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人口眾多,想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席地位,其所需的努力,可不是一般能想像。而在運動圈裡也是如此,每位運動員,皆為著自己的目標理想,拼盡全力奮鬥著。
在中國的野跑ˋ圈裡,有一位人稱野跑一哥的閻龍飛,過去雖是一名馬拉松健將,但卻在之中籍籍無名,卻沒想到轉戰越野賽之後,能在其中闖出一片天,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外表看似文靜的龍飛,國中可是一位調皮的男孩,為了想逃避艱苦的課業,於是加入校隊開始了他的奔跑人生。練習一年之後,他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雖然沒有出色的成績,但卻獲得了學校教練得關注,教練認為,雖然他的速度不如一般的選手,但若換一種訓練方式,也許會有不同的效果。於是教練便要求龍飛與女子選手一起練跑,跑著跑著,很快地他便升級成為女子選手們的陪跑教練。
2006年,龍飛的教練被應聘成為河北省體育學院女子田徑隊教練,把龍飛也帶去了,那年龍飛19歲,開始專項練習馬拉松。雖然如此,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他仍與女生們跑著,每當在練習之時碰上男子田徑隊的選手,龍飛總會被他們嘲笑一個大男人竟跟著女生一塊兒跑,年輕氣盛的他不甘於長期的嘲弄;嚴苛的訓練環境加上自己的奮發圖強,他從跑不過女生的速度,最終練到跑得比男生還要快速。
就這樣一路經歷大小訓練、比賽來到2013年的中國全運會;這個比賽對於運動選手來說是相當重要,龍飛當時參與其中的馬拉松項目。只要是運動員,身上的傷在所難免,當時的他為了這個比賽苦練所累積的傷,其實已經遠遠超過本身的負荷,但為了堅持自己所愛,龍飛用盡自己的實力在前30公里前平穩地維持成績,但或許是真得累了,之後,由於傷勢嚴重加上腰椎間盤舊傷復發的痛,使得他最後的里程數僅能走回終點。
這一路,龍飛過往得艱辛與苦楚,一幕幕的呈現在眼前,他想:「是時候走出圈外闖闖了!」,於是在全大運後他選擇退役,轉身離開馬拉松賽場。
雖然暫別馬場,卻也在闖蕩的過程中,碰上喜愛越野跑的好友,因而開始接觸野跑。他十分享受越野跑所帶給他的樂趣、自由,如同一見鍾情一般,開始瘋狂投入此領域。
龍飛的越野跑成績突飛猛進,進步相當迅速。一年後,他第一次參賽就參加杭州100公里越野賽。由於訓練時間不夠加上並未完全抓到訣竅,使得他在比賽的過程中,用馬拉松的速度跑越野比賽因而舊傷復發,只跑了20公里就退賽了。他表示:「那次退賽對我有些打擊,業餘跑者都能完成100公里,我這個專業退役的卻早早退賽。」雖然心裡滿不是滋味,但不想就此放棄的他,在退賽當天,便立即上網尋找越野跑相關知識;無意間他看見知名戶外品牌正在徵選第一屆精英訓練營成員,興奮地他隨即報名,也幸運被選入。
為期三天的訓練,龍飛的表現相當出色,他在越野跑方面的天賦以及對運動的理解和認知,深得訓練營總教練Gregory Vollet的賞識,經長期的培訓之下,2014年10月,在第一場國際越野賽「MSIG香港50K」以5小時0分40秒成績奪冠,也在這場賽事中正式出道。接連的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之中,抱回多座冠軍金盃。
無論在馬場也好,越野賽道也罷,龍飛一路的表現從父母認為他不是這塊料,到現在完全尊重他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奔馳,他表示:「或許就是一種感動,每每進到山裡,我總是充滿好奇,並享受著大自然的聲音與小動物們賽跑,永遠沒想過會有膩的一天。」
對於想嘗試越野跑的新手龍飛表示,首先體能的基礎必須打好,開始之前,最好具備10公里的完賽能力,並從距離的越野賽事之中開始。至於技巧的部分還是需教練的指導以及親身的體驗,如同內心的強大,需靠一點一滴的累積,才能有所向無敵的力量。
除了越野練習外,他每天也會固定時間至健身房做肌力的訓練以及冬季時,開始練習滑雪做為新的興趣,為得就是新年的目標:減少受傷的頻率,安全完成每一個自己所重視的賽事,他表示:「唯有讓自己的身體以及心理強大起來,在接下來的表現中,才能略勝一籌,平穩的延續下去。」
運動就是跟著感覺走,既然喜歡那就要做到最後一刻,如果沒有過去的堅持,就沒有現在的閻龍飛。
撰文/瀅瀅
圖片提供/閻龍飛、Salomon Taiwan
在馬拉松賽道上破三是許多嚴肅跑者努力多年的目標,那你有想過在跑步機上50K破三嗎?墨西哥裔美國超馬選手Mario Mendoza上個月以2小時59分03 秒創下50K跑步機的世界紀錄,將原紀錄推進46秒。讓人驚訝的是,他並沒有因為跑跑步機而多一點舒適待遇,反倒選擇沒空調、越跑越熱的體育館作為破紀錄場地。
現年33歲的Mendoza現居於美國奧勒岡州,兒時在移民父母的墨西哥文化中長大,他身為一名跑者、牧師以及演講者,擁有豐富的越野跑及超馬經歷。自2013年起,他5次獲得美國越野跑國家冠軍、4次獲選為美國田徑協會(USATF)年度最佳越野跑選手、3次獲得世界錦標賽上的美國頂級跑者殊榮,並在年度超馬跑者排名第九。
這次破世界紀錄計畫主因Mendoza想透過改寫美國超馬運動員Michael Wardian在2015年創下的50K跑步機世界紀錄(2:59:49),幫一個青年俱樂部募資。計畫就在位於奧勒岡州的馬德拉斯高中體育館舉行,當Mendoza完成50公里,將雙腳踩上跑步機兩側,他受到館內數百名學生熱烈歡呼,他創造了歷史、也如願以償籌集了四千多美元。
破紀錄後,Mendoza受《跑者世界》訪問時表示:「讓我感到緊張的是體育館裡沒有空調,所以我知道會越來越熱。雖然,我可以選擇在比較舒適的冷氣房裡做這件事,但冷氣房打破世界紀錄有點愚蠢。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為這些孩子做些事,例如向他們展現做一件大事時需要什麼。」
在學校管理員的協助下,Mendoza從2019年秋天就開始為這次計畫準備。要破世界紀錄,他必須以每英里5:45(約每公里3:34)的配速完成,這對於過去7年在美國越野跑界經歷豐富(請見本文第二段)的他來說,這並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不過Mendoza仍戰戰兢兢地準備。他混和了戶外與跑步機訓練,在室內時,他嘗試各種不同方法,例如遮蔽螢幕讓自己看不到距離和配速,不過他很快了解到,遮蔽螢幕讓他花更多心力去猜測目前配速,因此最後選擇不遮蔽。「我一直在測試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例如體育館電源中斷或需要上廁所,儘管如此,我知道自己至少有機會達成。」
Mendoza要等寒假結束後執行計畫,於是他和學校訂了1月14日這天。到了當天,午休時間全校的人都跑來觀看專家在體育館中測試跑步機皮帶,即便之前已嘗試過許多可能錯誤,但是測試發現,儘管將速度設為每小時11英里(相當於每公里配速3:23),皮帶仍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加速到達這個速度。「當下我笑了一下,心想著『動起來吧!跑步機』這台跑步機加速時間約400公尺,所以我不得不在階段配速下降到3:35之前,用3:21的配速來彌補這一點。
無論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整個下午,學校都輪流開放一些班級來為Mendoza加油,而他的妻子一整天都待在這陪伴他,不只是精神支持,妻子更負責當他的補給員,在50K中補了6瓶營養補給品。
在2小時59分03秒的那瞬間,跑步機顯示50公里,Mendoza雙腿跳上機台兩側呆站了數秒鐘,雙手握住手把以免身體跌落,此時,他周圍的學生們瘋狂歡欣鼓舞著。然而Mendoza事後表示:「我試圖想破2時59分,只可惜,當下我的大腿後側開始抽筋,雙腿再也無法前進。」
近兩年,許多運動員穿同一系列內嵌碳纖維板的厚底跑鞋打破世界紀錄,然而Mendoza是在沒有碳纖維板加持下完成的,他選擇穿了新款的Brooks跑鞋。他表示:「我真的很自豪,因為這雙鞋沒有碳纖維板,所有破紀錄都與此有關,這讓我覺得我仍然可以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不只身兼運動員、演說家和作者等多重身分,更當起電影主角。在5月31日即將上映的紀錄片電影《出發》中,全片剪輯陳彥博10年來參賽與訓練的影像紀錄,並耗資六千萬台幣,由黃茂森導演帶領劇組飛越各大極地拍攝,完整記錄陳彥博在勇奪全球四大極地超馬總冠軍的熱血奮鬥之路。運動星球專訪陳彥博與黃茂森導演,揭開訓練、賽事和影片攝製過程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出發》是由知名MV與廣告導演黃茂森(以下簡稱瓜導),整理陳彥博從接觸超級馬拉松起,十年來錄製的珍貴影像紀錄,並帶領劇組飛越智利、阿根廷、南極半島、阿拉斯加、北冰洋等地,前後花費近半年拍攝、近2年製作而成。
全片隨著陳彥博的腳步,能欣賞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國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以及南極之美;情緒更隨著陳彥博不斷跌倒、腳底起水泡、指甲剝落流血、熱衰竭等諸多困難下,體會世界冠軍背後的艱辛和堅持,以及他與父母間的催淚情感、與競爭對手兼夥伴之間相互扶持的友誼。
預告片中,陳彥博在戈壁沙漠抱著瑞士戰友哭叫「我不想輸!」,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大男孩怎麼一直哭」,但陳彥博坦言「眼淚對我來說是最真實的,如果在一場比賽中完全沒有任何情緒、喜悅,那麼你對這場比賽已完全不熱愛了。」
陳彥博回憶起每次到終點線前,不管名次是第一名或第五名,賽事最後一天他都會衝到終點,不保留任何體力,這時情緒是被放大的、最真實的。「以前賽事過程都是我自己記錄,後來有了瓜導,無論任何拍攝形式,在每一場比賽中,我的面前只有賽道,只有這條路線是專屬我、會發亮的路,其他事情是不會發亮的。所以,每次的落、哭叫都是我最真實的釋放,背後包括開心的、辛苦的、挫敗的感覺,全都釋放開來。」
瓜導則指出,這部片的畫面來自各種錄像工具,連GoPro都有,因為真實的情緒比較重要,影像品質、工具都是其次。他透露,其實這部片原本設定是劇情長片,連女主角都找來了,第一版剪輯成有點像偶像劇的劇情片,但怎麼看都不對、不真實,後來才打掉重練剪成紀錄片。「我們也曾試過不真實的演出,但就是不像、很難演。最後全片大多採真實的紀錄,連陳爸爸在終點線等兒子回來時『很厲害』的口哨,都是真的!」
陳彥博在參賽和訓練過程中遇過數不盡的困難,在片中有一一呈現,甚至有挫敗到想脫離跑步的念頭,但最後他都熬過來了。面對恐懼,陳彥博都跟自己講「過了就沒事、過了就過了」,他坦言﹕「我也會怕黑、怕跑不完,但當下會跟自己講說『如果放棄一次,下一次就八九不離十會再次放棄』。這時會透過大喊『陳彥博』來激勵自己,對我來說,我的名字代表著勇氣、堅持跟信念,透過不斷地喊出來而得到力量,是我自己的方式。」
陳彥博回顧18年運動生涯,遇到很多事曾想過要放棄,「後來我才了解,只要不危及生命或造成永久傷害,任何事都不用去避免,只要記得這件事是你愛的、有熱情的就好。」
至於在拍片時,陳彥博認為最難的是「等待」,像是等導演喊卡、等天氣(曾在智利冰川等了3天多)。「等待很累,尤其訓練時要跟劇組配合,全程一直在適應跟調整。」
拍片有多辛苦﹖陳彥博舉例﹕「有個鏡頭設定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北冰洋向前跑,但冰柱太多我根本無法往前,導演在遠處又看不到冰柱,重覆拍了幾個cut,真的很崩潰!」另一次要拍攝陳彥博跌進冰河裡畫面,導演說「你跌進去多少,等於戲劇張力有多大」。跌進冰河相當冷甚至可能凍傷,問及喊卡後導演有沒有安慰﹖陳彥博笑著模仿導演﹕「這個好!這個好!」
對於導演兼出資者的瓜導而言,這部片最困難的就是「錢」,耗資六千萬有一半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出的,從頭到尾募款沒募到半個人。他不諱言「這片子鐵定不可能回收,所以我們就做瘋一點,多一張票就是多賺!」
「後來發現有些東西要硬著來!」瓜導笑說﹕「像陳彥博參加加拿大育空700公里極地超馬,當時他年紀輕輕什麼都不知道,但『硬要』,最後還是辦到了。等他參加全球四大極地超馬賽時,已經相當專業、不只靠意志力跑完。」瓜導強調﹕「人生沒那麼美滿,有時候不得不『硬要』才會要的到,不是計劃好就可以完成。」
瓜導不諱言「這部片算是給我自己的禮物,也是我最後一支紀錄片了。」很認真地製作2-3年終於完成《出發》,瓜導希望透過陳彥博的故事影響更多人,像是交棒一樣,從媒體、朋友、觀眾,一個個感染下去。他強調「不要有錢人,要有緣人」,與其找幾個人募款,不如很多人花兩百塊進電影院看!
陳彥博則說,無論ㄧ般人或是年輕一輩的運動員,心理嚮往冒險,那就先看《出發》紀錄片,再出發去準備吧!
影片、圖片來源/陳彥博Tommy Chen臉書粉絲團
採訪撰稿/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