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林義傑領軍SUPERACE親越野俱樂部 一同體驗越野跑者最合適的裝備
1
林義傑領軍SUPERACE親越野俱樂部 一同體驗越野跑者最合適的裝備
2
體力透支倒地 美國女選手翻滾到終點取得波馬資格
3
最大攝氧量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林義傑領軍SUPERACE親越野俱樂部 一同體驗越野跑者最合適的裝備

2017-12-29
話題 跑步 越野跑 運動配備

隨著近幾年戶外運動的興起,族群也日趨年輕化,登山運動不再是年長者的專利,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呼朋引伴,透過各種不同的戶外運動來與大自然接觸,除了登山健行、露營等大眾活動,追求速度感極具挑戰性的越野跑也逐漸成為戶外愛好者積極體驗的新目標。

林義傑領軍SUPERACE親越野俱樂部 一同體驗越野跑者最合適的裝備

由超馬好手林義傑領軍帶隊,舉辦《親越野俱樂部》公開募集30位素人跑者來到台北內湖秘境,一同體驗全台灣最短程距離,卻擁有最豐富越野地勢風貌的金面山親山步道。金面山位於內湖金龍產業道路西邊,山頂巨石形貌有如鳥嘴般尖銳,因此又名剪刀石山,海拔雖僅258公尺卻獨具高山氣勢,是台北市近郊內最適合練習越野跑的地勢。

林義傑所創辦的專業運動品牌SUPERACE,今年推出一系列因應各式戶外氣候所需的運動服裝系列,將輕量、吸濕排汗、高度透氣、異味控制多樣功能合一,讓來自各地的30位選手能透過一場短距離的越野體驗,同時感受到真正適合越野型態的運動服裝,讓喜愛運動的跑者們能更清楚認識產品。

運動界的福音 不可思議的異味控制功能

「SR-TRAIL修身版越野跑上衣」所使用布料,是利用回收的咖啡渣作為線紗的原料,透過低溫高壓的環保專利製成,將每天喝的咖啡運用在紡織上,利用吸濕排汗、抑制臭味的特性,解決運動員在潮濕氣候下大量流汗的問題。與紗線合而為一的S.Café®奈米咖啡渣吸附異味,被包覆的異味分子透過陽光照射或清水洗滌就可被釋放,能達到永續的除臭功能!同時具有吸濕排汗、速乾、抗UV等多重功效。許多選手表示對服裝設計的想法感到驚艷,平時在跑步時最容易大量流汗產生異味,但跑完一圈下山後SUPERACE的產品不僅快乾,而且完全沒有味道;也因為布料輕薄,在運動中完全沒有負擔。

服裝兩側腰間的彈性軟網袋,專為放置能量補給品所設計

服裝兩側腰間的彈性軟網袋,專為放置能量補給品所設計,穩定方便且幫助即時快速補給,多樣性的細節功能來自於創辦人林義傑以30多年的自身經驗,與留義設計師共同研發開創多樣新功能設計,從產品研發、設計製圖、生產製程,全程不斷的實測並加以改良,對於每件產品都制定一套完整的研發設計流程。

具備適切的功能,符合市場需求

「SR-TRAIL二合一越野跑短褲」在設計上,以越野跑者需求為考量而開發,強調在運動中的防護與便利性,增加長度可以防止在山徑中被樹枝刮傷或磨擦,外層採用極輕量高密度織物,DWR防潑水防風混合材質,能讓跑者在山徑、溪水中進行比賽,耐磨防刮的材質,增加戶外運動安全性。為了製造最棒功能的專業運動機能服飾,SUPERACE根據運動員在不同氣候中的活動來決定布料材質,裏層採用吸濕快乾、高透氣性的合身三角內搭面料,附有防水暗袋提供手機絕佳保護。原創性的T字彈性帶設計,能放置補給能量果膠,產品以跑者長期使用之需求下去開發製造,專為運動愛好者打造的專業運動服飾,致力成為運動員的強力後盾。

原創性的T字彈性帶設計,能放置補給能量果膠

資料來源/SUPERAC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力透支倒地 美國女選手翻滾到終點取得波馬資格

2017-09-22
馬拉松跑步話題

比琳(Devon Bieling)來自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在今年8月20日時參加北灣市舉行的馬拉松比賽時, 因為體力透支在終點前跌倒。不想放棄的她一開始先用匍匐前進的方式向終點爬行,但在沒多久因為地面崎嶇以及有許多碎石頭,導致手腳磨破流血而停止,最後她靈機一動採用翻滾的方式,最後以3小時34分02秒完成此賽事,眾人們在旁幫她歡呼喝采。

體力透支倒地 美國女選手翻滾到終點取得波馬資格 ©running.competitor.com

現年30歲的比琳是一名熱愛跑步的馬拉松選手,日前在參加26英里(約42公里)的馬拉松賽事時,因為體力透支的關係,​不慎在終點前12碼(約快11公尺)的地方跌倒,當時她完全沒有任何力氣將疲憊的身體撐起來,但是她不想放棄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一開始比琳為了能抵達終點,她用雙臂開始匍匐前進,一步一步慢慢的爬,但地面上有許多碎石頭,導致她的手臂被割傷流了好多血,但比琳還是咬緊牙關、忍著疼痛,不顧傷口一再的被割傷。

由於體力透支加上傷口一直隱隱作痛,最後比琳爬了約快3尺(約91公分)時趴在地上望著前面的終點,癡癡的看著前方想說是否自己只能這裡,但是突然靈機一動,比琳將自己身體開始翻滾,她靠著毅力使出全身最後一絲力氣,一路滾到終點,在場圍觀民眾全被她毫不氣餒的運動精神感動報以熱烈的掌聲。比琳在這場比賽時,比波馬要求的底標還快出58秒,所以這些努力完全沒有白費。

翻滾到終點的比琳,是第二次入選波士頓馬拉松。比琳:「波士頓馬拉松一直在我心裡有很深刻的印象,在一次波士頓馬拉松時發生巨大爆炸時,我的朋友也在裡面,當時從電視裡看到這件慘案希望大家都能平安,直到這場比賽要再次舉辦時,我決定自己一定要獲取資格,為那些沒完成波馬的人盡一份心力。」

比琳從2009年開始跑馬拉松,在隔年她完成了她第一場半碼馬拉松比賽,陸續她開始慢慢參加許多比賽,比琳目前總共完成了20多場半碼馬拉松、八場馬拉松、三場超級馬拉松,和一場鐵人三項。

匍匐前進滿身傷口的比琳 ©globalnews.ca

這場馬拉松結束後,許多人都想知道她如何辦到的,比琳表示,每一件事情總不像計畫中一樣會實行,總是會突然在改變,但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只要目的地都是一樣的,就找到一條可達到的方式去執行,不管它是艱困還是輕鬆。從這場比賽看出比琳的努力不懈和堅毅的心以及不服輸的意志,非常值得每個人學習。

資料提供/ Competitor Running、Global News
責任編輯/妞妞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大攝氧量

2016-05-16
觀念運動生理知識庫跑步跑步字典體適能

在耐力訓練一文中提到,身體的耐力跟「最大攝氧量」與「AT/LT」有關,「最大攝氧量」是在運動時身體能夠吸收的最大氧氣量,最大攝氧量的高低關係到氧氣的有效轉換高低,所以身體最大攝氧量越高,代表運動能力越好。

最大攝氧量的測定,仍舊需要專業的儀器測量與醫師測量,因為這樣的測量是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存在,所以無法自行測定。測定的方式利用在跑步機上跑步,並戴上氧氣面罩,藉由不斷調高速度,檢驗測試者的攝氧量的最大值。

最大攝氧量關乎耐力運動的表現。 ©getgoing-getrunning.com

不過現在的許多的心率表,也開始有測定最大攝氧量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都是經由演算法所「預估」出來的數值,就會因為測試的環境不同,產生誤差。在《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一書中有提供一套測試方式與測驗量表,利用跑步搭配書中的分級量表來「估算」自身的最大攝氧量值,雖然這樣的測試比較簡單,但是仍有 一定的危險性存在。

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需要特地去測身體的最大攝氧量,只需要利用簡單的「安靜心率」與「最大心率」兩項數值,就可以大概了解身體狀況,與訓練狀況,唯有需要往專業運動員邁進時,在考慮前往專業的醫療中心做測定,再利用這些數值安排計畫,才是最恰當的方式。

最大攝氧量的測定。 ©10kstepsdaily.com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臉譜出版公司出版 (2015)
6. 徐國峰與科學化訓練 - 運動錶上最大攝氧量的估計值,準嗎?
7. 山姆伯伯工作坊-估目前的體能狀況(跑步)​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