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1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2
跑步時最常見這3種錯誤擺手動作
跑步時最常見這3種錯誤擺手動作! 擺不好讓你腰痠背痛
3
身障人士與美國教練攜手以最精采的方式獲波士頓馬資格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神人!加拿大第一位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錦賽的Rob Buren

2016-10-17
人物誌 跑步 鐵人三項 故事 游泳 單車

2016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於上周在夏威夷舉行。住在加拿大奧克維爾的Rob Buren,與其他的選手有著相當不同的人生。 喜愛運動的他自2008年起,開始與妻子規劃自己想要完成鐵人三項的夢想,也因著這個目標並開始加緊練習。

人算不如天算,在一次不幸的練習的意外之中,造成Rob的雙腿癱瘓,必須永遠以輪椅維生,但堅持不懈的他仍不放棄自己當初所設立的目標,經過努力,最終他成為了加拿大第一位以輪椅完成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的人。

以下是他當天親自紀錄的實況:

Rob Buren以手搖三輪車完成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 ©triathlonmagazine.ca

出發前的小插曲

在世錦賽的現場,每個人的手臂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為自己加油的紋身貼紙,正當我東張西望欣賞著每個人身上不同的紋身時,突然看見自己的手上忘了帶最重要的心率錶,緊張的我立即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可以借用他們的電話打給我的妻子,但我的妻子正在睡夢之中,並未接到電話…我心想「好吧!看來是上帝給我的安排,我只能靠自己了….。 」

過了一會兒,我在場上遇到了其他好友,不死心的我再次與他們借了手機打給我的妻子,呼~終於撥通了。我的妻子也以飛奔的速度前來會場遞手錶給我,當下真的是有一種得救的感覺啊!同時我也相信,今天的比賽一定能夠順利進行。

©rockthechair.com

賽中看見另一到風景

07:10分,嘣!轟隆一聲後比賽開始了。經由工作人員的幫忙,我順利地進到水裡面。為了不踢到線,我平靜的游再水中靠左的位置,一面游,一面看著其他不管男生或女生的優秀選手,我都打心底佩服他們。同時,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海洋之中游泳。這個比賽真的不錯,裡頭水很清澈,除了能看見每一個人之外,還能看見各種不同的珊瑚和熱帶魚。

經過了第一個彎道,我看見我的手錶顯示41:41,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我想第二輪是沒有問題的,只需要再快一點即可。並希望我會快一點回來。

我加快我的速度,試圖通過在我前方的幾個人,1小時35分到達終點後,工作人員幫我抬上岸,我為此感到興奮不已,因為我終於完成人生中最艱難的游泳了。另外,我很感謝我的朋友們,上岸之後,他們除了幫我擦拭身體外,還幫我重新補上了防曬油,讓我待會再比賽的時候,不會曬傷。

©rockthechair.com

再熱也要撐下去

我對於180公里的自行車比賽的目標是保持在每公里8至9分的配速。依著這樣的速度,來到8公里處,我看見了我的車友傑森已騎到我的前面,但我一點也不感到緊張,對於這場比賽我是以一個享受和體驗的心情前來參賽,我只盡我所能完成,如果一直抱持著雙贏的心情,反而會做不好吧!

12公里開始的路段與天氣,彷彿是打開剛烤好蛋糕的烤箱門那般的熱,這感覺也不會很快結束,因為我知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都必須忍下去。

在上坡之前,終於遇到一個補給站,我喝了一半的水,另一平則到在我的身體上幫忙降溫。就這樣一路在曝曬之下,來到最後的40公里,也是最難的。雖然氣溫不在那麼炎熱,但當下的風向瞬間變成逆風,我努力維持自己的配速,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夠在7小時內完成自行車的項目,但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他以8小時15分19秒完成。

©rockthechair.com

感動超出身體的痛

輪到最後跑步的項目,此時我的妻子與女兒也已來到現場為我加油!彷彿又多了一條能量棒一樣,最後跑步以3小時26分09秒完成;總成績以13時30分26秒通過鐵三項世錦賽的終點線,並獲得分組第二名的佳績。

賽後的他雖感到身體有些脫水,但是Rob自己認為一路走到這裡,他的感動早已遠遠超出身體的疼痛。對於許多人來說,Rob不斷尋求進步的精神也在鐵人三項的世界立下了標竿,給運動員或是熱愛運動的人們很好的模範。

Rob與兩個女兒在終點的合照 ©rockthechair.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時最常見這3種錯誤擺手動作! 擺不好讓你腰痠背痛

2020-11-11
書摘觀念跑步訓練跑步姿勢跑步知識庫

跑步時,多數人注重下半身的跑姿,但其實上半身「擺手」如果擺不好,除了讓你跑完腰痠背痛,更可能影響跑步效率。在跑者的跑姿中,「擺手」佔重視部位排名第三名(48.7%),不過這也代表,有一半人沒想到「手」對跑步的影響。本文深入介紹擺手的正確觀念,讓你找到最適合、舒適且優美擺手方法。

擺手主要的煩惱

■ 手臂容易打橫
■ 容易太過用力
■ 沒辦法筆直擺手

排在體幹姿勢、觸地之後,跑者最在意的第三名竟然是「擺手」,相信很多人都感到訝異吧?不過,我認為這個結果恰恰證明了跑步是一種全身運動,以及上下半身連動的重要性。

用中軸扭轉的力量幫助腳步

擺手的目的,在於「以身體的軸為中心有效率地扭動身體」。將身體的軸,也就是以脊骨為中心的上半身的旋轉力傳到骨盆,輔助抬腳的力量。 所以,如果靠近中軸中心的部分沒有確實扭轉,擺手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擺手時整個肩膀都跟著動,或是往橫向擺手。整個肩膀都跟著擺的話,肩胛骨的動作會變得不標準,使中心的旋轉力變弱。而橫向擺手會讓手臂跑到身體的前面,抵銷軀體往前進的向量,使前進力打折。

 

最常發生的擺手錯誤情況
最常發生的錯誤情況是擺手時整個肩膀都跟著動

正確的擺手動作, 是讓手肘從胸骨筆直地往後拉。由於手肘拉到身體後面時會稍微張開,因此實際上軌道從正上方看是斜的,不過擺手時只要想像筆直地擺就可以了。擺手時肩膀應放鬆,手臂輕輕下垂,運用鐘擺效應,只在手肘通過體幹的瞬間使力,保持自然放鬆的感覺。

 

維持基本姿勢,手臂前後擺動帶動肩胛骨,使身體以脊骨為中心前後扭動是最好的。有些跑者會讓手臂完全放下,以手肘伸直的狀態擺手,但由於慣性的關係,手伸得愈長擺起來就愈吃力,所以擺手時彎曲手肘會比較節省能量。

擺手的目的是以身體中心施加扭力
擺手的目的是以身體中心施加扭力

3 步驟學習有效率地擺手

為了有效率地產生扭力,跑步時應掌握正確的擺手方法和觀念!

由於人體的結構,我們在腦中想像手肘筆直往後拉時,實際上手肘會微微向外偏。相反地,往前擺回原位時則會微微往內偏,從正上方看手肘的軌跡會是斜的。

有效率的擺手
有效率的擺手

運用鐘擺效應,在手肘盪回時使力
擺手時應配合全身的運動,適時切換施力的開關才有效率。在手臂往上擺蕩,懸浮在空中的時候要放鬆力氣;並在前腳觸地到體重轉移時,手臂往下擺回的瞬間用力。

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

你的擺手動作有效率嗎? 常見的浪費能量錯誤擺手方式

拱肩 → 扭力不足
肩膀拱起來的話身體的扭力會變弱,讓身體變成左右搖擺的跑步姿勢。用這種方式擺手的人常常駝背,需要從基本姿勢重新檢視自己的跑姿。

橫向擺手 → 推進力低
手臂不自覺打橫往前擺,抵銷了身體前進的向量。用這種姿勢擺手的人通常是因為腹部沒有縮緊,同樣需要從基本姿勢修正起。 

手臂伸直 → 增加下半身的負擔
根據慣性定律,物體愈長、愈大,控制起來就愈困難。這種擺手方式容易變成由下半身在控制姿勢,對腳的負擔很大。 

錯誤擺手方式
常見的錯誤擺手方式:拱肩、橫向擺手、手臂伸直

資訊

• 本文摘自東販出版,弘山勉著,陳識中譯《最強跑步分析全書:顛覆舊有「常識」及「姿勢」,打造適合跑步的身體》一書。

本書特色

★ 無論何時開始都來得及!   
★ 改善跑姿,有效感受到每一步的力量,幫助你跑得快、恆、穩!   
★ 由時隔 26 年再次於帶領筑波大學進軍箱根驛站接力大會的總教練弘山勉獨創的弘山流跑法為你指點迷津。   
★ 提供專為真心想挑戰 SUB4 以上的市民跑者所設計的訓練計畫。

更多《最強跑步分析全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身障人士與美國教練攜手以最精采的方式獲波士頓馬資格

2017-06-02
波士頓馬拉松話題六大馬新聞故事馬拉松跑步

布萊恩‧麥克威廉姆斯 (Brian McWilliams)和雅各布‧范登堡(Jacob Vandenberg)已經認識六年了。過去,44歲的麥克威廉姆斯會在跑步比賽和鐵人三項的比賽當中,用輪椅推著21歲的范登堡,他不僅身體殘缺且也無法言喻,但雖然殘障限制了他的活動力,但他始終非常愛跑步,是一位相當特殊的跑步運動員。

布萊恩‧麥克威廉姆斯 (Brian McWilliams)和雅各布‧范登堡(Jacob Vandenberg)攜手獲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 ©BRIAN MCWILLIAMS

因一致的目標,培養良好默契

上星期天,他們兩人相約參加美國當地舉辦的綠灣馬拉松比賽以3小時13分44秒的成績衝過終點線之後,成績達到官方的門檻限制,因此兩個人都獲得了2018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資格。
 
他們透過一個名為My TEAM TRIUMPH的組織,將挑戰者稱為隊長,跑步者稱為天使。為了要順利完成綠灣馬拉松的比賽,從六個星期前開始,無法言喻的范登堡卻提出要設計一套培訓計劃,經過威斯康星州德佩雷的鐵人三項教練的指導與說明,他們倆便開始加緊練習,雖然無法交談,但是卻總是相互理解著,當范登堡指向輪椅,麥克威廉姆斯就明白范登堡是想讓他推著他練習。

©greenbaypressgazette.com

范登堡的母親黛寶拉‧范登堡(Debra Vandenberg)也幫他們分享了這個計劃,雖然他也知道這不能保證他們是否一定能成功,作為最愛他的母親心裡明白范登堡的身體狀況,如果太冷,他的身體會僵硬而不舒服,同時也不知道范登堡內心真正的想法,不過她依然相信,他們倆有足夠的競爭力可以完成這場比賽。

同心協力,以3小時15分完賽獲波士頓馬資格

當天抵達會場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想過自己是否能獲得波士頓馬資格這件事,因為若要符合資格,麥克威廉姆斯必須達到3小時25分的標準,因為他將在2018年的比賽中年滿45歲,而波士頓馬拉松成績門檻是男子組40-44歲得在3小時15分完成,45-49歲則是3小時25分,因此他多了10分鐘的緩衝時間。此外麥克威廉姆斯身上還有著許多的運動傷害沒有痊癒,所以到底,他們能達標嗎?
 
比賽當天,這兩個人獲得了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麥克威廉姆斯表示:「大家看起來就像都認識我們一樣。」過程中,范登堡曾在9英里的時候因為太累而停下,但現場的觀眾仍不停的鼓勵他們,這些熱烈的鼓勵也促使二人繼續跑下去的動力,他們維持每英里7分49秒的速度進行,因為麥克威廉姆斯內心的目標是期望能在3小時15分完賽。

到了比賽最後不到一英里,麥克威廉姆斯突然一個轉身,讓范登堡從輪椅上下來,並換他坐進輪椅,一路換由范登堡推著他抵達終點。

黛布拉和她的丈夫傑夫,看到這個畫面後,一邊歡呼一邊感動得落淚,黛寶拉表示:「我的兒子參加了馬拉松的比賽,那可不僅僅代表著一場比賽而已。」這一刻更代表了麥克威廉姆斯在自己的訓練中所做的一切犧牲,並與萬登堡達成了這個精英的目標。而且,他們的成就也給每個人一個模範,無論有多少的限制,都能從運動中獲得身心益處。

范登堡與他的母親和父親 ©radaris.com

在符合波士頓馬的資格標準之下,麥克威廉姆斯會填寫一份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中為這樣的二人組合預留參賽席位的申請表,申請的批准需要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結果。他說:「我們必須耐心等待著,但是,如果我們獲得了參賽資格,我們期待著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經歷難得經驗,同時也想改變世界讓大家知道,我們一樣可以做到。」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