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1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2
革新與重塑 : 2019 NIKE FREE 跑步系列產品
3
距離跑 Distance Run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2018-11-09
話題 跑步 運動裝備 穿戴裝備 生活

專業運動藍芽耳機品牌Jaybird以「為跑者而生」品牌精神出發,宣布贊助七位台灣菁英選手百萬訓練經費,力挺「真男人」張嘉哲、「追夢女俠」陳宇璿、「馬拉松寶貝」曹純玉等7位選手進軍2020年東京奧運、2019年拿玻里世大運等國際比賽。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Jaybird力挺7名選手進國際賽事

Jaybird宣告與台灣七名菁英選手長期合作,包括目標前進2020東京奧運的張嘉哲,參加過奧運、世錦賽、世大運大三元的「追夢女俠」陳宇璿,半馬歷代排名第二名曹純玉,台灣第一位「職業越野鐵人」江晏慶,「長跑甜心」張芷瑄,目標2019世大運的「天才跑者青年代表」李翰暄,以及長跑好手「萌少女」陳雅芬等人,藉此推廣台灣的跑步運動。
 
出生跑步世家的張嘉哲說,跟品牌合作對職業跑者來說是正向幫助,除了經費,還有很多精神上的幫助,例如民眾的支持能讓更多人願意了解跑步,我們需要被支持和理解,這些正向力量能幫助我們突破。至於未來規劃往2020東京奧運邁進,雖然2014年受傷後有不斷恢復,之前跑出2小時49分59秒,但目標是2小時48分以內,希望能在2019年突破這個目標。
 
江晏慶表示,近程目標是明年三月的亞洲田徑錦標賽,因為之前身體有累積一些傷害,年底前想讓身體好好恢復,明年開始花3-4個月時間專注備戰亞錦賽。因為越野跑通常是自己一個人往山上跑,有音樂陪伴會不那麼孤單,讓訓練時比較有趣。

張嘉哲(右)與江晏慶(左)

簽約記者會中,現場6位跑者包括張嘉哲、張芷瑄、陳宇璿、江晏慶、李翰暄、陳雅芬都在Jaybird菁英跑者牆上,簽名並寫下一句勉勵的話。張嘉哲寫下「先求帥再求快」、江晏慶寫下「過冒險的精采人生」、張芷瑄寫「加油」、陳雅芬寫「我跑我享受」、陳宇璿寫「永不放棄」、李翰暄寫「勇往直前」。
 
透過選手的經驗分享,鼓勵民眾只要每跨出一步、多跑10公尺、多撐1分鐘…,都是超越極限的一種表現。透過運動的熱情、音樂的力量,將自己帶領到下一個極限。Jaybird的全球口號”Power Your Passion”傳達的就是這個精神。

6位跑者在Jaybird菁英跑者牆上,簽名並寫下一句勉勵的話

運動風襲台   「潮 」運動引領風潮

近年來,台灣不論跑步、健身、戶外等,不分年齡及族群,已成為台灣民眾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動。Jaybird 無線藍牙運動耳機是全球第一款專為運動打造的藍牙耳機,藉由在各種路跑環境中測試,打造出輕量及舒適貼合的設計,並擁有國際防護等級IPX7的防水功能,以符合各種運動情境的需求。此外,透過Jaybird App應用程式,可自訂歌單及等化器,客製化專屬自己的音樂體驗。
 
羅技台灣總經理賴明嵩表示:「台灣運動風氣漸漸興盛,民眾對於運動裝備的需求也逐漸提升。不僅在規格上的要求,更透過配件品牌的選擇,展示品味及『潮』態度。Jaybird自2016年由羅技集團收購後,更跨出美國運動耳機領導品牌的地位,現於歐洲、香港、日韓等地的銷售都有亮眼表現;今年起,也將致力於台灣市場的投入。Jaybird不僅現為美國三鐵協會官方指定訓練用耳機,亦是美國Ragnar接力跑系列賽事、橫跨歐美亞的搖滾馬拉松公路跑系列運動的跑者愛用品牌。」

資料來源/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森林跑站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革新與重塑 : 2019 NIKE FREE 跑步系列產品

2019-03-21
鞋子NIKE跑步配備館

Nike Free系列跑鞋讓雙足盡情彎曲、伸展、活動自如。2019年, Nike Free跑步系列產品攜革新設計元素回歸,相對於耐克傳統跑鞋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為跑者帶來更接近赤足般的穿著體驗,盡享自然律動。

革新與重塑 : 2019 NIKE FREE 跑步系列產品

Nike Free跑步系列產品為短距離跑步訓練打造。全新Nike Free系列跑鞋的中底緩震泡棉稍硬(與2004年推出的鞋款更為相似,提倡更接近赤足的腳感),能讓雙足更直接地感受地面,打造更加自然的律動。中底和外底結合雙向切割彎曲凹槽,賦予邁步動作出色靈活感。基於數據分析,中底的刀槽花紋深度各異,當雙足貼合鞋底時,會自然彎曲、伸展以增強運動感,塑造更自然的律動。

Nike Free RN 5.0

Nike Free RN 5.0跑鞋在靈活性方面進一步提升, 跑鞋的前後掌高低差進一步縮小。同樣,本次一起推出的全新Nike Free RN Flyknit 3.0跑鞋,較2018鞋款,前後掌高低差也略有縮小。

Nike Free RN 5.0

Nike Free RN 5.0跑鞋搭載輕薄的彈性針織鞋面,並運用了精簡的繫帶系統;而Nike Free RN Flyknit 3.0跑鞋則採用了無鞋帶構造的Nike Flyknit鞋面和第二層鎖定覆面, 以增強自然的腳感,打造如第二層肌膚般的貼合感受。全新Nike Free跑步系列產品整體美學所呈現的效果是該系列鞋款經深入研究後達成的成果。更小的swoosh設計標誌著該系列跑鞋產品適用於較短距離的跑步。

Nike Free RN 5.0

全新Nike Free跑步系列產品將於3月20日起面向Nike Plus會員率先發售。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距離跑 Distance Run

2017-01-17
間歇訓練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跑步字典

距離跑是發展耐長久的項目,長時間連續的肌肉活動,是這個項目的特點。它一方要求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維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據比賽的情況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運動員在跑的全程中,正確地掌握技術和合理地分配體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跑得輕鬆協調,重心移動平穩,直線性強,有良好的節奏;要盡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鬆交替的能力,既講究動作效果,又注重節省體力。這些要求,跑的距離愈長,它愈顯得重要。各種距離跑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距離的長短和跑的強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術細節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距離跑

速度跑的訓練方法

在田徑場上,身為中距離跑的運動員應具備較高的速度耐力水平,以高速跑完全程的能力。從生理學角度講 ,該項目屬於極限下強度。在比賽中運動員血液中血乳酸會大量增加,最大吸氧量及肺活量等生理學指標都表現出較高水平。從而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很高的耐血乳酸能力和強有力的心肺功能。
 
針對以上問題,接下來就介紹幾種距離跑的訓練方法:
 
均速跑:長時間快節奏越野跑,是發展機體有氧能力的基本手段,這種跑開始會感到缺氧。因此,它既是發展機體有氧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發展機體無氧能力的手段。
 
間歇練習:能夠很好的提高心肺功能和機體有氧代謝能力,其休息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採用走或慢跑的形式。間歇練習比持續練習能使人完成更大的運動量,且鍛煉的方式有所變化。
 
法特雷克:是瑞典名詞,意為速度運動,是一種與間歇練習相近的長距離的鍛煉方法。一般是在大自然中進行,空氣新鮮的地形,地勢變化多端,可以很好的調節鍛煉者的心情,有利於消除由於動作單調,環境單一所造成的枯燥感和精神疲憊,能提高鍛煉效果。主要以變速越野跑遊戲的形式,採用快跑,慢跑,間歇跑,變速跑等不同強度的跑和越野走相結合的一種鍛煉手段。訓練者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時調節鍛煉的負荷:一般每次鍛煉的時間可掌握在30分鐘左右。

綜合練習:是由幾種不同的鍛煉內容組成,如慢跑,騎自行車,徒步,爬山,游泳等防止身體單一練習的枯燥感及過度疲勞症。

距離跑的注意事項

上述是一些較為基本且容易掌握的訓練方法,但是距離跑是一項強度和訓練量很高的運動,所以在此,特列出一些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 準備活動:無論那項運動,它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的環節。準備活動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訓練的效果,而且可以將運動中的受傷率降為最低,望大家重視。
  2. 循序漸進:在距離跑練習中,沒有一定的量和強度是不行的,而大多數跑者距離跑基礎較差,如果時間短,運動負荷增長太快,跑者身體會不適應,心理就會對距離跑產生畏懼感,從而打消了積極性。增加運動負荷的時間持續長,練習過程中就會逐漸適應。
  3. 要學會利用運動心率來判斷自己的疲勞程度,從而更好的安排訓練強度。
  4. 休息恢復:每次鍛煉後都應有恢復修習得時間,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的回流心臟,以避免血液過多分佈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頭暈等,休息恢復還以減輕劇烈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感,使運動疲勞更好的恢復。

參考資料

1.《跑步的科學》,采實文化出版 (2016)
2. Runners World
3. 跑者廣場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