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飛行傘 (Paragliding):張開雙臂,迎向海闊天空
1
飛行傘 (Paragliding):張開雙臂,迎向海闊天空
2
詹喬愉立誓成為亞洲女子第一人! 募資攀世界14座八千米高峰
詹喬愉立誓成為亞洲女子第一人! 募資攀世界14座八千米高峰
3
新型高科技輪胎 終結爆胎困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飛行傘 (Paragliding):張開雙臂,迎向海闊天空

2016-06-28
知識庫 戶外運動 極限運動

飛行傘的歷史和起源

飛行傘大約有著30年的歷史,歐洲人因著好奇心,想試試從山上飛下來的感覺,因此將當時地高空跳傘帶到山上,再從山上飛下來。那時候的傘是屬於會透氣的傘,所以碰到熱氣僅能往下降,而無法上升。後來延伸至現在的密封型的飛行傘,最高可滑行至10公尺,碰到熱氣再往上升。

飛行傘

飛行傘與滑翔翼有何不同?

滑翔翼有一個剛性框架,能保持翼體的三角形的形狀。飛行傘的傘衣則靠空氣壓力維持其梭形、橢圓形、橄欖形的形狀,其飛行速度要比飛行傘快得多。滑翔翼的飛行員一般懸掛在翼體下方俯式飛行,其身體外包著一個像蟲蛹似的吊袋。飛行傘的飛行員一般是坐在一個椅子式的鞍具上,胸前有兩根吊袋與傘衣連接。

滑翔翼 ©台灣動物新聞網
飛行傘

飛行傘的組成

飛行傘由傘體、傘繩、操縱帶和鞍具組成。另外,還有剎車繩,用來控制飛行的速度和方向,掛鉤,用來連接傘繩和鞍具。分述如次:
 
(1) 傘體:是由上層、下層、和隔間(氣室)組成的。材質為30丹尼的強力尼龍布。
(2) 傘繩:可分為ABCDE共五組。材質為防彈纖維內芯,外敷尼龍。
(3) 操縱帶:是將各組的傘繩相連接的組合帶,依設計性能而有所不同。一般有ABCD四組。
(4) 鞍具:即套帶。分為肩帶、胸帶與腿帶。胸帶有H型及交叉型。為了保護飛行者的脊髓,通常類套帶的下方與背部裝有海綿或防彈纖維板、玻璃纖維板、氣囊等保護裝置。另外,在肩帶前方各有一個掛鉤,用來連接傘體與飛行員。

飛行傘起飛-勇敢地跑出去吧

第一次玩飛行傘該注意什麼?

所有的運動都有其潛在的意外風險,飛行運動在常人想像中是一種危險運動,因為它離開了地面,改變我們一般從事運動的空間位置,好比潛水入海一樣恐懼,但就一般統計而言,飛行傘其實還算是安全的運動,只要對它有更深入的認識,相信你一定會為它著迷。
您準備飛行了嗎?首先就是要找一位富有經驗的合格教練帶領,雖然飛行傘構造,簡單易學,安全性高,但卻有其潛在危險,千萬不可以嘗試單獨的學或是隨便找朋友傳授;飛行前請再三檢查身上裝備是否齊全,安全帶及扣環尤為重要,不必匆匆忙忙急於飛行,因為飛行首要條件,就是「安全」。

一位飛行員除了技術熟練外,也要練習飛高飛遠,飛行傘的活動可以享受像鳥一樣飛行的樂趣,也可紓解平時工作的壓力,但切記不要操作超過本身級數動作或配備的傘具,以免遺憾終身;學員必須熟練操傘、正面起傘(鬥牛)、飛行原理、航空氣象、危機處置,飛行規則等,平時除了課程知識外,實際飛行 經驗也是相當重要,除了在天空盤旋,多練習起飛降落是實踐飛行安全的第一步驟。

如果談到極限運動,那麼飛行傘便是最佳的入門選擇。與其他運動最大的不同是他需要的是勇氣多過於體力。當你站在高處,要跑出去的那一刻,往往不是跑不動,而是因著未知的遠方而感到恐懼。但這就如同人生一樣,若跨不出去,便永遠不知下一扇門有什麼驚喜在等著我們,所以飛行傘要我們知道的是,唯有張開自己的雙臂,勇敢往前跑,才能得到那片海闊天空的門票。

張開雙臂,迎向海闊天空

台灣飛行傘場地一覽表

資訊來源:中華民國滑翔翼協會網站

資訊提供:中華民國滑翔翼協會理事長野馬教練
拍攝協力:野馬飛行傘俱樂部

參考資訊來源
1. 中華民國滑翔翼協會
2. 台灣wor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詹喬愉立誓成為亞洲女子第一人! 募資攀世界14座八千米高峰

2021-12-23
故事人物誌登山戶外運動話題

外號「三條魚」的台灣登山家詹喬愉,繼 2019 年攀登洛子峰後,去年再創下 13 天內完登 2 座八千米高山的個人紀錄,目前已成功登上全球 4 座八千米高峰,而她的夢想「完登 14 座八千米」亞洲尚未有女性完成此紀錄。詹喬愉力求突破自我,於 23 日正式發起群眾募資「與詹喬愉登上另一座八千米!用我們的腳步,追尋攀登的意義。」,邀請大家一起讓台灣登上世界紀錄,也希望透過計畫帶回更多元的經驗和視野,讓台灣山岳歷史更上一層樓。

詹喬愉立誓成為亞洲女子第一人! 募資攀世界14座八千米高峰
詹喬愉立誓成為亞洲女子第一人! 募資攀世界14座八千米高峰

世界上有 14 座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座落在尼泊爾及中國邊界,登山者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身體素質面對險惡環境,挑戰巨峰的高手無數,無功而返甚至葬身其中的也不計其數。至今,全球僅 44 人成功完登、寫下紀錄,而亞洲紀錄中尚未有女性完成這項紀錄。在台灣,詹喬愉除了聖母峰是繼前輩江秀貞後第二,她已創下許多台灣女性第一。「完登 14 座八千米」這條路非常艱難,但詹喬愉的潛力無限,她帶著夢想,邀請大家一起讓台灣登上世界紀錄。

詹喬愉攀登八千米高峰
詹喬愉攀登八千米高峰

八千米計畫受疫情影響一再拖延,一腔夢想熱血卻苦無用武之地,隨疫情趨緩,詹喬愉於 12 月 23 日正式發起群眾募資「與詹喬愉登上另一座八千米!用我們的腳步,追尋攀登的意義。」希望能用夢想鼓舞台灣人的冒險精神。

今年 3 月,詹喬愉在募資平台上發起淨山計畫獲得廣大迴響,並於今年五月帶領志工們一同完成能高安東軍淨山計畫。而今以「完登 14 座八千米」為號召,希望計畫成功後帶回更多元的經驗和視野,不僅僅是圓夢,更讓台灣山岳歷史更上一層樓。

詹喬愉於今年五月帶領志工一同上中央山脈能高安東軍淨山
詹喬愉於今年五月帶領志工一同上中央山脈能高安東軍淨山

詹喬愉除登山家身份,也擔任新北市新板山域搜救義消分隊小隊長。擁有十多年搜救經歷,時常透過講座及課程提倡登山安全、支持搜救制度改革,也是山林開放政策的推手之一。

不僅如此,她曾擔任無國界愛心公益大使,遠赴尼泊爾與育幼院院童同樂;今年成為台灣女孩日代言人,為女性「勇於追夢」宣導女孩權益議題,呼籲大眾打破「妳是女生所以不行」的傳統思維,也提倡不應認為自己還不夠好而負面思考,就是因為知道不夠好,才有往前的動力。

外號「三條魚」的台灣登山家詹喬愉
外號「三條魚」的台灣登山家詹喬愉

詹喬愉表示,未來將貫徹不放棄的精神及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為攀上每一座高峰再度出發。

募資影片:https://youtu.be/q_GIhwTN8AQ
募資網頁: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rifish8000

資料來源/彥恩國際經紀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型高科技輪胎 終結爆胎困擾

2016-05-24
新知趨勢生活戶外運動配備館

在過去的100年中,關於汽車的許多部分都已經進化了,包含安全性、燃油效率和價格等等,都已經大幅提高。但是,有一個百年來幾乎不變的零件就是輪胎。當然,就算在雪地裡,我們也擁有先進的化合物來優化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抓地力,但這種傳統輪胎的核心,就只是一個充氣橡膠圓環的組合。

Hankook Tire(韓泰輪胎)認為他們可以做的更好。這個韓國廠商在非充氣輪胎上面已經研發了一段時間。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概念在2013年,當時它是一個將輪胎和輪框整合為一的實驗性組合。

目前,韓泰公司已經完成了第五代無充氣輪胎,以新款iFlex為名發表。這種輪胎不需要填充一絲空氣,而是依賴於一種新型的環保材料(該公司不願透露材料細節)。這種輪胎由內建的幾何形狀材料取代以往由氣壓提供的反彈和彈性。但是,與前代iFlex比較,這個版本的設計為能夠安裝到現行車輛的輪框上,使得它與當前的車輛兼容。

韓泰對於iFlex做了一系列測試來比較它與傳統橡膠輪胎的性能,包含耐用性、硬度、穩定性、迴轉性和速度,車速最高達每小時80英里(129公里)。該公司很驕傲地表示,新版iFlex輪胎在性能方面與現有的常規輪胎無太大差別。
 

©Wired

韓泰並非投入無充氣輪胎的唯一一家公司。Bridgestone普利司通也有一個新型輪胎研發案,讓一個輪胎看起來像一個迷幻萬花尺畫出來的圖案。另一家名為Resilient Technologies彈性科技公司也正在開發一個原型,聚焦在輪式軍用車輛。如果輪胎不會在受到攻擊時破掉,對於作戰將是非常有利的。

該公司並不預期這款iFlex輪胎什麼時候會上市,也沒有說明定價,但如果這家韓國製造商未來有什麼進一步動作,那麼車輛會爆胎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結束了。

©airless-tire.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