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年輕族也會中!18~44 歲踝關節炎成因與治療一次看懂
1
年輕族也會中!18~44 歲踝關節炎成因與治療一次看懂
2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Nike 激勵年輕世代勇敢跨出舒適圈 JUST DO IT
3
中華奧會舉辦奧會模式論壇 深入淺出探討背景及實務交流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年輕族也會中!18~44 歲踝關節炎成因與治療一次看懂

2025-05-09
話題 綜合 觀念

1名67歲男子,長期因左腳踝疼痛而困擾,每走一步就疼痛,嚴重影響日常步行與生活品質。經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於門診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左腳踝退化性關節炎,並伴隨骨刺形成,經進行全人工踝關節置換手術,改善疼痛並恢復關節功能。術後半年,病人恢復良好,不僅行走能力顯著提升,原本疼痛也明顯緩解,順利重返日常生活。

腳踝不適、每走一步就疼痛,小心是退化性關節炎!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表示,退化性關節炎並非老年人專利,其中的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雖然影響僅約1%人口,發生率遠低於膝關節或髖關節,但與膝、髖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族群不同,踝關節炎的病人年齡層相對年輕,多介於18~44歲之間。

踝關節炎常見好發族群

羅勝彬說明,踝關節炎的最常見病因為創傷性關節炎,其中約三分之二的病例與踝關節骨折有關,另三分之一則與慢性韌帶不穩定有關。此外,若本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也有可能引發踝關節炎。

羅勝彬進一步指出,與其他關節退化相比,踝關節炎的病程進展速度較快,從發病到末期階段僅需10~20年,導致病人迅速喪失踝關節功能;然而,踝關節炎患者大多正值青壯年之際,可能對生活及工作帶來深遠影響。

新式關節置換術這類人適用

羅勝彬提到,目前針對末期踝關節炎的標準治療方式為踝關節融合術,透過固定踝關節來消除疼痛,適用於較年輕或從事重勞力工作者。但踝關節融合術可能讓鄰近關節過度使用,導致關節炎提早發生,行走時步態改變,尤其在上下樓梯或陡坡時更加明顯;此外,病人術後可能難以進行快走、快跑,甚至蹲踞動作也會受限。

近年來,全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逐漸成為踝關節炎的替代治療選項之一,特別適用於年長且生活模式偏靜態的病人。羅勝彬指出,與踝關節融合術相比,全人工踝關節能夠保留關節活動度,使病人在行走時更加自然,減少對鄰近關節的負擔。

羅勝彬說,根據近年來的國際數據顯示,全人工踝關節置換的比例逐年提升,逐漸成為踝關節炎的替代治療選項之一,台灣政府也已於2024年7月起將人工踝關節納入健保給付範圍,讓更多病人得以受惠,幫助擺脫疼痛,重拾行走自由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我的大腿拉傷了嗎?復健醫師教你「1分鐘」快速判斷法

天氣一冷「手指關節」就開始痛?復健醫揭「6症狀」惡化恐關節變形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踝關節炎好發年輕人!醫揭「2疾病」也是高風險群:每走一步都痛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Nike 激勵年輕世代勇敢跨出舒適圈 JUST DO IT

2019-10-29
綜合NIKE新聞活動話題

Nike的品牌精神理念- Just Do It ,自1988年誕生以來,支持了無數人向夢想發起挑戰,繼2018年的「不客氣了」系列活動,融入台灣人特有的個性特質延伸詮釋品牌核心價值,激勵許多人勇於展現「上了場,就不客氣了」的 Just Do It 態度。2019年,Nike延續此脈絡,進一步找出了讓年輕人躊躇不前、甚至不願追逐夢想的原因,並藉由多位來自棒球、田徑、籃球與空手道等領域最傑出的Nike運動員以及新生代藝人的突破詮釋,於10月28日啟動「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系列活動,在國際賽事陸續登場之際,以一系列細節飽滿又大膽的視覺設計,配合創意多元的線上、線下產品服務,期許透過運動的力量,鼓舞更多未來世代的年輕人別再猶豫,勇敢跨出舒適圈,奮力踏出追求夢想的第一步,#JustDoIt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Nike 激勵年輕世代勇敢跨出舒適圈 JUST DO IT

認真就輸了?這次別放過自己,勇敢去做才知道

10月28日,Nike 正式發表由棒球運動員彭政閔、籃球運動員林志傑、空手道國手文姿云、跑步運動員謝千鶴、以及全方位音樂人ØZI精彩詮釋的「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活動主視覺系列。藉由豐富趣味又強烈吸睛創作手法,帶出運動員以及音樂人各自的 Just Do It 態度,並搭配手繪插圖元素堆疊出他們獨特的生涯成就與勵志格言,傳遞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以此鼓勵年輕世代別再害怕被人看見認真投入卻失敗的囧樣,更進一步期待透過此熱血宣言,扭轉時下「認真就輸了」的刻板印象,邀請所有人勇敢嘗試,即刻展現行動力。

林志傑在活動中特別分享主視覺上的鴨子圖案,其實是他平常很愛吃的薑母鴨,雖然為了維持體能在飲食方面有嚴格限制,但是偶爾和朋友家人一起吃吃薑母鴨,也非常能夠紓解訓練或是比賽帶來的緊張壓力。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 JUST DO IT!

在10月28日當天,Nike 特別邀請標槍運動員鄭兆村、Locking 舞者謝馨慧、運動員林志傑、文姿云以及音樂人ØZI同台現身,分享當年面對猶豫瓶頸,而後下定決心、奮力突破的重要時刻與心路歷程,由此點燃年輕世代對未來的熱切鬥志與對夢想的渴望。 主視覺除了透過運動員充滿力量的照片展現毫不猶豫、跨出舒適圈的決心之外,也將許多為運動員及音樂人帶來力量的療癒元素放入,象徵他們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也會暫時回到舒適圈,累積足夠的正面能量後,繼續全力朝目標邁進。

Just Do It Nike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 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多元產品服務,邀請球迷「+1」共同應援國際賽事

自11月1日起,Nike 將陸續展開多元豐富的「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Just Do It 產品服務,助力球迷以及運動愛好者提升挑戰自我極限的動力,並讓運動風氣擴散至全台的每個角落。活動期間購買指定鞋類產品,即可獲得限量 Just Do It 鞋袋;購買指定服飾,就可獲得融合台灣本地文化特色的獨家設計布章。Nike不僅將透過最新產品科技幫助消費者衝破舒適圈,展開全新旅途,更鼓勵所有人拋開猶豫,盡情展現個人風格與專屬設計。

活動期間:2019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活動內容:

• 購買全新SHIELD PACK系列跑鞋或LEBRON 17 籃球鞋款,即可獲得限量Nike Just Do It鞋袋。

• 購買指定服飾,即可獲得台灣獨家Nike Just Do It設計布章一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店點:

• NEO19 NIKE品牌體驗店(設有服務專區提供鞋袋客製化服務)

• 摩曼頓花花 NIKE JORDAN 籃球體驗店

• 西門町跑步體驗店

• 摩曼頓劍潭NIKE旗艦店

• 微笑逢甲NIKE旗艦店

同時,隨著中華隊陸續迎來國際重要賽事,Nike 亦推出多款球迷熱血應援TEE系列,邀請球迷展現對中華隊的熱情支持,以及對比賽的熱血期待。

棒球運動員彭政閔、籃球運動員林志傑、空手道選手文姿云,凝聚全臺球迷向心力與對中華隊的熱情支持,一同為榮譽而戰。

Nike 今年更邀請台灣本地設計師,推出兩款特別設計的限量TEE系列,以靈感來自代表參與和認同的網路用語「+1」以及手繪風格的潮流設計,邀請球迷「+1」展現對運動賽事的熱愛以及積極實踐目標的行動宣言。

全方位音樂人ØZI 演繹「+1 君限量TEE」

讓運動融入生活日常!「 Just Do It 開始動濾鏡」與NTC主題課程限時啟動

Nike 力求透過運動的力量,鼓舞每個人踏出追夢的第一步,進而把運動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成為更好的運動員。為了激勵所有人不再只是嘴上說要運動,卻總是猶豫不行動,Nike 自11月8日起,推出創意滿載的「JUST DO IT 開始動濾鏡」,透過簡單的運動挑戰增加動力,邀請每個人隨時、隨地動起來!

活動日期:2019年11月8日起至11月30日止

活動辦法:

1. 前往https://www.nike.com.tw/justdoit啟動「JUST DO IT 開始動濾鏡」

2. 幫朋友或自己選擇想挑戰的動作

3. 在社群網站分享挑戰過程影片

4. 活動獎勵:完成挑戰,即可憑於社群網站中分享的JUST DO IT 開始動濾鏡影片至指定活動店點兌換限量紀念徽章

5. 限量徽章每週推出新造型,每人每周限定兌換一只。每周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店點:NEO19 NIKE品牌體驗店、摩曼頓花花NIKE JORDAN籃球體驗店、西門町跑步體驗店、摩曼頓劍潭NIKE旗艦店、微笑逢甲NIKE旗艦店、尚智桃園、尚智中平、寶原新竹巨城SOGO 、尚智太平九 NIKE RUNNING、 摩曼頓台南民族一、摩曼頓新崛江旗艦店。

除了鼓勵所有人於線上參與並分享運動生活外, Nike 也將推出NTC期間限定「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主題課程,訓練融入 Just Do It 態度,不需任何道具、更沒有任何藉口,由專業教練群帶領大家跨出舒適圈,幫助大家建立足夠體能與肌耐力,享受揮灑汗水樂趣之餘,更能感受運動帶來的正面能量,讓運動成為實現個人理想路上,最強大的助力。

NTC期間限定主題課程資訊

報名方式:以NikePlus 會員帳號登入活動頁面進行報名。

課程表:

地點:2019年11月3日,誠品信義店6樓展演廳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6樓)

地點:2019年11月5日至12月10日每週二、五、六,F infinite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1-2號號7樓) 

更多詳情請參考:http://nike.com/tpe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中華奧會舉辦奧會模式論壇 深入淺出探討背景及實務交流

2017-06-24
綜合活動奧運新聞話題

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活動,不論是出國參賽、參與國際會議,或於國內舉辦國際賽事均相當頻繁。體育署與中華奧會合作舉辦「奧會模式」論壇,促進體育從業人員之間的溝通與討論,也使更多民眾瞭解奧會模式的背景與執行,促進社會對於此一議題的對話和理解。

中華奧會舉辦奧會模式論壇,深入淺出探討背景和實務應對。 中華奧會/提供

中華奧會沈依婷秘書長24日於論壇中表示,奧會模式是國際奧會因應海峽兩岸政治情勢,讓我國選手能夠持續參與國際運動比賽和體育活動所做的特別安排,具體呈現在我奧會與國際奧會於1981年簽署的洛桑協議中。奧會模式雖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協商妥協結果,但卻是目前保障我國際體育活動空間的依據。

中華奧會沈依婷秘書長分享國際奧會體系組織與現況 中華奧會/提供

洛桑協議內容規範了我奧會的名稱、旗幟及歌曲。依據該協議,我奧會名稱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旗幟為中華奧會會旗,歌曲為我國國旗歌旋律,旗、歌經國際奧會核准。我奧會權益與其他國家奧會完全相同,奧會模式的規範也為目前絕大多數國際體育組織援用。凡是與國際奧會有關的活動與儀式、舉辦國際奧會相關活動的會議場地、訓練與競賽場館、選手村等及相關活動的文宣廣告、網站、廣播電視內容等均必須符合奧會模式。
 
   我奧會目前的會徽與會旗原創者、同時也曾代表我國參加冬奧會的中華奧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翁明義表示,外界總是誤會會旗上面是黨徽,但並不是。他強調當時參考各國會旗,之後設計概念為了凸顯中華民國特色,以梅花和國旗紅藍白顏色結合,奧會五環是國際奧會宗旨,至於會徽部分,12道光芒代表一年12個月、生生不息,並包含國徽意象。

中華奧會運動委員會委員翁明義解說奧會模式及會旗背景由來 中華奧會/提供

經歷過無法參與國際體育競賽那段艱困時期的翁明義現在談到這個議題仍會哽咽,他說,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外交處處受阻,自1973年3月第一次出國訓練比賽開始,他就把國旗別在胸前,扛在肩,背在背上,「從此我變成一個背國旗的人」。無奈國際現實,1976年蒙特婁夏季奧運因政治因素最後我代表團只有退賽一途。1980年冬奧亦退賽,「一個運動員花了這麼長的時間訓練、準備,卻無法參加比賽,這是最大的打擊!」

   翁明義說,奧會模式給了運動員國際舞台,儘管一方面很遺憾我們無法使用國旗和國歌,但為了要讓我們的運動員有舞台,我們不得不妥協,給往後的運動員有發揮空間。他說,「只要我們努力,把成績衝出來,如果我們是頂尖好手,卻無法參賽,造成這比賽黯然失色,只要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就成功了。」

體育署林德福署長蒞臨奧會模式論壇開幕致詞 中華奧會/提供

本次奧會模式論壇於6月23、24日舉行兩天,第一天參加對象為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全國性體育總會及各縣市政府體育相關單位。第二天則開放一般社會大眾報名。主講人包括中華奧會沈依婷秘書長;中華奧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奧會會旗的設計者翁明義;資深射擊國手杜台興。同時亦邀請中華民國角力協會理事長張聰榮、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陳威任、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秘書長劉中興、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副秘書長鄭世忠等分享主辦國際賽事經驗;論壇最後並由體育署官員與在場人士座談。

奧會模式論壇大合照 中華奧會/提供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