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螢光夜跑台北站7日在大佳河濱公園熱鬧完賽,賽事當天超過一萬名跑友以螢光裝扮及亮眼的燈光效果酷炫登場,更有包括戲劇「翻牆的記憶」演員群、郭子乾等超過20位藝人熱情響應,與萬名跑者一起嗨翻夜的台北。接著,下一站高雄站也進入倒數計時,將於本周六(14日)熱情開跑。
何潤東老婆Peggy林姵希代夫出征,率領由老公執導的新戲「翻牆的記憶」演員群,包括小鮮肉張庭瑚、涂家碩、張豐豪、勵政達,新生代女星姚亦晴、林芯蕾、夏嘉翎、允嵐等共同參加。
Peggy日前攀岩暖身不足導致胯下肌肉拉傷發炎,但仍帶傷出席夜跑。Peggy表示,近年愛上以慢跑紓壓,雖然腳傷未癒仍一心想來參賽,天氣轉涼加上負傷,出門前老公何潤東特地交代Peggy「不要逞強,志在參加就好」,並提醒Peggy要穿外套和膚色絲襪保暖,雖讓她備感窩心,但也忍不住笑說「哪有人路跑還穿絲襪啦!」。
運動模範夫妻檔劉雨柔與老公黃育仁帶著職業格鬥選手團隊余至誠、陳浩賢、廖日宏到場,夫妻倆甜蜜放閃攜手參加5K Run。被問及婚宴現場是否融合運動元素?夫妻倆開心透露「婚宴日期訂在6月初,會結合我們最愛的運動競技場,我不希望來參與的人哭,希望大家盡情享受、玩得開心,將是史無前例的風格!」。此外,劉雨柔感性透露夫妻倆為了PUMA合體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她最低潮時、要出書時,PUMA是唯一願意伸出援手的,她帶著老公參賽表達對PUMA的感謝,也讓跑場上的跑友們見證他們的感情。
此外,PUMA與公益團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肝病防治大使郭子乾挑戰21K;藝人阿喜、盧學叡、高賢齡、加賀美智久、吉雷米等也共襄盛舉,現場星光雲集、熱鬧不已。
2018年PUMA規劃多項創新內容,將完賽獎牌及賽事紀念品全面升級。除了在最具代表的「創意組合式」個人化專屬完賽獎牌加入3D元素;現場也延續受跑者喜愛的跑者姓名牆,以可拆卸式姓名牌與完賽獎牌合成的「組合式個人姓名完賽獎牌」,帶給跑友酷炫且具紀念價值的賽事紀念;完賽成績則搭配電子化即時成績查詢與完賽照片合成功能,讓跑友方便取得完賽成績並第一時間分享。
此外,今年將個人化紀念商品「PUMA 螢光夜跑紀念獎盃」升級, 並加入首創的「PUMA 螢光夜跑紀念獎牌盒」與「PUMA 螢光夜跑紀念毛巾帽」,紀念品兼具實用性。
賽事規劃上,2018 PUMA 螢光夜跑包括21、10、5公里三種賽制,並將原有21K國際規格的起跑分流制度推廣至10K組,提升賽事的安全性以及跑者參賽舒適度。另外,PUMA針對跑者需求,特別與Garmin Sports合作開設「跑者訓練營」、「PUMA 配速員」、「放鬆伸展按摩區」與「賽後冰敷服務」等專業服務,被負傷參賽的Peggy大讚好貼心。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Dama
跑者們也許會經常沉溺於破PB的迷思,但一項大規模的新研究表明,美國跑者們的速度比20年前慢。鞋類零售商RunRepeat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96年至2016年期間的28,732次不同比賽結果發現;與20年前相比,大多選手馬拉松的平均完賽時間下降了39分鐘、半馬下降30分鐘,10公里則是18分鐘以及5公里的8分鐘。
RunRepeat 的統計學家Jens Jakob Andersen證實:「不論是去年、過去的10年或者20年前,選手們的速度確實在大幅放慢。」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慢下來了呢?
如果考慮到跑者們穿越美國賽事終點線人數從1990年的五百萬人飆升至2015年的1700萬人,根據美國跑步公司研究,最合理的邏輯假設是,因為多了更多的休閒跑者的加入而脫累了認真競速者的速度。
事實上,Andersen的團隊每年都會特別關注第100、1000和第10000位最慢男性和女性跑者的相差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烏龜的速度當然要比兔子慢得多。但令人們驚訝的是,第100名到達終點選手的平均成績,也在一年年之中下降。理應,有著越多的參賽者,人們應該會期待有更多的競速型選手,但事實並非如此。
下一個最好的猜測:以速度變慢的平均數值來說,通常是被女性或者步行者所拖累。但是分析顯示,反而是男人的跑步速度比以前還要慢很多,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步行者的完成時間,實際上是穩定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項研究只是一個統計分析,所以Andernson團隊仍不能肯定原因。但他也指出了美國肥胖率上升與人口減緩之間的相關性。他的團隊沒有關於所有參賽者的健康數據,但總體來說,體重越重的跑者,跑的就越慢。
以上的理由可以解釋平均速度的為何變慢,但並不能說明為何飛毛腿岡薩雷斯(簡稱飛毛腿)的速度變慢。一種可能的理論是:也許人們現在很少關注他們的速度,反而更多地關注跑步本身的體驗。隨著一般跑者的參與的增加、歡樂跑的盛行,以及心靈層面的趨勢認為跑步就是自我的治療來看,有更多的人選擇加入這項運動純粹是為了享受以任何的速度跑在人行道上。
看到有關跑步因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數據與完成時間很有意思。Anderson表示:「100年前,他懷疑很多人跑步只是在追求樂趣,沒想到如今更是這樣。」另一方面,隨著心率錶與追蹤器等工具出現,我們更容易拿自己與他人比較。
無論快或慢,找到自己舒適、開心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上凸台領獎,也比以前更加容易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