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1
跑步對健康的好處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2
體脂率要多少才健康
體內脂肪含量越低越健康?帶你了解增肌減脂的關鍵原因
3
跑馬拉松也有陷阱?每個跑者都可能犯的5大錯誤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2020-03-16
知識庫 跑步 保健 運動生理 有氧運動 下半身肌群 觀念 核心肌群

大家都了解跑步對健康有益,但你知道跑步到底有多少好處嗎?我們整理了11項跑步對健康的驚人好處,如果你還沒習慣跑步,可以考慮投入這項CP值超高的運動;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跑者,繼續保持!並把這篇文當作推坑別人跑步時的說辭。

跑步對健康的好處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1. 對心臟功能好

發表於JACC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有持久而規律跑步習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從沒有跑步習慣者的一半。而近期一項發表於BMJ的研究更發現,每週只要低於50分鐘(也就是每天5-10分鐘)的任何形式跑步,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大幅降低30%。

2. 跑者的愉悅感

Runner’s High是真實存在的!當你跑步時,大腦會分泌出兩大讓人感覺愉悅無比的化學物質:腦內啡(Endorphins)和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前者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緩解疼痛感與壓力、帶來愉悅感的「幸福化學元素」;而後者你沒有看錯!在化學上,內源性大麻素跟大麻沒什麼不同,它與吸食大麻的感受類似,它除了能降低焦慮和疼痛敏感度,也帶給跑者快感。

3. 消耗熱量有助燃脂

許多人利用跑步減肥,以60公斤的人在平地慢跑30分鐘來算,可消耗246大卡熱量(此數值因每個人身體狀況及基礎代謝率不同、環境中地形坡度和風向而各異)。雖然跑步並不是消耗熱量最高的運動,但相較於其他低強度運動,跑步更能增進「後燃效應」,讓身體在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熱量來燃脂;況且它的投入門檻最低、方便性高,成為許多人運動減肥的首選。

跑步瘦身的更多好處請見《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跑步燃脂
相較於其他低強度運動,跑步更能增進「後燃效應」

4. 對骨骼關節好

別再說跑步傷膝蓋了!一項針對10萬名跑者與步行者的研究發現,跑步並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即使是常規地跑全程馬拉松的人也不會。更進一步,研究顯示跑者患有膝蓋關節炎的可能性是步行者的一半。研究結果令人驚訝,事實上,當跑者在正確的姿勢下每一次著地,都是對骨骼和軟骨施加壓力,讓它們更強而有力地回彈;反而步行、飛輪有氧、游泳等運動並沒有跑步帶來的骨骼益處。

5. 訓練人體最大肌群

腿部肌群是人體最大的肌肉組織群,不只能幫助走動,更可以幫助人體的血液循環、保護膝蓋與瘦身,正因如此,大腿肌可說是你的第二個心臟。而跑步對大腿內側和外側、臀大肌、股四頭肌、大腿後肌(膕旁肌)和小腿後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都能訓練到。

腿部肌力的更多好處請見《大腿肌是你的第二個心臟》

跑步使用臀部及腿部肌群
跑步使用到許多臀部及腿部肌群

6. 對核心肌群有益

跑步不只對腿部肌肉有幫助,如果姿勢與出力點正確,跑步還能雕塑核心肌群。無論你想挑戰六塊肌、腹直肌、還有更深層的核心肌肉,包括腹斜肌、豎脊肌、腹橫肌,跑步都可以幫助到,並促使這些深層肌肉穩定脊椎。

7. 讓專注力集中

許多跑者會發現,獨跑時能讓他專注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主因從忙碌壓力大的工作環境中抽離,以跑步暫時休息一下,可幫助恢復精神和洞察力。而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冥想可以增加大腦負責對資訊深入處理的「灰質」數量、改善注意力,並對抗憂鬱和焦慮情緒。

8. 增強記憶力

有研究顯示,定期進行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可增加「灰質」數量、以及大腦負責掌管記憶及空間定位的「海馬迴」體積,進一步鍛鍊控制語言的大腦區域。也就是說,如果你常跑步,也許能更快地找出你想表達的詞彙、減少「話在嘴邊卻忘記」的初老現象。

有氧運動與初老現象的研究詳情請見《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提高記字詞能力 避免「舌尖現象」》

9. 隨心暢跑、幫助放空

跑步時可以思考,更可以放空。專家指出,跑步時的學習曲線不會像其他身體活動那麼多,例如舞蹈團課、重量訓練、CrossFit或是瑜伽。另一方面,跑步不像游泳那麼依賴環境,是個再自然不過的運動,所以你再跑步前也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開始進行,是一項「說走就走」的運動。

10. 促進社會參與

路跑、越野跑風行,跑步圈可說是一個強大的社群。現在各地區都有不同特色的跑團,不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跑友,良好的氛圍更能讓你備感溫馨,同時得到身心上的支持,對跑者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

跑團
跑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跑友,得到身心上的支持

11. 短時間就能延年益壽

承第一項好處所提及的研究,你不用跑全馬、半馬才能讓自己多活幾歲。事實上,每週只要跑不到50分鐘(即每天5-10分鐘,相當於每週跑5公里),就能降低27%總體死亡風險;並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所有類型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23%。而大家都知道,盤據國人死亡人數前兩大頭號殺手正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資料來源/SHAP.COM、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內脂肪含量越低越健康?帶你了解增肌減脂的關鍵原因

2020-05-05
增肌運動生理知識庫觀念體脂肪

你認為體脂肪率要多少才健康?10%還是20%?要了解著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需要先了解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這個是指身體內脂肪與非脂肪對體重所佔的比率;一般來說我們會將體重分為脂肪重(Fat)以及非脂肪重(Fat-free body)這兩個部分。非脂肪的部分包括肌肉、骨骼以及其餘非脂肪的組織;由於,脂肪對於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重視,因此,身體的組成就會著重在體脂肪佔全身組織的比例為多少。

體脂率要多少才健康
要了解多少體脂率才健康之前,必需要先了解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

另外,我們身體的脂肪也分成必要性脂肪,例如骨髓、肝臟以及肺臟等,這些部位若缺乏脂肪的話;我們的身體的運作就會出現問題。另一類脂肪稱為儲存性脂肪,這類的脂肪大多數都堆積在皮下組織;當我們體內堆積過多的脂肪就容易造成心臟病、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常見的健康問題。

常說肌肉量?

當然,我們人體在脂肪量之外還有一個就是肌肉量,這是人體除了脂肪、骨骼與水分之外的組織,肌肉主要又可以分為在內臟器官的平滑肌、心肌以及骨骼肌這三大類;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我們稱做的肌肉;基本上都是指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這是人體唯一可以自我控制的肌肉組織,它顧名思義便是附著於骨格上面的肌肉,可透過大腦的意識使骨骼肌以關節為支點拉動骨骼產生動作,因此,又被稱為隨意肌。

肌肉量就是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我們稱做的肌肉,基本上都是指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骨骼肌的重要性

我們人體約有600多條大小不同的骨骼肌,它們大約佔體重的36-40%左右。骨骼肌透過肌腱(tendon)與骨骼相連,而骨骼肌在運動中有相當重要的關鍵做用,例如手臂向上彎舉就需要收縮肱二頭肌和放鬆肱三頭肌才能完成動作;以各種方式來訓練骨骼肌就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能力、平衡力與肌力,因此,保持骨骼肌的健康對於我們身體日常的運作相當的重要。

骨骼肌對我們十分重要
骨骼肌在運動中有相當重要的關鍵做用,例如手臂向上彎舉就需要收縮肱二頭肌和放鬆肱三頭肌才能完成動作。

如何計算身體組成

要確定一個人身體是由多少肌肉、脂肪以及其它組織所構成的,最準確的方式就是透過精密的醫療器材計算出來,但現在有許多的體重機都內含有計算脂肪、水份與骨骼重量的功能,雖然不見得每個機器都是100%的準確,但大多數都是依靠計算體內脂肪百分比,從100減去該百分比就會得到瘦體重的百分比,瘦體重包含有肌肉的重量、骨骼與身體其它組織。

肌肉與健康相關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體內的肌肉量就會隨之減少,這種肌肉減少的現象又被稱為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這個問題將會影響我們日常的活動能力,例如步行或是爬樓梯等簡單的運作。而我們身體肌肉量的百分比將因人而異,因為,這取決於運動習慣、體型、性別以及基因等因素,然而,要多少的肌肉量才是健康的?關於這點目前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指標,但是健康的體脂肪含量百分比,卻是衡量我們人體成份重要的指標性數值,根據美國運動醫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所提供的數據,健康的體內脂肪百分比為下列圖表所示:

健康的體內脂肪百分比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所提供的數據,健康的體內脂肪百分比可參考這份圖表

訓練能增加肌肉

人體會根據年齡、性別與基因來決定你肌肉的多寡,但這些都只是先天的組成比例,我們也可以在後天進行補強,增加肌肉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力量訓練。根據2015-2020年美國人體能訓練指南指出,6-17歲的青少年每天應進行60分鐘(1小時)或更長時間的體育訓練;18-64的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2小時30分鐘)的中等強度訓練,或每週進行75分鐘(1小時15分鐘)的有氧運動強度訓練或進行同等的訓練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至少10分鐘),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如不能達到成年人的運動時間指導原則時,則應該在他們的體能和條件允許的範圍內,保持身體的活躍性。

增肌減脂的原因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體重過重(體脂肪過高)或肥胖會導致肌肉骨骼的傷害、降低運動表現(運動能力下降、散熱能力變差、心臟負荷過高與反應變遲鈍)、影響運動訓練以及許多健康的問題(例如高血壓、肥胖、憂鬱、高血脂和心血管相關疾病);相對由於增加1cm²的肌纖維面肌可以產生6Kg的肌力,如果可以增加1kg的肌肉同時減少1kg的脂肪,就能讓你的肌力大幅度的提升,這也就是為何世界一流的運動員都十分在乎體脂肪的比例。

資料參考/NCBI、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拉松也有陷阱?每個跑者都可能犯的5大錯誤

2016-07-27
跑步訓練觀念路跑馬拉松跑步知識庫

雖然跑步在許多方面都是如此簡單,但常常因為一些基本的錯誤,會使有些跑者陷入極其複雜的陷阱。無論是走捷徑或過度訓練,對於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跑者,都會遭遇到一些可能的潛在問題。

過度訓練

這是不管新手或老手都會犯的一個典型錯誤。在決定跑一定的距離或賽事之後,你也許會先一頭栽進了一項訓練課表但卻沒有正確了解,更糟的是,己經仔細地研究過,但就是忽略了一些關鍵的注意事項。特別是網路上或書上所記載的一些訓練課表,大多是一整個訓練計畫的一部份,你需要的則是循序漸進地達到想要的目標,而嘗試跑得太多或太密集都是典型的過度訓練,雖然也有其他導致過度訓練的因素。此外,太密集地執行某個課表會導致倦怠感,為了追求更多里程而跑得太多只會讓你累死、受傷與失去動力不想再跑。過度訓練典型的症狀是:嗜睡、關節和肌肉疼痛、沈重的雙腿和超高的心跳率。所以,請儘量避免過度訓練,這麼做很少能讓你達成你想要的目標。

配錯速

很多跑馬的人常犯一個錯誤,就是起跑時跑太快,導致後繼無力。如果你參加了一個想要達成某個時間完賽的團體,剛開始常會有種速度感的誘惑讓你越跑越快,讓你在前兩三公里會想保持在群體的前面,不過你會發現自己很快就會沒力,前面跑太快往往會導致更慢完賽,而且會增加倦怠與受傷的機會。不要被別人影響,保持你應該跑的速度吧!也許他們一開始跑贏你,不過你會發現你比他們更早抵達終點。

有些跑者可能會非常執著在一些錯誤上,因為他們一直都是以同樣的步速在做訓練。跑馬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不同訓練課表的交互運用,包括間歇跑、節奏跑 (Tempo Running) 和耐力跑。如果忽略了這些變數,你的能力將缺乏變通性,你在跑步上就很難取得進展。所以,不要在訓練時一直跑一個單調、重複的步速。混合起來,並想辦法提升總體速度,你會發現自己的PB很快會有突破。

自我抵制

問任何跑者,對他們最大的敵人是誰,大多數人往往會承認是自己。一個跑者有太多方法或藉口來破壞自己的潛力、阻撓自己進步了。從因為賽前太過緊張,被這種感覺所籠罩,致使上場時犯上巨大錯誤(例如抽筋或扭傷),到因為覺得一個跑步計畫不適合自己而拒絕接受它,或甚至對於一些非常明顯的錯誤堅決無視且不想改變,也許這是一個他們嘗試過且認為值得信賴的法則,但往往不知道這些方法其實不適合自己,而且若再不改會導致更多受傷。很多人往往都覺得自己的跑法才是對的,對於一些新的跑步理論或方法採取嘲諷或抵制的心態。放大你的眼界,並採納別人的建議吧,這樣你的跑步人生才能無限延續。

忽略受傷

要能夠區分疼痛和真正的傷害得來自經驗的累積。但腳踝扭傷還繼續盲目跑步並不是讓你獲得更多完跑獎牌的理想方式。了解你的身體,你就能正確區分跟腱發炎和斷裂的不同。你也將開始知道,當在你的腦海中有聲音告訴你哪裡在痛,但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發生,那只是一種錯覺。

增添比賽變數

對於一個已經為了一場馬拉松而密集訓練了6個月的跑者來說,在比賽當天犯的任何錯誤都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經驗。在眨眼間所造成的一個小錯誤可能會是當天持續數小時的大災難,而且可能還有後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影響。例如,因為起跑時腎上腺素飆高而狂奔、錯過水站、穿了一雙會讓你起水泡的新鞋,或嘗試服用一款會讓你拉肚子的新能量凝膠等等……有太多原因了。為何要把你數週或數個月來辛苦訓練的成果全部付諸東流,只為了賽場上不小心犯的一個錯誤?正所謂熟能生巧,在比賽前應該熟悉所有事項,不要讓突發因素讓你的比賽變成一場災難。

這就是說,在賽前數週就應該把當天所有可能用到的項目都能夠熟悉運用,充分了解每項事物的狀況並加以控制,以確保賽事當天能夠正常發揮其功能。在賽事當天絕對不要嘗試任何新東西、不要改變你的跑法,而且不要讓你自己被說服去嘗試別人看起來做得不錯的暖身操。永遠不要把起跑跑成百米賽,而且不要把一場馬拉松跑成超級法特萊克訓練。就遵循你的跑馬計畫,用你該跑的配速去跑就好了。跑好一場馬拉松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