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達到理想身高,父母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陪孩子運動。大量的研究證實,有運動習慣的孩子的身高比不運動的孩子普遍高 2-3 公分。在新書《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中,作者潘慧醫師提出不同年齡適合的運動形式,本文適合給 3-5 歲兒童的家長參考。
運動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我們體內有一種激素叫「內啡肽」(endorphin,亦稱腦內啡),它是一種由腦下垂體和下視丘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感覺,還能幫助人緩解壓力。而運動可以幫助人體分泌更多的內啡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運動完之後,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心理往往會感覺愉悅、快樂。孩子運動之後,體內的內啡肽會提高,情緒會更加積極,而積極的情緒本身就能促進生長發育。
其次,運動之後孩子因為比較疲憊,睡眠品質就會明顯提高,而生長激素的分泌峰值就是在睡眠時,好的睡眠會促進人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孩子睡得越好,個子自然會越高。
我見過很多類似的例子:父母帶著孩子來就診,在給孩子進行檢查之後,我多半不會給他開藥,而是幫助他調整飲食結構,並且給他制訂運動計畫。一般來說,孩子按照我給的醫囑有規律地進行運動,不出 3 個月,他的身體就會變得比原來更好。半年或者 1 年之後,我們給孩子測量身高,多半會發現孩子的生長速度比以前快了。
再次,適當的運動還對骨骼生長有幫助,能夠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增加骨的血液供應,讓骨骼得到更多的養分。這樣一來,骨骼就能快速地增長,骨骼的品質也會變得更好。比如,骨骼的橫徑增寬、骨髓腔增大、骨的重量增加、骨皮質增厚、骨密度增加。總體而言,運動會讓我們的骨頭生長加速,而且越長越結實。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應該選擇不同的運動形式,儘量遵守孩子身體發育的規律。
適合 3 歲孩子的運動形式
3 歲的孩子處於運動的起步階段,身體還比較弱小、柔嫩,不太適合複雜的運動。這個時期,我們要特別關注提高孩子手腳協調的能力。醫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感覺統和,簡單來說是孩子大腦和身體配合的能力。手腳越協調,孩子將來的大腦發育就越好。
這個時期,我們最提倡的是爬行、攀登,比如爬樓梯、爬沙發等。 再大一點以後,可以讓孩子慢慢地跑。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遊戲來督促孩子跑動,比如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玩皮球、追氣球、追肥皂泡泡等。 除了正向的跑以外,還可以通過變向跑,比如故意把玩具放到身後,不斷地改變方向,讓孩子來追玩具,這種變向的跑動可以提高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和下肢的肌肉力量。 再接下來,可以跳繩、跳格子。通過增強孩子的協調能力,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運動,更喜歡運動。
適合 4 歲孩子的運動形式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活動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試著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到太陽底下邊運動邊進行日光浴。
可以去戶外做操、跑步、打球。比如隔著 1-2 公尺給孩子一個球,讓孩子主動去抓球。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孩子手指的精細運動能力,全面提高運動協調的能力。
5 歲以後哪些運動能促進身高發育
從 5 歲開始,就要進一步提高運動的強度,並且選擇多樣性的運動方式了。比較適合這些「大孩子」的運動形式是伸展性運動,比如健身操,還可以增加一些彈跳性的活動。
對於 5 歲以上的孩子,我最推薦的是跳繩。我在北京協和醫院是有名的「跳繩教授」,恨不得讓所有小朋友都去跳繩。跳繩能夠促進孩子的手腳協調,是非常有效的感覺統合訓練方式。另外,跳繩這項運動對於場地沒有限制,如果室外空氣不好,在室內跳繩也是很方便的。
另外,適當進行全身性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這些都是能夠擠壓軟骨板的運動,軟骨板受到刺激就會快速地增長,同時促進孩子長高。 總體來說,要引導孩子愛上運動,並且養成持之以恆運動的習慣。這對孩子來說,是受益終身的。
最後還要強調一個誤解:很多父母一想到讓孩子長高,就讓孩子做「吊起來」的運動,比如拉單槓、雙杠。這類運動看起來好像會讓孩子長高,事實上拉開的是關節間隙,而不是真正讓孩子的長骨變長。
我小的時候,媽媽特別喜歡要求我背著書包,雙手抓住門框上面,掛在門框上,希望我能長高。但是我掛著掛著發現胳膊「越變越長」了。實際上,這並不能促進長高,因為拉開的是關節間隙,不久就會被「打回原形」。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潘慧著《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一書。
【本書特色】
1個觀念改變,你的孩子可能比預期多高 10 公分!
本書由內分泌科醫師、兒童生長發育專家潘慧,統整了超過 10 萬名兒童、青少年長高的案例,一步步教父母關於孩子從 0 到 14 歲生長發育的知識和技巧。讓你抓住孩子的生長黃金期、挖掘孩子的生長潛能,讓他比預期多長至少10公分!
★內容專業,涵蓋完整面向
•這是關於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兼具專業、系統化和通俗性的指導用書。
•內容包括身高監測、避開長高的迷思、飲食習慣、睡眠方法、運動方式、情緒管理、輔助手段、專家解惑,並加值提供大量增高食譜。
★以年齡分類,實用性高易執行
適用年齡涵蓋從孩子出生(0 歲)到青春期(14 歲),全書架構以 0-3 歲、3-7 歲、8-14 歲區分。內容附有清晰直觀的身高監測表格、資料圖、插圖、增高食譜等工具,便於父母幫助孩子管理身高。
• 更多《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 鐵人賽大鵬灣站,將於 12 月 5、6 日在屏東東港大鵬灣登場。這次活動特別將終點設於新落成的「濱灣之心」,其蛋形外觀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故有「大鵬灣的海上寶石」之稱。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賽事吸引逾一千六百名選手報名參加,也是全台唯一封閉國道三號(南州—大鵬灣)的鐵人賽,在屏東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各協力單位的全力支持之下,精彩可期!
第七屆「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由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和台灣鐵人公司共同主辦,為了讓選手每年藉由參與賽事,攜家帶眷來屏東東港輕旅行,除了賽事活動規劃在地特色市集,邀請相關店家擺攤之外,現場還提供在地美食,好吃又好玩。參加者也可將東港、小琉球及屏東周邊的旅遊景點都一起規劃進行程。
邁入第七個年頭的 LAVA 大鵬灣站,賽事項目除了有鐵人三項標準距離 51.5 公里組(游泳 1.5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還有 53 公里的鐵人二項組(路跑 3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路跑 10 公里),以及 50.3 公里組(游泳 300 公尺、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讓更多民眾能參與鐵人三項運動。這屆另設置 LAVAKIDS 小鐵人賽事,小鐵人活動後特別結合在地業者安排獨木舟以及紅樹林溼地生態體驗,並同時欣賞鵬灣跨海大橋開橋秀,讓所有來參與鐵人三項賽的朋友們,有更多元化的體驗感受。
今年賽事將有 23 國約 1,600 名鐵人好手參賽,並邀請了許多實力堅強的選手,包括「三屆全運會鐵人三項冠軍」張團畯、「2020 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女子冠軍」郭家齊、「首位進軍東京奧運測試賽鐵人國手」張綺文等等。三位選手皆是國內鐵人三項運動的一時之選,也將會在本次賽事中一決雌雄。
除了台灣選手之外,大會也邀請了熱愛台灣的日籍在台選手「日本人歐吉桑」下坂泰生,透過不同國籍選手的參賽體驗,發揮以運動推廣國際觀光的最大效益。
本賽事延續去年再度設立「自行車賽道破紀錄獎」,只要 51.5KM 標鐵組能在 2 小時 30 分內完賽,並打破 2019 年 LAVA 大鵬灣站由謝育宏寫下的自行車賽道紀錄 55 分 29 秒,大會就送出 Profile Design 高級碳纖輪組乙組!(若有兩位以上破紀錄,取最速者送出乙台),鼓勵參賽選手們勇於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紀錄保持人謝育宏今年也將再次參戰,力保自己的賽道紀錄,並將與「全運會三冠王」張團畯力拼再創紀錄,賽況精采可期。
接力組部分特別增設了「賽道最速獎」,希望鼓勵游泳、自行車、跑步各單項傑出的運動選手,有一天也能朝著獨立完成鐵人三項賽事邁進!
在賽前記者會上,「全運會三冠王」張團畯笑說要力拼「自行車賽道破紀錄獎」,打破謝育宏紀錄,把高級碳纖輪組帶回家。鐵人國手張綺文最期待游在大鵬灣潟湖中,給自己訂下 20 分鐘內完成游泳賽段的目標。「2020 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女子冠軍」郭家齊則說很期待全封國道的自行車賽道,要好好享受極速狂飆的快感。
這屆賽事是一場充滿在地特色的比賽,游泳將在大鵬灣帆船基地進行,自行車封閉國道南州大鵬灣段及環灣大道,讓選手享受極速騎乘的樂趣,路跑賽段則在環灣大道進行,而終點則設立在新落成的「濱灣之心」,可飽覽秀麗的鵬灣大橋、大鵬灣的潟湖、濕地生態景觀。
賽後,主辦單位也將提供當地特色美食,以及提供可回收餐具租借,讓完賽選手品嚐在地好滋味之餘,也能為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去年由台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帶領的「身心障礙接力組」選手,他們在場上努力不懈奮戰的身影讓人印象深刻,今年姜教授再次帶領身障選手們重返大鵬灣,希望透過身心障礙選手和一般選手合作以接力方式,分別完成游泳、自行車、路跑三項比賽,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活動,並盼使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之議題散佈社會大眾心中,推廣「享受運動不分任何身分」之核心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賽事也與「華山基金會 – 東港愛心天使站」合作做公益,在 12 月 6 日賽事當天各組選手只要在時間內完賽,每完賽一名選手我們就將捐出新台幣 50 元公益款項給華山基金會 – 東港愛心天使站。希望鼓勵所有選手努力堅持到最後一刻,讓選手們堅持的精神化為大愛,透過鐵人不懈的精神守護更多的獨居老人。
「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將於 12 月 6 日上午 7 點開賽,為了提高賽事安全至國際等級,將於 12 月 6 日上午 5:30 至 10:30,封閉國道 3 號南州交流道至大鵬灣端雙向路段。敬請民眾注意道路管制狀況,提早改道。賽事當日歡迎大家到賽道旁觀賽、替選手加油打氣!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方文山,《布拉格廣場》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每當於耳邊響起一次,就又不經對布拉格好奇一次......
1995年在奧運傳奇人物Emil Zátopek的贊助下,布拉格馬拉松誕生了,當時有958 名選手參加了首屆賽事。目前布拉格國際馬拉松是國際田聯金標賽事,有三分之二的參加者來自於55個不同的國家,並成為世界上沿途風景最美麗的馬拉松比賽之一。
捷克路跑聯盟主席曾說:「這是你所能參加的沿途風景最美的穿越城市的馬拉松。」出發點在舊城廣場,從老城起跑,沿著伏爾塔瓦河畔的古老街道,穿過查理大橋、火藥塔、市政廳等重要歷史遺跡,看紅瓦黃牆和各式穹頂建築,一路風景如畫,宛如奔跑在中世紀的畫中,探索著歐洲最美城市的神秘和浪漫,這無與倫比的美景往往讓人往往忘記了比賽。
你也將跑過布拉格小城區,小城區實際上並不「小」,它和老城區遙相呼應,由查理大橋連接,成為伏爾塔瓦河兩岸的靚麗風景。1257年,布拉格小區出現,系將布拉格城堡下的幾個居民點合併成一個行政單位。這是在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統治時期。新建的城鎮獲得准許成為皇家城鎮。居民主要是由國王邀請來的德國工匠。儘管這是座皇家城市,但是國王並沒有完全掌握這座城市。到該世紀中葉,該城更名為小區。
連結跑向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上總共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水之上,將兩岸的哥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連成一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查理大橋,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保護這座大橋,橋上已禁止一切車輛通行,只供遊人行走遊覽。而在比賽當日,這座橋完完全全屬於跑者。
隨後你還將跑向契夫橋,橋兩端有高高的紀念柱,柱頂有帶翅膀的天使像。跑過契夫橋,你也許會看到風馳電掣般折返而來的黑人選手,布拉格馬拉松賽道非常有利於創造佳績,肯亞選手Eliud Kiptanui 在2010年創造的2:05:39的記錄,是在五月份舉辦的世界馬拉松賽事中的最好成績。
火藥塔是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德式城門,是該市的地標之一。 火藥塔修建於1475年,是布拉格的13座城門之一。最初興建時,它通過小橋連接皇宮。但是它尚未完工,在1485年,國王 Vladislav Jagellonský就將他的住處遷到了布拉格城堡。
除了風景,這裡還有最美麗的人。捷克人口稀少,但是在比賽日,布拉格全城居民都匯聚在賽道旁為跑者加油,每隔二、三公里就有的樂隊也讓布拉格賽道變得熱血沸騰。長達七個小時的關門時間,讓任何初馬跑者都有信心完賽,就連捷克馬拉松主辦單位的高層,也一直守候在終點區,為每一個跑者加油。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
比賽時限:全馬/7小時0分
比賽報名日期:前一年的9月份 (ex:2017 布拉格馬拉松,報名日期為2016年9月2日~2016年9月30日),※採順序報名制 (如達額定人數後,報名即截止)。
比賽日期:每年5月上旬,2017比賽日期為5月7日
報名費用:全馬/110歐元
【參賽資格】
年滿18歲即可報名參加
【報名費包含】
1. 帶有計時芯片的號碼布
2. 高品質的參賽包
3. 終點完賽紀念獎牌
4. 起點存包和更衣室
5. 賽前賽後的免費按摩
6. 每2.5公里補給站
7. 選手現場表現的郵件
8. 完賽成績通知短信
9. 在線證書
10. 雜誌
11. 賽事當天免費交通
12. 免費進入指定博物館和名勝古蹟的機會
13. 博覽會合作夥伴提供的特價優惠
通過跑步去幫助別人,這比您想像的更簡單和有效。參與活動會讓您有更特別的比賽體驗,這也是個可以擴大社交的好機會。此外,您的捐助是有針對性和即時性的,您可與想要進行捐助的組織直接聯繫。
在國外,通過註冊非營利組織參加比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很高興宣布這種具有現代感和吸引力的跑步方式也開始帶動我們這裡的跑者。 2015年,有4620位跑者因為慈善參加捷克路跑比賽。在同年的倫敦馬拉松賽上,舉行了世界上最大型的單人籌款活動,共有3萬7千名跑者參加!捷克為慈善而跑的跑者數量不及倫敦,但慈善跑也已經在這裡發展起來,跑者數量也會不斷增加。 2016年,就有5287名跑者為了慈善而跑。
如何進行慈善跑?很簡單,只需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轉到非營利組織名單頁面
選擇一個非營利組織
與所選的非營利組織取得聯繫
該組織負責人會向您說明活動詳情並出售參賽號,他們甚至會向給您一次成為優秀跑者的機會,讓您感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優秀。
2017布拉格馬拉松相關資訊
[附錄] 有提供布拉格馬拉松相關行程的台灣旅行社如下:
福泰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