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1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2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3
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 和你一起RUN FOR WATER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2018-06-20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越野跑 新聞 超馬 陳彥博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6月初在神秘國度不丹奪下「2018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冠軍,結束了這場上下坡總落差等同3趟半玉山、1趟聖母峰上下山的艱難賽事,在返台後分享會中他精采重現當時跑破腳皮、跑掉指甲的痛苦經驗,不僅帶著腳皮和指甲「本尊」亮相,更分享自己在信仰藏傳佛教的不丹山林中,從仁波切身上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包括比賽奪冠後也應該放下成績、繼續往前邁進。

陳彥博:在不丹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陳手拿冠軍獎盃轉經輪與自己在賽中磨破的腳皮)

吸血螞蝗在大腿上留洞作紀念

陳彥博今(20日)在台北市森林跑站中舉辦分享會,幽默的他在會中分飾主持人和受訪者,講述在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六天賽程的難忘經歷。賽程總計200公里,6日分站賽,其中85%是森林路段,陳彥博到了第二天就碰到可怕關卡:吸血螞蝗森林賽道。
 
賽前主辦單位已不斷提醒森林中有螞蝗出沒,且分發草藥給選手塗抹,然而當陳彥博跑進森林想伸手拿背包中的物資時,不料摸到右大腿上有塊像果凍一樣軟的東西,猛一看,螞蝗正在邊蠕動邊吸他的血!他不禁瘋狂鬼吼鬼叫,不過為了繼續前進,尖叫之餘仍冷靜下來,徒手將螞蝗抓離大腿丟出去。螞蝗在陳彥博腿上留下一個小洞作為賽後紀念,他不忘自嘲「滿性感的」!

陳彥博描述賽程中的痛苦經驗

腳皮磨破見肉  每一步的痛苦都深刻

賽程到第三天後海拔升高,加上身體乳酸持續堆積,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艱辛。陳彥博到第四天遇到更險峻的挑戰,正是自己的腳皮。當天賽程有長距離的下坡衝刺,當跑到最後10公里時他感到腳後跟劇烈疼痛,停下來檢查,發現雙腳腳跟出現很大的水泡,但眼看終點不遠,如果停下來就等於輸掉比賽,於是繼續咬著牙跑到終點,也奪得當天的第一名。
 
然而,當陳彥博把襪子脫下,大會人員和醫生都愣住了,醫師直問「What happend?」因為雙腳腳底的皮全部被磨到直接看到肉,襪子上全都是血,痛到無法走路。即便醫生在剪皮、清創、消毒、包紮時說了N次「Sorry」提醒他忍痛,但他形容治療過程中,自己像「被霍家拳打到」一樣ㄐㄐ叫,又像被幾百隻蜜蜂叮到般高聲尖叫。
 
劇烈疼痛似乎無法停止,到了第五天53.5公里的long day,陳彥博仍必續頂著途中不間斷的刺痛、最後6公里無法承受的疼痛繼續撐完全程。他坦言:每一步的痛苦都如此深刻,很難形容最後兩天是怎麼撐完的。

陳彥博因磨破腳皮受治療時痛得不斷尖叫
完賽休息3天後腳皮的復原狀況
陳彥博帶來不丹藏傳文物「轉經輪」冠軍獎盃以及他磨破的腳皮

投入超馬10年 運動就像修行

「運動跟修行一樣。」陳彥博說,「在運動中遇到的挫折困難,才會讓你了解怎麼面對、如何處置。這次賽事我學到如何對付螞蝗等森林裡的蟲類,在荒野醫療上更多了解;也讓我知道如何處理磨破腳皮、如何用一張衛生紙就能徒手拔腳指甲......經歷所有痛苦,最重要的是我證明了我一直相信的一句箴言:你的努力絕對不會背叛你。」

獲得總冠軍後,陳彥博留在當地休息期間,對一位仁波切說的道理印象深刻:「人生所有事情都是放下的。」接觸超馬第10年,遇過各種生死交關與痛苦經歷,他表示,自己就算獲得冠軍,同一場比賽每年都有不同冠軍,他只是其中一個「曾經」,不丹讓他學到在山岳之中人人平等,甚至在萬靈之中人人平等;也教導他任何事情都該放下、面對每個成功或勝利更加謙卑。

陳彥博表示不丹高山的這幅畫面讓他深刻感動,也讓他體悟所有事情都該放下

資料來源/RUN FOR DREAM、陳彥博FB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2018-03-19
下半身肌群上半身肌群核心訓練訓練動作間歇訓練徒手訓練初階訓練動學堂跑步減脂無氧運動有氧運動

爬樓梯是相當困難的,無論走或跑,沒有強大的肌力與肺活量,到達目的地後,往往會呈現癱倒狀態。但就因為累才更需要訓練,若將這個概念帶到下一個訓練橋段,是否又能更進一步呢?
 
階梯是變強的額外元素,而爬樓梯其實本身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主要是通過身體下肢大腿的力量進行全身的鍛鍊。據研究顯示,爬樓梯可以幫助降低靜態心率,除了改進心血管健康之外,比起平地訓練,透過跑樓梯健身,你也會發現自己的靜態心率隨之降低。
 
因此,下一階段你需要的快速訓練就是樓梯鍛煉了。你可以尋找家裡附近安全的公園或體育場,並確定旁邊無任何危險的障礙物來進行訓練,並使用下面的指南來掌握樓梯訓練法。

 1  斜推伏地挺身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膝跪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撐扶在上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伸直於上層樓梯,雙手掌撐扶在下層的階梯,呈現棒式,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2  三頭肌訓練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彎曲平放,屁股坐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反向撐住上一層階梯的台階,向下壓,伸直手臂使臀部抬高,再回到起始位置,上下連續來回動作,做10下。

進階版:再執行的過程中,讓其中一條腿伸直,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重複進行

© greatist.com

 3  鱷魚爬行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開始時以棒式的動作預備於下面一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右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左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

左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右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左右來回,如果可以的話,可嘗試爬行更高更多的階梯。

© greatist.com

 4  階梯深蹲

以一個階梯為基礎, 首先兩腳與肩膀同寬,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5  交叉深蹲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其中一腳踩在層的階梯,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如同鱷魚爬行一樣,每深蹲一次,就上一層階梯,以移動的方式加強訓練。

© greatist.com

 6  階梯弓箭步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左腿向後延展,回到原點。左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右腿向後延展,左右重複來回,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左腳接著向上抬踢,另一邊亦是如此。

© greatist.com

 7  提腳跟

以一個階梯為基準,左腳掌的一半站在階梯台階,右腳彎曲於旁邊。右手可利用牆邊做輔助,左腳連續墊腳,這時可以感受到小腿肌肉被伸展,一邊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做3-5組。

© greatist.com

 8  滑式跳耀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高抬膝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大熊爬行

雙手雙腳與肩版和臀部同寬,打開趴在地上,如同小寶寶爬行一樣,雙手雙腳往上面的階梯爬行,爬行過程中,肚子收緊,背部保持水平,屁股勿突然翹高,爬行1分鐘。

© greatist.com

 10  登階式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雙手扶在上面的階梯,雙腳放於下面的階梯,在雙腿交互往前移動的情況下,應以髖關節為軸心,核心、肩膀及手臂要保持穩定,不可隨著下身的動作而有所搖晃。

以標準棒式姿勢預備,左膝彎曲觸碰至左肘,右膝彎曲觸碰至右肘,向跑步一樣,快速左右輪替,做1分鐘。

© greatis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 和你一起RUN FOR WATER

2017-06-13
路跑活動跑步話題

關懷東南亞偏鄉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第二屆「RUN FOR WATER 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系列活動,6月10日於台北馬場町紀念公園由林義傑領頭開跑啟動,本場賽事將報名費用扣除活動支出後,全數投入鑿井計畫,預計打造第二座水井,履行「一年一口井」計畫。

極地探險家林義傑,因看見東南亞偏鄉地區匱乏的水資源,以及後續衍生的貧富差距與病媒孳生。希望能透過「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的發起,來喚起大眾對於水資源的認識與關懷。將理念化為實際行動,讓愛不斷延續,產生循環。林義傑並呼籲大家共襄盛舉,攜手企業夥伴KCI集團,一同用行動資助一年一口井計畫。

水資源教育發起人-林義傑
現場特別播映「一年一口井計畫」紀錄片,讓民眾見證鑿井計畫帶來的改變。

用雙腳親自走過這塊缺水的國度,製作出「一年一口井」紀錄片

2016年6月,透過第一屆「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所募集之資金,與當地國際組織CCDO基金會的合作,成立了第一次的國際「一年一口井」計劃,在吳哥窟偏鄉地區啟動了第一口井,也是CCDO的第1102座。在台灣你從報章雜誌、網路媒體上了解水資源問題的存在,但你從未如此真實的接觸及感受,這一刻,他們用鏡頭記錄了下來,記錄東南亞孩童第一次不需徒步取水的樣子。

讓孩童透過路跑活動,親自體驗偏鄉地區取水的長途路程。

超馬好手林義傑於公司創立後,視公益為首要社會責任,希望能回饋給大眾,透過每一次水資源教育的推廣,民眾能更直接的看見因鑿井計畫帶來的改變,藉此凝聚更多企業與民眾的加入。他同時期望能讓水資源與脫貧成為正向的連結,進而創造充滿幸福感的核心價值。

民眾藉由參加「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支持一年一口井計畫。

TOMS將每一份支持轉化成為付出,資助鑿井計畫!

同樣為關懷偏鄉地區,因長途取水過程中的危險環境,孩童們的雙腳卻得不到保護,因此有了One for One行動的美國公益休閒鞋TOMS,這一次也加入了資助計畫。於活動期間,每購買TOMS特定鞋款,金額將全數資助鑿井計畫,讓身處東南亞偏鄉地區的孩童能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讓改變從這刻開始

*支持贊助計畫,請到TOMS下列商城選購:
購物中心:https://tw.buy.yahoo.com/?sub=672
超級商城:https://tw.mall.yahoo.com/store/TOMS:toms
MOMO購物網:https://goo.gl/v6bWIY

一年一口井計畫XTOMS 凝聚企業力量,共同投入鑿井計畫。

SANUK POP UP BUS熱血環島 與水資源教育一起出發微笑送水

SANUK今年夏天獨家自製設計「SANUK專屬微笑巴士」,打破地區的限制,4/29開始熱血環島,並贈送「SANUK微笑活力水」,讓微笑佈滿全臺各角落!這一次與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合作,藉此讓全台灣的民眾體驗到水的重要性。同時傳遞SANUK品牌訴求:「愉快、美好」,不只是舒適的一雙鞋,而是帶給人人活力的品牌魅力。

SANUK響應水資源,帶給民眾微笑活力水。

本次路跑活動,林義傑也邀請企業夥伴KCI集團前來設攤,一同用行動資助一年一口井計畫,並宣揚其公益理念。

林義傑與KCI集團北區區經理劉臻昌

STANCE 好萊塢熱愛的襪子品牌 獨家贈送為跑者打氣

STANCEX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贈送獨家聯名襪款替跑者加油打氣,來自美國,具有「全世界最好穿的襪界藝術品」STANCE,除了設計風格搶眼豐富,每款襪子材質皆以精梳棉生產,且都具有隱形剪裁、自我調節束口和刺繡LOGO等特色融入襪中,讓襪子完美和雙腿無縫貼合,兼具美感及舒適,讓跑者穿上「全世界最好穿的襪界藝術品」,讓我們一同響應水資源的認識與關懷。

STANCE 為本次公益路跑民眾帶來新的活力形象。

關於KCI光全集團
KCI Group光全集團代理多個潮流品牌,累積專業經驗超過20年,目前旗下有TOMS、SANUK、STANCE 等國外知名品牌,由於其擁有完整的經營策略與團隊,每年整體銷售業績都是以高成長的力道爬升,可說是近5年來國內營收與規模擴張最快的代理商。集團由設計大師羅耕甫一手打造建構的總部大樓,更在2015年於高雄左營區正式落成。

 KCI集團一直秉持著將國外第一手最優質的潮流品牌引進與國人分享的經營宗旨,於2010年引進美國手工休閒鞋品牌SANUK,大受歡迎後再於2013年引進美國有襪界藝術品之稱的STANCE。2014年引進TOMS,至今短短一年間,據點即已遍佈全台,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集團也結合品牌良善經營理念,對於推廣公益不遺餘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