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臺灣自行車節Light up TAIWAN 超級挑戰即將登場
1
2017臺灣自行車節Light up TAIWAN 超級挑戰即將登場
2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節奏最完美
3
單車族福音!4/2起平日離峰時間自行車也可搭臺北捷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臺灣自行車節Light up TAIWAN 超級挑戰即將登場

2017-09-01
話題 戶外運動 單車 賽事

2017臺灣自行車節五大主軸活動之一的「Light up Taiwan臺灣燈塔極點慢旅」系列活動,「極西點-國聖港燈塔」騎遊、挑戰及南雙塔超級挑戰即將在106年9月16日星期六於台南市七股區臺灣鹽博物館登場!

2017臺灣自行車節Light up TAIWAN 超級挑戰即將登場

除了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雲嘉南管理處)洪肇昌副處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劉培東處長、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許金城秘書及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金保樑秘書到場支持以外,更邀請到行政院雲嘉南聯合服務中心賴明宏副執行長、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七股研究中心)陳添水館長、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許源福秘書、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林清松技正、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丁伶俐科長、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學甲分局楊青垂分局長、七股區公所莊名豪區長、北門區公所曾榮嘉區長、皇尚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尚公司)吳丁財董事長、台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郭武東場長等貴賓蒞臨指教,共同為南台灣特色極點燈塔一同行銷推廣,讓更多人看見這段沿海地帶的美麗風光。

雲嘉南地區長官邀請大家一起來騎車慢旅。

臺灣鹽博物館現委由民間業者─皇尚公司經營管理,曾耀民總經理表示臺灣鹽博物館興建主要目的是保存臺灣數百年的鹽業文化資產。「鹽」為鹽工汗水與淚水的結晶,鹽堆狀的外觀造型格外有特色,遠望感覺就像兩座白色金字塔矗立在鹽田裡。在臺灣鹽博物館讓“鹽”「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吃」得到、「喝」得到、「玩」得到、與君同「樂」的全體驗。

嘉南管理處洪肇昌副處長表示,雲嘉南濱海地區除了七股鹽田、臺灣鹽業史的在地情懷之外,七股也是臺灣的極西之地!本次活動的短距離「騎遊」活動,將帶著自行車騎士輕鬆的造訪臺灣極西點-國聖港燈塔。國聖港燈塔又稱為「七股燈塔」,塔高32.7公尺,原設立於網仔寮汕,但因海岸地形變遷及颱風吹襲造成倒塌,於民國59年移至頂頭額汕重建。猶如鐵塔般的外型,屹立於臺灣本島極西點尖仔尾附近守護著出海漁民,也成為臺灣海峽上往來航行的一盞明燈。從國聖港的沒落到國聖港燈塔的遷建,以及國聖港燈塔以簡單的鐵塔造型佇立於黃金沙丘之中,好像在述說著,台南七股這塊曾經被稱為「鹽分地帶」的土地,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地貌的變遷、先人的鹽場生活中,見證著時光的流逝。

統一獅啦啦隊熱舞暖場。

本系列活動包含了騎遊、挑戰以及南雙塔超級挑戰三種難易不一的路線。騎遊活動「燈峰造極西遊記」路線,從臺灣鹽博物館出發,沿途經過龍山宮、六孔碼頭、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到達國聖港燈塔折返回臺灣鹽博物館,約36公里,輕鬆逍遙的騎遊於海陸之間。挑戰活動「西南低地挑戰」路線,從臺灣鹽博物館出發,往北門水晶教堂,沿途經過174縣道、台19線、西港、173縣道、173甲、176縣道,返回臺灣鹽博物館,全程約64公里,挑戰西南臺灣的豔陽與夏季季風。超級挑戰活動「國聖港燈塔~鵝鑾鼻南雙塔挑戰」路線,從臺灣鹽博物館,沿途經過龍山宮、海寮碼頭、六孔碼頭、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國聖港燈塔,由台17線往南到鵝鑾鼻燈塔,全程約200公里。將從臺灣的最西端一路騎到最南端,沿著南臺灣的海岸,向國境之南挺進到達墾丁鵝鑾鼻燈塔。這段路,就是南臺灣整個海岸景觀的巡禮!

「爬坡王子」王胤之邀請大家一起參加台灣燈塔極點慢旅系列活動。

騎遊及挑戰活動完成騎乘回到終點臺灣鹽博物館,現場還有精彩表演與在地美食等待著眾車友們,耳朵聽著優美樂曲,嘴巴咀嚼著好吃的食物,雙重滿足聽覺與味覺的享受。歡迎車友或是對活動有興趣的朋友都一起到場參加活動,順遊雲嘉南風景區各特色景點。 欲報名者可透過線上活動報名,各路線限制人數分別為 36km騎遊組300 人,64km挑戰組500 人, 200km超級挑戰組300 人,數量有限,敬請把握,詳細訊息請至報名網站(http://bao-ming.com/eb/www/activity_content.php?activitysn=2564)。

歡迎車友參加本次系列活動之外,在「2017 Light up Taiwan 臺灣燈塔 – 極點慢旅」這個概念之下,還推出了「Light Up Taiwan 臺灣燈塔.極點慢旅」完騎認證活動。為鼓勵民眾以自行車騎乘來認識與探索自己的家鄉土地,於活動期間內,至臺灣四極點燈塔騎乘自行車旅遊並留下紀錄者,不管是與一塔、雙塔、三塔或四塔,皆可獲得電子紀念證書。活動期間自2017年6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完結。自主認證的申請步驟可參閱極點慢旅活動網站(http://lightuptw.cyclist.org.tw/),更多雲嘉南濱海地區好吃好玩的旅遊訊息可見「雲嘉南,好好玩!!!」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wcoast/)或官網(https://swcoast-nsa.travel/)。

圖片、資料提供/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節奏最完美

2019-06-13
初鐵515新知觀念單車游泳路跑鐵人三項戶外運動知識庫

自行車主要是透過腳踩踏板,將動力輸出至後輪帶動整個車身往前運行,因此,最佳的踩踏節奏就成為了,無論是日常騎自行車的人或是熱衷於三鐵運動的人,最常研究與探討的技術問題,然而,一般人普遍認為只要學會以正確的速度讓曲柄旋轉,就能讓騎乘的速度上更有效率,但這項技巧並不是多數騎乘自行車的人都能夠了解,既然學會正確的踩踏技巧這麼重要,那麼最佳效率與速度的最佳採踏節奏又是什麼?以下我們將用一些研究報告來做說明。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運用這個節奏最完美

觀察自在節奏

在瑞士科學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設定這兩種觀察目標來試圖回答「自在節奏」這個問題。

目標1.觀察自行車騎士在各種條件下自在選擇節奏的方式,這也就是每個人在最輕鬆自在的狀態下,以他們感覺最正確的速度採踏板的方式。

目標2.將這種自在選擇的節奏與最佳節奏來做比較,主要是研究在恆定功率輸出下,產生最低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濃度的踩踏轉數。

研究人員設定兩種目標來做為觀察的重點!

為何這些研究人員要看血液乳酸濃度並用它來計算出最佳節奏?因為,運動時血乳酸濃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並受運動方式、年齡與肌糖原貯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乳酸產量減少肌肉疲勞就會減少,這也代表著你可以在固定的動力輸出和踏板節奏下,進行更長時間與距離的踩踏;這正是所有自行車運動員在計時比賽時最需要做的事。此外,研究人員也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找出自行車道路與車身位置之間的變化;是否改變自由選擇節奏與最佳節奏有關連。

為此,研究人員設定在平地採正常騎乘與上坡採直立式騎乘這兩種不同的條件下,分析自在節奏、最佳節奏、血乳酸和最大功率等數據;研究人員特別找來七位經驗豐富的自行車運動員,在以上這兩種情況下所呈現出的實際數據。這個研究特別重視於觀察騎乘自行車的人;是否能透過本能選擇出最佳的踏板節奏而不管騎乘的路面環境為何,另外,也會觀察騎乘自行車在上坡時的自在節奏與最佳節奏踩踏是否較低。

這是不錯的選擇

這項研究遞一個發現的是,幾乎所有騎自行車的人都經由自在節奏,選擇了一個十分接近最佳節奏的踩踏方式,無論他們是處於平地或是斜坡時的騎乘環境。在整組中的平均數據在平面騎乘時自在節奏為82.1rpm,而最佳節奏為89.3rpm;騎乘上坡路面時自在節奏為81.5rpm,而最佳節奏為87.7rpm,在這研究中發現一項有趣的狀況,在面臨上坡路面的自在節奏中,採用直立姿勢騎乘有助於產生大約2%的力量。

在面臨上坡路面的自在節奏中,採用直立姿勢騎乘有助於產生大約2%的力量。

大腦控制最佳節奏

對於許多自行車的人甚至是經驗豐富的自行車選手,都可能對他們自己的踩踏技術感到好奇,他們總是會感覺自己踩的速度是否有點慢或太快?但經由這項研究就能了解,在上坡路面使用較低的節奏和直立式的騎乘方式,將更有助於踩踏速度與力量的提升。只要你是一個騎乘自行車經驗豐富的老手,而不是像初學者一樣踩著大齒輪的方式,那麼自在節奏的踩踏方式就是十分的適合你。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與一項研究關於跑步距離有相關性,因此,研究人員更確定經由我們的大腦無論是騎乘的踩踏速度或跑步的步伐幅度,都能產生出最佳的自在節奏與動作,正因為這樣你就能運用最少的能量消耗來維持固定的速度。

資料參考/peakendurancespor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單車族福音!4/2起平日離峰時間自行車也可搭臺北捷運

2018-03-27
生活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環保樂活考量,許多民眾選擇騎自行車出遊,目前台北捷運已開放大眾在假日攜帶自行車搭乘,因應需求,北捷更於4月2日起開放平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的離峰時間,也能享受這項措施,唯一不變的是開放進出站點維持83個,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臺北捷運現行攜帶自行車搭乘捷運措施僅限周六、周日、國定假日、補假日以及彈性調整放假日,在一般上班日及補班日是不開放的。

臺北大眾捷運公司上週二修訂《臺北捷運公司開放旅客攜帶自行車搭乘捷運應行注意事項》,新增政府上班日及補上班日的早上10時至下午4時,也能帶自行車上捷運,不過,北捷提醒,本周六(3/31)雖是補上班日,但新制尚未實施,所以沒有開放攜帶自行車搭捷運。 根據臺北捷運規定,淡水、臺北車站、忠孝新生、中山、大安、忠孝復興、南京復興等轉乘站與文湖線全線各站仍不開放自行車進出及轉乘,敬請民眾注意,否則將依《大眾捷運法》處罰。另外,民眾攜帶自行車可接受最大尺寸限制為長 180 公分、高 120 公分、寬 70 公分,停放捷運車廂僅限第一節及最後一節,而將自行車摺疊或拆卸完成並妥善包裝後(惟包裝後之最長邊不得超過165公分,且長、寬、高之和不得超過220公分),即可比照一般行李,攜入各捷運車站乘車,無開放時段之限制。更多資訊歡迎上臺北捷運官網查詢。

資訊來源/臺北大眾捷運公司 責任編輯/Oliver Wu

4/2起,平日離峰時間也可攜自行車搭臺北捷運。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