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1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2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
3
波馬老手給參賽新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2016-10-17
人物誌 跑步 鐵人三項 故事 游泳 單車

2016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於上周在夏威夷舉行。住在加拿大奧克維爾的Rob Buren,與其他的選手有著相當不同的人生。 喜愛運動的他自2008年起,開始與妻子規劃自己想要完成鐵人三項的夢想,也因著這個目標並開始加緊練習。

人算不如天算,在一次不幸的練習的意外之中,造成Rob的雙腿癱瘓,必須永遠以輪椅維生,但堅持不懈的他仍不放棄自己當初所設立的目標,經過努力,最終他成為了加拿大第一位以輪椅完成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的人。

以下是他當天親自紀錄的實況:

Rob Buren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 ©triathlonmagazine.ca

出發前的小插曲

在世錦賽的現場,每個人的手臂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為自己加油的紋身貼紙,正當我東張西望欣賞著每個人身上不同的紋身時,突然看見自己的手上忘了帶最重要的心率錶,緊張的我立即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可以借用他們的電話打給我的妻子,但我的妻子正在睡夢之中,並未接到電話…我心想「好吧!看來是上帝給我的安排,我只能靠自己了….。 」

過了一會兒,我在場上遇到了其他好友,不死心的我再次與他們借了手機打給我的妻子,呼~終於撥通了。我的妻子也以飛奔的速度前來會場遞手錶給我,當下真的是有一種得救的感覺啊!同時我也相信,今天的比賽一定能夠順利進行。

©rockthechair.com

賽中看見另一到風景

07:10分,嘣!轟隆一聲後比賽開始了。經由工作人員的幫忙,我順利地進到水裡面。為了不踢到線,我平靜的游再水中靠左的位置,一面游,一面看著其他不管男生或女生的優秀選手,我都打心底佩服他們。同時,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海洋之中游泳。這個比賽真的不錯,裡頭水很清澈,除了能看見每一個人之外,還能看見各種不同的珊瑚和熱帶魚。

經過了第一個彎道,我看見我的手錶顯示41:41,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我想第二輪是沒有問題的,只需要再快一點即可。並希望我會快一點回來。

我加快我的速度,試圖通過在我前方的幾個人,1小時35分到達終點後,工作人員幫我抬上岸,我為此感到興奮不已,因為我終於完成人生中最艱難的游泳了。另外,我很感謝我的朋友們,上岸之後,他們除了幫我擦拭身體外,還幫我重新補上了防曬油,讓我待會再比賽的時候,不會曬傷。

©rockthechair.com

再熱也要撐下去

我對於180公里的自行車比賽的目標是保持在每公里8至9分的配速。依著這樣的速度,來到8公里處,我看見了我的車友傑森已騎到我的前面,但我一點也不感到緊張,對於這場比賽我是以一個享受和體驗的心情前來參賽,我只盡我所能完成,如果一直抱持著雙贏的心情,反而會做不好吧!

12公里開始的路段與天氣,彷彿是打開剛烤好蛋糕的烤箱門那般的熱,這感覺也不會很快結束,因為我知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都必須忍下去。

在上坡之前,終於遇到一個補給站,我喝了一半的水,另一平則到在我的身體上幫忙降溫。就這樣一路在曝曬之下,來到最後的40公里,也是最難的。雖然氣溫不在那麼炎熱,但當下的風向瞬間變成逆風,我努力維持自己的配速,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夠在7小時內完成自行車的項目,但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他以8小時15分19秒完成。

©rockthechair.com

感動超出身體的痛

輪到最後跑步的項目,此時我的妻子與女兒也已來到現場為我加油!彷彿又多了一條能量棒一樣,最後跑步以3小時26分09秒完成;總成績以13時30分26秒通過鐵三項世錦賽的終點線,並獲得分組第二名的佳績。

賽後的他雖感到身體有些脫水,但是Rob自己認為一路走到這裡,他的感動早已遠遠超出身體的疼痛。對於許多人來說,Rob不斷尋求進步的精神也在鐵人三項的世界立下了標竿,給運動員或是熱愛運動的人們很好的模範。

Rob與兩個女兒在終點的合照 ©rockthechair.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

2019-05-20
跑步知識庫黃崇華教練全馬訓練觀念馬拉松跑步訓練

認真準備一場馬拉松有如應考一場大考,訓練、恢復、賽前模擬、比賽策略等都該從4個月甚至半年前就要開始準備。跑齡高達30年的知名跑步教練黃崇華,也曾當過20年選手、代表國家參賽,經驗豐富的他日前在塞班島馬拉松分享會中,公開分享詳細的賽前準備策略,想在年底挑戰全馬的跑者,看完這篇,就從現在開始準備吧!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圖左為黃崇華)

週期訓練的編排

週期訓練大致分為3個可規劃的訓練期﹕

a. 基礎期(賽前12週)
賽前半年到12週這個階段,如果以年底馬拉松賽事為目標,也就是7-8月以前的夏季,這時只要做一件事﹕提升一次性戶外運動時間。這裡的運動不一定要跑步,你可以做爬山、騎單車等任何有氧運動,例如原本只能騎單車40分鐘,你可以漸進延長為1小時。

b. 關鍵期(賽前4-8週)
這是訓練最重要的階段,建議訓練最好以「週」為單位、不以月為單位,好處是週的期間較短,不容易讓人有偷懶念頭,覺得上半個月少跑的用下半月補回來就好。另外要注意的是,跑步訓練不應有距離迷思!黃崇華指出,許多台灣跑者練跑都以距離為目標,其實應以運動時間取代距離。

在這期間,黃崇華建議至少在賽前6-8週甚至更早以前,可報名一場「賽前賽」,目的是以比賽觀察自我狀態,以調整訓練內容和訓練量。

賽前半年到12週之間,只需要提升一次性戶外運動時間

c. 調整期(賽前4週)
每個人的調整期不同,準備期如果比較長,調整期就要拉長;如果是跑2天休1天的跑者,這樣的運動頻率可維持到賽前都沒問題。要注意的是,調整期訓練與恢復時間應避免過度疲勞(自我檢查疲勞指數方法請見以下)。此外,約在賽前2週,可安排一次性運動達到全馬目標完賽時間的3分之2時間,例如全馬目標是5小時,那可運動約3小時半;換算成距離,可練習約28-32公里,練習期間不一定要全程跑步,可跑步搭配騎單車。

如何自我檢查是否疲勞﹖

黃崇華提出一個最簡易的自我測量疲勞指數方法,是運用最低強度活動(站立)測量與安靜心率的差異。

Step1﹕早上起床、或安靜休息一段時間後坐或躺著,測1分鐘心跳次數(即安靜心率),或可測30秒鐘x2。
Step2﹕接著馬上站立起身,測1分鐘心跳次數,或可測30秒鐘x2。
Step3﹕將Step2數據減掉Step1數據,若兩者差距在10次以下為正常值,10次以上代表過度疲勞,差距越高則越疲勞,這時必須增加休息時間。

速度訓練建議

「全馬完成時間未到3小時30分,不用做速度訓練!」黃崇華指出,全馬5-6小時完賽的跑者,只需要做「相對速度」練習即可,例如法特雷克跑,用馬拉松配速跑5公里,再跑比這個配速更快的1-2公里;另一種方式是在操場上,快跑1圈、慢跑1圈,或視體力調整成快跑2圈、慢跑1圈,這樣即可提高鍛煉效果、達到心肺刺激。 

黃崇華強調,間歇訓練需要200-400公尺短距離衝刺,一般只求完賽跑者其實不需要這樣的訓練。而馬拉松最佳的訓練品質是配速跑,也就是用馬拉松配速練跑,可將配速跑占訓練的7至8成。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波馬老手給參賽新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2018-04-11
六大馬觀念馬拉松跑步話題

跑者的至高殿堂「波士頓馬拉松」因為擁有世界最悠久的歷史、具挑戰性的賽道及嚴格的參賽門檻,是許多跑者一輩子的目標。來自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Peter Bromka足足參加過5次波馬,2017年還以2小時28分優異的成績完賽。身為業餘跑者和作家的他在五次深刻體驗後,對其他參賽新手提出最具體的跑步策略。

波士頓馬拉松老手給參賽選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B.A.A.

波馬為什麼讓跑者深深著迷?

首先,Peter強調波士頓馬拉松(以下簡稱波馬)之所以成為他心目中「全美最老且最好的馬拉松賽事」,是以下原因深深吸引著他:
選擇性:選手沒辦法不經努力就能拿到波馬入場券,因為有BQ(Boston Qualification)成績門檻作為參賽的限制標準,為了達到BQ努力訓練好幾年的大有人在。
變幻莫測:如果說芝加哥或柏林馬拉松是快速球,很難打且可能直擊中你;波士頓就是個變速球,難以控制,讓許多有優秀的選手感到困惑。
粉絲聚集:賽道行經8個城鎮,當你跑經途中,各城鎮民眾的支持激勵聲不斷增加,從小郊區住宅到大學校園、延伸到市中心,粉絲的加油聲不絕於耳。
不確定性:天氣變幻無常,風亦敵亦友,山丘能幫助你同時傷害你
充滿驚喜:波馬賽道的不一致性使人放棄原本設定的預期,並完全投入比賽中,反而可能讓表現超出預期。

Peter Bromka(中)參加過5次波馬,他稱波馬是心目中「全美最老且最好的馬拉松賽事」 ©JODY BAILEY

參賽全程策略

接著,Peter提出簡易版和較複雜的綜合版兩種策略,並以里程數區分,讓你了解在哪段里程怎麼跑對自己最有利。

經典16-10

16指的是控制前16英里(26公里),10則是進攻最後10英里(16公里)。幾乎不會有選手說「我希望前16英里跑得更快,反正最後10英里不是挑戰。」所以,在剩下10英里前必須留存一些體力,好讓自己比大多數人有更好的狀態。
 
必須保留一定的體力去應付著名的心碎坡(Heartbreak Hill),這段上坡位在約20.5英里(33公里)處,長約600公尺,你可輕易看見跑者們用緩慢的速度翻越山丘,每一位選手前半段是否保持良好狀態,在這裡一目了然。

Peter Bromka跑在心碎坡之巔 ©Peter Bromka

綜合策略

前5英里下坡:下坡處別多浪費一秒鐘,但也別揮霍你的腿力。
5-15英里平路:保持狀態和姿勢並小心前進,這段路程是美麗的小鎮和著名的「尖叫隧道(Scream Tunnel)」,也是賽道中點處,盡可能保持低心率和穩定情緒。
16英里才是比賽真正開始:16至21英里(25.7至33.8公里)位在牛頓鎮四座山丘間,是賽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段。牛頓山並不那麼陡峭,但很艱難,你可把它當作平時的間歇訓練:1英里強度低、2英里強度高,並且重複3次。因為16、19及22英里處是下坡,而三段下坡緊接的都是約2英里的艱難坡段,而在這段路上必須記住一個訣竅:下坡攻擊,上坡保持體力。
終點線前:當你到達25英里時,不容任何藉口、不須任何羈絆,即使疲累到哭爹喊娘也不要放棄,並把所有力量釋放出來,用所有的熱情和渴望往前奔跑,夾道兩旁的人群們會用加油聲支持你抵達終點線。

即將抵達終點線前將所有力量釋放出來,用所有熱情和渴望往前奔跑 ©B.A.A.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B.A.A.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