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 29 歲的澳洲人圖莉亞∙皮特(Turia Pitt)在2011年9月參加一場越野賽時被無情山火毀去全身超過六成的皮膚與好幾根手指。不過,熱愛運動的她並未就此放棄生命,相反地,她不但積極參與復健,重拾跑步游泳等運動訓練,而且克服皮膚可能在水中的壓力,積極的準備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就在2016年10月夏威夷可納 (KONA)所舉行的IRONMAN世錦賽上,她和其他選手一樣,完成了3.8公里游泳、180公里的自行車和42.195公里的馬拉松項目,而且,她的成績是令人敬佩的14小時34分30秒!
2011年一場在澳洲金伯利舉行的100公里越野賽中,因為大會誤判狀況,沒有考慮附近的森林大火而停賽,導致許多跑者遭到了程度不一的燒傷,圖莉亞算是其中相當嚴重的受害者。五年過去,圖莉亞前前後後總共接受了200多次大小手術,也成功控告主辦單位疏失獲得賠償,但是她身上的嚴重傷害已經無法彌補。醫生告訴她,她不應該再從事跑步等劇烈運動了。
不過好勝的圖莉亞並未因此退縮,在積極做復健治療之後,她很快地重拾這些她所熱愛的運動,而且,她將目標延伸到鐵人三項。因為她手指已經被截掉好幾根,因此自行車需要因為她的狀況而做特製改造,包括手把上的煞車,以便能讓她順利使用。
由於身上有65%的燒傷,圖莉亞的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體溫,而且皮膚特別脆弱,因此她也必須穿著特製的鐵人服來抵抗夏威夷的高溫,同時幫助她身體能夠順利排汗。
賽事當天,當圖莉亞進入最後一項馬拉松的起跑線時,她看起來非常有自信。不過,最後的這段比賽才是對於選手們最大的考驗,因為他們將通過一整片無盡的黑色熔岩地形,由於黑色會吸熱,因此氣溫通常會高達40度以上,光是待在那邊就令人難以忍受,更何況是要跑一場馬拉松。在賽前,圖莉亞也告訴記者說,她認為最後這段馬拉松是最困難的挑戰,她甚至沒有把握能夠完成。「為了這場比賽,比起一般人的標準鐵人三項裝備,我需要準備得更多,我也會穿上抵禦酷熱的白色衣物例如涼爽袖套等等,」她說,「不過,我寧可跌進黑色熔岩的裂縫而失敗,也不想因為沒有來參加而讓我的生命乏善可陳。」
事實上,這是圖莉亞第二次參加IRONMAN超級鐵人三項比賽。她的第一場賽事是今年5月在澳洲Port Macquarie舉辦的IRONMAN鐵人三項競賽,一樣是總長度226公里距離的超級賽事。
IRONMAN世錦賽一向是鐵人三項領域中最高等級的競賽,是鐵人們嚮往的最高殿堂。今年,有2,300位選手共襄盛舉,站上了可納的游泳起跑線。一般參賽組別的總完賽關門時間是17個小時。
美國百年專業運動品牌-BROOKS為響應一年一度的GLOBAL RUNNING DAY (GRD)全球跑步日活動,特別選在6/9 (五)晚間於臺北信義旗艦店舉辦BROOKS GRD VIP PARTY,邀請各路熱情跑者到場交流,分享只要愛就沒有阻礙的RUN HAPPY故事,擴展大眾的路跑視界。今年BROOKS 也持續發起新的公益里程挑戰,以「每跑 1 公里,BROOKS 捐助 3 元」的激勵形式,將跑者的每一步累積為善款捐贈給 「台灣盲人環台為公益而跑 」協會,支持視障朋友的練跑計畫,鼓勵所有跑者一齊響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RUN HAPPY!
BROOKS重啟疫情前的回饋跑者之夜,今年盛大舉行以品牌精神“RUN HAPPY”為主軸的分享會,並特別邀請動一動博威運動科技總編輯 鄭匡寓擔任主持人。這次邀請的分享者多具有精彩不同的斜槓身分,但相同都是對跑步有無比堅持的熱情。其中林冠汝和林美佐二位女力代表,更是放膽破框,不但在自身的職位上神采奕奕,更在跑道上展現優異成績,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一場路跑賽中,陳雨德因為聽到視障陪跑員一聲”請借過”,而興起了對視障陪跑志工角色的好奇心。進而在2017年,為了要幫視障者吳春成師傅完成夢想,發起了第一場的盲人環台活動事工,並於第三年正式成立盲人環台協會,來募資協助各樣的社福團體。 此次BROOKS也在社群媒體上發起「每跑 1 公里,BROOKS 捐助 3 元」給 台灣盲人環台為公益而跑 協會的公益里程挑戰活動,並邀請陳雨德現場分享自己接觸擔任盲人陪跑的經歷、以及盲人環台組織相關的經歷故事。
此次的BROOKS 「台灣盲人環台為公益而跑 協會」的公益里程挑戰活動,自5/26到6/4,將參加者的每一步累積為善款、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陪跑!此次活動共累積13,745.71公里的距離,BROOKS補足剩下的公里數,預計將捐出新台幣 $88,888元支持視障朋友的練跑計畫。
台灣總代理-金瑞晶國際總經理Meggie提到:「非常感謝各位跑友的共襄盛舉,BROOKS希望這次公益里程的募集,是跑步社群對視障團體關懷的「發揚光大」;幫助視障朋友都能得到跑步運動的「啟發」;走出戶外,「發現」世界的美好;「開發」個人的身體健康;大步邁出「發達」的人生運。
資料提供/金瑞晶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林彥甫
無論做任何運動,營養補給都是影響運動表現相當重要的關鍵,對於注重日常飲食和補給的跑者當然也是。然而常見人們疑問「我吃素,營養足夠嗎﹖」「運動量大是不是要多吃肉﹖」「吃純素的選手哪有力氣比賽!﹖」事實上,今年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比較純素者、蛋奶素和葷食者的運動表現,結果出爐恐怕會跌破你的眼鏡!
吃素好還是吃葷好﹖哪種飲食有助或會損害你的運動表現﹖根據發表在2019年5月份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無論跑者遵循純素食、蛋奶素,或是葷食,他們的運動能力大致相同。對跑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在飲食上是否攝取到足夠的必需營養素,而非這些營養素從哪裡取得。
研究人員招募了76名休閒跑者,其中24名是純素食者、26名吃蛋奶素,另外26名則是葷食者,他們在研究之前擁有相似的訓練量,平均每週跑3次、時間共約3小時、週跑量約29.5公里。
另一方面,這些人無論遵守任何飲食類型,每天會攝取約2,150大卡熱量,而研究人員從三組跑者中發現到營養素分解有明顯的差異﹕雖然每個人的蛋白質攝取量大致相同,純素跑者的飲食比其他兩組更多碳水化合物、纖維、鎂、鐵、葉酸和維生素E,但純素跑者也比其他兩組少攝取脂肪和維生素B。儘管營養素分解有差,但研究發現不管哪一組,每個人的運動能力相似。
該研究合著作者、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研究所所長Andreas Hahn分析,無論跑者是純素、蛋奶素或葷食者,只要他們能獲取足夠的能量和營養,就能讓運動表現良好,而補充營養可以靠不同的飲食方式完成;換句話說,只要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你的跑步表現就不會受影響,即便是吃純素也能信心滿滿地當一名追求比賽成績的嚴肅跑者。
蛋白質
首先,跑者應該比一般人補充更多的蛋白質,才能幫助更有效地建立和維持肌肉。根據國際田徑總會(IAAF)近期聲明﹕跑者如果想保持或增加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3-1.7克蛋白質(以60公斤成人計算,每天應攝取78-102克);如果跑者想保持肌肉質量,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6-2.4克蛋白質(以60公斤成人計算,每天應攝取96-144克)。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做為跑步時的燃料,提供所需能量以避免遇到撞牆期。55%至65%的日常飲食熱量應來自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因每個人跑量不同而異。
其他營養素
維生素、礦物質都對跑步表現有重大影響,例如鎂、維生素E、纖維、鐵等,無論遵循任何飲食方式都該加入它們。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