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華人首位愛滋感染者公開挑戰單車環島 完成1200公里長征
1
華人首位愛滋感染者公開挑戰單車環島 完成1200公里長征
2
The North Face100 國際越野跑挑戰賽 2020年將首創越野跑者強制裝備要求
3
真人版「少年Pi」!英漢隻身划艇橫越太平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華人首位愛滋感染者公開挑戰單車環島 完成1200公里長征

2018-04-25
話題 戶外運動 單車 活動 新聞

光哥感染愛滋病17年,是台灣少數公開現身的愛滋感染者,日前挑戰騎單車15天1,200公里、行經全台96鄉鎮市的環島紀錄,途中入住在地人家、和在地人共進晚餐,反轉大眾對愛滋的刻板印象。昨(24日)下午光哥完成任務騎回終點台北市自由廣場,受到民眾熱情列隊歡迎。

華人首位愛滋感染者公開挑戰單車環島 長征1200公里

藉環島打破愛滋汙名

「其實有很多帕斯堤(即愛滋感染者的替代名詞)朋友已經默默地完成單車環島,但也許我是少數較幸運、較沒有包袱,能夠公開用感染者身分來挑戰環島的人。唯有走出去,生命才會帶來改變,愛滋感染者與大家一樣努力生活,我們並沒有不同。希望大家看待我們能以平常心,讓彼此能更靠近。」光哥說。
 
早在七年前,一趟大陸青海環湖旅程促使光哥開始公開現身,近年透過校園宣導、記者會、廣播節目等管道分享自己的經驗,致力破除社會大眾對愛滋的刻板印象。今年,面對社會各界因婚姻平權議題衍伸出對愛滋感染者的強大質疑,光哥決定用單車走入人群,接觸、貼近可能對愛滋有疑慮的人。
 
於是4月10日上午,光哥與陪騎志工Stanley、環島團隊從自由廣場出發,開啟15天1,200公里長征。從活動前到出發後,陸續有戴愛玲、李千娜、魔幻力量鼓鼓、張軒睿、張睿家及劉軒等多位名人加入聲援,光哥也在24日順利返回自由廣場,完成生命中一次壯舉。
 
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表示,因為疾病的汙名,許多帕斯堤擔心外界眼光與評價,甚至不敢就醫或求助;把自由廣場做為環島起迄點,就是希望透過環島行動打破愛滋汙名與歧視,帕斯堤能去除自我標籤,每個受愛滋影響的人都能重獲自由。

光哥完成環台衝破紅線,接受民眾歡呼迎接

用接觸互動減少對愛滋恐懼

旅途中,雖有部分民眾一時仍無法接納感染者,但主辦單位露德協會特別舉辦「帕斯堤來我家」、「帕斯堤來晚餐」計畫,宜蘭的小農、屏東及高雄的朋友都紛紛響應。居住高雄的Jason表示,他知道日常生活並不會感染愛滋,剛好家裡有空房,覺得能為帕斯堤做些什麼很開心。
 
此外,環島團隊一路上遇到來自日本的徒步環島者、嘉義揪團騎單車的夥伴,為光哥的單車繫上象徵關懷愛滋的紅絲帶,以行動表達支持;也有長期支持帕斯堤的企業、路過民眾騎腳踏車陪伴同行。光哥說:「不管面對什麼疾病,多一份了解跟善意的關心,就可以取代負面指責的眼光,而帕斯堤其實與一般人無異,就像你的朋友、家人、同事一樣。」。
 
參與陪騎且個人環島逾十次的志工Stanley表示,民眾常因不了解愛滋而對感染者感到害怕,但這些恐懼都是多餘的。因此當知道光哥有此計畫時,希望透過他和光哥的接觸、互動,改變社會對愛滋的擔心態度。

旅途中遇到的夥伴為光哥的單車繫上象徵關懷愛滋的紅絲帶

5成民眾不相信日常生活不會感染

根據露德協會2017愛滋認知調查,近四成(38%)受訪者對「與帕斯堤一同用餐」表示擔憂感染,逾5成(51%)擔心「與帕斯堤共用馬桶」有傳染風險。此外,2017年露德協會針對台灣401位愛滋感染者所做的生活現況調查顯示,6成以上帕斯堤在就醫、就業、人際、生活各方面擔心被拒絕、排斥或孤立,尤其在保險議題、雲端藥歷衍生的就醫問題、職場霸凌等,不安指數高達七甚至八成。
 
事實上,從這次活動中也能感受民眾對愛滋的疑慮,例如行前原本預訂好民宿,卻在民宿告知其他房客感染者身份後,臨時取消光哥環島團隊的訂房;或是行程中遇到對活動好奇的民眾,聽完一番說明仍難以改變對愛滋感染者的看法。
 
徐森杰指出,帕斯堤朋友在面對疾病汙名、烙印的壓力下,造成身心調適困難,不僅影響治療的穩定性,在身心靈上如何看待自己、重建自我價值也是一大挑戰。這次「讓希望看見騎跡-2018帕斯堤愛與希望單車環島之旅」目的是讓外界了解,現今愛滋不僅已有預防方式,也有良好的控制方法,只要及早發現、治療,目前的愛滋藥物一天一顆且副作用少,只要定期回診、按時服藥,可大幅降低傳染機率,甚至測不到病毒量等於不具傳染力,所以帕斯堤與一般人一樣,同樣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資料來源/台灣露德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The North Face100 國際越野跑挑戰賽 2020年將首創越野跑者強制裝備要求

2019-10-21
賽事THE NORTH FACE越野跑運動裝備戶外運動新聞話題

由全球戶外運動領導品牌 The North Face(北面) 所舉辦,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指標性的國際越野跑賽事——The North Face100 國際越野跑挑戰賽(簡稱 TNF100),2020年將首創亞太區越野跑安全首例,全體越野跑者皆需強制裝備要求,將跑者安全視為第一考量。

he North Face100 國際越野跑挑戰賽,2020年將首創亞太區越野跑安全首例。

為了兼顧跑者的安全與賽事挑戰性,TNF100也特別設立賽事組委會、安全委員會,以及顧問委員會,其中安全委員會邀請資深越野跑教練劉治昀教練擔任安全委員,進行賽道優化,提升跑者完賽率。此次越野賽將在2020年5月24日舉辦,比賽地點為新北市金瓜石,賽道設計分為入門體驗組6K、親子健康組6K、進階挑戰組20K、菁英攻頂組50K、國際競賽組75K五種組別、四種挑戰路線。

此外,針對入門越野跑者The North Face 更邀請北面簽約運動員王竹賢分享越野跑必備裝備,如保護性佳的全地形越野跑鞋,以及隨即能補充水分又能空出雙手的水袋背包等,使入門越野跑者在強制裝備上能有所準備。 2020 TNF100為賽事安全努力準備,讓跑者放心地探索山林,開啟人生的第一場越野跑。

TNF100安全委員會

為使安全與挑戰並進,「2020 TNF100國際越野跑挑戰賽」成立TNF100賽事組委會、安全委員會,以及顧問委員會。此次TNF100邀請到四大黃金教練團陳仲仁教練、黃崇華教練、劉治昀教練、江晏慶教練擔任賽事規劃重要成員。其中劉治昀教練擔任安全委員,替跑者把關安全的每一道防線。

同時邀請各領域的越野跑者代表擔任顧問委員會賽事顧問,集結各界聲音,讓賽事與選手相輔相成,攜手打造更好的越野環境,使賽事規劃越發完善。除了注重補給配備以及救援規劃,TNF100這次要求跑者強制配備,保障跑者安全,同時希望跑者養成參加活動自我負責的態度,自動審視活動內容。

此外,安全委員會更進行賽道優化規劃。劉治昀教練提及,「優質賽道需具備可跑性與安全性。」避免沒有明顯路徑區域為主要賽道規劃,同時加寬折返點的道路寬度,盡量避免溪流與陡峭濕滑路段,大幅提升安全性。「此次賽道重要路口也會安排人員指揮,指引方向」劉治昀補充,為提升跑者完賽率,也會安插人員於重要路口指引方向,避免跑者偏離賽道。

而何謂理想中的優質越野賽道,TNF100專業越野團隊代表蔡弘誠表示,「第一當然是安全,第二則是兼具觀光與文化價值,不增加新的人工干預,維護自然為主要考量與目標。在趣味與安全之間做平衡」,TNF100安全委員會將盡力打造更好的越野環境。

四大黃金教練左至右為黃崇華、陳仲仁、劉治昀與江晏慶等人。

空出雙手最為關鍵

2020 TNF100國際越野跑挑戰賽」重視選手安全,不管是剛入門級跑者或是高階越野跑選手,TNF安全委員會皆要求強制裝備,保障跑者安全,因此個人裝備挑選細節更顯重要。身為TNF100顧問團入門選手代表的王竹賢提及,裝備挑選以空出雙手為首要考量,其次則是「輕量」及「方便」。其中越野跑鞋的選擇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

王竹賢說明,越野跑賽道環境與其他路跑賽道大相逕庭,考量到越野跑的多變賽道設計,對於入門越野跑者建議搭配保護性佳、可適應不同地形、抓地力足夠的全地形越野跑鞋,輕質透氣的跑鞋材質,防水透氣足部的穩定性,除足弓支撐性要好、中底設計能夠保護腳掌之外,才能減緩彈跳落地的衝擊,更可使跑者輕鬆享受賽事。而面對崎嶇山林,跑者雙手不能持有任何物品,方能確保賽事順利進行,因此背包式的裝備,如水袋背包、水壺腰包十分適合越野賽事,其中大容量的水袋背包適合長距離越野跑,輕量水壺腰包則是適合較短距離越野賽事。

在越野跑賽服挑選中,王竹賢建議入門越野跑者穿著吸濕排汗TEE,可改善排汗以及溫度調節,同時可以包覆面積大的長褲為主,避免蚊蟲叮咬、草木割傷的不適性。王竹賢也提及,正確挑選裝備細節會是影響跑者整體表現的一大關鍵。

堅持選手安全第一位

TNF100國際越野跑挑戰賽堅持將選手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最高規格審視越野賽道,並重視跑者個人安全,首次要求全體強制裝備,讓大家享受比賽平安賦歸。透過專業安全顧問團隊,比賽的賽道將比往年完整,增加賽事安全性,也不失挑戰性。感受大自然之美,探索永不止息!

2020 The North Face100 國際越野跑挑戰賽 報名網址

資料提供/THE NORTH FAC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真人版「少年Pi」!英漢隻身划艇橫越太平洋

2016-09-20
話題故事新聞戶外運動

你應該看過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它描述一名印度男孩在太平洋上與一頭孟加拉虎共處227天的生存故事;在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曾經嘗試過要獨自划著小艇橫越太平洋,不過,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太平洋上詭譎多變的天氣和海象,有許多人功敗垂成。不過,有一名英國冒險家,已經成功從美國西岸的舊金山出發,中間沒有停頓休息地獨力划艇,經過超過200天的時間,終於平安抵達澳洲北部,成為完成這項壯舉的第一人。

John Beeden ©stuff.co.nz

據英國媒體《Sky News》報導,這名英國人叫做約翰·比登 (John Beeden) ,現年54歲,他於2015年6月1日自舊金山出發,划著他20英尺長的小船,花了209天獨自划過6,500海浬 (約12,100公里,此數據為比登的個人網站所記載),於2015年12月27日抵達澳洲北岸凱恩斯的一個小城市,成為史上獨自划艇自北美西岸成功橫越太平洋航行到澳洲的第一人。比登事後表示,他平均每天都划了15個小時,並且,他「沒有意識到這次旅行會如此困難。」

他6月從舊金山出發時,原本預計在10月中可以完成這個挑戰,但是沿路上極端惡劣的天氣阻礙了他的旅程,他最終花了超過6個月才到達目的地。

John Beeden ©bbc.com

根據《衛報》報導,來自英國雪菲爾德的比登,現居加拿大,之前也曾於大西洋挑戰過比較短的橫越划行旅程。根據他的網站,他於53天之內划了2,600海浬,這是這項橫越大西洋壯舉的第二快紀錄。

「要成為實現如此規模壯舉的第一人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而且到現在我都還在消化它。」他於上陸後告訴記者。「這一路上都很艱難,但平心而論,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求的挑戰。我只是不知道,當你真正上路才發現實際上是這麼困難。」

「我三年前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挑戰,那雖然也很辛苦,但我發現實際上去做的那53天相對來說容易得多。這只是一些辛苦的工作而已,你付出時間心力就可以辦到。所以,我想去尋找一些更難的挑戰來將自己推到極限。在這次挑戰中,我有好幾次真的覺得自己已經在這個極限邊緣,而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得下去了。」

他告訴Sky News的記者說,每一天,這片汪洋都給予他「一些極大的挑戰」。他說,這次的橫越是「10、15、甚至100倍於我自己所想像的難度」。

在1983年,另一位冒險家彼得·伯德 (Peter Bird) 也曾挑戰過獨力而且中間不休息地從舊金山划到澳洲,但他最終沒能完成登陸。他的船困在大堡礁附近而被澳洲海軍救出來,但這也使他成為最接近獨自划艇從美國橫越太平洋到澳洲的這項金氏世界紀錄的人。

John Beeden ©cbc.ca

比登說,相較於整趟橫越大西洋的挑戰,他對於是否創下世界紀錄實在是沒什麼興趣。

當他最終划進澳洲大陸時,他的妻子雪兒和兩個女兒在凱恩斯的碼頭迎接他。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導,雪兒說:「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傢伙。他和其他很多人比起來是那麼不同。不管那一天遭遇好壞,他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要划到預定的進度,……他非常熱愛划艇,也應該會一直划下去。」

「我們一直都知道他能辦到,只是他這趟旅程花了超乎我們預期更多的時間。當然,我們最高興的是他能安全回家。」雪兒開心地談到,「他說,他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上船了,但我相信,幾個星期後,他又會想到一些其他的冒險,而我則不得不稍微制止他一下了。」

她告訴記者,她丈夫的成就真的令人不可思議,並補充說她這7個月以來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然而,但她知道他能辦到的,她說。

在安全到達凱恩斯之後,比登接受了妻小和當地居民的祝賀,並於自己的Twitter上面感謝他們:「謝謝凱恩斯人們的盛大款待,我實在是不勝感激,您們讓我這趟209天的辛苦都值得了。感謝老天,它終於結束了!」

在2001年,英國賽艇選手吉姆·雪克達 (Jim Shekhdar) 也完成過從南美獨自划艇橫越太平洋來到澳洲,成為挑戰這條路線的第一人。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