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1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2
跑步減重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3
跑者必備的6個臀肌訓練 讓你跑得更輕鬆、降低膝蓋傷害
陳柏長
陳柏長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2018-10-16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馬拉松 陳柏長醫師 運動傷害 六大馬

2018年4月倫敦馬拉松跑完,回台灣之後的練跑,開始覺得左側膝蓋在跑步的時候都有疼痛感。並且發現膝窩的地方有貝克式囊腫,至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疑似半月板破損,於是在6月中接受手術治療。

自己身處醫界,當然是找相關領域比較好的醫師,主治醫師說基本上一個月就可以復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個多月後,上下樓梯仍難有疼痛感,這樣要下場跑步根本是自殺行為。剛好有個也頗愛運動的同事,之前因為踢球而十字韌帶斷裂,也是到處復健無效後,找到一家物理治療師開的健身房,而回到球場。

這家以運動復健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健身房,或許就是我最後的希望。我不少跑友不管是找網路上有名的復健科醫師,還是有名的物理治療所,傷痛都一直無法復原,業內的人都知道,台灣骨科開刀的技術基本上不輸給世界任何國家。

台灣開刀技術真的沒話說,但手術後的復健,醫師沒說,也非常難尋找到資源。意味著我們有很好的手術治療,但卻沒有辦法讓多數業餘運動員回到原本的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術後復健還有著非常大的缺口。

8月初開始接受運動復健治療,跟復健師討論,一般是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開始做跑動的運動,但是中間卡了柏林馬,說什麼也要去,反正最後就只要走回終點就好。

治療前的評估,發現我的身體素質就算扣掉受傷因素,整體來說算是非常不好(柔軟度算其中一個項目,從小肢體前彎從沒碰到腳趾過,且至少差一個手掌以上的距離)。他們對於我這樣的身體還能去跑數場全馬感到訝異,也認為提升身體素質後才能避免受傷。

有別於一般復健是相對靜態的治療,這家健身中心就是讓身體開始接受有限度的活動,並逐漸加強活動度的訓練。上下樓梯的疼痛感也開始逐漸消失,但是一個月的復健雖然有所進步,並不足以上場比賽。

一個月下來,可以發現這家健身中心,真的是有非常多開完刀後來做復健的病患,但需求一定是大於供給,且這樣的機構可以想見非常缺乏。(宣傳似乎也不足)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運動傷害後還沒復原,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大賽?這是許多跑者都遇過的頭號困擾。陳柏長醫師寫實地還原他如何頂著未痊癒的傷勢,完成人生中的第五場世界六大馬-柏林馬拉松。從賽前對大會的觀感,到賽間跑經的設施,以及完賽後恢復狀況,他都一一描寫地真切而寫實。我們彷彿跟著他一起經歷了這段既痛苦又快樂的跑馬經驗,也透過他的眼睛,有如身歷其境2018柏林馬現場。

​柏林馬EXPO

柏林馬拉松的EXPO在一個舊機場辦,要從機場入口一直走到停機坪。EXPO的規模並不大,跑過這麼多國外馬後,EXPO對我來說只剩下拿號碼布、買一件官方外套的地點,其他的攤商多寡對我來說已經不太重要。

我算是第一天開門沒多久就進入EXPO的跑者,從停機坪帶上參賽者手環,再到領取物資總共走了超過20分鐘,且中途我沒有逛任何一個攤位。拿號碼布的地方也很令人困惑,沒有任何編碼,來告訴跑者你要排哪邊領取物資,最後搞懂了,他是現場印出來。然後因為我賽後選擇批風,因此把晶片放在我手上後,沒有給我任何可以裝物品的袋子,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卻沒有可以裝東西的袋子,WTF。

更扯的是,一般辦得好的比賽,通常就是直接把整袋物資給你。柏林要事先預定是否要完賽T-shirt,但不是在取號碼布的地方給你,要在跑到別的地方領取。但是柏林馬有2處可以領取pre-order的攤位,一個在機場入口,一個在停機坪上,但是領取的東西並不相同,有20分鐘左右的腳程,並沒有人引導該去哪邊領取。

我去詢問過後,只被工作人員兇了不是這裡,剛下機,腦袋還在智障模式,就放棄領取,因為我也不確定我是否有預定,回到飯店看到號碼布才確定我有預定,但數個月前的事,我也搞不清楚是我自己訂的還是旅行社送的。

出了領號碼布的地方,就是官方商品的攤位,adidas的商品居然大缺貨,才開門不到一小時,而且這還是第一天。我敢保證,這是我跑過5場六大馬裡面辦得最差的一場EXPO。

​VOUX試用跑步裝備

Voux廠商在柏林馬的群組,邀請試穿他們的跑步裝備。廠商給的是一件長袖帽T、一件運動短褲。以跑馬季節來說,2018倫敦馬及柏林馬都是非常炎熱的,柏林雖然比4月的倫敦涼爽一些,但還是有超過20度的高溫。(適合跑馬的溫度是10度上下)。

由於整個夏天都沒有進行任何訓練,因此廠商給的物資我是帶到柏林才打開。雖然20度上下的溫度不太適合跑馬,但還是可以感覺到涼意,穿著長袖跑馬是我近4年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要在相對比較高溫的情況下,顯然這是個不太可行的方案。但是穿著去景點玩,還算是相對舒服。

Voux同時有提供了一件跑步短褲,理論上比賽前要試裝跑過,但是開完刀後都沒跑過,也只打算走完比賽就好 。賽前發現這件短褲如果要去輕鬆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跑馬拉松需要裝6條上下的能量膠,就會有些問題,因為只有暗藏的口袋,不太適合當作比賽的服飾,因此最後預計使用原本舊有的裝備上場。

最速賽道

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輕鬆的,跑過馬拉松的人,多少都認同這樣的話。跑過3小時多的完賽時間,由於受傷,5月之後都沒練跑過,雖然有去游泳維持體能,但是要期待跑一場好比賽,顯然是不切實際,柏林馬我跑了6個半小時,可以證明跑慢比跑快更累,可惜了來「最速賽道」比賽的機會。

柏林馬拉松是我跑得第5場的六大馬,進入比賽的寄物起跑區,廁所算是非常的少,也沒有看到提供任何水或食物等物資,紐約、倫敦、芝加哥廁所及飲水或食物都明顯準備充分;東京廁所雖然還不夠多,還是明顯比柏林多上不少。

進入分區起跑點後,可以看到輪椅組在準備起跑,等他們起跑後,才匆忙打開A區的管制讓跑者進入,我覺得這對跑得快的跑者相對不利,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熱身就要起跑。

3月報名柏林馬的時候,我預期可以跑315上下,所以被分到C區。事後受傷是不可預期的狀況,但是可以在第一波起跑還是比較好,天氣超過20度,後半段勢必非常痛苦,要多留一點時間給後面花。

起跑後就先龜在後面,讓要跑快的人先跑,慢慢跑還可以有6分速,心裡想著在530-600完賽應該是有機會的。跑過8公里後開始覺得肌肉疲累、並且有掉速的狀況,這時候也漸漸被第二波起跑的追上,因為真的有些龜速,不停的被人看著號碼布,到底是多不要臉敢填這麼前面的位置。

柏林馬拉松被譽為世界最速賽道

慢慢跑著,開刀的左腳膝蓋開始出現些微疼痛感。事實上,當下已經開始專注於藉由通過一個街口、一個街口的小目標,來慢慢完成一公里,已經無法去欣賞這個城市的景點及路旁樂隊的表演。但是每次經過水站,踩踏在地上的塑膠杯,整片喀拉喀拉的聲音,居然莫名得讓自己變得很開心。

13公里左右碰到老婆,直接跟他說後面應該會爆很大,順便休息聊天,以往的比賽都在搶時間,這次只求完賽,就都無所謂了。之後在半馬處再次跟老婆碰頭,這時候約跑了2小時15分,似乎可以5個半小時完賽。

比賽不是算數學,25公里開始真的撞牆,轉變成跑走策略。這時候開始看到路邊有幫忙跑者按摩的站,而且站數還不少,真的好想去給他們按一下。但不知道躺下來放鬆肌肉後還能不能再跑得起來,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

水站附近地面滿滿的塑膠杯

過了25公里,除了撞牆,路邊的觀眾開始大喊破紀錄了,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破紀錄,但大概也能猜想的到是Eliud Kipchoge,事後也證實是他。隔天不少人去搶購報紙收藏,這樣相對熱的天氣,還能將紀錄往前推進真的不簡單。如果是更適合跑馬的天氣,不知道能在快多少?但是人生沒有假設。

接下來我逐漸進入一段失憶狀態,只記得用走的比例越來越高,肚子也越來越餓(沒吃中餐),很久不曾在賽道上吃固體食物的我,這時候也只好狂吃香蕉。終點似乎越來越遙遠,6小時完賽好像越來越不可能。

最後1公里,當大家開始跑起來時,我完全只能用走的進終點。不管再怎麼痛苦我終於完成了第5場六大馬,只剩下波馬了。後來酸痛了1個多禮拜,當了1週多的walking dead(編按:行屍走肉,亦指喪屍),連肩頸都非常酸痛,我已經用盡全身所能利用的任何方式爬到終點。

賽道路邊的跑者按摩站

4個月前的倫敦馬,還可以跑進前20﹪,4個月後我是以台灣最後第7名回到終點。回到台灣後,給物理治療師評估,似乎沒有太過度的代償產生,繼續按原計劃復健,等物理治療師開綠燈後再開始復跑(應該是明年1月吧),比賽也等真的能跑再開始報名。

這次我是買新加坡旅行社的名額。他們收費比台灣的幾家旅行社都便宜不少,且有多種方案選擇。入住飯店的時候還送了一張Berlin welcome card。Expo前的下午,旅行社老闆還在飯店門口帶大家去Expo(我是自己前往),每天早餐都可以在餐廳看到老闆跟大家聊天。在終點前也能看到老闆在幫大家加油。

這家旅行社除了波馬沒有外,其他六大馬都有合作。小小的一個新加坡,可以養得起一家專門做運動旅遊的旅行社並不簡單(要取得6大馬旅行社資格想必不容易),有問題找他們也都是當天就可以得到答案,不會像之前其他業者轉來轉去找不到負責人,或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發生,整體的服務令人舒服驚喜,也難怪可以成為各大馬拉松的旅遊合作對象。

I'II be back soon.

柏林馬拉松抵達終點線之前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2019-12-25
許立杰瘦身跑步知識庫

江湖傳聞:「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是真的嗎?

很多人會問我說:「我這體重跑馬拉松是不是太重了?」,或者「菁英跑者動不動就4、50公斤,我這體重是不是不適合跑步?」然後就開始覺得必須要先減重,才能開始跑步。

跑步減重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體重下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消耗的熱量大於吸收的,消耗的包括基礎代謝以及日常活動產生,而吸收的熱量自然就是透過飲食。因此對一般沒有運動習慣、飲食也不控制的人而言,規律運動(消耗熱量、增肌並增加基礎代謝率)、加上理想的飲食觀念(營養充足、總熱量降低),你很快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減重效果。

至於很多人擔心體重過重不適合跑步,我建議可以先從快走開始。選擇舒適的鞋子以及彈性優良的路面(例如操場),先建立1週3次快走的運動習慣。等到習慣這個節奏,可以加入慢跑與快走1:1比例,例如慢跑10分鐘、快走10分鐘重複循環,最後才是達到單次慢跑30-40分鐘的目標。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除了體重下降之外,也會伴隨著心肺能力、肌肉力量的增強。所以你不需要等到減到一個合適的體重才開始跑步,而是在合理的限度下,進行合理強度的訓練,對於整體的體力提升會很有幫助的。

減重跟跑步的關係,就是魚幫水、水幫魚。跑步可以幫助減重,而體重降低後,你也更輕盈、可以跑得更好。

快走適應跑步
擔心體重過重不適合跑步,建議可先從快走開始

菁英選手的體重

我們可以來看看現在世界頂尖的馬拉松跑者,男子選手Eliud Kipchoge(世界紀錄保持人):168公分56公斤BMI 19.9;大迫傑(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人):170公分53公斤BMI 18.3;Galen Rupp(美國馬拉松奧運國手):180公分61公斤BMI 18.7。女子選手:Mary Keitany(肯亞馬拉松菁英選手):157公分42公斤BMI 17.0;安藤友香(日本馬拉松好手):160公分42公斤BMI 16.4;Shalane Flanagan(美國馬拉松奧運國手):165公分48公斤BMI 17.6。

單看數字來說,他們確實很瘦。這些選手是天生這麼瘦嗎?多半不是。相反地,他們是為了長跑效率而刻意保持這樣的體重,是為了保持競爭狀態所必須做的犧牲。我看過很多選手私下的心路歷程分享,為了保持這樣的體重,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吃飽」,他們只能吃到「不餓」。而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吃的不是「想吃的」而是「必須吃的」,把握關鍵營養成分之外,還要儘可能的計算總熱量的攝取,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體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菁英選手都有專屬營養師把關他們的每一餐。 所以對於多數菁英選手來說,「不是因為跑得快所以體重輕,而是體重輕本來就是跑得快的條件之一。」

你真的需要這麼瘦嗎?

這麼說好了,菁英選手有人把關營養,而跑出成績是他們唯一關注的事,有時甚至會為了成績犧牲健康,但你可以嗎?

對於多數主業不是跑步的我們,跑步充其量就只是興趣、是自我實現的方式。我明白跑出一個好成績對於很多市民跑者很重要,但是除了跑步,我們還是一樣要上班、工作、過活。減重雖然能直接對運動表現帶來助益,但隨之而來的還有風險。例如很多女性跑者會因為過瘦導致受傷、經期不正常、骨質密度過低等影響,一味追求輕量可能反而有害。

另外,菁英選手之所以減重,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他們的程度已經到達了個體的極限,所以他們必須用盡一切手段追求更好成績。然而對於多數的我們,根本就還沒練到頂。透過規律訓練、避免受傷,所帶來的好處跟成長,往往可以超越透過減重本身產生的正面效益。

另外也要提醒一點,體重只是身體諸多數值中非常粗淺的一項,同時也要配合體脂、肌肉量、骨質密度等綜合評量,而不僅僅是看體重的絕對數字而已。

回到我自己的體重控制

我曾經是個非常愛吃、也非常能吃的人。因為運動量大,所以我總是仗勢著吃多也不會胖,每天都吃得飽飽的。長久下來體重都維持在65公斤左右。

自從投入長跑訓練後,我也開始針對飲食上做了一點控制。例如避免油膩、高油高糖的食物,並且吃大量蔬菜、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澱粉,以及優良的蛋白質跟脂肪。

另外除了規律的跑步訓練之外,我也透過一些重量訓練來加強身體的肌肉量,降低體脂並增加基礎代謝率。目前我在訓練賽季的體重平均是63.5公斤左右,非賽季就會稍微重個2公斤、而到了比賽前一週可能又會再減個1、2公斤到62公斤。這個體重對我來說就是可以長久持續,並且不覺得辛苦維持的重量。

要提升運動表現,看重的是訓練、恢復、跟營養之間的均衡調配。如果增加1、2公斤的體重可以訓練效率更好、恢復速率更高,那說實話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減重。另外,每個人的骨骼重、肌肉量都不同,最適體重也不見得一樣,例如我身邊與我同樣身高的人,也有體重介於65-70公斤的,馬拉松成績還比我好。我們沒有必要看著菁英選手那幾乎完美的身材,就覺得自己非得要減到50公斤、甚至45公斤不可。耐力訓練不是單純靠減重,而減重也不一定就會增加運動表現。有氧訓練、肌力訓練、飲食控制、如何照顧身體、避免受傷,要跑好一場馬拉松要考慮的事情真的很多。跑步,從來就不只是跑步而已。

書籍資訊

• 文章摘自一心文化,許立杰著《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一書。

本書特色
日常跑步筆記+科學化訓練=心靈+生理同步變強!
跑步不只是一個運動,它更是一種生活。
如何在工作、家庭、興趣、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堅持日復一日一日的枯燥練習?
Jay熱血、暖心還不小心帶點幽默的文字會讓你獲得力量!

矽谷工程師、一個市民跑者,全馬238的訓練法!
一個在矽谷工作的全職工程師、市民跑者全馬跑進2小時38分鐘,這個「奇績」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套扎實、週期化的訓練讓跑到挫折痛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時可以有所突破!
詳細分析裝備挑選、訓練規劃、賽季飲食指南、全馬400、330、300、240課表……幫你打造一個適合跑馬的身體。

• 更多一心文化《Jay的跑步筆記》資訊 請點此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必備的6個臀肌訓練 讓你跑得更輕鬆、降低膝蓋傷害

2019-05-23
微肌男子跑步動學堂跑者肌力跑步訓練訓練動作增肌健身

身為跑者的你還認為「跑步當然是用腳跑」嗎?那觀念要修正一下了!為了減少跑步時對膝蓋的依賴、降低受傷風險,你的每一步力量出處其實應該在臀部,也就是要「用屁股跑」。事實上,跑步時股四頭肌和小腿出的力量較小,髖屈肌、臀肌與大腿後側的膕旁肌需產生的力量大得多,三個肌群產生力量的過程在生物力學上稱為「髖關節伸展」,因此跑者除了練腳,把屁股練好更實在!以下6個動作,助你增加跑步表現、減少膝蓋傷害。

跑者必備的6個臀肌訓練 讓你跑得更輕鬆、降低膝蓋傷害

1. 單腳硬舉 SINGLE-LEG DEADLIFT

1. 雙腳直立預備。

2. 單腿微彎,另一隻腿向後抬,身體保持打直,腿抬到盡可能讓身體與地板平行。

3. 回到站立姿,每條腿各做2-3組12次。

©POLAR

2. 側躺抬腿 SIDE LYING LEG LIFTS

這項運動除了鍛鍊髖屈肌和臀肌,還能鍛鍊腹斜肌。

1. 側躺在地面,靠地面的手自在伸展,另一手可放在臀部。

2. 靠上方的腿向天花板方向抬起,放下時腿仍保持離地。

3. 若要增加強度,抬起的腿放下時可讓腳趾觸碰地面。

4. 每側各做2-3組30秒。

©POLAR

3. 單腳橋式SINGLE-LEG HIP BRIDGES

這項運動非常適合訓練下背部、髖屈肌和臀肌。

1. 上半身平躺地面,一條腿彎曲、另一條腿伸直。

2. 運用彎曲腿的力量把臀部向上推,使肩頸、背部、臀部與伸直腿呈一直線;同時彎曲腿以腳跟著地增加強度。停在此動作深呼吸數秒鐘。

3. 放鬆平躺回地面。

4. 每條腿做2-3組15次。

©POLAR

4. 彈力帶後拉 THERABAND DRIVE BACK

1. 彈力帶的一邊綁在重物上,單腳的腳後跟套上彈力帶。

2. 站立,沒套彈力帶的腳踩地保持平衡(手可抓其他物體保持平衡),套著彈力帶的腳先往前伸預備,再往後拉至彈力帶緊繃,重複此動作。

3. 每條腿做20-25次。

5. 彈力帶驢子踢腿  DONKEY KICKS WITH THERABAND 

1. 四肢著地跪姿,背部打直。彈力帶一端纏繞在膝蓋上、另一端纏繞在腳底。

2. 纏繞腳底的腿向後上方伸展,伸到盡量超過身體高度,過程中專注於臀肌收縮。

3. 每條腿做15-20次。

6. 直腿跳躍 Straight leg bounds

1. 雙腳站立地面,使用臀部力量左右腳輪流向前大步跳躍,全程保持雙腿伸直。

2. 可隨訓練次數逐漸加速。

3. 練習起初以50公尺為目標,之後漸進延長到100公尺。

 

註:以上部分訓練名稱台灣無通用翻譯,以暫譯為主。


資料來源/POLAR, RUNNERSCONNEC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