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效法阿甘精神!男子跑步3,200英里橫越美國
1
效法阿甘精神!男子跑步3,200英里橫越美國
2
沒看過這種跑法!96歲的他完賽紐約馬拉松
3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效法阿甘精神!男子跑步3,200英里橫越美國

2016-09-14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路跑 故事

《阿甘正傳》幾乎是所有人能想到關於跑步和勵志的最佳電影,一個23歲的年輕人也受到這部電影的啟發,決心用自己生活中的99天去模仿它。他在美國各地以不到100天,就像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一樣,從西到東跑了3,200英里(約5,150公里),並為慈善機構募得了11,000美元(台幣357,500元)的善款。

Barclay Oudersluys ©Barclay Oudersluys

據美國媒體報導,密西根大學應屆畢業生巴克萊·歐德思路斯(Barclay Oudersluys)從一離開學校的第3天,也就是今年5月9日開始了他的這個「阿甘計畫」,自美國西岸加州的聖塔莫尼卡出發,一路跑到了東岸緬因州的馬歇爾角燈塔(Marshall Point Lighthouse),當他踏上這個電影裡的著名場景,時間已經推移到他出發之後的第99天,2015年8月15日。

途中「我經歷過幾次暴雨、大雪和酷熱,在堪薩斯州遭遇過狂風,這趟路程真的是一個各種天氣的混合,」他說。歐德思路斯通常早上6點開始跑,到中午至下午2點結束當天行程,每天大約以5至7小時跑31至32英里(約50公里),而且風雨無阻。

他說,他為了這個超級長跑做了很多準備。「我上Google Map規劃出我要的路線,而且是以『徒步行走』的條件去搜尋,讓它幫我規劃出一條最佳路線,然後我就照著跑。」他告訴記者說,「接著我把每天要跑的地圖印出來,早上上路前就先看一遍我要跑的路線、直接記下來就上路了。」

Barclay Oudersluys ©fatmarathoner.com

當你嘗試做連續100天的跑步橫越美國,尤其是在好幾十公里都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吃飯、睡覺甚至洗澡都會是個問題,但歐德思路斯一一克服了。「我找來一輛廂型車,上面裝滿各種食物、水、跑鞋和衣服,然後請我朋友們幫忙一路開車跟著。」當中有些人會跟我跑上一段,有些人會把車子先開到某個中途點或是當天的終點,然後我跟他們在那裡會合。我可以在車子後面睡覺,也可以把車子開到鄰近的旅館或願意收留我的人家,讓我可以好好洗個澡並睡上一覺。」

但,若是沒辦法找到旅館,歐德思路斯在每天的清潔衛生方面就得有些創意。「如果找不到地方洗澡,我就會用嬰兒濕巾來擦身體,」他笑說,「我已經成為一個『嬰兒濕巾沐浴專家』。」

Barclay Oudersluys ©dailymail.co.uk

一路上雖然沒有太多人加入他的路跑,不過歐德思路斯的確看過一些奇景。他說「我在科羅拉多州看過野生斑馬,然後在加州還是亞利桑納州的沙漠中看到一棵獨立的樹,上面居然掛了好多鞋。我還遇過一樣在從事橫越美國的跑者,但他是往反方向,這真的很有意思。」

歐德思路斯的這個「阿甘計畫」不僅僅是為了挑戰自己,他還希望藉此行動來為Hall Steps Foundation募款。這是一個跑者發起的組織,旨在改善落後地區的貧困與醫療問題。該基金會是由一對莎拉和萊恩·厚爾這對夫妻在2009年所發起,他們兩位都是專業跑者。

「萊恩和我發起厚爾步伐基金會(Hall Steps Foundation),從事讓跑者們踏出步伐來終結世界各地極端貧困的計劃與行動,」莎拉·厚爾告訴記者說。「看到像巴克萊這樣的人來分享我們的觀點,並跨出了非常大的一步真的很棒!他的努力非常鼓舞人心,這段路程中我們一直有在跟他的進度。通過他的努力,他正在提升世人的認知與籌集善款,將為莫三比克的一些社區帶來乾淨的飲水。」

根據他臉書所述,他這次行動總共募得11,000美元,將用於在莫三比克挖掘一個水井,提供鄰近社區飲水。而完成這項壯舉一週之後,歐德思路斯隨即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院攻讀碩士,這是他的下一項挑戰。

Barclay Oudersluys ©villagesoup.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沒看過這種跑法!96歲的他完賽紐約馬拉松

2016-11-08
人物誌六大馬話題馬拉松故事跑步

在攝氏7度的冷風之下拖著蹣跚的步伐來到紐約馬拉松的終點,這位96歲的強納森·孟德斯(Jonathan Mendes)花了11小時23分鐘完賽,他無法解釋為何已經超過那麼長的時間仍要堅持完賽,但是在過程之中,一切都非常順利。
 
在黑暗的角落,穿著有著16年歷史的ACIS運動防風外套,帶著一拐一拐的腳⋯⋯或許我們會期待他能夠說出一些感人勵志的理由,但是強納森爺爺不多做解釋,只是帶著微笑,擠出在橙色墨鏡後面溫柔慈祥的魚尾紋,慶祝自己終於完成這場不易的賽事。

96歲的Jonathan Mendes完賽2016紐約馬拉松,紐約馬賽事總監Peter Ciaccia也前來迎接。 ©twitter

不管做什麼,都要有生活目標

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的強納森爺爺過去是一名海軍陸戰隊。擔任轟炸機飛行員,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完成超過100多次與韓戰70多次任務的他,也曾擔任過John Glenn(太空人)和Ted Williams(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的飛行訓練指導教練。現在的他住在曼哈頓的一間寬敞公寓中,生活簡單的他,每天早上七點半會固定在中央公園健走4-5公里,下午四點則會喝他最愛的蘇格蘭威士忌當作生活的樂趣。
 
強納森爺爺從44歲開始跑步和戒菸,當時醫生告訴他不可能活到超過70歲,也因著這個刺激之下,他便開始跑步人生。他說:「你必須在生活中有目標,這個目標不見得要很重要,不過在人生這個階段,我幾乎沒什麼事沒做過了。我曾到全世界各地去滑雪、划獨木舟、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駕駛轟炸機、在韓戰用噴射機攻擊敵機,不過我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傷,所以過去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回憶。」

©runnersworld.com

即使用爬的,也要越過終點線

以花25分鐘完成1英里的速度,他慢慢地走著。由於年紀因素,強納森爺爺的駝背非常嚴重,因此上頭印有美國海軍陸戰隊徽章的藍色帽子,幾乎快觸碰到地面。他緊緊抓住左右兩個的志工的臂膀,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平衡,就這樣慢慢走到21公里。
 
快到終點時,他在West Drive的最後一個坡上停下來,看著遠方充滿聚光燈的終點線,主持人正在興奮著播報已進終點的完賽者,有個人也有團體組別,但就是還沒有人看見他⋯⋯於是他慢慢地分別抬起右腳與左腳,準備迎來自己最後的勝利。
 
人家常說,即使用爬的也要爬完全程,強納森爺爺認為自己就像這句話一樣,比起走,他更像是爬完這場比賽。不管如何,當他從墨鏡中看到終點線的那一刻,內心真是興奮無比。

大會的志工分別在左右扶持Jonathan,讓他的身體能保持平衡 ©KIT FOX

堅定目標,一定要做到!

關於兩位防護員,在他右手邊的是他的私人教練Tom Mangan,平均一周有2天的時間,他會負責為強納森爺爺訓練身體的靈活度。Tom Mangan表示:「強納森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每次與他在一起時,我總能不自覺得開心大笑一整天。」

在他左邊的則是35歲的志工Art Berman,擁有15場志工經驗的他,非常適合扶持年長朋友以及殘障人士,幫助他們一起完成夢想。

其實在2015年時,Berman就擔任過強納森爺爺的志工,只是那時強納森的膝蓋舊傷復發,因此在25公里處,只好忍痛退賽。Berman說:「強納森對於自己想實踐的目標非常堅定,如果沒有完成,他會想辦法到挑戰成功為止。」

接近終點的時候,紐約馬拉松賽的總監Peter Ciaccia還特地跑過來迎接強納森爺爺,並親自為他掛上這意義非凡的獎牌。Ciaccia說:「你做到了!」,強納森爺爺則逗趣地回答:「不做到就等於死!」

年長者的驕傲

根據紐約路跑協會 (NYRR) 的統計,在大會規定時間內,今年最年長的完賽者是88歲的Bertha McGruder,而強納森爺爺雖未在大會時間內完賽,但他依然是最年長的完賽者。同時,今年也是他第16次參加紐約馬拉松賽,除了去年以外,他一共完成了15場紐約馬拉松。

Jonathan Mendes在1983年時完賽紐約馬拉松的照片 ©nytimes.com

當他躺在休息區的白色帳篷時,志工前來詢問他有無需要一些食物或熱飲?但他卻要了威士忌。強納森爺爺從他的口袋中拿出用咖啡色紙包著的小瓶Johny walker黑標酒並表示:「可以活到這個歲數最大的關鍵就是威士忌。」

Jonathan與他的私人教練一起喝酒 ©KIT FOX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2016-10-18
人物誌運動心理路跑故事馬拉松跑步

身為前海軍,陳瑞龍原本就擁有強健的體魄。2008年,他在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同學的邀約下,參加了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半馬項目。他說,那時看到主辦單位發的路線圖後,湧出了不甘心的感覺,他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跑全馬才對。於是,不服輸的他在兩個月後報名參加了全馬賽。

陳瑞龍說,在跑全馬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痛苦。跑得累到用走的,但又怕被關門,只好使勁再度起跑,在起跑的那一瞬間全身痠痛又不聽使喚,就像七、八十歲的老頭似的。然而,跑到終點、領到獎牌後所感受到的快樂,讓他上癮了。他表示,這是藉由身體上的痛苦,得到心靈上的富足;經過努力付出後所得到的收獲,比平白無故得到的禮物,更令人感到快樂。

超馬勇者陳瑞龍

愛上跑步 雙腳就是交通工具

自從愛上跑步後,陳瑞龍就把雙腳當成交通工具。之前,他在基隆任職,而家在五股,休假時,他便沿台2線從基隆經淡水到五股,花9至12小時跑70公里的路程回家。有時,他也會晚上從基隆出發,沿台2線跑到礁溪,約莫在天亮時抵達,在那裡泡完溫泉後,再坐車返回。他還曾兩度從基隆花了三天的時間跑步到台中。

陳瑞龍認為,跑步時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耐得住痛苦和孤獨,並享受其中;還必須要沉穩,按自己的節奏前進,若一直想要超越旁人或情緒起伏不定,都很難成為成功的跑者。而他在艦艇上待十多年的經驗,已讓他擁有熬得住寂寞、刻苦耐勞的特質了。

為了夢想 努力去實踐

為了把時間留給自己,陳瑞龍在2014年9月退伍,並決定在這幾年內持續跑步,希望能跑得更遠、更長,但沒有任何設限。他說,這是給自己一個夢想,並花時間努力去實踐。

2015年8月,陳瑞龍完成了長達43天的第1屆2800公里環法超級馬拉松,為全球僅有的12位完賽者之一。在跑步的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身心上的痛苦,但他說:「還沒有痛苦到跑不動。」想要完成比賽的強烈欲望勝過了痛苦,讓他堅持到最後。

陳瑞龍說,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跑步是件很單純、很簡單的事,但只要享受過程中的痛苦和快樂,都會是生命的養分。跑步也可以被賦予意義,像是對超馬運動來說,當自己達成某個目標後,就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因為他人一旦看到成功的案例,就會想要挑戰;對社會來說,也可以藉由跑步來展現意志力,給其他人一些啟發和正面影響,算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例如,他參加2014年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時,認識了一位負責翻圈數牌的學生,那位學生看到他這麼努力,也決定參加東吳大學的百人單車環島壯遊活動,後來還決定報考研究所,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3月11日,陳瑞龍更從廈門跑到北京,開啟了一場《2300公里超馬追夢之旅》:從金門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福建廈門島出發,經江西瑞金、景德鎮、安徽合肥、江蘇徐州、山東沛縣、德州、河北霸州,穿越武夷山、越渡長江、跑越黃淮平原,歷經38天全程約2300公里,最終於4月17日抵達北京天安門廣場,著實令人佩服。他說:「(這場挑戰)對我而言不只是跑步,更是堅韌的生命旅行(strong mind trip),以及與同行好友相互扶持鼓勵的深刻情誼,完成後所帶給我的並沒有任何的歡愉與喜悅,留下來的反而是一種失去奮鬥目標的失落感,與過程中種種筋肉無盡痛苦深刻的記憶。多年後它將會是令我最懷念的部分,也是深入人生的記憶。」

跑步是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

此外,跑步對陳瑞龍來說,也是充實內心的方法。他說,藉由閱讀或是行萬里路,都可以充實內心,而他選擇行萬里路,用雙眼和身體去遊歷四方。在他還沒愛上跑步之前,就經常騎腳踏車去逛菜市場,看小販們認真生活的模樣。而現在,他跑在大街小巷上,只要看到有趣的人事物就會停下來,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生命的旅行。

像是在台2線上,草里公車站附近的柑仔店,是他固定會買飲料補給的地方,通常他也會順便坐幾分鐘,跟店老闆阿嬤聊天,有一次剛好遇到節日,阿嬤就請他吃草粿和棗子。他也曾在淡水附近,看到一名國中男孩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木星,他停下來跟男孩攀談,還進到男孩家經營的檳榔攤,看到掛滿牆壁的各種昆蟲及螃蟹標本,讓人驚豔。還有一次,他在金山遇到一名來台灣騎單車的美國男子,兩人在便利商店前喝啤酒聊天後,便各自離開;沒想到,兩人又在淡水捷運站相遇,他便邀請男子到海產店用餐。他說,這種不必勾心鬥角的淳樸純真感情,實在令人著迷。

陳瑞龍表示,只要拋開束縛去冒險,就有無限可能;沒有什麼東西是丟不掉的,有捨就有得。他希望以自己的例子,激勵大家勇於追求夢想。

撰文/洪禎璐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