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練跑通常著重於累積跑量、速度訓練與肌力訓練等「可見成效」的訓練,事實上,「呼吸」這項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對跑步影響相當大,更能減少傷害風險。美國資深跑步教練、曾獲4次奧運馬拉松參賽資格的Budd Coates以往也不在意呼吸,直到他面對多次運動傷害後才開始研究呼吸模式,並發展出3:2節奏呼吸,據他指稱能明顯降低傷害機會。為了年底跑季能無傷完賽,快練練看!
Budd Coates擁有超過40年跑齡、執教30年,同時是名跑步作家,更曾為國際跑步雜誌《跑者世界》的老闆。馬拉松賽場上,他曾獲4次奧林匹克馬拉松賽參賽資格,個人最佳成績全馬2小時13分02秒、半馬63分48秒。他開始注意到呼吸的重要,起因於大學時期左側髖屈肌的舊傷,讓他思考﹕如果可以創造一個與步伐協調的呼吸模式,每次開始吐氣時搭配左腳或是右腳著地,也許能夠重拾健康。
這個思考點是有根據的!美國猶他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當一個人著地與呼氣重疊時,會產生最大的衝擊力。這意味著,如果你在每次左腳落地時開始吐氣,身體左側將持續承受最大的衝擊力。
於是,Coates開發了一種有節奏的呼吸模式,並在大學時期開始運用,當他大學畢業前參加人生初全馬,以2小時52分45秒好成績完賽。在他就讀體育與運動生理研究所時期,仍繼續研究跑步的節奏呼吸法,並以此方法跑出2小時33分29秒的第二次全馬。
節奏呼吸是無傷完賽的關鍵之一!首先,我們要知道跑步時產生的腳底衝擊,當腳底著地,衝擊力相當於體重的2-3倍(不同著地部位和跑步強度會影響衝擊力)。
腳在吐氣開始時著地衝擊力最大,因為此時橫膈膜以及與橫膈膜相關的肌肉放鬆,身體核心的穩定性減少。當衝擊力大(著地)、核心穩定性低,自然會增加傷害風險。換句話說,如果吐氣開始時總是同一腳著地,使身體單側持續吸收最大的衝擊力,將造成磨損增加、容易受傷。
節奏呼吸以單數/偶數步伐協調吸氣和吐氣,使你可以在每次開始吐氣時,以左腳和右腳交替著地,如此一來,跑步時的衝擊力就可平均分配在身體兩側。
在學習節奏呼吸之前,你必須先習慣腹式深呼吸﹕吸氣時,空氣進入胸廓向外擴張,將橫膈膜向下推;吐氣時胸廓向內收縮,橫膈膜上升。充分發揮橫膈膜的潛力,使肺部擴張至最大容積,能吸入最大量的空氣;呼吸系統不斷地吸入空氣,就會有更多氧氣能通過循環系統運送到正在工作的肌肉。以下練習步驟﹕
步驟1﹕仰臥,保持上胸和肩部不動。
步驟2﹕吸氣時,專注於肋骨提高、橫膈膜往腹腔下降。
步驟3﹕吐氣時,肋骨下降、橫膈膜往胸腔上升。
步驟4﹕同時從鼻子和嘴巴吸、吐。
小提醒﹕練習時的姿勢可躺、坐或站立,因為無論你在睡覺、吃飯讀書或是跑步,都應該習慣腹式呼吸。
許多跑者在跑步時,會使用2:2比例的模式,也就是連續吸氣2次跑兩步、連續吐氣2次跑兩步;一些跑者則是3次吐氣跑3步。上述習慣將有同樣的結果﹕吐氣時永遠搭配同一腳著地。而節奏呼吸是藉由延長吸氣,讓吐氣時能輪流搭配左、右腳著地,要注意的是,延長的只是吸氣時間,而非吐氣時間。
為什麼要延長吸氣時間﹖前述有提到,橫膈膜與其他相關肌肉在吸氣時收縮,為身體核心帶來穩定性;吐氣時放鬆,核心穩定性降低。因此,為了預防傷害,腳著地時最好讓身體處於最穩定的狀態。
跑步時運用3:2比例的節奏呼吸模式,就是連續吸氣3次跑3步、連續吐氣2次跑2步。一開始可先躺著練習。
步驟1﹕仰臥,膝蓋彎曲,腳底平放地面。
步驟2﹕手放在腹部上,確保腹部呼吸。
步驟3﹕通過鼻子和嘴巴呼吸,吸氣數到3、吐氣數到2。你可以在心中這樣計算﹕「吸-2-3、吐-2、吸-2-3、吐-2」,以此類推。
步驟4﹕吸氣時,集中注意連續呼吸3次,吐氣時亦是連續吐氣。
步驟5﹕當你對吸/吐節奏感到舒適,加入踏腳模擬步行。
節奏呼吸融合跑步﹕學習節奏呼吸的最終目標是搭配跑步,但建議在躺著練習3:2模式之後,先將它融入走路,再循序漸進融入跑步。要注意的是,如果吸氣時很難搭配3步,可選擇漸進式吸氣或是加快步伐。此外,練習節奏呼吸時不要聽音樂,以免音樂節拍打亂你的節奏。
節奏呼吸融合爬坡﹕跑上坡時肌肉必須更努力做工,同時需要更多氧氣,而你的大腦會向呼吸系統發出信號,此時你必須呼吸地更快更深。
當到達某個坡度,可能再也無法舒適地3:2節奏呼吸,這時可切換成2:1節奏呼吸模式﹕連續吸氣2次跑2步、吐氣1次跑1步。運用這個方式,你的呼吸可以加快,每分鐘吸入更多空氣,並保持吐氣時左右腳輪流著地。2:1節奏呼吸模式可持續到你覺得強度和呼吸已恢復正常,即可回歸3:2節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Running on Air
責任編輯/Dama
2018年Nike Epic React 跑鞋發布以來,耐克產品設計師們注意到,一些跑者會將鞋帶移除以追求更好的運動表現與前衛的運動風格。同時,越來越多的普通跑者也希望鞋面可以帶來襪子般的舒適貼合感。由此,這個夏天,耐克帶來了無鞋帶設計的Nike Phantom React Flyknit跑鞋。
這一全新設計讓Nike Phantom React Flyknit跑鞋外型更為簡約,同時也為跑者的夏日跑步訓練締造更出色的產品性能體驗:
- 一腳蹬的設計易於穿脫,整體穿著感更為輕盈舒適
- 全掌型Flyknit結構具備良好透氣性,鞋舌和鞋領位置的彈性Flyknit紗線提供緊密貼合感,使鞋面在跑動過程中緊貼腳背。非彈性的紗線取代傳統的鞋帶鉤,帶來更好的穩定性
- 中足到鞋面及外底,採用跑者專屬圖案; - 保留了Nike React系列產品緩震輕盈的腳感,以抵禦長時間跑步衝擊所帶來的磨損。
全新Nike Phantom React Flyknit現已面向Nike Plus會員率先發售。4月29日起,將於Nike.com和指定零售店鋪全面發售。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你是否曾獨自一人或與朋友一同漫步,享受著新鮮空氣時,突然徹悟此時此刻,生活中的一切是如此地契合?你是否曾在忙碌的一天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好不容易回到家,卻還是出門跑步,而這能使你對一整天所發生的大小事產生新的見解? 這些見解與徹悟的最根本便是動態跑步療法(DRT)的基礎。
DRT 是一種強大且具吸引力的漸進式治療手段,能透過運動克服生活中的煎熬與困境。藉由結合運動、談話治療(talk therapy)和古老的「正念」智慧,讓你恢復健康而充實的生活。傳統上,正念的意思著重於:去意識到身體與身處的環境所帶給你的感覺,此後這個概念將透過DRT 被進一步地實踐。DRT 還會使你與自己內心的交流更加緊密,幫助你更順暢地感受、知覺情感的變化。比起過去強調要增進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個人的成就感,DRT 能提供更多積極而自然的痊癒方法。
DRT 也適用於任何強度的運動健身,甚至當你想要挑戰自己的體能時也能獲得滿足。這意謂著如果散步能使你充分運動,那麼就將此視為DRT 的一部份;同樣地,如果衝刺才能滿足你,你也可以將此設為你的DRT 步調。其目的在於要找到一個可以讓血液流動起來的方式。你不需要勉強自己,或是在整個過程中維持相同的步調。自由地改變節奏吧!無論是每一分鐘或是每一次的課程間,即使是在雨天或是身體過度痠痛的時候,休息一會兒都是很棒的。
如果你是一個在散步或公路旅行中願意對朋友敞開心胸的人,那你應該也能體會那種邊走邊聊的輕鬆感,那種一句接著一句,流暢而舒適的談話。感受那股力量,你發現自己在心裡正沿著一條敞開的道路前進,或許你不知道它將帶你前往何方,但你也不會想要就此停下腳步。或是陷入過去某段重要的回憶,而不太明白自己說的話有何意義。又或是以往很少與人分享的秘密,此時卻變得容易說出口。還有當沉默降臨,卻像是原本就存在於此般自然,彼此都不會感到不自在。有些人將這種感覺稱為「心流(flow)」——一種像是你此時此刻就身處於你應該存在的地方,做著你應該做的事情的感覺。
DRT 不會承諾你可以有意識地去感受心流,但由於DRT 結合了談話治療與運動,所以這是能使「心流」時常顯現的練習。事實上,運動是具有療效的——無論身體還是心靈,我們生來就知道這個道理。運動是一種本能,它早已深植於我們的基因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感受到「心流」,以及為什麼當我們聽到節奏就會忍不住搖擺的原因。
因此,既然運動中的身體是如此有益,那麼我們為什麼只從言語或思想去體會呢?肢體也是很棒的溝通語,它能告訴你所有事情,包括能讓你開心和難過,以及讓你感到壓力和憤怒的事情。你癱坐的姿勢反映出你的生活有多麼沉重。昨日的升遷使你今日的步伐變得輕盈。你跑步的樣子或許也顯示你在這廣闊世界中的生存模樣,例如人際關係和職場生涯的狀態。你是不是事事皆急於開始但卻容易厭倦呢?你是不是常常有所顧慮而總綁手綁腳的呢?或者你總是急於求成卻忘了執行的細節也是很重要的呢?
這是DRT
• DRT 是一個開放式的練習,你可以持續到自己決定停止為止。
• 一切由你自主進行,因此你可以調整到你喜歡的強度。
• 其中大多關於坐姿與步行——好好地扎根基礎並且參與運動的各個階段,因為它攸關你的跑步。
• 它是主動的—這是—種你在生活中對於感覺的身體反應,以及你想要的改變。
這不是DRT
• 這不是一種新式鍛鍊計劃。
• 這不是一種針對身體、心理或是情緒方面的快速健身法。
• 這不全只是跑步練習。
• 這個計劃不要求高強度的健身水平。
運動在我們的生活中至關重要。為了成長或克服衝突,我們通常需要一種經歷過程或過渡期的感覺。然而,運動會改變你的視野,藉此使你徹悟,並開啟希望、動力和可能性。此方法的力量關鍵在於一種被稱為「運動中的情感(emotion in motion)」的現象,這種現象係指在動態中感到充實並連結我們的情感。我們可能會開始與隱藏在深處的感覺相互聯繫。我們的情緒也會隨著我們的動作開始升高,並且因我們施加的能量與對自己說的故事而有所鼓舞。運動彷彿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我們內心情感的一種展示或表現。這種「內在行為」可以使我們對自己產生更大的歸屬感,我們彷彿因此與自己變得更加緊密一致。這種透過進入或經由自身感受去進行的步行或跑步會形成一個產生驚人洞察力與釋放感的強大過程,而這也是DRT 的基石。
有時候我們的經歷與其深刻度息息相關,也與深入理解更多具體的情感有關。在其他時候,經歷是痛苦的,那些壓抑的情感大多時候都會不停地流竄。然而有時候經歷又只是靜靜地前進,並且使我們更充分地意識到自己是誰和我們在世界上的立足之地。無論你是獨自一人或是與朋友一起,你都要知道你當下在做什麼。重要的是要尊重這個過程所產生的力量,並使它成為你的盟友。一個動能通常能發展或帶來啟發的一瞬間——某段記憶突然變得歷歷在目,或是你第一次想起某件事中的細節。或者那也可以是一種你過去從未有過的滿足感。這可以是愉悅的,也可以是痛苦的;或者那會令你回想起某個只在當下才會清晰記得的特別時刻或讚美;或者那會是與親人的某次爭吵、某一段關係的結束。慢慢來,不要急。別勉強你自己向朋友傾訴這些事情,或是對此感到壓力。
在進行DRT 時,竭盡所能地避免「拼命」是很重要的環節。「拼命」是造成焦慮的幫兇以及現代社會的首要禍根。實現理解與療癒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在此過程中的阻礙,而非衝撞或略過。不停地勉強自己是不會獲得平靜的;追求距離與速度的跑步是毫無用處的,你得盡可能地去理解才行。隨著你的進步,你便能找到自己的步調——別只是直直地衝向終點。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