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即將展出,看看馬拉松產業到底有哪些?
1
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即將展出,看看馬拉松產業到底有哪些?
2
真正的運動家精神:巴西馬拉松教父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3
距離跑 Distance Run
翁志成

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即將展出,看看馬拉松產業到底有哪些?

2016-12-15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馬拉松 翁志成

中國大陸的馬拉松跑步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5千億台幣的產值,未來絕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馬拉松產業產值真有那麼大嗎? 會不會太膨脹? 剛好台北市的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即將展出,看看馬拉松產業到底有哪些? 這是一個很好機會。

由展盟展覽公司、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同業公會與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共同舉辦,國內唯一將馬拉松運動和博覽會結合展出的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即將於今年12月15日至17日在世貿三館盛大展出。展出期間邀請知名運動品牌同台展示,展出各類路跑的運動用品、服飾、器材、配件、營養補充食品、穿戴式科技等琳瑯滿目的運動商品,帶給路跑者全方位的體驗。

馬拉松運動博覽會是「2016台北馬拉松」主要贊助單位,特別為2萬5千名選手規畫賽前指定報到區,選手只需憑報名回執單的號碼布,可無限次入場參觀及領取號碼布、晶片及紀念品,現場亦開放喜好運動的民眾購票入場參觀,預期廣大的參觀人潮帶動新一波運動休閒經濟商機。

博覽會已報名業者有:ADIDAS、MIZUNO、FITBIT、舒跑、True Yoga、All Sports,日本東北馬拉松賽事主辦單位、沖繩、靜岡、澳洲維多利亞、台灣金門等友好城市也在現場設攤。現場並有賽事贊助單位與各大知名運動品牌,及各類路跑的運動用品、服飾、器材、營養補充食品、穿戴式科技等相關業者展出。現場並規畫舞台提供業者健身示範、限量商品發表等零距離體驗,為參展業者創造最佳促銷場合。

台灣是全世界路跑密度最高的國家,去年一年365天,共舉辦七百多場路跑(含馬拉松)活動,全國各地都在辦路跑,而且幾乎每場都是爆滿的情況,以台北馬拉松為例,曾經有一年報名人數超過10萬人,後來就限制為2萬5千名參加,報名都是秒殺。全國瘋路跑,自然產生運動休閒經濟無限商機,如: 馬拉松旅遊、運動用品、服飾、器材、營養補充食品、穿戴式科技等相關產業因應而生,屆時馬拉松運動博覽會應會熱鬧滾滾,我們很期待。

第一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熱烈展開中。 圖片來源:Facebook/馬拉松運動博覽會

2016馬拉松運動博覽會
time
2016年12月15日 (四) – 16日 (五) 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2016年12月17日 (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place

台北世貿三館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6號)

官方網站 http://www.marathonexpo.tw/
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rathonexpo/

關於翁志成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 關於翁志成 /
翁志成

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真正的運動家精神:巴西馬拉松教父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2017-02-18
跑步馬拉松名人錄故事奧運人物誌

2004年雅典奧運男子馬拉松的比賽上,一路領先的巴西選手范德利·科德羅·德·利馬(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在距離終點7公里處,被一名愛爾蘭裝扮的路人衝進賽道推到一邊,干擾了他的比賽,也讓他痛失金牌,在那場比賽,他最後僅拿到銅牌。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在2004雅典奧運馬拉松被醉漢干擾。 圖片來源:mahoundsparadise.blogspot

不過,極具運動家精神的利馬,雖然受到如此突發事件極大的衝擊,他還是以愉快而且英雄式的姿態,在開心回應觀眾的加油打氣之中跑回終點。事後,國際奧委會對於利馬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在雅典奧運閉幕式上頒給他一枚以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命名的獎牌,表彰他在「公平競爭和發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現」。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抵達2004雅典奧運馬拉松終點。 圖片來源:mahoundsparadise.blogspot

而這位闖進場中示威的愛爾蘭人名叫科尼利厄斯,是一名前神職人員,當天他顯然喝得醉醺醺,他身穿蘇格蘭短裙,頭戴貝雷帽並前後各貼著一張白色的大字報,上面寫有宗教宣傳的內容,還告訴觀眾他曾經在英國的F1賽場示威。事實上,他2003年在F1英國銀石站示威,曾被判監禁兩個月。事後,利馬也收到了來自愛爾蘭藝術、旅遊和體育部長與愛爾蘭奧委會主席等人向他表示道歉的信函。

利馬回到巴西之後,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巴西期貨交易所頒發給奧運運動員獎金的儀式上,利馬獲得了金牌得主的待遇,1公斤的黃金。在2016年里約奧運的開幕式上,他也獲選代表國家,成為傳遞聖火的最後一棒,親自以聖火火炬將聖火台點燃。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2016年獲邀為里約奧運點燃聖火台。 ©AP

巴西馬拉松先鋒們

從歷史上看,巴西在長跑運動上,尤其是在路跑方面,一直沒有得到什麼世界頂尖的成績,不過這在1990年代之初開始發生變化。

如果我們回顧過往,一些歷史學家可能會提到已故的席爾伐(José Romão Andrade da Silva),一個從1970年代開始揚名世界的偉大的越野障礙運動員,也是早期定義巴西在中長距離田徑訓練的第一人。接著,桑多斯(Luiz Antôniodos Santos)在90年代初出線,他在1995年瑞典哥德堡的國際田總世界錦標賽上,在馬拉松賽中奪得銅牌。

1998年在柏林馬拉松,巴西選手科斯塔(Ronaldo da Costa)締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馬拉松時間2小時06分05秒,打破之前由衣索比亞選手丁薩默(Belayneh Dinsamo)保持了10年的紀錄(2小時06分50秒)。

Ronaldo da Costa在1998柏林馬拉松 ©alchetron.com

無心插柳成為馬拉松運動員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利馬(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這位2004年南美最佳男性長跑運動員。他出生於巴西帕拉納州Cruzeiro do Oeste,一個有6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中。

「我在塔皮拉州(Tapira),也在巴拉那州(Paraná)成長,我曾經在家中農場幫忙做一點工作。其實我本來是想成為一個足球運動員,我的夢想是加入一個專業的球隊去比賽。我以前是一個右後衛。」

「我在14歲時被轉介進入田徑運動。當時體育老師看我在這方面有一些潛力,(於是就叫我來參加田徑隊,)我的第一個勝利是在巴拉那州的一場路跑賽。」利馬接受國際田總訪問時說道。

利馬的老家 ©marathonthefilm.com

王者背後的偉大推手

利馬之所以能成功,背後當然有一位偉大的教練,他就是德安傑羅(Ricardo D'Angelo),他也是巴西最受人尊敬的教練之一,他與利馬有著很長時間的師徒關係,扮演他在運動事業成功中的關鍵人物。

德安傑羅對國際田總的記者表示:「在短期職業運動員生涯之後,因為愛上這項運動,我在1980年成為一名教練。對我有巨大影響的人是Sebastião Corrêa,他同時也是早期巴西菁英運動員José Romão Andrade da Silva的教練,後者後來成為Paulista足球聯盟的理事長。」

「我從1992年開始指導范德利(利馬),現在我還擔任其他運動員的教練,如Elias Bastos,Eduardo do Nascimento,Adriano Bastos,Celso Ficagna,Vinícius Lopes,Gilson Vieira和João Stingelin等等。」

Ricardo D'Angelo(左)與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2004年在雅典合影。 ©marathonthefilm.com

一隻馬拉松“兔子” 偶然成為冠軍與奧運選手

利馬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成為一位馬拉松賽跑者,事實上,這是在他接受德安傑羅指導的幾年之後。

「在1994年的秋天,我參加了蘭斯馬拉松(Reims Marathon),我當時擔任一隻兔子(馬拉松領跑/配速員),我的任務是帶領跑者跑到21公里處。在跑完21公里之後,我感覺身體還很有精力,於是我決定繼續前進。首先我跑到30公里處,然後就一路跑到全馬終點,而且,我還以2:11:06的成績贏得冠軍。」

在東京馬拉松贏得第一張奧運門票

1996年,在以打破南美全馬紀錄的2小時08分38秒成績贏得東京馬拉松冠軍之後,利馬獲得了他的第一張奧運門票。

「亞特蘭大奧運絕對是一個寶貴的經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不過在比賽時,我的鞋子出了問題。」

在這個多丘陵起伏的美國喬治亞州首府所舉辦的艱難馬拉松賽上,利馬僅以2:21:01的成績獲得第47名。

1997年夏天,利馬在雅典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首次嘗試跑了奧運馬拉松的賽道。在這場比賽中,西班牙選手Abel Antón以2:13:36贏得比賽,而利馬則以2:21:48的成績獲得第23名。

1998年對於利馬來說是個成功的一年。他以2:08:31的成績在東京馬取得第二名,同時改善了自己的分區記錄。同年秋天,他在紐約馬拉松以2:10:42的成績拿到第5名。

連續贏得兩屆泛美運動會馬拉松金牌

1999年,利馬在溫尼伯舉行的泛美運動會取得了勝利。值得注意的是他同年12月在福岡馬拉松也以另一個sub 2:09的成績(2:08:40)奪下第三名。

為2000年雪梨奧運做準備,並希望能夠改善他在亞特蘭大奧運的表現,利馬在2000年4月在鹿特丹馬拉松以2:08:34獲得第三名。

然而,一些身體上的問題,例如腳的發炎,阻礙了他在雪梨的表現。利馬在此以2:37:08的完賽時間,僅拿到第75名。這是他的第二次奧運失利。

「我在那場比賽時不得不停下來3次用走的。沒有人知道我為了完成那場比賽有多痛苦。我在墨西哥備賽的時候受傷了,而我沒能完全恢復。」

2001年2月他再次前往日本,但是這次在大分馬拉松的比賽,他以2:10:02的穩定表現完賽,2002年他以2:11:19贏得了聖保羅馬拉松冠軍。

為了前進雅典奧運,2003年,利馬參加了一場艱苦的比賽,他拿到泛美運動會的第二面馬拉松金牌。在這場比賽中,利馬在聖多明哥(Santo Domingo )的炎熱和潮濕的條件下測試了自己精神和身體的力量,利馬將他自己在泛美運動會的第二次勝利視為一個奇蹟。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完成那場比賽的。這場比賽可說是我生命中最艱難的,我不記得在途中我有多少棄賽的想法。我相信所有能夠完成這場比賽的人都是英雄。我記得當時在賽道上的最後一圈時,我整個人都沒有力氣了,人們告訴我,我抵達終點後昏迷了幾分鐘。」利馬回憶道。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獲得99年泛美運動會馬拉松冠軍。 ©alchetron.com

前進雅典的計劃

從聖多明哥恢復後,教練德安傑羅和利馬一起擬定了雅典的參賽計劃。

「我們維持了一個很棒的關係,當我開始從事跑步,他也剛好開始他的教練生涯。我們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了很多。」利馬說。

2004年奧運會的準備工作包括在哥倫比亞派帕市(Paipa)的一段高海拔訓練期,這個城市以溫泉而聞名,也已成為長跑運動員的天堂。在那裡,獲得該地區最好的運動員Herder Vázquez和Jacinto López的鼓勵,利馬開始夢想著在雅典能贏過當時最被看好的世界記錄保持者保羅·特加(Paul Tergat)。

在雅典奧運比賽前4週,2004年8月1日在波哥大半程馬拉松擊敗利馬的洛佩茲(Jacinto López),認為這位未來奧運銅牌得主當時處於很好的狀態。他當時以1:15:18的成績獲得第五名。

「我相信他在奧運可以拿到前五名的位置,也許他可以幫我們派帕拿到一面獎牌。因為我們已經很親近,我們著實對他感到驕傲,」洛佩茲說。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2004年在雅典奧運賽前。 ©marathonthefilm.com

來自教練的打氣信

04年奧運期間,德安傑羅也在雅典,不過他無法進入競賽場中與選手村,因為他不是巴西的官方教練。不過,他還是寫了一封信,透過另一位教練轉交給了利馬:

“記住,在30公里有艱難的上坡。如果你身體感覺還不錯,那就冒一點風險跑快些,因為如果你不冒險,你永遠不會贏。我對你的能力非常有信心,所以讓我們為我們一直以來夢想的目標奮鬥吧。不管最後發生什麼,記住,我的信任和友誼會一直陪伴你,也請記得,你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選手。所以,祝你好運,讓我們在比賽結束之後一起喝杯啤酒吧。”

利馬的反應

「關於這封信,我想了很多」,利馬說。「特別是當我開始在比賽中感覺良好時,也特別在當我看到特加在當天的表現不如預期時。也許一些選手覺得我不會領先很久,但這並沒有困擾我。這封信也在我被攻擊的時候幫助了我,因為我知道,我一定要繼續完成比賽,無論現場有什麼阻礙。我有很多人支持我,因此,我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

「這次攻擊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場驚嚇。當時我無法保護自己,因為我必須專注於競賽中。如果現場那位希臘人(Polyvios Kossivas)沒有跳出來幫我把對方拉開,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非常感謝他,也非常欣賞他的勇氣。」

當時跳出來幫忙的希臘人Polyvios Kossivas(右) ©Reuters

「當然結果變得不同了,因為我開始跑得不順,在那之後我無法集中精神在跑步上。當時的情況對我來說很難完成比賽,但是,憑著我所理解的奧林匹克精神,我必須展現我的決心,並贏得了一枚獎牌。」

「儘管有這樣的事件,我仍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這是多年來辛苦努力所達到的結果。我受過良好的訓練,我也期待贏得獎牌。不管發生什麼事,我認為我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我也很高興能與這些世界級的運動員們一起站在頒獎台上接受肯定。」

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在2004雅典奧運賽後。 ©Reuters

奧運運動家精神贏得世界肯定

利馬的精神,感動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奧運觀眾與運動員。利馬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盡其在我、無愧於天,而且開心享受、擁抱比賽過程的運動家精神。比起賽後去跟大會爭取金牌,利馬寬大的胸懷也讓他得到全世界人們的尊敬。

近期的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 ©boavontade.com

資料來源:國際田徑總會IAAF、BBC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距離跑 Distance Run

2017-01-17
知識庫跑步字典間歇訓練跑步訓練跑步

距離跑是發展耐長久的項目,長時間連續的肌肉活動,是這個項目的特點。它一方要求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維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據比賽的情況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運動員在跑的全程中,正確地掌握技術和合理地分配體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跑得輕鬆協調,重心移動平穩,直線性強,有良好的節奏;要盡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鬆交替的能力,既講究動作效果,又注重節省體力。這些要求,跑的距離愈長,它愈顯得重要。各種距離跑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距離的長短和跑的強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術細節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距離跑

速度跑的訓練方法

在田徑場上,身為中距離跑的運動員應具備較高的速度耐力水平,以高速跑完全程的能力。從生理學角度講 ,該項目屬於極限下強度。在比賽中運動員血液中血乳酸會大量增加,最大吸氧量及肺活量等生理學指標都表現出較高水平。從而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很高的耐血乳酸能力和強有力的心肺功能。
 
針對以上問題,接下來就介紹幾種距離跑的訓練方法:
 
均速跑:長時間快節奏越野跑,是發展機體有氧能力的基本手段,這種跑開始會感到缺氧。因此,它既是發展機體有氧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發展機體無氧能力的手段。
 
間歇練習:能夠很好的提高心肺功能和機體有氧代謝能力,其休息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採用走或慢跑的形式。間歇練習比持續練習能使人完成更大的運動量,且鍛煉的方式有所變化。
 
法特雷克:是瑞典名詞,意為速度運動,是一種與間歇練習相近的長距離的鍛煉方法。一般是在大自然中進行,空氣新鮮的地形,地勢變化多端,可以很好的調節鍛煉者的心情,有利於消除由於動作單調,環境單一所造成的枯燥感和精神疲憊,能提高鍛煉效果。主要以變速越野跑遊戲的形式,採用快跑,慢跑,間歇跑,變速跑等不同強度的跑和越野走相結合的一種鍛煉手段。訓練者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時調節鍛煉的負荷:一般每次鍛煉的時間可掌握在30分鐘左右。

綜合練習:是由幾種不同的鍛煉內容組成,如慢跑,騎自行車,徒步,爬山,游泳等防止身體單一練習的枯燥感及過度疲勞症。

距離跑的注意事項

上述是一些較為基本且容易掌握的訓練方法,但是距離跑是一項強度和訓練量很高的運動,所以在此,特列出一些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 準備活動:無論那項運動,它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的環節。準備活動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訓練的效果,而且可以將運動中的受傷率降為最低,望大家重視。
  2. 循序漸進:在距離跑練習中,沒有一定的量和強度是不行的,而大多數跑者距離跑基礎較差,如果時間短,運動負荷增長太快,跑者身體會不適應,心理就會對距離跑產生畏懼感,從而打消了積極性。增加運動負荷的時間持續長,練習過程中就會逐漸適應。
  3. 要學會利用運動心率來判斷自己的疲勞程度,從而更好的安排訓練強度。
  4. 休息恢復:每次鍛煉後都應有恢復修習得時間,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的回流心臟,以避免血液過多分佈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頭暈等,休息恢復還以減輕劇烈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感,使運動疲勞更好的恢復。

參考資料

1.《跑步的科學》,采實文化出版 (2016)
2. Runners World
3. 跑者廣場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