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成功抵達南極點!極地教練陳彥博:平安帶團隊完成挑戰就是最大成就
1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成功抵達南極點!極地教練陳彥博:平安帶團隊完成挑戰就是最大成就
2
正妹登山家詹喬愉
正妹登山家詹喬愉︰登山是需要學習的
3
2018 Freeride World Tour 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 挑戰極限自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成功抵達南極點!極地教練陳彥博:平安帶團隊完成挑戰就是最大成就

2018-12-24
話題 戶外運動 超馬 新聞 陳彥博

聖誕節前夕,遠在世界盡頭12,790公里遠的南極長征隊捎來捷報!歷經近一個月狂風暴雪、頂著零下30度低溫,南極長征隊克服「高原路線」的險峻環境,共前進350公里,終於在智利時間12月22日傍晚6點(台灣12/23凌晨五點)成功完成挑戰,成為台灣首支以越野方式抵達南極點的長征隊。隊員中的極地教練陳彥博,繼拿下全球四大極地大滿貫總冠軍殊榮,及不丹200公里高山、冰島冰與火250公里等兩項難度極高的超馬冠軍後,足跡已踏遍全球的他,今年終於站上南極點,在世界盡頭寫下嶄新里程碑。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成功抵達南極點!極地教練陳彥博:平安帶團隊完成挑戰就是最大成就

極地教練陳彥博:氣候極糟任務困難加劇 完成挑戰極不容易

經過多日的嚴苛挑戰,陳彥博透露:「這次任務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天氣變化,因為從大風雪到大晴天,轉變通常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這使得隊員剛出發時有許多的不適應,而身為最有極地經驗的隊員,自己必須於極短時間內做出行動方針。」如今成功完成挑戰,面對一路扶持的隊員們,陳彥博最想跟他們說:「南極點挑戰結束後,要將在此鍛鍊出的堅強心態與學習帶回台灣,並永遠放在心裡,這才是任務最重要的收穫。」在與父母的連線中,彥博表示:「爸媽不要擔心,我完成了! 接下來我應該能戰勝更多挑戰」,放下擔心後的彥博父母,則笑著回應:「不要再挑戰了啦。」

談到此次擔任極地教練、帶隊「前進南極點」,陳彥博坦言曾經有過低潮,不過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堅持下去,彥博表示:「天候狀況很糟糕,身為教練還要帶著團隊前進、完成目標,這對我來說是這趟冒險中最大的挑戰,即便每天都很不安,我仍不斷鼓勵自己與大家不能放棄,要把隊員平安帶回家!」回國後,陳彥博希望借重自身經驗,繼續鼓勵年輕人把夢想做大,勇於挑戰舒適圈,無論結果如何,相信一定會獲得更多不同的人生體悟,出發,就對了。

陳彥博成功抵達南極點

冒險歷經重重波折困難 南極長征隊員預計1/8抵台

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長征隊長征隊自11月13日從台北出發,挑戰過程波折不斷,原訂路線為660公里的岸到點(Coast to Pole),但出發後即因連日暴風雪造成行程延誤,在盤點糧食、物資、南極大陸天候等各項因素後,改挑戰難度升級的「高原路線」。全隊從南緯87度、2545公尺的海拔高度出發,一路上空氣稀薄,風勢強到很難站立,隊員們更一度歷經失溫、凍傷、「white out」現象,在種種考驗身心的艱鉅挑戰之下,終於在智利時間12月22日傍晚6點左右正式到達南極點。 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啟動「前進南極點」計劃寫下台灣史上的記錄,成為台灣第一支長征南極點達陣的隊伍,隊員親身挑戰極限,激勵新世代的年輕人,要更勇敢做大夢、為自己的夢想冒險。隊員們將在智利時間12月25日拔營,帶著長征世界極南盡頭的榮耀,在2019年1月8日早上回到台灣,並分享更多南極冒險故事。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成功抵達南極點

關於橘子關懷基金會

橘子集團是一個夢想的集合體,匯聚了創辦人Albert、橘子人們的夢想,更乘載了許多社會大眾的夢想。在成立十幾年後、不斷地接受許多外界的支持、幫助的遊戲橘子,開始反思、期許自己能夠有更集中資源、組織性的付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於是,2008年1月4日,橘子集團正式啟動「橘子關懷基金會」。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正妹登山家詹喬愉︰登山是需要學習的

2020-06-20
人物誌登山專訪故事戶外運動

綽號「三條魚」的詹喬愉,外表既嬌小又秀氣,但與其稱讚她正妹登山家,不如說她是台灣登山界的女中豪傑!身為台灣第二位登頂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台灣第一位登頂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的女性,已是箇中翹楚的三條魚,對登山仍懷著謙卑且心生敬畏,除了不斷強調「登山是需要學習的」,更胸懷開放地認為,登山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用什麼心態去看。

正妹登山家詹喬愉
正妹登山家詹喬愉︰登山是需要學習的

大學時期想學多一點 學到成為搜救員

三條魚人生中的第一座山,是高三時期和同學一起登上雪山東峰、主峰,沒想到「一試成主顧」,因為覺得登山很有趣,在大學時加入了登山社,進一步接觸專業訓練。

為什麼想涉獵專業訓練?三條魚表示,起初動機只是想學多一些如繩索、溯溪、急救等相關技能。學了之後,她開始想要在更多地方能實用,另外也覺得這是唯一能對社會付出的地方。三條魚直言︰「對社會的付出通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沒有錢,但我可以用登山專業去幫助同好或是需要的人,所以當時就加入搜救隊幫忙。」

三條魚在2010年正式加入北區搜救委員會,現為新北市消防局新板山搜義消分隊的一員,參與過數次山難救援。

三條魚訓練繩索技能
身為新北市消防局新板山搜義消分隊搜救員的三條魚,與同袍訓練繩索技能
搜義消分隊的搜救員們訓練繩索技能

去爬自己想爬的山 誤打誤撞把登山當志業

大學畢業後,三條魚原本沒有想把登山當職業,但後來發現,任何工作都無法讓她有足夠時間去爬山,而原本學會的登山技能,在進入工作後再也無法增進。當時仍年輕的她,想花兩三年去爬自己想爬的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於是決定先從事一些登山相關工作。

連她自己都沒料到,不知不覺,這職業就一直做下去了。她表示︰「學習沒有盡頭、目標也沒有盡頭,以前覺得我爬到一個程度就回來做一般工作,但現在發現永遠都追尋不完。」

三條魚
三條魚2019年於尼泊爾的登山照

從挫敗中學習了解不同人

問及三條魚在豐富的登山經驗中,什麼事讓她感到最挫敗?沒想到,並不是許多媒體曾報導那段受困冰河26小時、在生死交關中遊走的經歷,反而是在帶領隊員登山遇到的溝通挫折。

大學時期,三條魚帶一群登山社學弟妹上山,其中一名隊員走得非常慢,每天都有各種理由不往前走,更曾整整一天只走200公尺,走兩三步就坐在地上。當下她無可奈何,又不能丟下隊員不管,因為如果真的丟下他很可能死在山中。三條魚試著問隊員「你是不能走還是不想走?」沒想到隊員回她「不想走」。

「我當時真的不懂為什麼?到後來才知道,其實他的腳受傷了,但當下沒有講出來這個情況,讓我們找不出原因。」原本預計6天走出登山口,但因為這名隊員拖到9天才完成,一行人在山上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斷糧。幸好後來嚮導把其他隊員先送出去,其中一些學弟妹再背著食物回來補給糧食,大家互相換手、甚至輪流背這名隊員走。最後,在森林警察支援下,他們終於在入夜後把隊員背回登山口。

「登山能學到很多事,取決於你用什麼心態去看」

三條魚表示,登山運動不像馬拉松或其他競技運動,你只需要跟自己比較,因為每個人、每一次上山目的都不同。她直言﹕「在我登山過程中,一開始都會用自己的想法去認為別人登山跟我一樣,但後來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理由,而且享受在其中。」

現在的她以開放心態看每一位登山者︰「我們可以聆聽別人的追求,不需要跟別人做比較,只需要跟自己比較就好。」

至於對一般熱愛山林、或想挑戰登山的民眾,三條魚不斷強調「登山是需要學習的!」如果用自以為是、只靠運氣的心態登山,那可能就無法應付路徑不明顯時該怎麼走?遇到天氣突變、山路坍塌、隊友出事等突發狀況該怎麼處理? 三條魚指出,在山上很難找外援,大多事情必須自己面對,此時擁有判斷和處理事情的能力相當重要,而這些能力就是要透過學習而來。

三條魚在玉山主峰
三條魚在玉山主峰應觀眾要求在玉山石頭仆街

面對疫情變動 保持體力蓄勢待發

三條魚近期目標是用3至5年,登上全球14座超過8000公尺高山。但她坦言計畫趕不上變化,一是無法控制贊助金費來源,二是像今年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使出國訓練或完成目標的時間都遙遙無期。

不過,三條魚表示,她平常仍持續用登山來訓練和保持體能,例如花1天時間走別人需要3-4天的路程,以這種高強度方式提升體能。此外,海拔的適應對登山也相當重要,她坦言「因為疫情無法去國外海拔高的地區適應,我會比較擔心。」,所以在攻下一座目標山頭之前,將會多排幾個海拔五、六千公尺以上的行程,讓身體適應高海拔環境,重新出發!

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
三條魚2019年於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登頂

圖片來源/詹喬愉
採訪撰稿/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Freeride World Tour 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 挑戰極限自我

2018-01-26
話題新聞滑雪戶外運動

台灣因為氣候的關係,滑雪風氣雖不盛行,然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享受滑雪的樂趣,日本長野縣白馬町的滑雪場就是國人喜歡出國滑雪的地方,這個曾經舉辦過1998年冬季奧運會的場地,在今年1月份也成為2018年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FWT;Freeride World Tour)的戰場。這幾天因為日本大雪,賽事延期,不過筆者有幸在賽前來到比賽現場,跟大家介紹這項帥氣又刺激的滑雪極限運動!

Freeride World Tour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是世界滑雪好手競技的盛會,2018年於日本長野舉行。

由瑞士FAVRE-LEUBA域峰表作為官方計時的Freeride World Tour大家可能比較少接觸到,Freeride是一種在自然(無人工維護過)陡坡上舉行的極限滑雪,如果以自行車來比喻,就像是越野下坡賽,部分路段甚至在林間坡地極速滑行、穿梭,評分的標準包括了路線選擇、控制力、流暢性、跳躍動作、技巧等等。一方面享受刺激,另一方面也享受自然環境。域峰表的合作選手楠 泰輔(Taisuke Kusunoki)就表示:「我喜歡在大自然裡任意滑雪的自由感!」

楠 泰輔(Taisuke Kusunoki):「我喜歡在大自然裡任意滑雪的自由感!」

在筆者採訪當天一早上山時,是零度左右的晴朗天氣,相當舒服,跟隨選手從白馬町八方尾根搭纜車上山,轉了數次纜車,終於來到八方池山莊,這裡是一般遊客滑雪道的最高點。放眼望去,一側是滑雪道,另一邊則是白雪皚皚的連綿高山,景色絕佳。沒想到,選手不往滑雪道走,而是朝向往杳無人煙的雪地稜線往上爬,他們要走到遠處的高峰向下一路滑至山谷,這落差超過1000公尺,盡是天然險坡,筆者光是遠望,就已心驚驚,實在佩服選手的技術和勇氣。

搭纜車上山

還好,楠泰輔也表示在比賽前其實也會害怕,他總是懷抱自信與「超越極限自我」的精神面對挑戰,在比賽開始後注意力都集中在當下的滑雪表現上,其他都是其次。隨後補充說道:「最困難的部分是對路線的想像,先前就曾因判斷錯誤而扼腕。」這就要說到Freeride的規則了,在賽前選手只能用望遠鏡觀察路線地形,難免有些看不到的地方是要靠想像的,一旦想像錯誤,就可能發生危險。

另一方面,因為Freeride都是天然雪坡,就算是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時間也會形成相異的環境,更何況FWT每次的比賽都會選擇不同的山坡,因此沒有辦法事先熟悉賽道,只能靠技術和臨場判斷取勝。

Freeride需克服各種天然險境。

既然屬於極限運動,這可就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像楠泰輔這樣的選手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是日本的代表選手,9歲就投入Moguls技術滑雪比賽,20歲達到顛峰後轉換到Big Air空中特技滑雪,最後結合兩種技巧,轉向Freeride比賽,屢創佳績。有趣的是,冬天下雪時他玩滑雪、參加比賽,夏季沒雪時,則是以園藝工作為生,好不愜意。

空中跳躍滑雪展現精湛絕技。

基於對滑雪的熱情,楠泰輔和FWT的創辦人一樣,都很積極地推廣這項運動,如果你已經是喜歡刺激的滑雪高手,或許可以朝這方面發展。而對筆者這樣的一般人來說,這麼刺激的運動我們只能欣賞。不過,這次的體驗,倒是激起了筆者學滑雪的興趣,畢竟,就算是在人工整理過的坡道疾馳也是很帥的!

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盡情滑雪是熱愛這項運動者的最愛。

回想在山上的時候,氣溫是零下七度,一直拿在手上拍照的手機變得有點不聽使喚,耗電量似乎也變大了,電子產品在這冰天雪地裡還是比較不可靠。難怪楠泰輔的手上戴的是附有機械式高度計的域峰表Bivouac 9000高度計腕錶,從頭到尾不但精準計時,還能隨時知道海拔高度和氣壓,這對於喜歡登山、高山滑雪的朋友來說還挺有用的哩!

❊FAVRE-LEUBA域峰表的合作夥伴——日本代表選手楠 泰輔,手上佩戴的是Bivouac 9000高度計腕錶。

在極地環境中,需要可靠耐用的機械式腕錶助你在冰封的世界中精準計時並掌握環境數據。

圖片、影片提供/Freeride World Tour
採訪撰稿/Max Lai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