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川內優輝的田徑教練私傳SUB400、SUB330、SUB300練習菜單
1
川內優輝的田徑教練私傳SUB400、SUB330、SUB300練習菜單
2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開跑 近千位跑者齊聚溪頭感受運動正能量
3
勇闖雙溪不厭亭天堂路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報名開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川內優輝的田徑教練私傳SUB400、SUB330、SUB300練習菜單

2019-04-11
知識庫 跑步 跑步訓練 馬拉松 書摘 全馬訓練

2018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的大學田徑社教練津田誠一,在他的著作《市民跑者之王》中,私傳各種全馬目標時間的具體練習法,這也是以往他教市民跑者川內優輝的方法,讓川內在畢業後一步步走上波馬冠軍之路。如果你的全馬目標也是SUB400、SUB330或SUB300(跑進4小時內,以此類推),試試這些實戰練習菜單!

川內優輝的田徑教練私傳SUB400、SUB330、SUB300練習菜單 ©IAAF

有計畫地立定賽季目標

首先,一年只參加兩到三次全程馬拉松正式比賽,以兩次為主,11月到12月一次、1月到3月再一次,其他時間則是為迎戰正式比賽的「練習賽」。

或許也有不少業餘跑者會模仿川內,整個賽季幾乎每週上場比賽,若是樂在其中倒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是想跑出好成績,比賽就跟練習一樣,必須張弛有度。

請把正式比賽與練習賽分開,各自立定目標。重點在於能不能讓自己的身體在最佳狀態(巔峰)參加正式比賽。這點即使是經驗老到的頂尖選手也不容易辦到,要如何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也因人而異,沒有絕對適合每個人的標準答案。關鍵在於參考別人的作法,同時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反覆嘗試,累積經驗。

我的練習法是以每週兩次重點練習(週三的速度練習、週六的長跑)為主軸,如果想在4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光靠每週一次的重點練習(長跑)或許就能達成,但還是以每週兩次的練習最能見效。

不管怎樣,都要專注於重點練習,確實地跑完設定的趟數或距離,因為這跟馬拉松的最後幾圈跑得好不好息息相關。

如果是想跑出好成績,比賽就跟練習一樣,必須張弛有度

SUB400、SUB330、SUB300的練習菜單

我為立志刷新自己跑馬拉松時間紀錄的業餘跑者設計了從兩個月(8週)前開始的練習菜單,好讓他們能在比賽時跑出「4小時以內」、「3個半小時以內」、「3小時以內」的成績。

全都是以週三的「速度練習」、週六的「長跑」為基礎,正式比賽兩週前的週六則是「30公里長跑」。

跑者的類型及跑步能力因人而異,所以上述的練習法只能當成參考,如果是遲遲無法達成目標,或是始終無法縮短時間的人,應該都值得一試。

各種練習菜單的基礎頂多只能做為參考,狀態不好時,不需要勉強保持菜單上的速度,但是請確實跑完設定的「趟數」或「距離」。

即使已經習慣長跑,還是有很多人不擅長間歇跑。這種人不妨從400公尺等距離比較短的間歇跑開始,藉此記住速度感。

請用跟1000公尺間歇跑同樣的速度跑400公尺,再以200公尺的慢跑(70-75秒)銜接。

我想跑得比較快的人跟跑得沒那麼快的人感覺肯定有天壤之別,所以請務必透過練習找出適合自己,絕不勉強的時間。

重點在於一定要確實執行200公尺的銜接慢跑時間(70-75秒),並且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保持一定的速度從頭跑到尾。

這麼一來,跑姿就不會亂掉,能在保護膝蓋、意識到節奏感的情況下完成高品質的練習。

邊保持遊刃有餘的速度進行重點練習,跑完後若還有體力,請加速再跑一趟。追加的這一趟最多只是錦上添花,所以千萬不要勉強。

當比賽在即,週三的速度練習可以稍微縮短距離,以讓動作變得俐落為目的,把注意力放在「中段加速」。

川內比賽前一天會利用1萬2000公尺的配速跑再加2000公尺來激發自己的潛力,一般的業餘跑者不需要做到這個地步,因為這樣只會增加無謂的疲勞。

可行的代替作法是比賽前一天花10或20分鐘輕鬆地慢跑,然後再以全力以赴的6成力的感覺,輕鬆地跑3趟100公尺的「短距離全速衝刺」。只要掌握到跑步的感覺或節奏感即可。

除了週三與週六的重點練習,基本上都是慢跑,希望大家都能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針對重點練習進行「調整」。因為不少跑者都會因為比賽在即而努力過頭,導致受傷,所以千萬要記得不要努力過頭。

結束練習時,要隨時都能保持「明天也想再跑」的心情,才是能跑出好成績的高品質訓練。

開場白太長了,以下為各位介紹針對各種目標時間的練習菜單,只列出每週兩次的重點練習,其他時間請配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意識到節奏感的前提下,以消除疲勞為目的,用慢跑來銜接。

SUB400練習菜單

4小時以內是指從起點跑到終點的平均(even)速度為每公里5分40秒,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0秒的「每公里5分30秒」的速度感覺為目標。只要能以每公里5分30秒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為3小時52分。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5分30秒至5分50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5分40秒至6分00秒的速度。目標速度設定得比較慢才能產生對速度的餘力,比起加速,更希望各位能確實養成慢慢追趕上去的的感覺。

倘若這個速度不過癮,不妨在跑完設定距離後,再加速「多跑兩公里」。不一定要追加這兩公里,但這兩公里有助於培養最後衝刺的感覺。

SUB330練習菜單

3個半小時以內換算成平均速度大約是剛好用5分鐘跑完1公里,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5秒的「每公里4分45秒」的速度感覺為目標。

只要能以每公里4分45秒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就是3小時20分鐘左右。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4分45秒至5分00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5分00秒至5分30秒的速度。不妨將比賽的速度設定為每公里比5分鐘再短一點的時間。

SUB300練習菜單

立志在3小時以內跑完的人,平均速度為每公里4分15秒,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5秒的「每公里4分鐘」的速度感覺為目標。

只要能以每公里4分鐘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就會在2小時50分以內。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3分50秒至4分15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4分20秒至4分40秒的速度,請保持比正式比賽稍微慢一點的速度來跑。

比賽8週前的8000公尺+4000公尺+2000公尺+300公尺之類的練習菜單是用來代替漸進加速跑,中間再穿插慢跑,可以轉換心情。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一心文化出版,津田誠一
著作、賴惠鈴譯《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

本書特色 
川內高中時期曾受過傷,並且有1年無法好好跑步。畢業後沒有成為職業跑者,反而是當起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訓練、週末和假期去比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跑出2小時08分14秒,擠身世界一流菁英之列。截至目前創下世界金氏紀錄,累積了85場全馬完賽時間2小時20分以內,他也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和一屆奧運會,所以日本國內都稱他為「最強公務員」或「市民跑者」,是跑者勵志代表人物。因為曾經受過傷,並且是市民跑者的身分,使用了本書的練習法讓他找回自信與成就,而這樣的練習法也適用於廣大的一般跑者。

「川內訓練法」打破跑界常識:
  1.速度練習及長跑都必須從一開始就保持固定的速度跑到最後。
  2.重點練習一週只要兩次,其他天都以慢跑來消除疲勞。
  3.減少練習量反而能刷新紀錄。
  4.不做短距離的間歇跑,直接做1000公尺或2000公尺的間歇訓練。
  5.以參加比賽來代替重點訓練。
  6.間歇跑的休息區間要縮短,讓身體和呼吸還沒完全恢復下就繼續下一趟衝刺。
  7.需要工作的平日就算只慢跑30分鐘也無所謂。
  8.長距離的跑步,維持膝蓋彈性、保護膝蓋才是關鍵。
  9.練習時,狀態越好越不要拚命跑,練習只要八分飽就好。
  10.LSD中間用走的也沒關係,只要能在3小時內慢慢走完即可。

◎ 更多一心文化出版《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開跑 近千位跑者齊聚溪頭感受運動正能量

2022-01-12
賽事路跑ASICS跑步話題

ASICS睽違三年重新舉辦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於1月8日至9日正式登場!本屆邀請跑友在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相聚,加上「關懷生態」主題,活動首日舉辦生態嘉年華、倘佯森林的跑者之夜,享受兩天一夜療癒之旅。本次齊聚Team ASICS選手包含長跑好手鄧新詮、蘇鳳婷、江彥綸、曾廷瑋、楊皓評、江英瑋、賴庭萱、温連忠等人組成ASICS META與ASICS SPEED隊伍,加上ASICS品牌形象大使林敬倫與藝人好友陳勢安、張瀚元和項婕如組成ASICS ALL STAR隊伍參賽,享受一場森林芬多精的路跑,期許新的一年可以透過運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
2022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匯集近千人共襄盛舉,4人一組完成20.4公里的山路挑戰。

台灣亞瑟士受到日本跑步文化啟發,尤其箱根驛傳團結熱血的精神,因此重新在台灣舉辦接力賽,特別融入TASUKI接力帶元素,讓跑步意義從個人提升至團體,期待跑者感受與朋友一起完賽的過程。2022 ASICS RELAY生態接力賽歷經延期,於8日至9日在南投縣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重啟,打造兩天一夜的路跑盛會。接力賽於今日上午正式開跑,現場匯集千人共襄盛舉,每隊4人齊心,接力完成長度共計20.4公里、總爬升224公尺之山路挑戰。

經過1小時30分58秒,由Team ASICS選手鄧新詮、江彥綸、蘇鳳婷及曾廷瑋組成ASICS META隊伍奪得冠軍,隊長鄧新詮身先士卒跑出21分24秒全場最佳成績,表示團隊以安全完賽為目標,策略性安排有加速優勢的曾廷瑋擔任壓軸棒次進行衝刺。另一組由楊皓評擔任隊長的ASICS SPEED隊,僅以總成績1秒之差奪下亞軍,壓軸棒温連忠表示在衝線前與曾廷瑋並進,雖然最後由對方抵達終點,但賽後也表示兩方隊伍已拚盡全力,再次展現ASICS RELAY團結凝聚力。

Team ASICS選手鄧新詮、江彥綸、蘇鳳婷及曾廷瑋組成ASICS META隊伍以1小時30分58秒奪得冠軍!

林敬倫也組隊響應活動

為了全面提倡運動風氣,ASICS品牌形象大使林敬倫現身力挺並邀請實境運動節目第三季成員陳勢安,以及藝人張瀚元、項婕如以「ASICS ALL STAR」響亮隊名組隊,第一棒張瀚元以36分28秒的最佳成績完賽,賽後表示「前三公里都是上坡路段,一開始很吃力,但我開始學習其他選手的呼吸和步伐,漸漸在賽道上每人都會成為夥伴,彼此相互打氣之下,一下子就回到終點。」

第二棒陳勢安說:「最近一直在忙運動實境節目,處在肌肉痠痛狀態,一開始很擔心表現,但跑完了覺得很值得又開心,在每個比賽都在嘗試突破自己,堅持不放棄覺得很有成就感。」第三棒也是唯一女性跑者的項婕如表示「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很緊張,因為前面張瀚元和陳勢安都跑得很好,我怕會拖累團隊,所以一直有著隊友在等我的想法,比前幾分鐘更有力量,更有動力繼續跑下去。」

第四棒林敬倫表示:「很開心看到這麼多跑者齊聚溪頭自然園區,今天以很輕鬆的心情邊跑邊欣賞自然美景,沿路還有很多人幫我加油鼓勵,感受到接力賽的人情味!」ASICS ALL STAR隊伍首次參賽,獲得2小時37分24秒成績,為2022年第一戰打下絕佳基礎。

ASICS品牌形象大使林敬倫
ASICS品牌形象大使林敬倫以「學長」身分邀請陳勢安、張瀚元及項婕如組ASICS ALL STAR隊齊心完賽。

提倡運動同時更重視環境永續

ASICS RELAY最特別的是規劃兩天一夜活動,活動前一日結合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特殊生態環境及自然景色,為跑者規劃生態導覽、環保手作、森林瑜珈及倘佯森林跑者之夜等嘉年華活動。讓跑者在跑前安定身心享受大自然,並深度了解溪頭自然生態園區豐富的生態系,透過身體力行感受大自然之美,進而希望大眾重視環境保育理念。ASICS也邀請全台喜愛運動的民眾,在2022年度加入運動的行列,感受運動的正能量!

資料提供/ASICS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勇闖雙溪不厭亭天堂路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報名開跑

2017-03-03
賽事話題NEW BALANCE路跑馬拉松跑步

New Balance延續跑者勇於突破的意念,2017年4月9日將於擁有「寂寞公路」美稱的臺102線熱血舉辦「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期盼藉由團隊合作接力賽形式完成長達44.2公里、近500公尺的高低落差、21公里爬坡段的坡道馬拉松路程,實踐「always in beta我要我更好」、並肩奮力向前的跑者精神。身為NYRR (New York Road Runners紐約路跑協會)官方贊助者,New Balance特別將此次的接力賽延伸到世界級賽事殿堂,將最終總冠軍戰場跨海移師到美國紐約,於「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一決勝負!即日起至3月26日止,報名正式啟動,期待與同樣意念的跑者一起決戰天堂路!

New Balance 2017年4月9日 將於擁有「寂寞公路」美稱的臺102線熱血舉辦「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期盼藉由校園接力賽傳遞「always in beta我要我更好」、並肩奮力向前的跑者精神。

凝聚團隊意志、征服最強賽道,「決戰天堂路」等你組團來挑戰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賽事分成大專組及一般體驗組,靈感來自已有85年歷史的日本「箱根驛傳」接力賽概念,以眾人齊心「接力」的挑戰概念創造校際間的良性競爭,讓跑者不只為自己而跑、更要為團體榮譽而戰,激發出馬拉松接力賽獨特合作精神! 在賽道的設計上,特別挑選全長44.2公里長、單車界家喻戶曉的「寂寞公路」作為此次的接力賽的「天堂路」; 位於瑞芳與雙溪交界處,從雙溪國小開始出發,共設有三處接力點,包含三貂運動公園與不厭亭,美麗蜿蜒的路徑背後隱藏令人聞風喪膽的500公尺高低落差、21公里爬坡段的險峻挑戰,單憑一己之力實在難以完成,唯有與6位隊友相互激勵並跑出團結精神,才有機會征服這條象徵至高勇氣的「天堂路」。

為實踐「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拚到最後一刻的決戰精神,天堂路的終點站將直接跨海移師到紐約,大專組前兩名之隊伍可各指派6名選手(共12位)共赴5月20日「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攜手於跑者夢幻等級的馬拉松賽道上一決勝負。自2015年底,New Balance正式宣布與紐約路跑協會(New York Road Runners,簡稱 NYRR)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期待各自發揮所長,以嶄新且激勵人心的方式茁壯全球跑步文化,並於2017年正式成為贊助世界第一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賽事的國際運動品牌。此次的跨海決戰計畫,更讓每一步都成為新的起點與拚戰的延續,期待跑者能將超越困難的決心化作動力,與隊友跑出永不停歇的團結士氣。想與國外好手一決勝負、成為強者之列,先放膽闖過天堂路!

此次特別挑選單車界家喻戶曉的「寂寞公路」作為賽道,隱藏在美景背後的是其嚴峻坡度挑戰。

「速」、「靜」、「攻」三者兼備,專為亞洲人設計的HANZO競賽跑鞋革新登場

為了讓跑者能在完整防護下出征,New Balance推出由日本設計的HANZO全新競速跑鞋,此雙以古代日本武士-服部半藏為命名的鞋款,除楦頭部分調整為適合亞洲人穿著的寬楦設計,鞋體科技更透過注重中、前足著地的形體設計來分散足部壓力,並同時提高跑步時的動能轉換效率,凝聚日本武士「速」、「靜」、「攻」的極速之氣於跑者雙腳,跑出如風如影的極限速度。

為不同需求的跑者量身打造,HANZO全新競賽跑鞋將進而劃分為「S」與「T」兩種鞋型;針對「競速型專業跑者」研發的HANZO「S」首次使用FANTOM FUZE編織技術工法,造就鞋身僅190公克重的絕佳輕量化,特殊織紋構造提供跑者在高速前進時的完整包覆,同時呼應馬拉松賽事的長時間需求,中底部分改採前腳掌RevLite、搭配後腳跟使用Rapid Rebound的雙避震系統,讓每一步都能充分感受優異的推進動能與流暢腳感,減輕因長時間運動的足部壓力。鞋底則採用Dynaride原理構造橡膠片延伸至前足外側,搭配作為中心支點的鞋橋穩定裝置,輸出穩定抓地力同時確保步伐落地時的平穩妥適,期待挑戰科學極限的同時,能夠讓跑者暢快奔馳於賽場,成為馬拉松比賽中無法被忽視的「Silent Hunter」。

New Balance Hanzo S 競賽跑鞋,男款NT$4,550
New Balance Hanzo S 競賽跑鞋,女款NT$4,450

而針對「都會跑者」設計的HANZO「T」則偏向於半馬賽事以下著用,除以三層網布構成透氣鞋面,加速排除因遠征路途所造成的雙腳悶熱不適,同樣採用配合馬拉松需求特有的Dynaride原理構造橡膠片鞋底,不只提供穩定耐用度,更讓跑者奔馳感受出色的抓地性與推進力;中底採用Medial Post內側中足支撐系統增加足部支撐力道,並於全腳掌使用雙密度RevLite科技,為中足帶來可靠支撐,前低後高的足差順勢發力方向,更創造出線性流暢的一流腳感,使都會跑者無論在路跑賽事或者自主訓練時,都能獲得完美又安心的最佳輔助。

New Balance Hanzo T 競賽跑鞋,男款NT$3,350
New Balance Hanzo T 競賽跑鞋,女款NT$3,250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

place  臺102線
date   2017/4/9 (日)
course 44.2K
fee   免費熱血參加!

活動網站 2017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

報名日期  2017/3/1-2017/3/26
報名網址  伊貝特報名網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