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察孩子上課、寫作業時,是否發現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呢?其實,是因為身體活動力不足所產生的關係。讓小朋友進行適當的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他們有氧心肺能力,並讓腦部獲取氧的能力變更好,在上課、讀書時,注意力也會比較好,不僅如此,體適能較好的小朋友,健康狀況也比較佳,並且對身心成長都會有更正面的幫助。
下四種體適能遊戲,都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心肺耐力以及提升大腦專注力,讓孩子們不僅每天都充滿活力,在學習上面還可以更有效率。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下肢耐力、注意力以及轉換能力。
步驟1:首先,放置一個小板凳在孩子與自己面前,綠燈代表向上踏步,紅燈代表原地不動。
步驟2:大人開始運用口令一起和小朋友進行,過程中,可以互相拍手或是丟球來增加趣味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放一些娃娃或積木在終點,小朋友必須從起點奔跑到終點,並將物品再帶回起點位置。
步驟2:在奔跑的過程中,如果聽到大人喊:123木頭人,小朋友就必須停下腳步。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準備1到5的數字字卡,並將字卡隨意擺在地面上。
步驟2:過程中,可以將字卡的間距拉大,這樣可以增加遊戲的挑戰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身體的穩定度以及分散注意力。
步驟1:首先,準備ㄧ條彈力帶,繞在小朋友的身體,像是,屁股、大腿、胸口,小朋友雙腳與肩綁同寬。
步驟2:踩穩在地板上,大人在拉的同時可以唱歌或是與孩子對話,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小朋友移動腳步。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飲食不忌口,此外還有喝手搖飲的習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一項研究發現,每天飲用兩杯或以上的250c.c.含糖或有人工甜味劑的汽水,會增加早死風險。
研究結果由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於月初發布。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歐洲十國超過45.1萬名的成年人數據,參與者平均年齡約為50歲,然而在1992年至2000年間參與研究時,篩選沒罹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的情况下來進行實驗。研究期間,參與者提供生活和飲食資料,例如平均飲多少汽水、能量飲料和非鮮榨的果汁。其中,關於含糖或人工甜味汽水,月飲少於1杯250毫升汽水者,9.3%在研究過程中死亡;而一日飲用2杯250毫升的汽水者,則有11.5%死亡,在16年時間的持續跟進中,有41萬人死亡。
不只是飲品,平時過量的糖分也會造成人體負擔。隨著飲食西化及飲食精緻化,我們不再吃口感粗糙的糙米飯,取而代之的鬆軟的白米飯、白麵條、白土司,外食的燉飯、炒飯、炒麵內含的主食份量更是超過了一般人身體所需,加上餐後的手搖飲料及餐間的甜點小零食,使的現代人精緻糖攝取過量。精緻化的主食沒有纖維能夠幫助降低消化速度,葡萄糖很快的被吸收進入血液,劇烈血糖波動容易引起的血糖飆升,也會使胰島素劇烈上升,不但使我們快速感到飢餓,餐後才過不久很快又會想要再吃點東西,還容易造成身體脂肪的形成。
根據參與研究的IARC科學家摩非(Neil Murphy)表示,大眾可以用其他健康飲品取而代汽水飲料,最好的選擇,自然還是喝水。如果還是想要喝飲料來消暑,根據中醫師推薦了一款青草茶配方,配方為:黃耆、茵陳、玉竹、麥芽、枸杞等等,可以有效降低火氣。如果覺得不好喝,可以選擇加了甘草的青草茶,比較順口,盡量避開會上火氣的果糖,消暑效果較佳。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相信運動的好處多到說不完,但是不少人會說:「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無法堅持一個星期或是培養一個喜歡的運動。」這些困擾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但是,就是有些人能堅持下去,因此對於維持健康或是瘦身都能成功。以下為台師大體育系教授為想減重瘦身、維持健康的人列出了4種能將運動培養成習慣的方法,一起來實現吧!
根據台師大體育系教授洪聰敏指出,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要維持身體健康以及身材的話,最好天天都要運動,但每次運動時間大約為40~50分鐘即可。然而這樣持之以恆的方式,不僅能讓血管會更有彈性、心血管功能提升,還可以降低3高的風險。不過,萬事起頭難,運動這種一開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更是如此,該怎麼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以下為洪聰敏教授提出了4點建議:
想讓運動成習慣的話,首先也要擇你所愛的運動。洪聰敏教授指出,根據《國際期刊告訴你這3個運動CP值最高,要健康還不趕緊動起來!》文章來看,似乎運動的CP值是不一樣的,有些運動可以很好的讓你達到健康的效果,有的效果卻不大。但是不管效果大小,都比不運動好!所以,不如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運動,更容易持之以恆。
人具有變異性以及惰性,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做,實在很難堅持!不過,有朋友一起運動,那效果就不一樣。洪聰敏教授表示,這是一種用社會支持來堅定自己運動動力的方式。舉例來說,你打桌球肯定是要找人打球才好玩,今天如果你不去,就會讓你的朋友4缺1或是只能對牆打球。然而這種「責任心」會讓你更願意去運動,而且跟朋友一起運動,把運動變成了一種社交活動,在讓身體更健康的同時,也促進朋友間的感情。
洪聰敏教授表示,很多人不運動是因為覺得沒有時間,像是上班族,每天就就算正常下班,吃個晚餐再去運動都要都要8點了,如果還要特別前往健身房,運動個1小時,回到家都已經不知道幾點,這個原因讓人沒辦法堅持運動。但是,如果把運動時間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容易多了。像是一天運動40分鐘,早上上班早一站公車站下來,走個10分鐘;中午吃飯走遠點,過去10分鐘、回來10分鐘;回家再少搭一站車再走10分鐘,這就40分鐘了! 但是,把運動時間切得那麼零碎,還有運動效果嗎?洪聰敏表示,先求有,再慢慢進步,只要有運動就會有效果,而看到了成效之後,人們就更願意投資更多時間去進行完整的運動。
洪聰敏教授表示懶患者其實沒極限,像是他們會覺得:「我沒有偏好的運動項目也沒朋友,這麼熱走路流汗上班很不舒服!」為了解決這些困擾,那就把你每天躺在沙發追劇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來運用。與其坐、甚至躺在沙發上,不如在看電視的同時運動。洪聰敏教授表示,在電視前放個飛輪或是跑步機來取代沙發,電視看夠了,運動量也足了;或是如果預算有限,放個瑜伽墊拉伸拉伸也是有效果的。
在看完這4種方式你還不動起來,真的建議只能當個不顧身材的胖胖族了!但是,你們真的要繼續癱軟嗎?除了身材外,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擁有良好的健康身體才能做更多事,所以請一起動起來!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