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從事跑馬的跑者或是喜愛騎乘自行車的一般人,保持膝蓋靈活性對我們的生活極為重要!膝蓋做為人體中最強大和最重要的關節之一,它包含著肌腱、肌肉和韌帶的對稱性,並協調工作讓你可以適當地彎曲並左右移動。因此,將這個最重要的人體零件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可以使得我們在生活上擁有更加舒適與便利性,所以,適時的做好膝蓋伸展將有助於維持關節與其周圍肌肉的強壯。
1.根據2013年風濕病年報(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的一項研究,患有輕度至中度髖關節骨性關節炎(OA)的人如果運動,就能夠避免進行髖關節手術。該項研究表示,參加訓練計劃一小時的人至少每週兩次並持續12週之後,與不運動的患者相較之下,六年後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可能性降低約44%,同時,這些參與訓練的人表現出更好的靈活性和身體活動能力。所以,如果你是患有骨關節炎的人,進行膝關節拉伸和強化可能是你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2.根據美國家庭醫生(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在2007年發表一篇,關於髕股疼痛綜合徵(PFPS)的研究報告,指出髕股疼痛綜合徵(PFPS)是門診患者膝關節疼痛的最常見原因;這是由於在膝關節屈曲和伸展的期間,控制髕骨方向的力量不平衡所引起,特別是在關節部位負荷過載時,這些風險因素包括:過度使用、創傷、肌肉功能性障礙、嚴重的側向束縛、髕骨過度活動和四頭肌柔韌性變差;這些狀況最典型的症狀會出現包括髕骨後面或周圍的疼痛問題,並伴隨著跑步和涉及膝關節屈曲的活動而增加,因此,如果你有經歷膝關節疼痛的人,就必需要加強股四頭肌力量訓練和增加靈活性,這樣可能就能比常規使用膝關節支撐或抗炎藥物更加有效。
3.只要有經歷慢性膝關節疼痛的人,就都能了解這樣問題將會影響大部分的社交,進而衍發出憂鬱症和喪失正常生活,根據2018年發表於英國Cochrane library內的一篇「運動干預對慢性膝關節疼痛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社會功能」研究報告,發現慢性髖關節和膝關節疼痛,將影響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患者關於慢性疼痛的信念,決定了他們解決疼痛的態度和行為;另一方面患者對於他們疼痛的原因、疼痛的可變性和隨意性也都感到困惑,這是由於缺乏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與建議,讓患者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或不該做些什麼,最終導致他們因為害怕疼痛而放棄運動與治療。其實,只要正確的運動訓練就可以改善輕微的身體疼痛並減緩憂鬱症的情形,另外,也能因為這樣的改變疼痛問題,便能恢復原有的社交與生活能力。
了解關節伸展的好處後,那我們應該要多久伸展一次?基本上來說,應該要每天做一次的伸展,特別是在運動之後肌肉還保持較高溫的狀態之下。如果你想自己完成膝蓋關節部位的伸展運動,應該完成大約五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來適度加熱身體,讓你在每次拉伸動作時都能達到更好的運動範圍。同時,在每次進行膝蓋伸展運動,都要針對小腿、髖部屈肌、股四頭肌和腿筋等部位,進行全面性的拉伸與訓練。
該如何拉伸你的關節與小腿、髖部屈肌、股四頭肌和腿筋?可以參考下列動作連結文章:
資料參考/CNBI、draxe
責任編輯/David
許多人每天工作都面臨久坐問題,長久下來不免感到身體僵硬、筋骨痠痛。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可運用「運動零食」(activity snacks)方法,利用零散時間做少量運動,即使只做 2-3 分鐘都有差,可保護肌肉不流失,對身體活動有所幫助。
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粉絲頁表示,已有研究證實「運動零食」的重要性不可小覷,這個方法也可稱為「間歇性運動」,是為了打斷長時間久坐,而非真的吃零食,因為久坐會影響肌肉健康,還會造成三餐飯後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以及肩頸、下背肌筋膜炎等問題。
王思恒建議,每坐 30 分鐘就要記得起身,做幾次深蹲、爬一層樓梯或走路等動作,即使只有 2-3 分鐘都好,而「少量多餐」的方式不僅對身體活動有所幫助,也能讓民眾對於運動的心理負擔上,保持更輕鬆的態度。 該研究讓受試者接受、進行以下 3 種情境,對照並測量他們的肌肉蛋白合成:
1. 久坐組:連續坐 7.5 小時。
2. 深蹲組:坐 7.5 小時,但每 30 分鐘起身做 15 個徒手深蹲。
3. 走動組:坐 7.5 小時,但每 30 分鐘起身走路 2 分鐘。
研究結果發現,深蹲與走動組的肌肉蛋白,合成速率皆高於久坐組,他們吃進去的蛋白質中,也有更高的比例被拿來合成肌肉。這篇研究的發現,讓民眾又有更多理由,願意經常起身動一動。
「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勿以運動時間少而不做。」王思恒表示,久坐不利葡萄糖、脂肪酸的代謝,還會危害心血管功能,加上研究佐證,故證實了常常起身活動一下的重要性。即使只有 2 分鐘,也都比一直坐著不動好得太多。
延伸閱讀:
冬天運動「這樣吃」更燃脂!營養師揭秘:運動後營養補充關鍵在這
多喝水會瘦是真的!納豆依依實測結果「瘦了」營養師3關鍵解密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
研究證實久坐靠「運動零食」保護肌肉!醫:僅做2~3分鐘也有效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大說數人已意識到運動與健康的正向關聯,也願意投資金錢與時間養成運動習慣。然而,除了透過運動為身體排毒、雕塑體身體時,卻常常忽略肌膚的保養。如果妳在運動前後忽略了肌膚正確的保養和清潔步驟,等於浪費一次能讓肌膚變得更好的機會。現在,來一起正確保養讓妳肌膚更白裡透紅水噹噹!
1. 請素顏運動:人體肌膚有汗腺,運動時,體溫會升高,出汗能幫助調節體溫、並預防肌膚變得乾燥。也因為此時的毛孔處於張開狀態,若帶著妝運動,彩妝中的化學性成分刺激感較強,再加上皮膚表面溫度升高,便容易引發臉部出現敏感徵狀(如泛紅、刺熱、癢等)。而彩妝品中所含的油脂與汗水結合,也可能導致毛孔阻塞,而出現粉刺及痘痘問題。此外,化妝品普遍含有色素,容易在運動時累積於毛細孔中,長期下來會造成色素沈澱,肌膚也會提早出現老化斑點。
2. 隨身攜帶小毛巾:出門運動前可隨身攜帶一條乾淨的小毛巾,出汗時適時擦乾,減少體溫忽高忽低的不穩定。尤其在冬天運動時,為身體擦汗也能避免身體因著涼而出現感冒或頭痛問題。
3. 臉部身體擦防曬:出門運動前,記得為臉部與身體塗防曬,以阻擋紫外線傷害。在防曬的選擇上,建議挑選可同時防護 UVB 及 UVA 的廣效性防曬,尤其是有防護 UVA 的成分,包括 Zinc Oxide,Titanium Dioxide 等。若肌膚正處於敏感狀態,也建議挑選物理性防曬,或找到防滲入效果好的產品,可防堵化學性防曬中的化學成分進入皮膚造成刺激。
1. 避免過度清潔臉部:運動流完汗後,有些人不喜歡臉部黏膩的感覺,而習慣立即洗臉,或選擇清潔力過強的產品;然而,過度清潔或是洗臉的方法不正確,可能會把肌膚原本的天然皮脂膜給一併帶走,導致肌膚的防禦力降低,而出現臉部發紅或乾癢等問題,對肌膚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運動完後,在洗面乳的挑選上,建議以成分溫和、去脂力不過度的植物性清潔配方為較安心的選擇。
2. 讓身體補足水分:健身完後,身體會排出大量汗水,肌膚這時處在相對缺水的情況;除了藉由保養品去補足臉部水分,也要適時為身體補水,避免脫水情況發生。建議在運動的休息時間,少量地補水(一次不超過 100~150cc),如果一次補太多水分,會使胃部膨脹,妨礙橫隔膜的正常活動,甚至可能影響消化功能。
3. 不要一結束運動就洗冷水澡:運動或健身完後,建議過 10-15 分鐘後再去洗澡,因為運動後身體的代謝廢物正隨著汗液排出,可等排出完整後在進行沖澡。另外,剛運動後體溫較高,若用冷水沖澡,可能會使皮膚表層快速收縮,造成新陳代謝被打亂;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可能會引起閉汗症或靜脈曲張等症狀。因此,建議洗澡時以溫水(約攝氏 30-40 度的範圍)取代冷水或過於高溫的熱水,除了能更有效促進肌膚的血液循環,對於安撫神經、放鬆肌肉組織都有很好的療效。然而可以洗澡時挑選較溫和的清潔用品,這樣不會刺激肌膚。
4.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並搭配健康的均衡飲食是更提升肌膚防護力的重要方法,當你吃得健康時,身體會回饋你更好的狀態。
資料來源/HUFFPOS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