時。

Q2:如何分配三項運動的訓練時間、強度或總量?

基本上同一天不會安排 2 個陸上運動都跑強度課表,有人會問說游泳占整場比賽較少時間,是不是游泳就可以練比較少?對我來說其實並不盡然,有時候要進步的那 3 分鐘,往往關鍵就是在游泳,所以課表安排仍是偏向平均分配。

Q3:前、中、後期的訓練目標有何不同?

16 週課表拆成前期(6-8 週)中期(3-4 週)和後期(3-4 週)。初期訓練量會比較高,目的是把基礎打穩,量要在前期慢慢堆起來,後面上強度才能讓身體適應。前期都還是有氧耐力,強度只有 8 成,接下來會再加入速耐力。預期在 6 到 8 週可以把身體做好準備,如此一來才不會讓身體因為無法承受課表的強度而受傷。

來到訓練後期則以質量為主,讓身體狀態趨近於巔峰,最後一週調整到最好,再去面對比賽。就訓練量來說,前期比較多,中段少一點,後期主要做最後生理和心理的調整,此階段會更需要選手傾聽自己生理狀況,我會針對每位選手去做課表的彈性安排。

前兩週我給大家的課表平均訓練量是一週 15 到 16 小時,對於之前沒有進行過系統性訓練的大家來說,身體會感覺明顯疲勞,整體而言,課表時數只要沒有超過負荷,身體疲勞其實是正常的,只是前期會比較不習慣那麼大的訓練量,所以在感受上會比較辛苦。

鐵人三項訓練課表規劃
張團畯表示,訓練營很難去做到完全客製化課表,但會以綜合型大方向為主!

Q4:如何兼顧訓練負荷及恢復適應?

一再提醒大家『訓練』不只有課表,還有包括運動防護、睡眠、營養和恢復,所以無論是訓練前後,都要做好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和充足的恢復。如果訓練過程中感覺到疲勞,應主動找原因並解決,每次訓練後的放鬆也一定要做足。

Q5:數據和體感哪個重要?

數據需要搭配體感才有意義。我自己會看 Garmin Forerunner 955 的『跑者晨報』,他會提供睡眠品質指標、HRV 、恢復狀態、訓練完備程度和身體能量數據等,可以用來衡量接下來一整天的作息,但僅供參考、不可依賴。

許多學員會十分在意數據表現,但例如心率,如果前一天睡不飽、工作太累等等都會受到影響;雖然科學化訓練講求精準數據,但更多時候需問問自己:『今天感覺怎麼樣?』數據搭配體感,才會呈現最終的訓練效果。

鐵人三項
張團畯表示,如果訓練過程中感覺到疲勞,應主動找原因並解決,每次訓練後的放鬆也一定要做足。

鐵人三項訓練心理

心法1:每一次課表都要拚盡全力?

以配速 4 分 30 秒的慢跑課表為例,許多學員都會跑到 4 分 10 秒,可能是出自於求好心切,但就長期訓練來說不一定是個好的循環,每份課表的用意不一樣,要你跑快的時候要快得起來、而慢跑時就得控制自己慢下速度。若每次訓練都超出計畫之外,前幾週身體或許還撐得住,但經過 2 到 3 週之後,可能就會發現自己在同樣的速度反而心率變高,疲勞因此快速累積,進而造成傷害。

不要暴衝,受傷是最大的禁忌!每次的團練中張團畯一定會跟學員耳提面命。

學員跟以前的我很像,總覺得自己不夠強,容易心急,想在每一次的課表拚盡全力。

心法2:專注當下

訓練枯燥乏味,但如何從中找尋不一樣的領悟與樂趣?如何從課表中獲得成就感?當訓練過程中感到疲倦時更要專注當下,專心可以讓一個人捨棄掉很多雜念,包括疲憊、想放棄的負面訊號。

有一次學員在跑步訓練中快要掉隊,我告訴他要專心,並且設定短程目標,例如一座橋、一根電線杆,最後他也成功在配速內完成課表。心理會影響生理,比賽或訓練大家都會怕,但是怕了就不會贏了。

來訓練營不只是練課表,更希望培養學員自我對話的正面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這對於他日後無論面對什麼場合和比賽,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鐵人三項訓練心理
張團畯表示,學員跟以前的我很像,總覺得自己不夠強容易心急,想在每一次的課表拚盡全力。

教學相長,教練和你們一起成長

接下 GARMIN TRI 三鐵訓練班總教練之後,張團畯努力在訓練、家庭與工作三方之間尋求平衡,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以前全職選手每天還可以有充足的午休時間,現在一天有 30 分鐘就很幸福了!

我期待學員問問題,但也很害怕他們問問題。張團畯坦言,自從扛起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總教練的任務之後,每天打開訊息都是滿的,但在解決學員問題的過程中,他也表示自己收穫良多,釐清了許多以前選手不曾注意到的細節。

雖然沒辦法為每位學員客製化課表,但我每天都會在Training Peak上關注16位學員完成課表之狀況,適時給予提醒不要超速及注意身體。

張團畯處處留意細節,並以自身經歷給予最直接的鼓勵,用心陪伴學員跨過訓練低潮。

相信教練,相信自己

4月22、23日,張團畯將帶領 GARMIN TRI營戰三鐵訓練班共 16 位學員將站上 Challenge Taiwan 舞台,越靠近比賽難免會感到焦慮緊張,對此張團畯鼓勵學員:「會緊張、會焦慮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訓練沒做好,二是給自己訂的目標太高,而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帶領學員一步步建立自信與目標,並且往正確的方向走,確實執行!」

跨出第一步就不要回頭,繼續往前看,不管訓練好與壞、快與慢,努力練習等待機會的來臨,越過終點線那一刻一切都值得,真正的戰士沒有選擇的權利,機會來了就上,團畯以自身腳傷困擾、疫情影響賽事等經驗不斷鼓勵學員。

你們不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相信自己、相信教練,跟著團隊一起前進,繼續堅持、繼續自律,直到夢想到手。 在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裡,我們看到了與選手身分很不同的團團,雖然表面上他說現階段還在與學員磨合,但處處能感受到他對於每位學員的細心與耐心。2023 年多了一個總教練頭銜的張團畯,唯一不變的對鐵人三項運動的熱情,帶領更多人一起突破自我、邁向夢想的巔峰!

Challenge Taiwan
張團畯鼓勵學員:跨出第一步就不要回頭!

關注更多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營資訊

 

文章來源/don1don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向高山極限滑雪運動致敬 THE NORTH FACE 推出2020春夏膠囊系列最終回

2020-06-05
滑雪戶外運動配備館THE NORTH FACE服裝

The North Face推出2020春夏最後一個膠囊系列「ABS Vest Reimagined」,向高山極限滑雪運動致敬,以品牌的經典ABS Vest機能背心為設計藍本,重塑出四款黑白調子的全新單品,產品將於6月11日開售。

THE NORTH FACE 2020春夏膠囊系列
向高山極限滑雪運動致敬 THE NORTH FACE 推出2020春夏膠囊系列最終回

2012年出產的ABS機能背心為The North Face與德國著名安全氣囊製造商ABS的合作企劃,兩者合作推出首件高山滑雪巡邏隊和極限滑雪運動員專用的「雪崩安全氣囊系統」(Avalanche Airbag Safety System,簡稱ABS)機能背心。

The North Face在創新的戶外機能背心設計之中融入ABS安全氣囊,當使用者不幸遇上雪崩,可即時展開氣囊以免身體受積雪所覆蓋而遇難。背心同時備有八個可容納不同裝備的前袋,尺寸亦適合在雪衣外層穿著,防水保暖。

膠囊系列ABS Vest Reimagined
膠囊系列「ABS Vest Reimagined」

Urban Exploration 支線本季採用嶄新的 airflow 微孔技術纖維布料將ABS高機能性背心重塑成不同城市單品,在確保輕量強韌的機能同時提供高效透氣和排汗功能。這款布料不但全方位具備彈性,並同時具有速乾、防紫外線以及抗菌效能,確保使用者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依舊能保持乾爽舒適。整個系列以充滿未來感的寬鬆剪裁結合功能多口袋設計,為探索者帶來炎夏專用的簡約城市造型。

配備拉鍊口袋的 Airflow Vest($8,380)

「ABS VEST REIMAGINED」膠囊系列備有四款採用DWR防潑水塗層的實用機能單品:輕巧設計且配備拉鍊口袋的 Airflow Vest(TWD 8,380);備有前袋和腰間索帶的中性上衣 Airflow Utility Crew (TWD 5,380);設有五個口袋的男裝褲款Airflow Utility Short (TWD 6,880) 及女裝裙褲款 Airflow Skort (TWD 6,880)。

ABS VEST REIMAGINED膠囊系列
「ABS VEST REIMAGINED」膠囊系列四款採用DWR防潑水塗層的實用機能單品

資料來源/The North Fac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車環遊世界金氏紀錄保持人 Paola Gianotti:夢想支撐我繼續騎下去

2017-05-02
故事名人錄單車戶外運動人物誌

來自義大利的寶拉·嘉諾提 (Paola Gianotti),目前是女性騎車環遊世界與環遊美國48州速度最快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日前寶拉曾應品牌邀約來到台灣,體驗了西進武嶺的挑戰,也與台灣朋友們分享了她這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環騎世界之旅的過程甘苦。她在2014年花了144天,騎行29,430公里,總爬升145,000公尺,從義大利出發,途經南美洲、北美洲、澳洲、亞洲共25國,歷經各種大小狀況、病痛、車禍等等,最後終於克服萬難回到義大利。

Paola Gianotti騎上武嶺 LONG攝影/Ares Taiwan 泰好鴻業提供

大學就讀經濟學系的寶拉,畢業後在一家金融諮詢公司工作,不過厭倦了辦公室生活的她,在2012年,她32歲的時候決定離開這樣的生活,為了給自己的人生更多挑戰,她選擇了騎車上路,一次又一次去挑戰一些極為艱難的人生目標。她說,為了重建她自己的職業生涯與人生的自我療癒,她需要給自己訂立一些龐大的目標,而很顯然的,她成功了。

Paola Gianotti在2014年挑戰環騎世界。 ©bootleg.it
Paola Gianotti環騎世界挑戰路線。 ©road.cc

以下是寶拉接受贊助品牌Cinelli專訪的談話:

「2014年3月8日,我騎上我的自行車進行世界環遊騎行,並試圖以此來創造一個世界紀錄。因為我從孩提時代就有一個夢想,夢想裡只有我、自行車和世界。對我而言,極限運動挑戰這件事是高於一切的社會、文化以及人類經驗的。雖然這樣的挑戰已經有前例可循,但我希望能隨時因應變化做調整且最適合於我的路線,所以我號召了一些朋友來組成團隊,籌募了一些款項、帶上行囊,牽上心愛的Cinelli Hobo這款車就出發了。

©Paola Gianotti

這趟環騎世界大冒險是從我的家鄉Ivrea開始的,歐洲的路線經過法國的海岸、西班牙,最終到達里斯本,完成我第一段歐洲環騎路線。

©Paola Gianotti

第二站我來到充滿挑戰的南美洲,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利馬,這段騎行路線讓我領略了廣闊無垠的南美彭巴大草原。然後我騎在高卓人(南美遊牧民族)的部落之間,穿過安第斯山脈之後到達智利,那裡有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阿塔卡在等著我。

©Paola Gianotti

沙漠的溫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我不得不改在夜晚中騎車。能在沙漠中滿天繁星的夜幕之下騎車,真是非常夢幻的經驗。

©Paola Gianotti

在那裡騎車的感受已經銘刻在我的皮膚之上,永遠不會忘懷,而安第斯山脈的道路也開始變得陡峭了,高山上騎車時常有狂風吹拂,氣溫也越來越低,實在是體能意志的一大考驗。

在這場挑戰我的總爬升高度有145,000公尺,在這裡往往一天就有1,200公尺的爬升高度,真是非常艱難。

©Paola Gianotti

第二段是北美洲的騎行,我穿過邁阿密、佛羅里達州的海岸和德州的油井,中途經過紐奧良這個南方大城,準備從史詩般的美國東海岸騎到西海岸的洛杉磯。

©Paola Gianotti

我在新墨西哥遇到了當地的原住民,然後到達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帶。

©Paola Gianotti

2014年5月16日是我的挫折日:我在鳳凰城被車撞到,摔斷第五頸椎,需要長達3個月的康復期。環遊世界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了。

©Paola Gianotti

但沒有什麼能阻止我的夢想,所以我再次騎上我的Cinelli Hobo從我當時摔倒的地方重啟我的旅程。這次,我感覺自己更強大,也更專注於我的目標。

©Paola Gianotti

我在被亞洲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地迷住之前,橫越了澳洲這片紅色大陸。

©Paola Gianotti

在亞洲我騎車穿過洋溢穆斯林祈禱聲中的清真寺,同時也經過寧靜的佛寺。穿梭在廟宇林立的亞洲,讓我感覺能遇到各種不同文化與信仰的人民,實在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

©Paola Gianotti

我在歷經144天,29430公里的騎行以後,從伊斯坦堡回到我的家鄉IVREA,並刷新了金氏世界紀錄,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每天都要騎上大約215公里,那的確是一個情緒沈澱之旅。」

©Paola Gianotti

「Cinelli Hobo是一款多功能的旅行車,適應各種路況,是我旅途中最可靠的夥伴。」

©Paola Gianotti

寶拉日前應品牌台灣代理來台,除了安排她體驗西進武嶺,還邀約了運動星球等媒體前往見面會,以下是寶拉與媒體談到那次環騎世界一些甘苦經驗: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1  長途單車旅行基本裝備如何準備?

寶拉:除了簡單的修車配備和輕量化外。要能適應任何氣候的「衣服」也很重要。因為在長途中,會是從早到晚,平地到高海拔的山上,需要注意溫差。食物補給可以準備一些高熱量的輕食,或是能量補給棒等等。Garmin這類的GPRS也是必備的。另外,像我這樣的環遊世界挑戰,需要朋友的支援。他們通常會在當地租一台休旅車跟著我,這台車便成為我的補給庫和旅館。

 2  請說說環騎世界各段的大致經驗?

寶拉:南美洲的高度爬升很可怕,一天之中要經歷的溫差也不小,尤其高山上的風很大,容易失溫要特別注意。南美洲風景優美,但是路上大卡車也非常多,重點是沒人會理你這樣一個單車騎士,常常從你身邊呼嘯而過,一點都不懂得禮讓。美國唯一的印象是空曠,尤其沙漠地帶,方圓幾百里可能看不到一個人家或店面,這時準備好足夠的補給非常重要。澳洲是最有人情味的國度,不管城市還是郊區,每個看到我的居民都會為我加油鼓掌,人民非常和善,雖然市區交通繁忙,但是大家都非常守秩序,連大卡車都會讓路給我,令人感動。亞洲地區除了文化洗禮,我比較困擾的則是食物,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比較難找到我習慣吃的食物,尤其長途騎車需要高蛋白補給。

 3  想推薦大家騎車旅行的城市?

寶拉:首推的當然是歐洲。北歐有很多地區都設有單車道,是對騎士們非常友善的區域。我個人認為義大利是風景最漂亮的地方,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騎車。我喜歡選擇較為郊外的地方,因為較接近大自然,人、車和十字路口也會比較少,騎來起比較順且安全。

 4  第一次挑戰長途旅行的建議?安全上需要注意的部分?

寶拉:除了剛提到的基本配備外,也要針對自己要騎的地方做足功課,尤其是到其他的國家,除了了解地理氣候外,當地的文化和政治上也是需要考量的。我在泰國時,我父親當時透過臉書與我聯絡說,當地邊境有宗教暴動,穆斯林和佛教徒有衝突事件,要我改道,於是我就趕緊放棄橫越邊境的路線而逃過一劫。挑戰長途旅行,人脈也很重要,如果在當地有認識的朋友,也會比較有照應。路線方面建議不要找市區,儘量騎沿海或郊區的路線,會比較安全,而且風景通常都比較優美。

 5  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妳創下這項紀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 的呢?

寶拉:夢想是支持我騎下去的最大信念。不過,在騎的過程中一定有很累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就會給自己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想想自己的家人,以及大家對我的支持等等。另外在騎車的時候,路上也可能會有人給我加油打氣,那麼我會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例如這次路段要跟20個人打招呼等等。另外,在這個時候就要忘記Garmin的存在,不要去在意那個數字。以上這些,都是在心力俱疲時能幫自己撐下去的方式。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Paola Gianotti騎上武嶺 LONG攝影/Ares Taiwan 泰好鴻業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