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1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2
跑鞋避震中底
跑鞋如何達成避震功能? 秒懂各品牌跑鞋避震中底
3
SKECHERS跑鞋GORUN RIDE 8
SKECHERS黑科技中底再推生力軍 GORUN RIDE 8全方位跑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彥博不丹超馬摘冠歸國: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

2018-06-20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越野跑 新聞 超馬 陳彥博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6月初在神秘國度不丹奪下「2018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冠軍,結束了這場上下坡總落差等同3趟半玉山、1趟聖母峰上下山的艱難賽事,在返台後分享會中他精采重現當時跑破腳皮、跑掉指甲的痛苦經驗,不僅帶著腳皮和指甲「本尊」亮相,更分享自己在信仰藏傳佛教的不丹山林中,從仁波切身上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包括比賽奪冠後也應該放下成績、繼續往前邁進。

陳彥博:在不丹學到「任何事情都值得放下」(陳手拿冠軍獎盃轉經輪與自己在賽中磨破的腳皮)

吸血螞蝗在大腿上留洞作紀念

陳彥博今(20日)在台北市森林跑站中舉辦分享會,幽默的他在會中分飾主持人和受訪者,講述在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六天賽程的難忘經歷。賽程總計200公里,6日分站賽,其中85%是森林路段,陳彥博到了第二天就碰到可怕關卡:吸血螞蝗森林賽道。
 
賽前主辦單位已不斷提醒森林中有螞蝗出沒,且分發草藥給選手塗抹,然而當陳彥博跑進森林想伸手拿背包中的物資時,不料摸到右大腿上有塊像果凍一樣軟的東西,猛一看,螞蝗正在邊蠕動邊吸他的血!他不禁瘋狂鬼吼鬼叫,不過為了繼續前進,尖叫之餘仍冷靜下來,徒手將螞蝗抓離大腿丟出去。螞蝗在陳彥博腿上留下一個小洞作為賽後紀念,他不忘自嘲「滿性感的」!

陳彥博描述賽程中的痛苦經驗

腳皮磨破見肉  每一步的痛苦都深刻

賽程到第三天後海拔升高,加上身體乳酸持續堆積,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艱辛。陳彥博到第四天遇到更險峻的挑戰,正是自己的腳皮。當天賽程有長距離的下坡衝刺,當跑到最後10公里時他感到腳後跟劇烈疼痛,停下來檢查,發現雙腳腳跟出現很大的水泡,但眼看終點不遠,如果停下來就等於輸掉比賽,於是繼續咬著牙跑到終點,也奪得當天的第一名。
 
然而,當陳彥博把襪子脫下,大會人員和醫生都愣住了,醫師直問「What happend?」因為雙腳腳底的皮全部被磨到直接看到肉,襪子上全都是血,痛到無法走路。即便醫生在剪皮、清創、消毒、包紮時說了N次「Sorry」提醒他忍痛,但他形容治療過程中,自己像「被霍家拳打到」一樣ㄐㄐ叫,又像被幾百隻蜜蜂叮到般高聲尖叫。
 
劇烈疼痛似乎無法停止,到了第五天53.5公里的long day,陳彥博仍必續頂著途中不間斷的刺痛、最後6公里無法承受的疼痛繼續撐完全程。他坦言:每一步的痛苦都如此深刻,很難形容最後兩天是怎麼撐完的。

陳彥博因磨破腳皮受治療時痛得不斷尖叫
完賽休息3天後腳皮的復原狀況
陳彥博帶來不丹藏傳文物「轉經輪」冠軍獎盃以及他磨破的腳皮

投入超馬10年 運動就像修行

「運動跟修行一樣。」陳彥博說,「在運動中遇到的挫折困難,才會讓你了解怎麼面對、如何處置。這次賽事我學到如何對付螞蝗等森林裡的蟲類,在荒野醫療上更多了解;也讓我知道如何處理磨破腳皮、如何用一張衛生紙就能徒手拔腳指甲......經歷所有痛苦,最重要的是我證明了我一直相信的一句箴言:你的努力絕對不會背叛你。」

獲得總冠軍後,陳彥博留在當地休息期間,對一位仁波切說的道理印象深刻:「人生所有事情都是放下的。」接觸超馬第10年,遇過各種生死交關與痛苦經歷,他表示,自己就算獲得冠軍,同一場比賽每年都有不同冠軍,他只是其中一個「曾經」,不丹讓他學到在山岳之中人人平等,甚至在萬靈之中人人平等;也教導他任何事情都該放下、面對每個成功或勝利更加謙卑。

陳彥博表示不丹高山的這幅畫面讓他深刻感動,也讓他體悟所有事情都該放下

資料來源/RUN FOR DREAM、陳彥博FB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跑鞋如何達成避震功能? 秒懂各品牌跑鞋避震中底

2020-06-30
鞋子跑步知識庫觀念運動科學網配備館

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跑鞋的避震很重要,但你知道避震指的是什麼嗎?而跑鞋的避震設計又有哪幾種?他們又是如何實現避震效果的呢?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什麼是避震以及避震的設計,並用影片和過程分解讓你秒懂避震是如何達成的。

跑鞋避震中底
跑鞋如何達成避震功能? 秒懂各品牌跑鞋避震中底

避震是什麼?

避震,是跑鞋設計中重要元素之一,因為跑步時雙腳需要反覆承受約體重1.5至3倍的衝擊力,長時間累積下來,對下肢的負擔不容小覷。各家運動鞋廠牌無不投入心力在研究如何提升避震功能,從鞋底的緩衝材質、厚度、形狀等角度,尋求最佳的配置,來減少著地的衝擊力。避震的目的是減緩足部接觸地面時,衝擊力上升的速度與幅度。

如下圖所示,穿上有避震功能的鞋子後,可降低力量上升的速度(藍箭頭的斜度)與幅度(藍圈的高度),進而達到避震緩衝的目的;反之,若不能有效延緩衝擊,如赤腳後足著地,則會使力量急劇上升,並承受較大的力量峰值,進而導致傷害發生的風險提高。

避震的速度與幅度
避震-減緩衝擊力上升的速度與幅度 圖片來源:修改自Nature, 463(7280), 531-535

跑鞋的避震設計分兩類

要達成避震的目的,使鞋底在接觸地面時能吸收衝擊,實際的方法是透過鞋底的「形變」,來延緩撞擊的持續時間並吸收力量,其方法有兩種,材料避震與結構避震。例如當你踩在軟墊時,軟墊會下陷藉此吸收衝擊,使你感覺到避震的效果,這類我們稱為材料避震;而另一種結構避震,則如生活中常見的彈簧或拱橋,透過外部結構的形變來達吸收與緩衝避震。目前市面上跑鞋的避震設計也可分為此兩類。

材料避震:利用材料自身的形變來達到避震的功能。跑鞋中常見的材料避震設計,透過使用發泡材料、EVA、E-TPU 等較軟的材料,來吸收撞擊。例如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及 ADIDAS ULTRABOOST 20。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與ADIDAS ULTRABOOST 20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左) 與 ADIDAS ULTRABOOST 20

結構避震:利用外部結構的形變來達到避震的效果。經常利用波浪或拱橋的形狀來到支撐與緩衝的功能。例如 MIZUNO WAVE RIDER 23 及ON CLOUD ACE。

MIZUNO WAVE RIDER 23與ON CLOUD ACE
MIZUNO WAVE RIDER 23 (左) 與 ON CLOUD ACE

避震是如何達成的?

本文使用上述各兩雙代表材料避震與結構避震的跑鞋做示範,請兩名退役的田徑跑者,分別穿著兩款鞋進行測試,A 跑者穿著NIKE 與 MIZUNO,B 跑者穿著ADIDAS 與 ON,以5 分速 (5min/km) 進行30 公尺平穩速度跑。於20 公尺處架設攝影機,以高速攝影模式 (每秒240格) 捕捉足部著地瞬間到腳掌踩平地面的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 著地後變化

ADIDAS ULTRABOOST 20 著地後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的中底搭載Zoom X 泡棉材質,在著地瞬間後開始產生形變擠壓,藉此吸收了部分的衝擊力,當腳掌踩平地面時,可看到整體壓縮的現象;ADIDAS ULTRABOOST 20 全中底由Boost 顆粒所組成,其材質為E-TPU (熱塑性聚氨酯),我們可觀察到Boost 跑鞋著地時,衝擊力也會使得Boost 有一定程度的擠壓,腳掌貼平時,亦可看到明顯的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著地後中底材料形變過程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中底材料形變

ADIDAS ULTRABOOST 20 著地後中底材料形變過程

ADIDAS ULTRABOOST 20中底材料形變

結構避震慢動作影片

MIZUNO WAVE RIDER 23 著地後變化

ON CLOUD ACE 著地後變化

我們可以觀察到MIZUNO WAVE RIDER 23 在跑步著地瞬間,其後跟的Wave波浪片會因受力而變得扁平,使原本波浪片前後的空隙都被填滿,波浪片幾乎完全與中底貼合;而ON CLOUD ACE 本身雲端科技緩衝系統 (鞋款波浪狀大底) 在跑步著地瞬間時,波浪受到擠壓,尤其是後足幾乎變為扁平,其透過結構形變而吸收衝擊力的方式明顯可見。

MIZUNO WAVE RIDER 23 著地後中底結構形變過程

MIZUNO WAVE RIDER 23中底結構形變

ON CLOUD ACE 著地後中底結構形變過程

ON CLOUD ACE中底結構形變

結語

利用影像捕捉的方式,我們可以清楚觀察到不同款跑鞋透過材料或結構的設計,皆可藉由形變的過程來達到避震的功能。但隨著不同的避震設計,實際上也會有不同的效果與特性,所適合的族群也有所不同,並非越軟越好。例如較軟的避震設計可能有較佳的緩衝效果,但卻會使鞋底穩定性變差,不適合足踝不穩定的人;而較硬的避震設計,也許增加了後足著地衝擊力,但相對提高了穩定性,且對中足或前足著地形態的跑者而言,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可藉此減少緩衝材料的重量,適合競速需求。

因此,根據自身的需求挑選跑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跑鞋避震設計
跑鞋避震設計

參考文獻:
Lieberman, D. E., Venkadesan, M., Werbel, W. A., Daoud, A. I., D’andrea, S., Davis, I. S., ... & Pitsiladis, Y. (2010). Foot strike patterns and collision forces in habitually barefoot versus shod runners. Nature, 463(7280), 531-535.

撰文/董智尚、陳韋翰、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跑鞋的避震是如何達成的?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KECHERS黑科技中底再推生力軍 GORUN RIDE 8全方位跑鞋

2019-12-27
跑步配備館鞋子

2019年是美國第二大運動鞋品牌SKECHERS科技大躍進的一年,研發出鞋界前瞻技術「HYPER BURST™」黑科技中底,並相繼推出GORUN 7 HYPER、GORUN RAZOR 3 HYPER、GORUN MAXROAD 4 HYPER等系列跑鞋,甫上市即獲得「RUNNER’S WORLD編輯最佳首選獎」及「年度最佳跑步裝備獎」等國外五項大獎的肯定。今年冬季SKECHERS再添HYPER生力軍GORUN RIDE 8,以極速回彈、耐磨性能媲美跑車的全方位型跑鞋之姿登台開賣。

SKECHERS跑鞋GORUN RIDE 8
SKECHERS黑科技中底再推生力軍 GORUN RIDE 8全方位跑鞋

和世界輪胎大廠合作 打造跑車級耐磨大底

身為前瞻科技HYPER BURST™家族的一員,GORUN RIDE 8的性能表現出色,中底密閉式球型氣囊結構,成就了更輕盈的重量、更高回彈的性能,跑動時能清楚感受到鮮明的避震效果及動能回饋。

SKECHERS首度和世界輪胎大廠-固特異GOODYEAR合作,以優異抓地力及操控性聞名的固特異橡膠作為大底,增強了跑鞋在耐磨度上的表現及止滑效果,有如高性能跑車,全面提升跑者在高速跑步時的操控極限。

固特異大底材質
固特異大底材質的耐磨性媲美跑車(圖片來源:固特異官網)

高穩定度鞋面 潑墨妝點潮流味

跑步時的穩定度以鞋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輕盈平穩的HYPER BURST™底台上,是一體成型的透氣雙色針織工程網布鞋面,柔軟舒適兼顧支撐與穩定,鞋面設計靈感來自街頭潑墨,隨興不羈的墨彩噴灑,展現自我的時尚運動態度。

GORUN RIDE 8鞋面
鞋面潑墨妝點潮流味
GORUN RIDE 8全能型跑鞋
GORUN RIDE 8全能型跑鞋同步推出男女款式,各有深藍及純粹黑配色

GORUN RIDE 8全能型跑鞋打破大家對傳統跑鞋的印象,輕盈、高回彈力兼具時尚感,同步推出男女款式,各有深藍及純粹黑的潮流配色組合,無論追速挑戰或是都會穿搭都相當適合。跑鞋相關訊息請洽SKECHERS官方網站或FB粉絲專頁。

資料來源/思克威爾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