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場館資訊
  • 新北市最大攀岩場 1/21一起來體驗科技互動攀岩
1
新北市最大攀岩場 1/21一起來體驗科技互動攀岩
2
速攻眾神的山嶺! 越野之神 Kilian Jornet 無氧攀登聖母峰成功
3
你是怎樣的環法自行車賽粉絲?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北市最大攀岩場 1/21一起來體驗科技互動攀岩

2017-01-09
場館資訊 戶外運動 攀岩 極限運動

寶可夢帶動遊戲兼「運動」的風潮,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遊戲玩家還是緊盯著手機螢幕,運動效果有限。現在,一個由攀岩愛好者組成的新創公司,推出了結合虛擬與現實的互動攀岩遊戲,讓運動跟遊戲真正緊密結合,一邊動,一邊玩,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攀岩運動的行列,這間名為動科技的新創公司,將時下最夯的體感遊戲機搬上攀岩牆,結合投影的效果,在牆上製作虛擬互動的遊戲,攀爬者一上牆按下開始鍵,就會有數個白色的泡泡在四周出現,攀爬者要在牆上找到這些泡泡,在牆上快速移動,以手或腳把這些泡泡擊破就能得分。遊戲時間可長可短,「但是經過我們數百次的實驗,在牆上待幾分鐘就滿身大汗了!」動科技研發團隊笑著說。 為了讓更多沒有接觸過攀岩運動的人,有機會體驗互動攀岩的樂趣,動科技將於1/21(六)與上個月甫開幕的永和運動中心攀岩場合作,在幾乎是垂直的岩壁上,裝上適合初學者難度的岩點,讓大人小孩都能輕易上手,體驗這個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好玩遊戲。永和運動中心6 樓攀岩場總面積166 平方公尺,有抱石場、速度賽場地、難度賽場地,是目前新北市規模最大的攀岩場,剛開幕就吸引了附近居民與攀岩愛好者的目光。這次與動科技合作推出互動攀岩活動,即日起開放預約體驗,每場體驗活動二小時,包括基礎攀岩技巧,安全說明與互動攀岩遊戲等內容,有興趣參加的人可以任選一個時段報名參加,剛推出就吸引了近百人報名,反應非常熱烈。

動科技表示,攀岩從以往的極限運動形象,慢慢地走向一般大眾,成為下班或課餘很好的運動方式,關鍵就在日漸增加的人工攀岩場。這些攀岩場的普及,讓這項初學者可以不需要添購許多的裝備,或擔心安全技術不足,只要一身輕便的運動服,馬上就可以享受全身伸展的樂趣,很有效率的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動科技說,目前推出的遊戲「泡泡獵人」,簡單易懂,配合永和運動中心設計過的攀岩牆,很適合初學者入門。接下來動科技將與全台各攀岩場合作,讓不同地區的運動愛好者,都有機會體驗這個遊戲,達到一邊玩一邊運動的目的。 有興趣前往體驗的朋友,歡迎填寫線上表單報名。

互動攀岩趣味十足。

新北市永和運動中心 互動攀岩初體驗

date  2017/1/21(六) 10:00 – 21:00

place  永和運動中心6 樓攀岩場(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 號)

time
1/21(六)10:00-12:00 兒童場
1/21(六)13:00-15:00 兒童場
1/21(六)15:00-17:00 成人或兒童場
1/21(六)17:00-19:00 兒童場
1/21(六)19:00-21:00 成人場

報名表單 https://goo.gl/uNwJY0


關於動科技互動攀岩公司
動科技由一群攀岩人組成,對於攀岩運動有著極高的熱情,希望將這項好玩的運 動推廣給更多人!致力於研發互動攀岩技術的軟體及硬體,適合既有攀岩場使用, 同時動科技也研發整套的互動攀岩牆,適合有一小塊空間可以讓人休閒和運動的 機關行號、健身房或學校等。運動即遊戲,遊戲及運動是我們的宗旨,全世界都 是我們的揮灑空間,希望台灣能多一個在世界上發光發熱的品牌。
fb 動科技互動攀岩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速攻眾神的山嶺! 越野之神 Kilian Jornet 無氧攀登聖母峰成功

2017-05-23
滑雪新聞攀岩越野跑戶外運動話題

西班牙知名滑雪登山者及超級越野跑者基里安·霍爾內特 (Kilian Jornet) 在5月22日當地時間的凌晨時分為世界最高峰的高山攀登創下了新紀錄,僅在26小時內就以無氧攀登的方式上攀約3,748公尺,成功攻頂了聖母峰頂峰(海拔8,848公尺)。
 
據其團隊所發表的聲明,現年29歲的霍爾內特從聖母峰的北壁一口氣攻頂,沒有使用氧氣筒或繩索等固定用裝備。他於5月20日(星期六)晚上十點左右離開絨布寺附近的珠峰大本營(位於中國西藏,海拔約5,100公尺),21日深夜攀上聖母峰頂,並於22日上午完成正式攻頂紀錄。

Kilian Jornet在聖母峰 ©Kilian Jornet

霍爾內特說,他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不錯,直到他攀登至7,700公尺的高度,此時他開始感覺痛苦,因為肚子開始不舒服。(26,000英尺/7,924公尺以上的高度都被認為是“死亡區”,空氣太稀薄而使人類無法長時間在此生存。)「從那裡開始,我只能慢慢地移動,每隔幾步都得停下來恢復體力,」他下攀抵達聖母峰第二營(Advanced Camp,海拔6,500公尺)時說道。「然而,我在午夜時攻頂了。」霍爾內特本來要回到位於絨布寺附近的北基地營(珠峰大本營,海拔5100公尺),因為腸胃不適問題而改到第二營休息。

天氣預報說5月20-21會有個空窗期,於是霍爾內特決定在20日這天出發。在考慮了幾條可能路線之後,他還是選擇了最傳統的北壁攀登路線。他當晚10點出發後,經過有大塊冰磧的冰川底層,花了4小時35分抵達第二營(Advanced Base Camp),當時時間是凌晨2點35分,他在那裡休息了兩個小時。他表示,一開始必須保持體力,才有辦法面對接下來的考驗。

4:35分,他從第二營出發,開始攻頂路線。當他爬到7,600-7,800公尺處,紀錄片導演/攝影師Seb Montaz在那裡等他,他將為霍爾內特這次挑戰做影片紀錄。當然,Montaz陪他爬了一段並幫他拍攝了一些影片。

儘管腸胃有些不適,霍爾內特覺得自己身體其他部位狀況還不錯,因此他保持前進,就在出發後的第二天午夜,他攀上了聖母峰頂。據他描述,那是個晴朗無雲也無風的夜晚,「我半路上還看到了極為璀璨的夕陽,⋯⋯在山頂,我獨自一人,不過我看到南北坡都有一些探險隊照射過來的燈光,因此我也覺得沒那麼孤寂。」在山頂待了一會,他決定要趕緊下山,因為他得保持體力回到基地營。據統計,70%登聖母峰的死亡意外是發生在下山時。
 
過往已經有幾位登山家在聖母峰建立了幾個快速攻頂記錄,但是霍爾內特聲明自己是沒有使用繩索或氧氣筒攻頂的最快紀錄。1986年,瑞士登山者Jean Troillet和Erhard Loretan不使用繩索或氧氣筒經由北壁登上聖母峰,他們花了43個小時從北基地營攻頂並安全回到原處。2004年,尼泊爾雪巴人Pembra Dorji據報在8小時10分鐘內使用氧氣筒和繩索爬上了珠穆朗瑪峰。

Kilian Jornet速攀聖母峰 ©Suunto

這是這位知名運動員的最新紀錄。他還在勃朗峰、馬特洪峰、德納利、阿卡加瓜和吉力馬扎羅山上締造了速度記錄,作為他「我生命中的峰頂 Summits of My Life」計劃的一部分,他試圖在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高峰建立最快的速攀記錄,而聖母峰是這個計畫的最後一站。霍爾內特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超級越野跑者之一,他是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UTMB)的三次冠軍,同時也是「Western States Endurence Run」、「Hardrock 100」等世界頂尖越野超馬賽的冠軍,他在後者除了是當前記錄保持者,也已經拿過三次冠軍。
 
霍爾內特在2014年設定了速攀聖母峰的挑戰計畫。「你需要更謙虛。這個運動是關於挑戰自己,而不是獲勝。」他當時告訴記者說。「你從來不會從勝利中學到教訓。」霍爾內特從2015年開始到聖母峰做訓練,在2016年夏天開始挑戰速攀,終於在今年完成這個絕頂的終極挑戰。

就在5月,聖母峰上已有四起意外事件,奪走了四條人命。著名登山家Ueli Steck在今年4月30日嘗試速攀珠峰-洛子峰時也發生意外不幸喪命。這些事件都凸顯了無氧攀登聖母峰有多麽困難,以及霍爾內特能夠一口氣完成有多麽不可思議。

霍爾內特自西藏的絨布寺(下)出發,攻頂之後下攀到位於尼泊爾的Advanced Base Camp (左上)。 ©blog.summitsofmylife.com

知識便利貼|聖母峰上的死亡區 Death Zone
超過海拔8千公尺高度的高山上,由於氣溫極低,任何暴露在空氣中的身體部位都會直接凍傷壞死,永凍的冰層與陡峭的山坡會導致登山者失足摔死,另外聖母峰頂的超級強風也是對於登山者的一大死亡威脅。
不過,在這麼高的海拔上,對於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是氣壓。在8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氣壓是海平面的1/3,意味著含氧量也只有地面的1/3。
以上這些極為嚴峻的條件加起來,致使一般的登山者需要花上12個小時才能從
南坳登上聖母峰頂,而其距離僅1.72公里;而且,必須先在基地營待上40-60天完全適應高山極地氣候條件才能讓身體準備好攻頂。若沒有做好身體調適,一個慣居於海平面海拔的人若突然登上8,500以上的高度,會在2-3分鐘內失去意識。就算在基地營,一般人體血氧濃度只有正常值的85%左右,登上8,500公尺以上高度時,人體血氧程度更大幅降低,導致必須增加約3倍的呼吸次數才能供應身體所需要的氧氣,而大幅提升的呼吸次數會導致身體快速疲憊。
缺氧、疲憊、極端低溫、險峻的環境,致使想要登上聖母峰的登山者有著極高的死亡率(約5%)。至今已有超過200位登山者在超過8千公尺的高度之上喪生,由於要搬動這些死亡者非常困難,因此這些死者就永遠躺在他倒下之處,由於登山者大多身著鮮明的服裝,這些人甚至成為後來登山者的路標之一。
(資料整理自英文版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Outside、Summits of My Life Blog、Runner's Worl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是怎樣的環法自行車賽粉絲?

2016-05-13
賽事話題趣味單車戶外運動

每年的環法自行車賽除了是一場世界級的賽事,還是粉絲的超大型狂歡派對,沿路除了為選手加油,也自己玩得非常開心。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幾種常見的粉絲,來看看你會是哪種類型吧!

粉絲與車手同樂。 圖片來源:法新社/Getty Images

1.Masquerader扮裝者

這個狂熱的環法自行車賽迷的「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扮成各種造型的人物所組成,包括卡通人物、天使、穴居人、獨角獸、香蕉、超級英雄、藍精靈、各種各樣的動物,當然,還有惡名昭彰的惡魔等等。作為一個Masquerader扮裝者,你只有被你自己的創造力和預算所限制。

這個惡魔大概是環法賽最經典的粉絲造型了,事實上,這位德國阿伯Dieter “Didi” Senft已經獲得「Tour de France Devil」的專屬稱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連憤怒鳥跟小小兵都來了,你呢? 圖片來源:Christophe Ena/美聯社

2.陪跑員

陪跑員這種粉絲通常可在山區賽道旁發現,他們會盡力配合車手的速度一同前進,吶喊助威,只要他們的身體條件允許。你需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和厚臉皮,車友和其他觀賽者往往不會被你的熱情但滑稽的動作所取悅。

有這樣的陪跑員,一定能激勵選手們騎快一點吧~XD 圖片來源:Lionel Bonaventure/法新社/Getty Images

3.裸奔者

一個令人不安但高調的陪跑員「亞種」,裸奔者喜歡與大自然合一。如果你是這種人或想當這種人,把你的羞恥心擺在家裡,並準備大量的防曬乳吧。如果要全裸實在是太過頭,不妨考慮《瘋狂假面》的打扮。

圖片來源:法新社

4.快閃暴露狂

像裸奔者一樣,快閃暴露狂是一群在環法自行車賽在這裡3週的開放路旁(和照像機前)證明自己有暴露狂傾向,並製造驚奇的粉絲(像裸奔者脫光光到處跑就沒有新鮮感了)。穿一件容易打開的披風大衣吧,你不會想錯失在3秒內成為全場焦點的機會。

圖片來源:Doug Pensinger/Getty Images
嗯⋯這是在教壞小孩吧。 圖片來源:Tim de Waele/Corbis

5.塗鴉者

在巡迴賽的初期,山路都還是原始的模樣。道路上鋪好的瀝青對於車手來說是相對輕鬆的,卻給了這種粉絲一個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早點到現場,並準備大量的粉筆吧,你會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展現你的繪畫技巧和想表達的訊息。

圖片來源:bicycling.com

6.身體彩繪者

快閃者和塗鴉者的一個「亞種」,身體塗鴉者用自己的皮膚當作畫板。當然,露出越多皮膚,你就有更多面積可以表達。

一名英國隊粉絲。 圖片來源:衛報

7.藝術家

對於一些人來說,整條路線都變成他們創作的展覽場。大布條、自行車雕塑,甚至表演藝術,都是可以運用來創作的媒介。你可以自由地去嘗試,只要確保你的創作要特別到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德國阿伯Dieter “Didi” Senft大概是環法賽最狂的粉絲了,事實上,他還是一位單車設計師,每年都會推出不少創作來表達他對於一些大型運動賽事的支持。他2008年為環法賽打造的這座「吉他自行車」高達5公尺,長度更達12公尺。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夠高?這樣總可以了吧。 圖片來源:法新社

8.愛國主義者

從在拉普德茲山區路旁掛滿布條的荷蘭隊粉絲(他們比來自其他任何國家的車手擁有更多的勝利)到在庇里牛斯山賽區粗暴的巴斯克粉絲,環法賽沿途充斥了來自各國的加油布條與激情的粉絲,簡直就像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帶上一個您最喜愛的愛國口號加油布條吧。

美國人真的都超愛國的啊。 圖片來源:Eric Gaillard/路透社
應該知道這是哪一國的吧。 圖片來源:環法賽官網

9.寵物主人

你的寵物有多大?都帶過來觀賽吧,不管小狗小貓小豬還是烏龜。噢,對了,還有大象。

圖片來源:法新社

來看看其他有趣的粉絲照片:

扮成這樣會被選手不小心撞上吧。 圖片來源:cyclingtips.com
騎馬來尬?也好狂啊! 圖片來源:AbcNews
你累了嗎?來根香蕉吧! 圖片來源:CNN
雖然沒有吸睛的裝扮,也可以用本身的實力來讓大家看見你唷。 圖片來源:Laurent Cipriani/美聯社
環法賽真是全家出遊的好時機呀! 圖片來源:Doug Pensinger/Getty Images
有這樣熱情的粉絲,大家應該都不累了吧?XD 圖片來源:Facebook/Le Tour De Franc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