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長跑、長騎、重訓練腿或是比賽後,你的雙腿是不是緊繃僵硬到連走路都有困難﹖其實,在運動後仍有預防「掰咖」的補救機會! XTERRA Taiwan 瑜珈老師 Amy 帶來 5 招運動後舒緩伸展瑜珈,並帶領鐵人一哥謝昇諺、鐵人選手森田京子一起示範,在完成運動後幾分鐘或是當天晚上練習不到 5 分鐘,就能幫助放鬆緊繃雙腿、恢復肌肉彈性,減少隔天掰咖的機會,讓你更快投入下一次訓練。
本篇文章搭配以下教學影片,包含 5 個瑜珈體式,整套約 5 分鐘內可完成。歡迎選擇適合自己的體式,或是將全部連貫在一起練習。瑜珈初學者可參考 Level 1 示範者謝昇諺的動作,進階者則可參照 Amy 老師與 Level 2 示範者森田京子。
△ 貼心提醒:練習之前請斟酌自身健康狀況,如有不適請停止動作
1. 左腳往後呈弓箭步,身體轉向左側。
2. 吸氣,雙臂打開;吐氣,右膝蓋打直。
3. 右手臂往前延伸到不能再多為止,接著右手向下抓腳踝或點地。
4. 左手往天空方向延伸,視線跟著左手向上。停留3個呼吸。
(Level 1 右手可放在瑜珈磚上,左手以叉腰替代向天空延伸。)
5.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4。
Tips:執行時保持背部、腰部及頸部延伸,舒展腰背及臀腿肌肉,同時訓練髖部穩定、平衡及專注力。
1. 吸氣,上半身向前延伸,打開肩膀。
2. 吐氣,上半身放鬆下彎,直到雙手抓住腳踝。停留 3 個呼吸。
Tips:執行時伸展大腿後側與小腿後側肌群,膝蓋保持彈性,同時背部、頸部延伸放鬆。
1. 從雙手點地弓箭步開始。
(Level 1 後腳膝蓋可點地。)
2. 左手掌置於前腳的內側,雙手掌心推地。停留 3 個呼吸。
(Level 2 可將手肘放在瑜珈磚或墊上,加強髖關節伸展。)
3.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2。
Tips:膝蓋與骨盆保持正位,背部打直延伸,吐氣時臀部向下放鬆。
1. 下犬式,雙手雙腳掌貼地,大腿放鬆,臀部向天空提高,背部下沉放鬆。
2. 吐氣,右腳膝蓋往前靠到右手掌後側,腳掌靠左手掌的後側。
3. 找到腳放置的位置後,膝蓋點地臀部下滑。
(Level 1 可放瑜珈磚在右髖下方。)
4. 指腹推地,胸口上提,視線向前方。停留 3 個呼吸。
5. 鴿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2~4。
1. 坐姿,左腳彎曲跨越右腳,使左膝在右膝上方,左腳掌踩地。
2. 右手肘靠在左膝蓋上,前臂環抱住左腳大腿,身體靠近大腿內側。
3. 吸氣,左手向後畫大圓,指腹在臀部後方點地。
4. 手肘抵在膝蓋外側,讓雙手合十在胸口中央,視線向左後方。
(Level 1 抱膝扭轉,視線同樣向左後方。)
5. 隨著吸氣延展脊柱,吐氣時再次加深扭轉。停留 3 個呼吸。
6.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5。
5 個體式練習完成後,若場地與時間允許,可平躺進行大休息,有助於身體放鬆、讓心靈回歸平靜。記住瑜珈不傷害、不比較的原則,傾聽自己的身體,祝福大家每天都有很棒的練習!
透過運動後舒緩伸展瑜珈消除疲勞,別忘了運動前暖身更能幫你預防受傷、增加表現。詳細內容請期待 XTERRA Taiwan 瑜珈老師 Amy 帶來的 5 招運動前暖身伸展瑜珈。
諮詢示範/瑜珈老師 Amy Yang
撰稿/Dama
攝影/劉信佑
對於跑步新手來說,一開始訓練能持續跑 5 公里就是件令人振奮的成就。而有運動習慣的人只要經過一陣子規律練跑,5K 跑進 30 分鐘,也就是以配速 6:00 持續跑 5K 並非難事!下文針對目標是 5K 跑 30 分鐘內的跑步新手,但在開啟訓練計畫之前,建議你評估自己是不是完全沒運動習慣的「全新」新手,並且可用 6:00 配速跑至少 1 公里,如果還沒達到此時間,建議你先培養規律運動一陣子,再來看這個計畫。
均速跑:確保配速不超過每公里 6:30。
長跑:緩慢而穩定地跑,時間在60-75分鐘以內。
400m 反覆跑:每圈 2:24,相當於配速 6:00 ∕ 組間休息 60 秒,站立恢復。
800m 反覆跑:每 800m 4:48,相當於配速 6:00 ∕ 組間慢跑恢復 200m。
1km 間歇:配速 5:57-6:00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 5K 跑進 30 分鐘訓練計畫過程中,扣除交叉訓練時間,每週應投入約 2 小時左右進行跑步訓練。
■ 此跑步計畫主訓練期為 3 週,搭配 1 週恢復週,在 4 週訓練結束時,你可根據個人需求或目標重複或調整計畫。
■ 建議在執行此計畫 2-3 個月後,用減量訓練來休息並犒賞自己幾週。開始減量訓練之前應該全休 2-3 天,減量期則每隔一天進行一次短距離輕鬆跑。
資料來源/runningfastr
責任編輯/Dama
鞋跟尖差稱之為Heel-Toe Drop或Offset。跑鞋的跟尖差是相對於過去跑鞋市場、較為新穎的詞彙,原本這只是跑鞋設計的概念與構想,但在《天生就會跑》暢銷之後這個議題又再次被提了出來。
在赤足跑與極簡鞋風行暢行跑步市場時,跑步研究科學發現三個相連關係。第一,他們發現赤腳跑小腿會非常痠痛。第二,這個痠痛是運動生理上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因為我們很少使用它。最後則是,赤腳跑與極簡鞋幾乎都是 0 mm跟尖差。於是在運動力學及生理學兩造的研究下,甚至是李伯曼的研究也提出:「人體適合跑步,即使是赤腳狀態也是。」於是就展開了『鞋跟尖差』的研究。
他們發現,許多跑鞋的跟尖差都非常地高,特別是越講究避震與價錢昂貴的鞋款,那些跑鞋的足跟差甚至超出了 10mm。因為人體天生就有赤腳跑時的防禦機制,所以當跑步的經驗逐漸提升後,對於鞋跟尖差的敏感度將會提高許多。鞋跟尖差數值越高,在落地感就越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女人更有所感:穿著平底涼鞋跟高跟鞋,是否給你完全不同的感覺?
透過運動科學的研究,最後得到分明壁壘的兩個結論:
鞋跟尖差越高的鞋子,不管避震與否,腳步落地時將會影響跑者以腳跟或是中足落地,往前邁時鮮少使用阿基里斯腱。而鞋跟尖差越低的鞋子,腳步落地時將會影響跑者以中足到前足落地,往前邁時會大量使用阿基里斯腱。比較稀有的特例是非洲籍的跑者,因為即使他們穿著鞋跟尖差非常高的鞋子,他們也早已從持之有年的赤腳跑演化使用阿基里斯腱的本能習慣。
在不論鞋底避震層中底大底的前提下,鞋跟尖差顯示阿基里斯腱的活化與否,一來活絡的阿基里斯腱將有助於跑步動作向前推進的力量,二來阿基里斯腱的彈跳動作也意味著提升關節可動區。同時,身為最強肌腱的它也背負著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工作。意味著如果沒有使用阿基里斯腱作為跑步的動力來源,可能跑得不夠快,以及跑完後大腿會異常痠痛。許多跑者常會有跑步過程中小腿肚抽筋的情況,如果不是鍛鍊不足,大概拿起鞋子一看就發現鞋跟尖差過高的問題。
既然如此,我們該怎麼界定多少的鞋跟尖差是最合宜的?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最好選擇鞋跟尖差在 6 mm以下的鞋款。此外,根據跟尖差也有不同的分別:
⦿ 0~4 mm,避震能力極低,通常被稱為極簡鞋款,普遍作為競賽使用
⦿ 4~8 mm,避震能力較低,通常可以用做強度訓練並用以競賽
⦿ 8~12 mm,避震能力中等,通常被定義為訓練鞋或為長距離使用的跑鞋
⦿ 12 mm or more,高避震的慢跑鞋
自2010年開始,許多廠牌的跑鞋設定都從原本的高落差慢慢減小。唯一改變較少的是非公路用鞋的越野跑鞋。但這與避震沒有絕對的相連關係,如近幾年聲勢上揚的hoka one one講究高避震的跑鞋,儘管是高避震鞋款,但它們大多數鞋款的跟尖差卻在6 mm以下。
但是初學者的跟腱未經過鍛鍊就貿然穿低跟尖差的鞋子,將會導致阿基里斯腱疼痛問題,所以建議初學者隨著訓練時間的提升、從高跟尖差的慢跑鞋,慢慢轉換到低跟尖差的路跑鞋甚至是零跟尖差的馬拉松鞋。
所以未來當你前往鞋店挑鞋時,除了注意尺寸大小外,也該注意鞋跟尖差。可以去思索在穿起來最舒適的鞋與跑出最佳成績的鞋款間,確認兩雙鞋分別的鞋跟尖差。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