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火箭人教練黃崇華:精彩人生,從跑步開始
1
火箭人教練黃崇華:精彩人生,從跑步開始
2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3
路跑賽比贈品,是因為市場飽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火箭人教練黃崇華:精彩人生,從跑步開始

2016-05-30
人物誌 跑步 越野跑 故事 專訪 路跑 黃崇華教練

你喜歡跑步,但你有多喜歡跑步?你愛運動,但一個月能堅持幾天?深受許多跑步學員喜歡的知名教練黃崇華,擁有27年跑齡的他,在這期間,從沒有一天放棄過跑步,而他是怎麼維持住這樣的熱誠呢?

從小我就認為:跑步是最幸福的事

崇華教練的父親喜歡登山,所以他從小就耳濡目染,跟著父親到處遊走、參加長跑俱樂部…等,於是運動對於他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非後天發展出來的興趣。
 
13歲那年,因著俱樂部的成員要一起準備馬拉松比賽,他想都沒想,就報名參加。6公里的腳踏車加上17公里的長跑成為他每天上課前必做的事,就這樣跑著跑著,崇華教練順利地完成了他人生第一場馬拉松。至此之後,他更愛跑步了,甚至認為能夠跑步便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於是他高中和大學,皆選擇體育班就讀,也為著自己的學生時代,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跑步教練黃崇華

一直喜歡跑步是最驕傲的事

在那個年代,興趣和工作是很難相一結合的,即便你再喜愛某件事,但是工作必須仍是重心,一個長期的目標和計畫,興趣只能佔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賺錢,便很難去實現這些願景。所以在畢業之後,教練並沒有繼續朝向體育這條路走,而是選擇成為了一位專業的金融人士。

雖然如此,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放棄跑步,在工作之餘,崇華教練每晚仍保持著跑步的習慣,每周持續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他說:「從學生時期到社會人士,能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喜好,是我覺得最驕傲的事。」

就算爬完也是最光榮的事

2000年的時候,崇華教練跟著其他兩位馬拉松名將代表台灣參加世界盃荷蘭超級馬拉松100K的比賽,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再難忘不過的經驗。路跑、半馬、馬拉松、超級馬拉松雖然都是跑步,但是會因為不同的里程數…等各種因素,所需的知識、經驗也就跟著不同。就當時的狀況來說,台灣的超馬風氣還不興盛,於是乎資源、知識等可以說少之又少。所以當時的他們,在沒有任何超馬經驗的情況下,只帶著滿滿地熱血與興奮跑出終點。由於賽前、賽中的準備都不足夠,就在60k的時候,崇華教練的雙腿抽筋了…幾乎痛到連走都沒有辦法走路…在那場賽事的賽道上,除了現場熱情的加油聲外,還插滿著各國的國旗,這是一件很特別也很光榮的事。他趴在賽道邊,扶著腿,看著滿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心想:「這樣難得代表台灣的機會,或許在我人生中不會有第二次了,我不能就這樣放棄,就算用爬的,也要爬完。」帶著這樣的信念和腎上腺素的幫忙,崇華教練以8小時10分的時間完成了100k的國際超馬比賽。雖然賽後他的腳是徹底受傷了,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當這個傷因著天氣變化出來和他打招呼時,反而是勾起了那熱血的回憶,是個永生難忘的紀念品。

2000年,黃崇華教練代表台灣參加世界盃荷蘭超級馬拉松100K比賽 黃崇華提供
世界盃完賽證書 黃崇華提供

什麼是跑步魂?熱誠、用心一樣都不能少

經過了這場比賽之後,他開始更重視跑步的生態和知識,在往後的每場賽事上,無論成績好壞,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賽道上每個人事物大大小小細節,幾乎沒有一場是不記得的。崇華教練說:「比賽大多是充滿辛苦和痛苦的。但是越辛苦,難忘的程度就越高,若太歡樂,反而容易被遺忘。」所以在他的跑步字典裡,只有熱誠和用心這兩次,少了他們,就像少了血液一樣,無法得以延續。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永遠帶著熱情、用心的心

我所做的事,只為了給喜愛跑步的大家一個多元、多樣有組織性的訓練課程

一年年的經驗下來,他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看見經歷了無數的例子。崇華教練發現,許多退役選手因忙碌著自己的教學或生活,而減少練習,加上台灣的運動環境,很難再有精進的機會。於是在幾年前,他在三重體育場成立了三重箭歇團,提供一個業餘平台給這些外籍人士、退役選手、現役選手…等一個相互精進、練習切磋的機會,大家來自不同的環境卻有著對跑步相同不滅的熱誠。
 
去年開始,因著自己20年來的理想,他勇敢放下金融業工作,專心投入運動的領域。依著過去的經驗,他用心在每季的跑步課程、每場賽事努力探勘規劃、贊助。從主題、族群到各類細節,全由他親手包辦,為的就是給也喜歡跑步的大家一個多元、多樣有組織性的訓練課程。

所做的一切只為了給喜歡跑步的大家一個多元、多樣有組織性的訓練課程

我還是最喜歡跑步

忙碌之餘,崇華教練也會和妻子、小孩一起運動。他認為孩子不一定要向他一樣如此熱愛跑步,只要不排斥運動,有流汗對身體好就好。孩子很單純,只要能有著對於身心平衡良好發展的興趣,都一樣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曾經,他也想嘗試除了跑步以外的其他運動。但經歷過後,崇華教練仍堅定的說:「我還是最喜歡跑步和越野跑。」因為那種過後身體的流暢舒適感,只有感受過的人才知道。

教練說:「跑前一定要暖身。」此動作為馬克操

只要能走,就一定能跑

若你是剛開始接觸跑步的人,其實是最辛苦也是最容易想放棄的時期。因為跑步是一個全身性的運動,所以身體本身需要時間來適應。他建議:可以多去參加跑步相關團體、品牌活動、路跑賽…等來減低身體上的不適應。因為當你開始接觸團體之後,也能得到更多不同的知識、資源,這樣一來,這個興趣就更能得以延續。
 
從選手、上班族、丈夫、爸爸、教練到CEO,在這樣一個多元的角色之下,他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事件。不管中途有多少的挫折和失敗,但就跟跑步本身一樣,他總用享受的心去感受這一切。「只要我能走,就一定能跑。」崇華教練說。這對他來說是一輩子心智的修練。

跑步是一輩子心智的修練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2018-01-18
話題觀念馬拉松跑步

平衡是最常在教練或專家口中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運動或者生活中,它真的只有益處嗎?美國Strength Running的跑步總教練Jason Fitzgerald 邀請到他的學生,也是美國超跑達人Christine Sandvik來分享在他訓練的過程中,是如何平衡生活?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容易失去平衡

我們都知道在忙碌的生活中,休息是適度的必要。但當談到跑步目標時,有時最好把平衡放在一邊,看看你能完成多少。我們很少能在不參與的情況下實現崇高的目標,所以,這可能代表著我們在生活中的還有一些不平衡的時間。
 
Christine Sandvik表示,自己13歲的時候成為一名騎馬選手,每天放學後,騎馬是她唯一要做的事,即使到了周末,也得在賽馬場上度過。
 
所以,Christine 認為自己從20多歲才開始跑步也不足為奇了,她慢慢地從5K到10K的比賽,然後到半程馬拉松,2007年時,完成人生的全馬。就這樣,她從一周跑步三天到六天,慢慢到整年的每個周末都頻繁的安排比賽。
 
2013年,Christine開始挑戰超馬,2016年9月完成了巨石場100k比賽。雖然她一直致力於訓練任何距離比賽計劃,但是超馬已經幫助她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長途跋涉的上山和下山中,她承諾自己要變得更加強壯。

雖然每天都在在訓練,但除了跑步之外,Christine也喜歡瑜伽,但她表示:為了這100K的高強度訓練,她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再去參加這些課程,於是她突然發現,想要試圖平衡太多的東西,是沒有辦法的。

美國超跑達人Christine Sandvik

平衡對訓練的幫助?

平衡在某種形式上確實有一席之地。為了避免過度疲勞和過度訓練我們都需要休息,它有助於在跑步之外,得到更多的好處。我們需要多樣化的訓練,包括力量和機動性訓練以保持健康。
 
但是,當你達到某個大目標時,你的平衡感需要轉變。我們通常根據Merriam-Webster 來定義平衡:重量均勻分佈與產生的穩定性的意思是我們把時間均勻地放在我們關心的事情上,基本上就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就像是多任務處理,而我們學到的東西也遠比專注於某項特定任務的效率要低得多。

如果我們認為平衡更像元素美學上的整合的這個定義(也是Merriam-Webster):我們所做的事情,總有潮起潮落,這代表著有時我們必須為當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所以,從上述論點來看,讓我們想想平衡對你的訓練有什麼幫助(當它阻礙你的時候)?

 1  休息是必要的

這聽起來可能過於簡單化,但它卻非常重要。不管你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訓練,你都需要休息。
 
休息有多種形式;包含每週休息一天、一場比賽後休息1-2周、每天艱苦的訓練後,有著充足的睡眠和恢復。不要低估休息,這就是身體適應訓練時的成長!

 2  跑步之外的興趣

在追求一個遠大的跑步目標過程中,你可能很少有時間投入到你跑步以外的興趣上。但這並不代表其他的興趣不能存在。若有其他想追求的事情,可以讓你在跑步之外的時間的生活更充實。

如果你受傷了,被迫休息,這時若有其他的興趣,就不至於會那麼令人沮喪。也不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或該做什麼訓練而發脾氣。畢竟,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總是比較高。

 3  在訓練中保持平衡

當你有著許多不同形式的訓練時,就是所謂的平衡訓練。

跑步並不代表你把自己全部投入到訓練目標中,是表示你需要做這些必要的事情來支持你的跑步,包括動態熱身和力量訓練,以及在艱苦和輕鬆的努力之間改變你的鍛鍊。

 1  你沒有設定一個足夠高的目標

達成跑步目標的道路從目標設定開始。如果你沒有設定足夠大的目標,它可能會阻礙你。畢竟,平淡無奇的目標產生了追逐目標的動力。目標設定始於夢想希望實現的目標,儘管它可能是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到目標。

從一個長遠的願景開始,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裡把它分解成更容易管理的區塊。接著,要達到這樣的終極目標必須做些什麼?例如:你的目標是波士頓馬拉松,這是否代表著你必須在2小時內跑完半馬,或者完成了一場山地越野賽?

當你超越可能的時候,試圖保持平衡反而會阻礙你前進。一個遠大的目標需要的不僅僅是夢想,而是認真投入日常的練習。

當然,這並不能成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被耽擱的藉口。如果因訓練而太過忙碌,可以減少參加社交活動來取代放棄工作,並將其他時間專注於訓練之中。

 2  你想玩得太多

當你決定追求一個遠大的夢想時,也代表著有些事情將不得不放棄。很多人都想把太多的事情塞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沒有做到某件事情的時候,似乎又錯過了什麼。

但這正是自我強加的平衡感阻礙我們前進的地方。如同任何形式的多重任務一樣,我們試圖把精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表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事情上。

長距跑步後,為了休息和恢復體力而使你沒有時間上瑜伽課,或者需要暫時擱置某個新項目。但這並不代表你永遠也做不了這些事情!,我們需要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待平衡;是幾個月或幾年,而不是幾個小時和幾天。

透過放棄我們需要做每件事的想法,現在,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更快地達到目標。

 3  你還沒有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

當你決定在跑步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時,你會發現單靠自己是幾乎不可能的。若與支持自己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感就會很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出乎意料。
 
當你開始為某個跑步項目或距離訓練時,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認為你瘋了,但這沒有關係,它只是代表著你需要找到一個團體,可以再努力訓練的時候為你加油。
 
在過去的一年裡,Christine很幸運地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跑步朋友,他們似乎認為跑100英里的比賽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雖然聽上去很瘋狂,但多與這些人相處,可以改變你的心態。

 4  你的跑步目標太多

即使你已經全心投入跑步,但仍有太多的衝突訓練或比賽目標阻礙了你的最終成就。假設你的目標是波士頓馬拉松,那麼你還會想每個周末都參加5K的比賽嗎?把自己分散在沒有效率的訓練上,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受傷。

找教練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她可以幫助你審查整個訓練過程,並幫助你清除不必要的訓練。5K與馬拉松的目標訓練是非常不同的。

 5  你需要每天集中註意力以達到長期目標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難把日常工作清單縮小到一件事,但這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當你試圖為一項長期目標而努力時,你每天生活的步驟就是你努力的支柱。

無論是長時間的工作還是馬拉松式的會議,抑或是真正休息的一天。沒有日常工作,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發生。尊重遠大目標代表著每天得花些時間把非必需品排除在外。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到需要放棄一些東西,例如你不可能參加每一堂瑜伽課或者花上數小時在健身房訓練,這些都沒有關係。在實現目標的過程裡,嘗試放棄平衡的理想,做最重要的事,把自己帶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資料來源/Strength Running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路跑賽比贈品,是因為市場飽和?

2017-04-07
話題趨勢馬拉松路跑跑步

路跑賽事在幾年前開始盛行,漸漸地,會吸引你的參賽因素不再只有賽事本質,更多的還有大會所提供的物資、贈品、補給的多寡來決定賽事的評價。

1993年,台灣一年只有兩場馬拉松。這20年路跑賽事與人口的蓬勃發展曲線是驚人的,以平均每場參加人數3000到5000到一整年親自下場跑步的人超過150萬人,可知大家的熱愛程度。
 
隨著這個國家的跑者數量不斷增長,吸引參與者前來參加也越來越具有競爭力。但這不一定是壞事:它加強了比賽主辦單位提供更優質的體驗和服務,使得賽事品質能越來越好。

賽事基本物資 ©amazon.com

同時有多場賽事,該如何選?

戴夫‧麥吉利維雷 (Dave McGillivray)是位跑者,同時他從1981年起就擔任了波士頓馬拉松的賽事總監。最近,有跑者問戴夫:賽事發放越來越多獎品(獎牌和實物禮品等)的趨勢是否還會繼續?在他看來,只要比賽市場依然不飽和並充滿競爭,你就別指望賽事會回歸極簡主義。

當然,很多因素決定了特定比賽中跑者所擁有的興趣水平。其中一些因素包括:比賽何時舉行、比賽何地舉行、賽事歷史、賽事的慈善受益人或其支持的原因、比賽管理的良好程度、比賽距離選項、可能的天氣情況(比賽舉辦時間、地點的一個因素)、參賽成本...等。

然而,如果在指定範圍內有2場或以上比賽時,這些比賽或多或少在以上方面條件相當,跑者又該怎麼選呢?很多時候,跑者會根據收到的獎品多少和品質來選擇,比如T-shirt的品質、參賽包內的物品、馬拉松博覽會提供的東西、可獲得的獎品…等,當然還有完賽獎牌的大小和設計。

©en.koeln-marathon.de

更多跑者是為了完成比賽而不是為了參與競爭,那些跑者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在比賽中穿件比賽T-shirt或戴比賽帽子、展示獎牌,都能有助於向大家述說一個跑者的成就。
 
所以,戴夫的看法是:參賽者所得到的所有物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參賽者關注的核心,並且在未來幾年將會獲得更多的關注、也會變得更有趣。忽略跑者這項熱門興趣的比賽很可能會失去參與者,而跑者會更多地選擇為他們提供這些好處並把精力重點放在宣傳完賽獎品的比賽。

Dave McGillivray是一位跑者也是波士頓馬拉松的賽事總監 ©twitter_Dave McGillivray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