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從滑雪的不斷摔倒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從滑雪的不斷摔倒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董事長樂團主唱成華語歌壇首位226km超級鐵人  榮獲全球百鐵認證平台五鐵賞
董事長樂團主唱成華語歌壇首位226km超級鐵人 榮獲全球百鐵認證平台五鐵賞
3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從滑雪的不斷摔倒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8-01-24
話題 戶外運動 滑雪

滑雪教練陳明秀,從小喜歡滑雪,不怕速度和高度。她從小就被鼓勵跟信任、去勇敢探索興趣與熱情所在,在中學階段就到處實習或打工,也經歷溜冰跟滑雪選手培訓、再參與教學的經驗。17歲時,她就和世界滑雪選手Perry共同在日本長野白馬創立「野雪墅」滑雪學校,年紀輕輕的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從滑雪的不斷摔倒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小培養國際移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野雪塾滑雪學校位於日本,單獨前往日本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我從小就被訓練要有國際移動的能力。

從小我們全家每年都會回去媽媽的故鄉波蘭,在那裡住上一整個月。我們會全家一同前往,但我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會晚一兩個禮拜到波蘭或早一兩個禮拜回台灣。我10歲、弟弟明哲5歲時,爸媽對我們說:「你們可以自己搭飛機了。」

實際上,我們全家是搭同一班飛機,但座位分開。再過一兩年,我們不只在飛機上分開坐,在機場行動也是我和明哲要自己找路。我們通常會在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轉機,那是個相當大的機場,而且去波蘭華沙至少要轉機兩次。我和明哲就要自己想辦法過海關、搭電車、找登機門。機場雖然大但無法隨便離開,我們也跑不到哪裡去,爸媽知道我們就在機場裡面繞來繞去,偶爾也會「不小心」巧遇。
15歲那一年,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從台灣飛往波蘭。旅途中要在歐洲的機場轉機,幸好方向指標寫的是英文。爸媽放手讓我自己想辦法找出路的過程,讓我長大之後去日本或其他國家,都能自己獨立搭機、也能一個人去旅行。

18歲考到駕照之後,我又多了一種行動模式。通過考試取得駕照的那天,剛好我要飛往日本,所以我拿到駕照後沒有在台灣上路的經驗,就直接先在日本的路上開車。我的開車經驗馬上從零到一百,各式各樣的狀況都遇過,像是沒路燈的黑夜、大雪、大雨..等,都經歷過。在日本開車是右駕,台灣和美國是左駕,每隔幾個月都要換邊開車,但我都適應得很好。冬天駕駛最緊張的不是遇到下大雪,而是在雨後開車。濕雪或下雨過後,如果突然降溫,路面會結冰,車子容易打滑,不小心駕駛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現在經營野雪塾滑雪學校,我的責任之一是安排學員的集合地點和飯店至雪場的接送。假設當天有三組學員:A、B、C,每組住在不同地方,離雪場的距離也不一樣。我就必須以最少的趟數、最短的時間去安排路線,同時也要考慮車子有幾輛,是幾人座,由哪一位教練接送,整個行程安排就是一道數學計算題,算出答案後就要與學員確認接送時間是否方便,隔天也要確保我們會準時接送。

我事前都做足了功課,除了要了解白馬村當地的地理環境,清楚知道每個學生的住宿地點,才能安排接送路線,同時也要了解當天的氣候和路況,才能估算到達的時間。看似簡單的接送,其實很多細節都必須在事前就準備到位。

此外,日本的應酬文化經常要喝酒,所以我和Perry為了交朋友或談正事,必須和他們一起去應酬。在日本要滿20歲才能飲酒,所以都是由Perry負責喝酒,我負責開車,有時我得在三更半夜的黑暗中冒著大風雪開著10人座的小巴回宿舍。

在美國西岸的夏令營工作時,我幾乎每天都要開40分鐘的車上山。開著一台破舊的14人座廂型車,車內載滿等不及滑雪的小朋友,車頂上堆滿他們的雪板,下午滑完雪還要載他們下山回營地。每天早上,負責開車的小隊輔或教練都必須在出發之前檢驗車子的狀況,因此我學會了怎麼測量機油、煞車油、變速箱油、水箱水位、換電池、換輪胎、甚至車子發不動該怎麼處理。如果不是因為在美國工作的需要,我應該沒機會學到這些非常有用的技能。

在Windells-修車

先學會摔倒,就能避免滑雪受傷

除了開車要小心,滑雪的安全也非常重要。雖然滑雪是一項極限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如何摔倒,大大減少受傷機率及嚴重性。

2009年我11歲,在日本長野縣野澤溫泉雪場訓練。一大早就開始穿旗門,每趟路線都一模一樣,不斷地反覆練習。正要結束第三、四趟,我繞過最後一個旗門,滑進狹窄人多的連接道,心想著要趕快滑到纜車站,在纜車上休息。可能前一天晚上沒睡飽,我有點恍惚,前一秒還在連接道上衝刺,下一秒就在連接道小橋底下的溪流旁。

我緊張的東張西望,記不得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雖然至今我還是不太清楚,我猜測是正要過橋前,我蹲下衝刺的姿勢限制了我的視線,右側突然出現了一位滑雪板的人,害我緊急往左切,繞過了圍欄網,滑進橋下的小溪流旁。

我傻傻地坐在那裡,橋上的人咻咻地滑過,沒人發現我卡在橋底下,於是我必須自己想辦法爬出來,唯一的出路是爬出比我還高的鬆雪牆,原本我還拿著雪板往上爬,但後來發現爬不出去,只好放棄雪板,自己爬出去求救。回到雪道的那一刻,一位我認識的日籍女教練正要滑過,我趕緊把她攔下來,請她幫我把雪板和雪杖從橋底下拿上來。
 
雖然「掉進橋底下」聽起來很嚴重,但所幸我沒有受傷。有了這個經驗後,我開始特別注意自己在滑雪時做什麼,因為只要一個不留意可能就會發生不可預知的後果。

我至今還沒因滑雪嚴重受傷過,或許是從小練芭蕾舞和花式滑冰,使我不只筋軟,平衡感好,反應也比較快。要知道如何安全地跌倒很重要,很多人以為越會滑雪,挑戰高難度的滑道或做出比較危險的動作,受傷的機率就會比初學者更高,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受傷機率最高的階段是剛開始學滑雪的時候,因為初學者「不會摔」,而學會正確的跌倒的動作,其實是滑雪教學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沒有滑雪教練能對自己的學員保證不會跌倒,但教練能教學生用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方式跌倒。初學者在學煞車時,經常會突然腿軟或嚇到煞不住,失控停不下來時該怎麼辦?不管是ski(雙板滑雪)還是snowboard(單板滑雪),只要一發現自己失控停不住或無法控制方向時,就應該儘快讓自己安全地跌倒。失控越久,滑行速度就會越快,不但跌倒時撞擊力越強,而且更無法控制方向,可能會撞到樹、撞人或滑入鬆雪坑。滑ski最不適合的跌倒方式就是兩腿打開時往後坐,一來,這樣膝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筋不軟或年紀比較大的人會不太舒服;二來,坐下去的時候如果兩隻腳靠得比較近,屁股直接坐上雪板,不但不會減速,反而會加速。當身體往後仰時,身體的重量不在雪板上控制讓速度慢下來,中心也比較低,又不能控制方向,就會很危險。除非是練到像我可以把失控的姿勢當成跑車過彎在滑,不然通常會受傷。

滑snowboard的初學者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去抓到雙腳綁在一張板子上站起來的重心位置,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需要重複跪下和坐下。我強烈建議初學者要穿護膝及護臀,以減少膝蓋和臀部所承受的撞擊力。如果不穿護膝或護臀,頂多會有小小的瘀青,不會太嚴重,但還是要特別小心,跌倒時絕對不要用手掌撐地,因為我們的手腕比較脆弱,承受不了全身的重量。穿著護膝和護臀也會讓初學者比較敢在快跌倒時用膝蓋或臀部著地,避免身體其他部位受傷。

另外,在雪場以外也要注意安全喔!像日本降雪量大的地方,雪場旁的大街小巷或路旁的人行道都會積滿厚厚的雪,但在雪的底下又會有冰。積雪在遇到下雨或天氣較熱的時候會融化成積水,但到了晚上氣溫降到零度以下時,水又結冰,然後冰上又下了一層雪,這時候就成為暗殺我們滑倒的陷阱。雖然我習慣也知道在雪冰上走路的訣竅,但偶爾還是會被不小心摔一大跤。印象最深刻的是15歲那一年,一天早上要出門去滑雪,樓梯完全被積雪覆蓋住,我剛要下樓梯時滑了一跤,連人帶板子往下滑了五個階梯,臀部側邊重重地摔在地上,結果跌撞出一大片瘀青,連續好幾天滑雪、走路、坐下、站立時都會痛,現在想起來還是會痛。

陳媽的話:我的女兒夠堅強
明秀從橋上滑到小溪旁邊時,我就在賽道的起跑點,從上面看小孩過旗門。滑在明秀後面的小孩已經坐纜車上來了,可是她還沒有出現,我開始擔心為什麼她還沒上來。問其他的小孩有沒有看到明秀,他們說沒有。那時候我就很快衝下去找她。一到橋上就看到她和日本教練從下面的鬆雪出來了。明秀很緊張但馬上跟我解釋發生什麼事。我問她要不要休息,她回說想繼續練穿旗門。Tough girl !

反覆練習過旗門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商周出版,陳明秀 著作《我20歲,在日本開滑雪學校》一書。陳明秀的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波蘭人的混血女孩,能說流利的中文、波蘭語、英語。從小喜歡滑雪,不怕速度和高度。

明秀自幼跟著波蘭媽媽和台灣爸爸在波蘭的家、台灣的家學習,看似沒有學校規範的自由學習之路,這一路走來,她其實學得更寬更廣,除了媽媽在家為她安排的基本知識與智識教育,才藝課也沒少過,從雲門舞蹈教室、音樂教室學樂器、美術教室學畫,到直排輪、花式溜冰……,波蘭媽媽和台灣爸爸認為,上才藝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於是明秀從這些多樣的學習中,逐漸篩選與發現自己對滑冰滑雪的興趣與熱情。她3歲第一次踏上雪地時,就喜歡上滑雪,然後開始學滑冰,期間雖然也曾因練習太辛苦而中斷過,但沒多久又忍不住那股想在冰上雪地滑行的衝動,又開始找教練上課;同時也去雲門雲集學舞蹈,因為這可幫助她在花式滑冰時做動作的藝術表現。在2011年還代表台灣參加在曼谷舉行的亞洲盃花式滑冰錦標賽,並贏得冠軍。

在這本書中,明秀這位20歲的年輕女孩將分享她從小如何從興趣中培養能力,依價值觀選擇職業的成長故事。讓我們一起進入明秀的自學、運動、創業之路。

•更多商周出版《我20歲,在日本開滑雪學校》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董事長樂團主唱成華語歌壇首位226km超級鐵人 榮獲全球百鐵認證平台五鐵賞

2024-10-21
賽事新聞話題活動戶外運動鐵人三項

熱愛耐力型運動的董事長樂團主唱吳永吉,在2023年便取得人生第一場226公里的超級鐵人三項,並於10月19日挑戰台東巴歌浪超級鐵人三項比賽,順利完成人生第五場鐵人三項賽,榮獲「全球百鐵認證」五鐵賞!

董事長樂團主唱成華語歌壇首位226km超級鐵人  榮獲全球百鐵認證平台五鐵賞
董事長樂團主唱吉董(圖正中黑衣)成華語歌壇首位226km超級鐵人 榮獲全球百鐵認證平台五鐵賞

全球百鐵認證

「全球百鐵認證Global 100 Triathlon」源自台灣,為全球首創的鐵人三項賽事紀錄認證平台,由醫護鐵人暨全球百鐵認證的創辦人陳彥良發起,得到國際知名美利達自行車及眾多品牌支持,於今(2024)年正式上線。平台開放鐵人們從初鐵到百鐵之間的不同階段,都能自行登錄完賽成績等資訊,並申請認證及頒獎。

全球百鐵認證官網首頁: https://www.global100triathlon.com

董事長樂團主唱吳永吉早在2023年便取得人生中的第一場226公里的超級鐵人三項,除了晉身首位華語歌壇226公里超級鐵人完賽者,近年熱愛耐力型運動的他,更每年參加超過15場耐力運動賽事,成為名符其實的歌壇運動領頭羊。吳永吉於10月19日挑戰台東巴歌浪超級鐵人三項比賽順利,取得第五場鐵人三項完賽,並於當晚於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舉辦的全球百鐵英雄授證晚宴上獲得五鐵賞殊榮,展現了他驚人的體能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吳永吉在頒獎典禮上表示:「能夠在這樣的重要場合獲得五鐵賞,感到無比榮幸。我也非常感謝名模王心恬及眾多好友在全球百鐵認證授證當天幫我慶生,讓這個特別時刻更加難忘,更感謝一路走來的Podcast搭檔─前中職秘書長老邦馮勝賢,與我今日一同完賽取得他個人的三鐵賞,未來將與老邦擔任全球百鐵認證聯合秘書長,致力於推廣鐵人三項運動,強身健國。」

董事長樂團主唱吳永吉
董事長樂團主唱吳永吉熱愛耐力型運動

19日的台東巴歌浪超級鐵人三項賽事中,知名主持人陳雅琳、昇陽自行車創辦人陳素梅、上櫃公司亨泰光學的黎淑真,以及中山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怡潔等人參加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順利完賽取得「全球百鐵認證」初鐵賞,展現出強大的女力成為全場最亮眼的焦點。此外,名模王心恬也在同場賽事達到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完賽標準,獲得了她的第十鐵認證(十鐵賞)。

名模王心恬獲得「全球百鐵認證」十鐵賞
名模王心恬(右)獲得「全球百鐵認證」十鐵賞,知名主播陳雅琳(左)獲得初鐵賞

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總經理黃登弼表示:「台東觀光業一直致力於推廣健康生活方式與體育旅遊,全球百鐵認證選擇在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舉辦頒獎會,不僅為台東的鐵人賽事增添了更多亮點,也促進了當地旅遊的發展與活力。我們衷心祝賀吳永吉先生完成了這項非凡成就,並歡迎更多鐵人選擇台東作為挑戰自我的理想之地。」

全球百鐵英雄授證晚宴主持人暨知本老爺酒店總經理劉祖寧出:「台東市長久以來被稱為鐵人三項的故鄉,每年超過三場大型鐵人三項賽事在活水湖展開,而如今全球百鐵認證機構選擇與台灣目前仍持續舉辦最多屆賽事的台東巴歌浪鐵人三項合辦實體場域認證的台東巴歌浪鐵人三項合辦實體場域認證,超過百位名人嘉賓,上千名選手及家屬的參與,讓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台東。」

全球百鐵英雄授證晚宴於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舉辦,齊聚超過百位名人嘉賓
全球百鐵英雄授證晚宴於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舉辦,齊聚超過百位名人嘉賓

資料來源/全球百鐵認證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2016-09-21
配備館活動新聞單車戶外運動

來自美國的自行車知名品牌SCOTT,9月20日在台中大坑山區的心之芳庭戶外花園會館舉辦了SCOTT 2017新車發表會,現場匯聚了全台灣的SCOTT授權經銷商與國內各知名媒體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感受這家以輕量化碳纖科技聞名全球的自行車品牌所呈現的最新產品。

里約奧運雙金榮耀 + 男女雙料世界冠軍

在2016里約奧運會場上,剛於8月的世界錦標賽中生涯第5度奪得世界冠軍頭銜,來自瑞士的男子XC越野登山車選手Nino Schurter (尼諾‧修特),再度以SCOTT為他準備的最新款登山車應戰。

Nino從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銅牌後立下奪金志願,歷經四年前的2012倫敦奧運銀牌,為了這面夢寐以求的金牌,八年來的等待與嚴格訓練,終於在今年2016里約奧運在他的職業生涯正式鍍金,向世人展現這面得來不易的奧運金牌。而Nino在2016這兩場重要比賽中所使用的這台尚未公開的全新車款,就是SCOTT將在2017正式推出的重磅武器 -- 全新改款的New SPARK。

Nino Schurter以全新SCOTT SPARK車款出賽2016兩大賽事。

全新SPARK使用了當今最輕量與強韌的碳纖紗HMX-SL,密集使用特殊工具如FEA軟體協助訂製碳纖的疊層,專屬的EvoLap科技幫助我們在虛擬的產品上模擬不同的應力,並依此調整車架的結構,藉此我們建造出高科技的車架組,含後避震器僅重1750公克,是到目前為止世界最輕量的雙避震登山車架。

SCOTT表示:『讓New SPARK成為高性能車架組關鍵特點之一就是全新誕生的Turnnion後避震器座。這個設計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市面上最短的後避震結構總成,這也是目前SCOTT家族史上最先進的車架結構!』全新SPARK將單轉點下擺式連桿,改成單轉點搖臂搭配Trunnion後避震器座,並且將後避震器上下反置,比較碩大的那一端朝下,讓大部分的重量落於車架較低處,藉此創造出數個優點,由於Trunnion後避震器座的寬距、下管、主轉點三者完美整合,讓SCOTT得以運用碳纖材料讓車體發揮最大的潛力。

同一時間,與世界冠軍Nino同屬SCOTT-Odlo車隊的22歲瑞典女子小將Jenny Rissveds (珍妮‧瑞絲凡斯),完全複製了師兄Nino的勝利模式,先是在世界錦標賽中跨組別直接挑戰精英組成功奪得XC世界冠軍,穿上彩虹衫,並在緊接著的里約奧運中一舉贏得金牌。兩人都同樣是使用了New SPARK,令這台尚未上市的新車,增添全球市場的狂熱與期待。

Nino Schurter與Jenny Rissveds在2016登山車世錦賽奪冠後穿上彩虹衫合影。
Nino Schurter在里約奧運再度以精湛技巧奪冠。 ©Pascal GUYOT/AFP
Nino Schurter所騎乘的新SPARK車款。
Jenny Rissveds出賽使用的SPARK車款。

賽道常勝軍空力公路車FOIL,極限量引進RIO EDITION塗裝

在2016年公路自行車賽三大賽與古典賽中出盡鋒頭的年度風雲車,當真非SCOTT旗下代表空氣力學科技的FOIL莫屬了。

目前使用SCOTT公路車作為戰駒的兩支World Tour職業一級車隊『ORICA-BikeExchange』和『IAM Cycling』在2016年賽季可說是風風光光,綜觀世界知名的三大賽:環義大利、環法國、環西班牙,這兩支車隊在今年共奪下10座單站冠軍,其中包括了哥倫比亞超新星Esteban Chaves (艾斯特班‧查維斯)分別站上環義總排名第2和環西總排名第3的頒獎台,以及英國小將Adam Yates在環法大賽中取得總排名第4的好成績,並贏得了最佳年輕選手的白衫榮耀。

Esteban Chaves以優異表現站上2016環義總排名第2。
雖然在2016環法賽遭遇充氣拱門摔落壓傷的意外,Adam Yates最終還是取得總排第四的佳績。 ©Cycling Weekly

但是在今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賽事新聞,就發生在俗稱『北方地獄』的春季古典賽之王Paris-Roubaix (巴黎-盧貝賽)上, ORICA-BikeExchange車隊中 37歲資深戰將Matthew Hayman (馬修‧哈曼)以黑馬之姿,一舉擊敗連續四屆衛冕的Tom Boonen,成為這場全球最困難石板路公路賽事的年度冠軍,而且,他所使用的戰駒,就是當時全新登場的空氣力學公路車--FOIL。

Matthew Hayman粉碎Tom Boonen在Paris-Roubaix五連霸美夢。

全世界都在好奇,為何一台空氣力學公路車,居然可以在石板路上有如此驚人的表現,並且在最後的衝刺賽段一舉得勝?

全新改版的FOIL是全球最輕量的空氣力學公路車之一,覽觀全車從車頭管到後勾爪,每一吋都經過精密的空氣力學計算,完美的導入剛性與舒適的元素,搭載了一雙低角度的後上叉,極細的管型讓騎乘感受變得更好,特別在嚴苛的環境下更加顯著,整體設計的空氣力學中管在垂直吸震性上比前代增加了86%,前叉的吸震性也提升了11%。

FOIL從頭至尾都具備了絕佳的空力外型,在低角度的側風來襲時所帶來的效能尤其明顯。降低的車架下管與頭管連結位置,搭配與車體整合設計的崁入式前叉,結構上的改變可以消除原有前叉肩蓋後方的落差,讓可能產生氣流停滯的阻力大幅減少,對應在後上叉與中管的銜接設計上也俱備相同的顯著優勢。

2017年度,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公司特別引進限定版FOIL RIO EDITION這款有著超炫塗裝外型的新車,SCOTT表示此款車架組將限量全球100台,台灣地區已確定可爭取到30台名額,想要珍藏擁有經典車款的朋友,可得把握機會了。

台灣鐵人三項頂尖選手鉄人J帥亦到場表達對於SCOTT單車的欣賞與熱愛,他手持的是三鐵車PLASMA車架。

SOLACE車系主打耐力長征的吸震科技

SOLACE車系主打吸震科技,訴求騎乘的最大舒適度。
CONTESSA SOLACE是專為女性打造的車款,車身塗裝極為搶眼,明快又不落俗套。
CONTESSA SOLACE白綠金色彩跳脫女性配色窠臼。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攻擊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包覆HMX碳纖紗等級的車架與前叉僅有1305g。
IAM Cycling的Jarlinson Pantano獲得2016環法賽Stage 15冠軍,他的座騎就是IAM專屬的ADDICT 20車款。

◎資訊與賽事、產品圖片提供: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KARE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