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全國身障運524開賽 朱立倫授旗勉勵五金選手吳農彬連霸
1
全國身障運524開賽 朱立倫授旗勉勵五金選手吳農彬連霸
2
全馬Sub3
保持全馬Sub3 五十年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3
SUPERACE選手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國身障運524開賽 朱立倫授旗勉勵五金選手吳農彬連霸

2018-05-23
話題 跑步 賽事 新聞

兩年一次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將於5月24日至27日在嘉義市登場,今(23日)上午新北市長朱立倫到板橋第一運動場為新北市代表隊授旗,代表接旗的田徑視障組選手吳農彬曾在上屆賽會獲得5金,並打破視障組100、200、400公尺三項全國紀錄,朱立倫勉勵吳農彬今年尋求連霸。

全國身障運524開賽 朱立倫授旗勉勵五金選手吳農彬連霸

代表參加授旗的隊伍包括田徑、羽球、桌球、射擊、游泳、輪椅網球、籃球、射箭、地板滾球、特奧羽球、特奧輪鞋及特奧滾球等。朱立倫表示,新北市一直以打造運動城市為初衷,致力推廣全民運動、提供友善運動環境,目前已啟用12座運動中心及運動公園,並在營業時間內全時段提供身障朋友免費使用館內各項運動設施,同時媒合身障運代表隊選手在運動中心接受訓練,例如參與授旗的羽球女子雙打金牌好手蘇香朶、余淑琴,每周一晚上都固定在新五泰國民運動中心羽球場練習。

新北市長朱立倫到板橋第一運動場鼓勵新北市代表隊

今年全國身障運共舉辦15種類運動,包括11種競技運動種類,以及4種特奧項目聯誼性運動。新北市體育處指出,該市在106年11月辦理代表隊選拔,共選出13個種類共139名選手參與今年賽會。包括授旗代表選手吳農彬、田徑選手薛宏銘、王碧珠、桌球選手林駿梃及羽球女雙好手蘇香朶、余淑琴等,都是代表隊金庫之一,將盡全力連霸賽事項目、再創佳績。

今年全國身障運共舉辦15種類運動,新北市共139名選手參與13個種類

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保持全馬Sub3 五十年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2020-05-04
知識庫全馬訓練觀念馬拉松高齡跑步訓練跑步

全馬破三(Sub 3)對於一般跑者是一項艱鉅挑戰(目前台灣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至少2小時36分01秒)。那你想像過,連續60年破三該怎麼辦到嗎?美國有數名六十歲上下的神級跑者,自1970年來,連續50個年頭馬拉松跑在3小時內,直到現在雖然都頭髮斑白,他們仍保持足夠的健康和速度迎接第60年的Sub 3,甚至今年1月份真的有人已達成。看看他們是怎麼保持健康、快速、無傷地繼續跑下去!

全馬Sub3
保持全馬Sub3 五十年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這些神級跑者大多生於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也就是60歲上下,並且從1978-1979年以來持續參加馬拉松比賽。針對這些神人,法國耐力生理學家Romuald Lepers對他們的數據做了分析:他們創下個人最佳成績的平均年齡在28.6歲(最快達2:23:19),在人生接下來的26年間,他們完成了第五十年的Sub 3,而從最佳成績的年歲到第五十年,他們每十年平均降速6.5%。

6.5%是個令人驚訝的數字,這意味著他們26年來的馬拉松成績只退步30分鐘;相對於未經訓練者的身體表現,每十年下降約10%,加上肥胖相關疾病盛行、達到建議身體活動量的成年人較少,通常身體表現下降趨勢會越來越糟。

連續50年破三的跑者分析
連續50年破三的跑者們,每十年平均降速6.5% ©podiumrunner.com

那麼,神級跑者們是怎麼辦到五六十年如一日呢?

1. 季節性訓練

高齡運動員中的成員中,不乏全方位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例如現年60歲的Lagoy喜歡越野滑雪、健行、划獨木舟,當春天來臨,再開始增加跑步訓練的比例。

61歲的Steve Smythe已參加過38次倫敦馬拉松,但他從不像其他跑者一年內跑兩次或以上馬拉松賽,他解釋:「這樣一來,只需要建立一次馬拉松的週期訓練,其餘時間能將更多精力放在速度上,保持5K跑在20分鐘內。如果你無法做到這點,那麼很難達到全馬破三。」

2. 利用群體的力量

「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遠」,這是團跑的真諦,而這些神級跑者,也會參加常規的團體訓練。例如Antonio Arreola在過去18年,都在同一個跑團中接受訓練,跑團核心成員年齡約44-60歲不等,他們每週二進行速度訓練、每周六則做節奏跑,而Arreola認為團體訓練確實有幫助到他的跑步。

3. 深知「驕傲是暫時的,痛苦是永遠的」

「無傷完賽」可說是每一位跑者參賽時的最大警惕,而這也是61歲Jim Garcia的保守哲學。Garcia有明顯的長短腳,跟腱炎則是他長久的困擾,他曾因為跟腱炎發作,在2009年近一年時間無法跑步,更在2016-2017年間損失了一年多,然而,他現在仍在馬場活躍著。Garcia學會如何選適合自己的鞋子,不只是運動鞋,也包括拖鞋;此外,每當他感覺某部位出了什麼錯,就會馬上停止跑步,讓身體休息直到好轉,並在開始復跑時強度降得很低。

Jim Garcia跑者
61歲跑者Jim Garcia ©Jim Garcia

4. 嘗試各種訓練穩定跑步的肌肉

幾十年來,65歲的Reno Stirrat已成為預防自己身體傷害的大師。整腹推拿、物理治療、中醫針灸,沒有一項他沒接觸過,而當沒有別人幫忙時,他就會為自己執行各種舒緩。「必須時刻掌握自己的受傷狀態,我做重量訓練、伸展、增強式訓練、飛輪,嘗試鍛鍊所有能穩定我跑步的肌肉,這些小細節通常會讓我們有長足進步。」

5. 放棄30公里長跑

神級跑者們目前週跑量在40-70英里(64-112公里)之間,然而倫敦馬Smythe將長跑日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嘗試保持穩定配速;另一名Murray週跑量80K,但也把30K長跑改為2小時,大約是25K的長跑。

6. 少跑一些、多一些交叉訓練

10年前,婦產科醫師跑者Greg Skopec週跑量高達96-120公里,沒有進行交叉訓練;如今,他的自行車訓練佔總體訓練的一半,在他沒練跑的日子,還要進行1小時至90分鐘的交叉訓練。現年58歲的Skopec表示:「保持身體健康和避免受傷相當重要,所以我減慢了訓練速度,並在強度高的訓練之間加強恢復。」

7. 不放棄夢想

保持幾十年強壯而健康地跑步,必然需要一些努力和堅持,我們無法靠著走捷徑做到這點,必須保持堅韌的精神、堅持高標準。172公分75公斤的Arreola,身形比其他跑者都要厚重,但他並不認為是個問題,反而只專注於自己每天能實現的目標,把跑步當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分天氣、不分出差與否或任何外力,沒有任何藉口地跑著。「我將我48年來的良好表現歸功於穩定性。」

另一名59歲的Schmidt指出他成功的關鍵:絕不放棄。「我從不記得我放棄過任何一場比賽。除此之外,永遠要保有夢想,所有跑者都必須相信,總有一天,無論如何都會完成那場難以預料的完美比賽。」

跑者Schmidt
59歲的Schmidt成功關鍵是絕不放棄 ©Steve Schmidt

8. 跑就對了!

Gary Allen住在一座小島上的港口附近,這座島的主要幹道只有3.2公里長,這似乎會限制了訓練的可能。然而62歲的Allen表示:「我堅信保持跑步樂趣,你不能讓它當成瑣事,否則將找不到想出去玩的理由。而我不相信結構緊密的訓練計劃,我的哲學是『不要想,只管跑』,你不用成為各種交叉訓練的專家,只要跑就對了。」

資料來源/PODIUMRUNNER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ACE選手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2017-05-02
賽事新聞越野跑超馬跑步話題

今年一月獲得SUPERACE台灣站團體組冠軍的高雄鐵人隊,在出發韓國前的專訪中,老大哥崔毅軍提到「你知道嗎?我們原本都已經報好宮古島鐵人三項的比賽,但因為參加SUPERACE多日超馬賽得名的關係,突然獲得KOREA 50K免費參賽名額,我們三個就想說鐵人三項都出國比這麼多次了,不然就來比個國外越野賽看看,應該會蠻好玩的吧?」

SUPERACE選手高雄鐵人隊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以「好玩」心態出國參賽的三傻們,除了從抵達仁川達機場的那一刻有稍微展現出台灣代表隊的氣勢之外,之後要前往東豆川市活動館場的路途上,絲毫看不出即將要參賽的緊張感,反而像是大孩子般的一路吵鬧玩耍,三傻中的二馬更是展現出他秒睡功力,毫無代表隊的包袱,讓隨行的SUPERACE賽事經理Chris看的不知該哭還該笑。

這次的比賽地點就位在距離首爾市區約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東豆川市,更是離北韓只有20公里的距離,對選手來說並不是很方便到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地點偏遠,大家對於這場比賽反而更多了一些期待與好奇。果然一抵達報到現場,除了看到國際規格的體育場出發起點外,更有多達十幾家的知名運動攤位以及來自各國的越野好手,這時高雄鐵人隊突然認真了起來,並開始討論隔天比賽的各種戰略,更誇下海口說下午5點前就要抵達終點!(大會規定關門時間為15小時,晚上8點)

這次除了高雄鐵人隊代表SUPERACE出征韓國外,在裝備檢查時還更是巧遇同樣來自台灣的越野好手,其中有兩位還是曾經參加過SUPERACE台灣站的老戰友。或許大家來自不同跑團、居住在不一樣的城市,但是在面對挑戰的這件事上,沒有例外,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狂熱的基因,所以一起來到了這個地方,然後彼此加油打氣,約定好一定要一起完成這場賽事。

什麼是團隊精神?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等最慢的那一個

這次大會有規定,團體組三人一起進終點的時間不能相差超過10分鐘,不然就會取消團體資格,但對於成績有些差距的三人,該如何克服速度不均的問題,然後共同完成這高達3千多公尺爬升又59公里的距離?

「你知道嗎?寬裕一直拉肚子就算了,還給我抽筋好幾次,我跟二馬又跑又等的,最後我們乾脆邊拍照邊跑,讓速度平均一點,不然不知道是要等多久!」三傻中的大哥-崔毅軍激動的說

參加一場能夠獲得ITRA 4積分的越野賽事,只要是有常在跑越野的跑者都知道這59公里的路程有多難,尤其是在面對有限時的壓力下,通常你能選擇的就是上坡不斷的往上爬,下坡盡可能地跑起來,只為了爭取多一點點能夠完賽的時間,但是在團體組的遊戲規則中,你必須徹底的將這原則打破,並以同伴的速度及狀況為唯一考量,適時的給予鼓勵及支持,更多時候你必須學會等待。三人當中成績最好的毅軍表示,當初會選擇報名團體組,就是因為三個人能一起完賽的成就更勝於一個人,這也是無法用數字或成績來量化的滿足。
 

賽中因等待團員寬裕時所拍的風景照

擊敗各國好手 高雄鐵人隊勇奪團體組亞軍

在出賽前的專訪中,高雄鐵人隊會長孟亞輝曾提到,在台灣鐵人三項賽場上三人幾乎都是上凸台的常勝軍,但面對這次KOREA 50K Trail Race,毅軍卻很保守的表示「越野跑是我一年多前才開始接觸的新項目,在台灣也都是參加自助超馬居多,這是第一次參加這麼國際型的越野跑賽事,到處都是來自各國的好手,其實沒有想過要得第幾名,只希望我們都能夠在設定的時間內無傷完賽。」

就在完賽後正要前往飯店休息時,突然被大會告知獲得團體組第二名的好成績,要高雄鐵人隊留下來接受頒獎,原本就沒想過會得名的毅軍還以為大會搞錯了,但在經確認後果真以亮眼的成績擊敗來自各國的選手,代表SUPERACE獲得KOREA 50K團體組亞軍!

高雄鐵人隊頒獎合照

比的不是成績 而是刻骨銘心的團隊精神

今年一月SUPERACE台灣站,寬裕因為腳受傷跟不上其他兩位的速度,害怕拖累團隊成績,要團員先往終點跑,最後,在三人的互相鼓勵與扶持之下,不僅完成挑戰,更獲得團體組第一名的好成績,也因此獲得KOREA 50K的參賽資格。

這次出征韓國,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要再次給予這三人考驗,比賽中又發生了和SUPERACE台灣站一樣的狀況,寬裕因為腳抽筋不斷,導致速度嚴重落後,但有過台灣站的經驗後,他們更有默契的知道如何度過這些難關,每當有人慢下來的時候,沒有責備、更沒有壓力,只選擇用最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完成每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這就是高雄鐵人隊的「三傻精神」!

2017 KOREA 50K Trail Race團體組成績

首次參加國外越野賽事就獲得亮眼成績的高雄鐵人隊表示,接下來將會報名今年12月的SUPERACE寮國站,很常參加國外鐵人三項賽事的他們,以往都是去到經濟較繁榮、交通也相對便利的大都市裡,但這次他們想要用單純地只用雙腳跑在這充滿豐富歷史人文,以及被譽為東南亞最美麗城鎮的龍坡邦裡,這次挑戰三傻又會帶來怎樣的故事,在沒有想像中便利的環境下,遇到難關時他們又會怎麼互相扶持,共同完成挑戰呢?
 
SUPERACE 2017-2018賽事行事曆:
2017 9/1-9/3 SUPERACE新疆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JsoSRm
2017 12/15-12/17 SUPERACE寮國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kI8WBe
2018 1/19-1/21 SUPERACE台灣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0F2QJu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