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1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2
登山技巧
登山容易腿部無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上下山更加輕鬆愉快!
3
滑板 (SkateBoard):享受造型、自在運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2016-09-21
配備館 戶外運動 單車 新聞 活動

來自美國的自行車知名品牌SCOTT,9月20日在台中大坑山區的心之芳庭戶外花園會館舉辦了SCOTT 2017新車發表會,現場匯聚了全台灣的SCOTT授權經銷商與國內各知名媒體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感受這家以輕量化碳纖科技聞名全球的自行車品牌所呈現的最新產品。

里約奧運雙金榮耀 + 男女雙料世界冠軍

在2016里約奧運會場上,剛於8月的世界錦標賽中生涯第5度奪得世界冠軍頭銜,來自瑞士的男子XC越野登山車選手Nino Schurter (尼諾‧修特),再度以SCOTT為他準備的最新款登山車應戰。

Nino從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銅牌後立下奪金志願,歷經四年前的2012倫敦奧運銀牌,為了這面夢寐以求的金牌,八年來的等待與嚴格訓練,終於在今年2016里約奧運在他的職業生涯正式鍍金,向世人展現這面得來不易的奧運金牌。而Nino在2016這兩場重要比賽中所使用的這台尚未公開的全新車款,就是SCOTT將在2017正式推出的重磅武器 -- 全新改款的New SPARK。

Nino Schurter以全新SCOTT SPARK車款出賽2016兩大賽事。

全新SPARK使用了當今最輕量與強韌的碳纖紗HMX-SL,密集使用特殊工具如FEA軟體協助訂製碳纖的疊層,專屬的EvoLap科技幫助我們在虛擬的產品上模擬不同的應力,並依此調整車架的結構,藉此我們建造出高科技的車架組,含後避震器僅重1750公克,是到目前為止世界最輕量的雙避震登山車架。

SCOTT表示:『讓New SPARK成為高性能車架組關鍵特點之一就是全新誕生的Turnnion後避震器座。這個設計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市面上最短的後避震結構總成,這也是目前SCOTT家族史上最先進的車架結構!』全新SPARK將單轉點下擺式連桿,改成單轉點搖臂搭配Trunnion後避震器座,並且將後避震器上下反置,比較碩大的那一端朝下,讓大部分的重量落於車架較低處,藉此創造出數個優點,由於Trunnion後避震器座的寬距、下管、主轉點三者完美整合,讓SCOTT得以運用碳纖材料讓車體發揮最大的潛力。

同一時間,與世界冠軍Nino同屬SCOTT-Odlo車隊的22歲瑞典女子小將Jenny Rissveds (珍妮‧瑞絲凡斯),完全複製了師兄Nino的勝利模式,先是在世界錦標賽中跨組別直接挑戰精英組成功奪得XC世界冠軍,穿上彩虹衫,並在緊接著的里約奧運中一舉贏得金牌。兩人都同樣是使用了New SPARK,令這台尚未上市的新車,增添全球市場的狂熱與期待。

Nino Schurter與Jenny Rissveds在2016登山車世錦賽奪冠後穿上彩虹衫合影。
Nino Schurter在里約奧運再度以精湛技巧奪冠。 ©Pascal GUYOT/AFP
Nino Schurter所騎乘的新SPARK車款。
Jenny Rissveds出賽使用的SPARK車款。

賽道常勝軍空力公路車FOIL,極限量引進RIO EDITION塗裝

在2016年公路自行車賽三大賽與古典賽中出盡鋒頭的年度風雲車,當真非SCOTT旗下代表空氣力學科技的FOIL莫屬了。

目前使用SCOTT公路車作為戰駒的兩支World Tour職業一級車隊『ORICA-BikeExchange』和『IAM Cycling』在2016年賽季可說是風風光光,綜觀世界知名的三大賽:環義大利、環法國、環西班牙,這兩支車隊在今年共奪下10座單站冠軍,其中包括了哥倫比亞超新星Esteban Chaves (艾斯特班‧查維斯)分別站上環義總排名第2和環西總排名第3的頒獎台,以及英國小將Adam Yates在環法大賽中取得總排名第4的好成績,並贏得了最佳年輕選手的白衫榮耀。

Esteban Chaves以優異表現站上2016環義總排名第2。
雖然在2016環法賽遭遇充氣拱門摔落壓傷的意外,Adam Yates最終還是取得總排第四的佳績。 ©Cycling Weekly

但是在今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賽事新聞,就發生在俗稱『北方地獄』的春季古典賽之王Paris-Roubaix (巴黎-盧貝賽)上, ORICA-BikeExchange車隊中 37歲資深戰將Matthew Hayman (馬修‧哈曼)以黑馬之姿,一舉擊敗連續四屆衛冕的Tom Boonen,成為這場全球最困難石板路公路賽事的年度冠軍,而且,他所使用的戰駒,就是當時全新登場的空氣力學公路車--FOIL。

Matthew Hayman粉碎Tom Boonen在Paris-Roubaix五連霸美夢。

全世界都在好奇,為何一台空氣力學公路車,居然可以在石板路上有如此驚人的表現,並且在最後的衝刺賽段一舉得勝?

全新改版的FOIL是全球最輕量的空氣力學公路車之一,覽觀全車從車頭管到後勾爪,每一吋都經過精密的空氣力學計算,完美的導入剛性與舒適的元素,搭載了一雙低角度的後上叉,極細的管型讓騎乘感受變得更好,特別在嚴苛的環境下更加顯著,整體設計的空氣力學中管在垂直吸震性上比前代增加了86%,前叉的吸震性也提升了11%。

FOIL從頭至尾都具備了絕佳的空力外型,在低角度的側風來襲時所帶來的效能尤其明顯。降低的車架下管與頭管連結位置,搭配與車體整合設計的崁入式前叉,結構上的改變可以消除原有前叉肩蓋後方的落差,讓可能產生氣流停滯的阻力大幅減少,對應在後上叉與中管的銜接設計上也俱備相同的顯著優勢。

2017年度,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公司特別引進限定版FOIL RIO EDITION這款有著超炫塗裝外型的新車,SCOTT表示此款車架組將限量全球100台,台灣地區已確定可爭取到30台名額,想要珍藏擁有經典車款的朋友,可得把握機會了。

台灣鐵人三項頂尖選手鉄人J帥亦到場表達對於SCOTT單車的欣賞與熱愛,他手持的是三鐵車PLASMA車架。

SOLACE車系主打耐力長征的吸震科技

SOLACE車系主打吸震科技,訴求騎乘的最大舒適度。
CONTESSA SOLACE是專為女性打造的車款,車身塗裝極為搶眼,明快又不落俗套。
CONTESSA SOLACE白綠金色彩跳脫女性配色窠臼。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攻擊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包覆HMX碳纖紗等級的車架與前叉僅有1305g。
IAM Cycling的Jarlinson Pantano獲得2016環法賽Stage 15冠軍,他的座騎就是IAM專屬的ADDICT 20車款。

◎資訊與賽事、產品圖片提供: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KARE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登山容易腿部無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上下山更加輕鬆愉快!

2023-03-23
知識庫書摘下半身肌群觀念登山戶外運動

學會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穩定步行方法後,獨攀就會更加輕鬆愉快。儘管如此,在本身就必須承受沉重負擔的登山過程中,就算知道「這樣走比較好」也很難修正。畢竟身體面臨嚴峻考驗時,特別難做出與日常不同的行動,因此必須從平常開始修正步行方法。事實上,在生活中使用正確步行方法的人相當少。首先就先找到身體的縱軸,學會用骨骼支撐身體開始吧。平常多加留意走路方法,使其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重要的。只要身體習慣這種走法,登山時自然就能夠走得輕鬆。

登山技巧
登山會膝蓋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過程更加輕鬆愉快!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像下方照片一樣擺出正確的姿勢,這時要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此外也要改變步行的觀念,那就是走路時不是只動腳,重心與縱軸也要跟著移動。以身體後側肌肉將身體往前推出的感覺踏出前腳後,利用著地至重心移動這一瞬間的時間延遲,確認接到地面的狀態。若有溼滑、不穩等不安定因素,就要立即修正身體的均衡,或是把重心挪回後腳。未經過確認就一口氣將重量施加在前腳時,容易造成跌倒或扭傷,遭受的損傷也會特別大。正確的行走方式是靠重心移動,縱軸則要在前腳正上方,因此應確認身體縱軸維持筆直後再踏出下一步。

正確姿勢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第一步就是擺出正確的姿勢,並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

爬升與下降都必須留意軸的移動

爬升時的姿勢與步行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因為是走在斜坡上,所以要特別注意別讓重心往後。學會正確步行方法後,能夠實際感受到「啊!不一樣!(步行感覺變了)」的時機通常是抬起前腳的瞬間。讓重心自然移動,並在抬腳的同時維持筆直縱軸的話,會發現登山時的省力程度令人訝異。「能夠用這種方式登山的話……」實際體驗後光是想像就覺得期待。然而放空腦袋走路時,很容易就恢復原本的姿勢,所以請養成定期確認的習慣。

基本步行:

1.抬起前腳

抬起要往前的這隻腳,後腳則要維持筆直的縱軸,重心也留 在原處。這裡要特別留意的,就是避免上半身往前傾。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往下踩。這時的縱軸在雙腿之間,並且要利用縱軸與重心移到前腳之間的短促時間,確認落腳處的狀態。

3.將重心移往前腳

將重心完全移至前腳後,縱軸就會豎直在前腳正上方,過程中應使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接著踏出後腳時,請不要往前踢,以自然往前的方式即可。

基本步行法
基本步行,以筆直縱軸的狀態俐落往前。

上樓梯的動作近似於爬升,所以不妨把握日常走樓梯的機會多練習。若能夠藉此察覺原本的爬升方法與正確的步行方法有哪些差異,將有利於登山過程中的姿勢修正。

爬升方式:

1.抬起前腳

抬起前腳時縱軸與重心都要留在後腳,這時縱軸要維持垂直(垂直於水平面)。 骨盆若能隨著腿部動作抬起會更理想。

2.前腳著地

著地時的腳掌會成平坦狀態,縱軸會落在雙腿之間,並應利用這一瞬間確認落腳處的地面狀態。步行時應運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使縱軸與重心往前移動。

3.重心移往前腳

為了避免身體往前傾,要採用與地面平行的方式,將重心移往前腳。後腳往前時不要用腳尖往前踢,只要自然離開地面即可。

4.用前腳立起

重心移動到前腳後,就立刻形成筆直的縱軸,使身體站在前腳的正上方。同時頭部要抬高,視線望向前方數步之遙,才能夠避免姿勢亂掉。

上坡步行法
懂得善用縱軸,讓移動時省力的程度令人訝異!

下降時的關鍵在於要伸直前腳著地,過程中要避免重心移動過慢。下降時會遇到斜坡陡峭或是沒有好踩腳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小心翼翼,結果就造成身體縱軸彎曲、重心的移動延遲,對膝蓋與大腿前側造成沉重負擔。所以這裡要建議各位大膽地把身體(重量)往前挪動,移動時試著第一個往前的不是前腳腳尖而是骨盆。

試著將重心往前挪動的話,更容易看清楚適合落腳的位置,足部也較易維持平坦的狀態。而步伐縮小一點,則會讓步行更加順暢。另外著地時伸展前腳時,應讓前腳與頭部形成筆直的縱軸。用骨骼支撐身體的方式著地,就能夠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道,膝蓋與大腿前側就不會過於緊繃。這裡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維持良好的視野,並視情況將注意力在腳尖或視線之間自由轉移。

下坡步行法:

1.伸出前腳

後腳形成筆直的縱軸後,重心留在原位並伸出前腳,這時要避免恐懼心讓動作變得過度小心,並留意縮小步伐。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著地。這時並非僅輕緩伸出腳尖,應用整個身體與斜面平行後移動的感覺進行。

3.用前腳站穩

重心移往前腳,並以筆直位在正上方的縱軸站穩。膝蓋維持伸展的狀態,用骨骼支撐起往下的力量,如此一來,衝擊力就不會被膝蓋的屈伸所吸收。

下坡步行法
下降時伸長腳,並以縱軸(=骨骼)落地
上階梯步行法
上階梯時隨著重心俐落移動。
下階梯步行法
下階梯時維持縱軸沉穩落下

資訊

• 文章摘自采實文化 , 山與溪谷編輯部、 黃筱涵譯《一人登山完全攻略》一書。

【本書特色】

1.面向廣、專業性高:本書集結了資深登山者、山難搜索顧問、國際山岳醫師、登山嚮導等專家,以多面向撰寫,能給予適切且專業的建議。   

2.滿足登山愛好者的需求:不只提供了登山的實用技能與解決方法,還分享許多實際案例,彷彿跟著書中的主角身歷其境。   

3.一人登山的安心守則:將本書送給身邊喜歡獨自登山的朋友,照著書中的提點並指示製作計劃書,更為放心。   

4.借鏡日本山林文化:本書雖然以日本山林為主,但登山方法與遇到的危機大多相似參考價值高,還可借鏡日本的搜救方法、安全網,作為台灣改進的參考。

• 更多《一人登山完全攻略》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滑板 (SkateBoard):享受造型、自在運動

2016-06-24
知識庫極限運動滑板戶外運動

滑板是時下新興的運動,在國內則被歸類於新新人類的產物,其實它的存在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不過最近世界各地流行起來,並且慢慢的又被研發出更多不同類型的器材,像是現在風行全日本的滑板車及蛇板便是。但為何滑板這項運動會如此吸引著年輕人,除了每塊滑板都有非常酷炫的圖案之外,再者便是速度、技術與自我挑戰的部份。

滑板運動

滑板的起源和歷史

說到滑板的源起,便要追溯到大約50年代的美國加州,由於當地的衝浪非常興盛,慢慢有人想在陸地上模擬這項運動,於是便將一片木板裝上溜冰鞋的輪子,因而造就了滑板的發明,但此項新興運動仍然未普及。到了60年代,滑板開始被大量生產,並造成一股熱潮,當時滑板所使用的輪子都是以金屬製成,在滑行時非常的不暢順,亦因此使這項運動胎死腹中。及後,由於橡皮輪興密封式軸承的出現,使得滑板再度流行且比起上一個年代更為風行,而弧形滑板場地的開發亦相對的增加,但連連的運動傷害事件卻促使滑板再次進入冷淡期。80年代又新一波的滑板熱出現,但由於場地的缺乏,使滑板玩者朝向兩個不同的形式發展。一些玩家為了延續場地的玩法,便在自家的後院中以木板蓋起簡單的場地,即現在的U型板;而對於無法取得場地的玩家,則開始往街頭發展,因而創造出許多的街頭障礙玩法,現在大部份滑板的玩者,都是以街頭障礙的方式活動。

滑板的種類

娛樂型:娛樂型滑板用於初學者健身運動,俗稱玩具板指僅供滑行的滑板,有指適合8歲以下兒童滑行的滑板。初學者應選擇平坦的滑行場地,在滑行時應戴上護肘、護腕、護膝、頭盔等護具。

運動型:運動型滑板適用於滑行技術水平較高的滑板運動愛好者。由於運動者要做各種高難動作以及各種花樣,因此運動型滑板的所有各部件的強度以及各種性能指標應滿足使用要求。

娛樂型滑板 ©dianliwenmi.com
運動型滑板 ©運動視界

滑板基本動作

滑行:以前腳放置於板身前段二分之一間,後腳踩踏撐地推進,身體重心放前,則滑板即可向前滑行。

轉彎:有兩種轉彎方法。第一種是以撐地那隻腳收回置於板尾翹起處,施加壓力,令板身前端微微翹屍起,再利用身體腰力做適當角度大小旋轉,即可轉彎。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滑板速度沒那麼快的時候。第二種方法最常見、也是最方便的。當在滑行時,把身體重心稍微往你身體面對的方向傾,或往你背部面對的方向傾,這樣也可以到達轉彎的效果。

停止:以用力那隻腳伸放地面,以鞋子摩擦地面即可停止。

乍看之下,這項運動需要的裝備簡單,只要一塊板子,但其中可以變化的花式及技巧更是層出不窮,而滑板的其它零件像是板子的用料、輪子的尺寸、培林的好壞,亦是玩家講究的重點,不同部份所發揮的效果也不一樣,在進行花式動作前,建議先練會基本動作,才能安全有保障,同時也得靠不斷地訓練才加更加精進。

滑板轉彎

滑板的裝備

1、滑板鞋:
滑板鞋的好壞,對一名好的滑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選擇滑板鞋有以下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板鞋的強度:滑板鞋的鞋底和鞋幫的材料最好是聚胺脂的,鞋面最好是厚實的翻毛牛皮,這樣比較耐磨。
板鞋的舒適性「對於一些技巧細膩的滑手,他們比較喜歡用較溥的板鞋。這些板鞋鞋底比較薄,但通常都有比較厚或帶氣墊的鞋墊,鞋面所用的皮質比較軟,做動作時能清楚的感受到板面上的砂貼著腳面而過。而做動比較猛的滑手一般都選擇比較厚實的滑板鞋。比如鞋底帶氣墊或油墊,鞋舌比較厚實,這樣穿著起來感覺比較裹腳。
2、滑板服裝:
做為一個滑手不可缺少的就是滑板服飾,滑板玩家的衣褲常穿得寬鬆,千萬別以為是買錯尺寸,事實是它是有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存在。
3、背包:
滑板背包一般功能是較多的。滑手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考慮一個大小合適的背包。一般在包內放置有扳手等工具,一些簡單的服裝、備用輪和軸承等備件,夠大的話再裝上一雙板鞋。有的滑板包設計成可以將滑板綁在包上,背起來更方便,不會加大包的體積。紅藥水、OK蹦也可以放置於包的小袋子里。
4、護具:
滑板護具包括頭盔、護膝、護腕(護肘)等 ,建議初學者採用,或者做難度動作時使用,一般在比賽中都要求配帶護具。

滑板相關裝備 ©Nike Skateboarding Taiwan

滑板與直排輪、極限單車並列三大極限運動,所謂極限運動,是指人透過對工具的掌握和控制,以最大限度發揮人的運動潛能的新興體育項目,大街小巷,高山溪流,藍天大海都是極限運動的場地;其他如攀岩、雪板、街道競疾、極限滑水等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大的項目也在此列。聽起來很嚇人,但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表示,其實極限運動並不需要短跑選手般的速度、籃球員的高壯體格或是足球員的戰術默契配合,所有極限運動最重要的一項共通點就是:完美的控制所要駕馭的工具。

滑板運動也是衝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但如果以安全性比較起來的話,它算是極限運動裡面最安全的運動,大人、小孩都很適合。享受造型、自在運動,滑板的樂趣,或許正如人氣天王安迪麥克唐納說的:「你從中找到快樂,而不是任何別的什麼東西。滑板的世界沒有各種各樣的規矩,完全自由,一切由自己創造。」

滑板就是享受造型、自在運動

參考資料
1. 張郁婷滑板教室
2. 閱讀台北
3. 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
4. 台灣word

台灣攀岩團體組織​
1.  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
2.  張郁婷滑板教室​
3.  JIMI SKATE SHOP​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