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原訂7月即將要舉辦的2020東京奧運會,卻因為2020年初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情造成全世界的運動比賽幾乎都停止運作,然而,在全世界經歷過這段時間不間斷的努力之下,有許多的國家漸漸的開放對於疫情的限制作為,也讓許多的運動員可以回到訓練場,繼續的安排接下來的比賽。
這項疫情免不了也燒向嚴謹的德國,造成許多德國優異的體育選手不能進入訓練場進行日常練習,當然,這也包含著德國目前最受注目的田徑選手Alica Schmidt,這個被喻為史上最性感的田徑正妹,曾在2017年代表德國拿下U20歐洲田徑錦標賽4x400公尺接力的銀牌,2019年又在歐洲U23田徑錦標賽贏得4x400公尺接力的銅牌,尤其它又是主攻田徑400公尺的項目,並且還是德國原訂2020年東京奧運400公尺項目的代表選手。
除了優異的賽事成績之外,Alica Schmidt還以亮麗的外型搭配上接近180公分的身高,早就被運動品牌PUMA簽下做為合作的選手之一,另外,她也以深邃的五官與隨時都充滿電力的碧藍色雙眼,加上一頭大波浪金髮和甜美的笑容深深的吸引著眾多的粉絲,甚至還被澳洲雜誌《Busted Coverage》選為全球最性感女運動員,同時,在她自己經營的Instagram圈粉達到75萬人以上,可以說是人氣度相當高的田徑選手。
當被提及全球最性感女運動員外號時,Alica Schmidt還對此大感不解!她甚至說,我不知道為何會有這個外號的出現,但對於我來說田徑與賽事才是我人生中第一優先的事,對於Instagram上比我性感美麗的女孩為何沒有這麼多的粉絲這件事,我沒有任何的興趣也不想表示什麼意見,因為,我關注的只是體育賽事與田徑訓練。
隨著疫情漸漸的被控制住,德國也開始放寬運動員的訓練限制,因此,對於能夠重返田徑訓練場備戰被延期的2020東京奧運,21歲的Alica Schmidt顯得格外的興奮,並在4月25日自己的Instagram上寫下,「我的假期即將結束,期待星期一就可以開始進行訓練,現在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做這麼多事,真的令我非常的不習慣」。底下引起許多網友的留言與鼓勵,也期待能在明年的東京奧運上看到她亮眼的比賽成績。
資料參考/Instagram、news
責任編輯/David
全馬破三(Sub 3)對於一般跑者是一項艱鉅挑戰(目前台灣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至少2小時36分01秒)。那你想像過,連續60年破三該怎麼辦到嗎?美國有數名六十歲上下的神級跑者,自1970年來,連續50個年頭馬拉松跑在3小時內,直到現在雖然都頭髮斑白,他們仍保持足夠的健康和速度迎接第60年的Sub 3,甚至今年1月份真的有人已達成。看看他們是怎麼保持健康、快速、無傷地繼續跑下去!
這些神級跑者大多生於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也就是60歲上下,並且從1978-1979年以來持續參加馬拉松比賽。針對這些神人,法國耐力生理學家Romuald Lepers對他們的數據做了分析:他們創下個人最佳成績的平均年齡在28.6歲(最快達2:23:19),在人生接下來的26年間,他們完成了第五十年的Sub 3,而從最佳成績的年歲到第五十年,他們每十年平均降速6.5%。
6.5%是個令人驚訝的數字,這意味著他們26年來的馬拉松成績只退步30分鐘;相對於未經訓練者的身體表現,每十年下降約10%,加上肥胖相關疾病盛行、達到建議身體活動量的成年人較少,通常身體表現下降趨勢會越來越糟。
那麼,神級跑者們是怎麼辦到五六十年如一日呢?
高齡運動員中的成員中,不乏全方位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例如現年60歲的Lagoy喜歡越野滑雪、健行、划獨木舟,當春天來臨,再開始增加跑步訓練的比例。
61歲的Steve Smythe已參加過38次倫敦馬拉松,但他從不像其他跑者一年內跑兩次或以上馬拉松賽,他解釋:「這樣一來,只需要建立一次馬拉松的週期訓練,其餘時間能將更多精力放在速度上,保持5K跑在20分鐘內。如果你無法做到這點,那麼很難達到全馬破三。」
「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遠」,這是團跑的真諦,而這些神級跑者,也會參加常規的團體訓練。例如Antonio Arreola在過去18年,都在同一個跑團中接受訓練,跑團核心成員年齡約44-60歲不等,他們每週二進行速度訓練、每周六則做節奏跑,而Arreola認為團體訓練確實有幫助到他的跑步。
「無傷完賽」可說是每一位跑者參賽時的最大警惕,而這也是61歲Jim Garcia的保守哲學。Garcia有明顯的長短腳,跟腱炎則是他長久的困擾,他曾因為跟腱炎發作,在2009年近一年時間無法跑步,更在2016-2017年間損失了一年多,然而,他現在仍在馬場活躍著。Garcia學會如何選適合自己的鞋子,不只是運動鞋,也包括拖鞋;此外,每當他感覺某部位出了什麼錯,就會馬上停止跑步,讓身體休息直到好轉,並在開始復跑時強度降得很低。
幾十年來,65歲的Reno Stirrat已成為預防自己身體傷害的大師。整腹推拿、物理治療、中醫針灸,沒有一項他沒接觸過,而當沒有別人幫忙時,他就會為自己執行各種舒緩。「必須時刻掌握自己的受傷狀態,我做重量訓練、伸展、增強式訓練、飛輪,嘗試鍛鍊所有能穩定我跑步的肌肉,這些小細節通常會讓我們有長足進步。」
神級跑者們目前週跑量在40-70英里(64-112公里)之間,然而倫敦馬Smythe將長跑日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嘗試保持穩定配速;另一名Murray週跑量80K,但也把30K長跑改為2小時,大約是25K的長跑。
10年前,婦產科醫師跑者Greg Skopec週跑量高達96-120公里,沒有進行交叉訓練;如今,他的自行車訓練佔總體訓練的一半,在他沒練跑的日子,還要進行1小時至90分鐘的交叉訓練。現年58歲的Skopec表示:「保持身體健康和避免受傷相當重要,所以我減慢了訓練速度,並在強度高的訓練之間加強恢復。」
保持幾十年強壯而健康地跑步,必然需要一些努力和堅持,我們無法靠著走捷徑做到這點,必須保持堅韌的精神、堅持高標準。172公分75公斤的Arreola,身形比其他跑者都要厚重,但他並不認為是個問題,反而只專注於自己每天能實現的目標,把跑步當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分天氣、不分出差與否或任何外力,沒有任何藉口地跑著。「我將我48年來的良好表現歸功於穩定性。」
另一名59歲的Schmidt指出他成功的關鍵:絕不放棄。「我從不記得我放棄過任何一場比賽。除此之外,永遠要保有夢想,所有跑者都必須相信,總有一天,無論如何都會完成那場難以預料的完美比賽。」
Gary Allen住在一座小島上的港口附近,這座島的主要幹道只有3.2公里長,這似乎會限制了訓練的可能。然而62歲的Allen表示:「我堅信保持跑步樂趣,你不能讓它當成瑣事,否則將找不到想出去玩的理由。而我不相信結構緊密的訓練計劃,我的哲學是『不要想,只管跑』,你不用成為各種交叉訓練的專家,只要跑就對了。」
資料來源/PODIUMRUNNER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