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州的19歲男孩Ricardo Benitez,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股骨發育不全,雙腿少了大腿的股骨,身形較一般人短小許多。但活動受限並沒有讓他退縮,他照常熱愛運動,在大學校園裡踢足球,只跑過5K的他甚至在上個月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全程馬拉松。
雖然跑步是Benitez運動生活的一部分,但他唯一完成過的路跑比賽是在兒童時期參加的5公里賽事,長距離跑對他來說是陌生的。不過,當他去年九月看了一部紀錄片《The Iron Cowboy(暫譯:鋼鐵牛仔)》,萌生了跑一場馬拉松的想法。
Benitez在接受外媒《Runner’s World》訪問時表示:「所有人都有能力,我可能不具備與某人相同的機動性,但我仍可以跑步。上帝賦予我移動的能力,我想使用它。」於是,他真的報名了在家鄉德州韋科舉辦的Silo District Marathon,並持續努力準備賽事。可惜因為新冠病毒疫情,Benitez跟每位跑者一樣,原本預計4月25日開跑的比賽被延到10月。
不過Benitez沒有因此怠惰,他仍充分利用時間訓練,更決定在原本賽事日獨自跑一場自主馬拉松賽。
Happy birthday to my day one #1 WR. Thanks for being by my side all my life. X @PuizLavao pic.twitter.com/wxbuaWjha4
— Ricardo Benitez (@nofemurkid) February 12, 2018
「我無法Google查詢『沒有股骨如何跑馬拉松』,所以我嘗試每天練跑,但跑得身體太疲憊,於是改成盡我所能地訓練。」對於一名長跑新手,長距離訓練是項艱難挑戰,更不用說Benitez的身體讓他只能一擺一擺地跑步,速度無法跟大多數跑者一樣快,加上他仍是全職學生兼學生運動員,連擠出足夠時間跑步都有困難。
Benitez練過距離最長的長跑訓練是在1月份,當時他試著跑21公里,但最後爆掉只跑了12公里。不追求跑量,Benitez著重於做HIIT等提高心率的訓練、重量訓練,以及攀岩、游泳等其他交叉訓練。
儘管這不是傳統嚴謹的馬拉松比賽,但Benitez已為人生初全馬做好萬全準備,他規劃好路線,並邀請兩位朋友充當補給員兼陪跑員。初全馬預計9個小時完賽,因此他需要比多數跑者更多的補給。
「除了越過終點線,我別無選擇。」Benitez說:「不完賽,毋寧死。但我不打算死,所以我必須完賽。」
My name is Ricardo Benitez. I was born without femur bones. Today, I completed a marathon pic.twitter.com/1aLRfb51X8
— Ricardo Benitez (@nofemurkid) April 26, 2020
另一個讓Benitez這麼有決心跑完的原因是要籌資募款,他一直以來幫助John Marc營籌募資金,該營是他在10-17歲間參加,針對慢性病和身理問題兒童的營隊。Benitez坦言:「如果我沒有去這個營隊,我就不會參加馬拉松比賽。孩子們進營隊時連鞋帶都無法自己繫、也無法自己推輪椅;但當他們出來時,各個都帶著滿滿的自信離開。」也正是這種自信和獨立精神,驅使Benitez追求馬拉松這樣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他想激發人們,無論如何都要征服自己的人生目標。
如果跟一個孩子說他的身體機能與在校其他兒童不同,那孩子可能會感到失敗或被拒絕;但當John Marc營的人看到Benitez時,就像看到世界上任何其他人一樣。「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不想活在沒有生活可言、只管生存的人生中。」Benitez說。
因為營隊的支持,Benitez除了跑馬拉松,也擁有很多夢想,例如成為史上最好的運動員之一。「我不會保留任何紀錄,我想盡我可能地去做,運用我雙腳提供的全部能力去爬山、玩鐵人三項,並且試試我能走多遠。」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今年最受期待的越野運動嘉年華,本周末將在墾丁熱血登場!由 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與 XTERRA Taiwan 攜手打造的在地品牌賽事「LAVA|Xtrail 撒野墾丁越野嘉年華」,於 2021 年 11 月 20-21 日正式開賽,將有超過 1200 名選手及眷屬來到墾丁。抱持對墾丁的情感認同與追求永續發展的理念,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與 XTERRA Taiwan 兩個團隊決定自深耕墾丁開始合作推廣賽事,未來並將拓展於台灣各地,放眼成為國際品牌賽事。
今年受疫情影響,民眾體認到健康與運動的重要關聯性,「LAVA|Xtrail 撒野墾丁」宣布開放報名以來,受到許多登山車與越野跑愛好者的肯定與支持。讓 LAVA|Xtrail 撒野墾丁不只成為最受期待的南台灣賽事,也引領越野運動的風潮。
這次參賽者來自全台各地,個個「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在演藝界有著亮眼表現的 151 林彥君,這次將再次回到墾丁參賽;此外, XTERRA 越野三項優勝好手謝昇諺,以及下坡車女王周佩霓、好動夫妻王皓正與許見微,知名三項教練許元耕、林忠義與郭修森、李瑋都將備戰上陣。而越野跑項目少不了在各地屢屢奪勝的周青、身兼教練與菁英選手的江晏慶、鄧宗易,恰恰越野賽事主辦陳炯宇與靠北越野意見領袖林飄丿也將共襄盛舉。
擁有最佳越野登山車地形環境的墾丁,在 LAVA 鐵人三項公司和 XTERRA Taiwan、國內登山車好手「亞洲車神-阿丹」江勝山共同努力下,規劃出多樣化的騎乘路線,包括 Enduro 全地形下坡車耐力賽,26 公里及 11 公里 Cross Country 登山車越野賽,要給初階入門與進階的選手們最好的賽事體驗。
越野跑部分則包含 2.5 公里接力繞圈賽與 11 公里及 22 公里不同距離賽制,用雙腳踩上門馬羅草原、赤牛嶺,實際體驗墾丁地貌的多樣化。這次亦特別規劃 3 人團體組,由 3 個人組成一隊,一起起跑、一起完賽,就是不讓你落單。大會亦安排「掃把」殿後隊員,最後出發巡視並收尾賽道,照顧落後參賽者的安全與健康。
LAVA|Xtrail 撒野墾丁邀請選手們使用水袋背包與可回收式水杯,減少製造一次性使用的垃圾。此外,完賽獎牌首次與春池玻璃合作,運用再生玻璃鑄造完賽獎牌,彰顯完賽的榮耀與永續發展的精神。完賽大禮規劃恆春三寶「瓊麻、洋蔥、港口茶」,讓每位選手帶走屬於恆春半島的在地特色。從主辦單位到參賽者,齊心為恆春墾丁獻上一份心力。
經典賽事得到知名品牌的支持,感謝玉山銀行及 DHL 國際快遞大力支持本活動,知名自行車零組件廠商,包括瑞士商 DT SWISS、瑞士商 FOX 與美商 Specialized 共同支持登山車活動。還有跨界的各大品牌、屏科大的志工學生以及在地居民不餘遺力的贊助與支持,讓此活動首度舉辦就眾所期待。
11 月 20-21 日歡迎來到墾丁六福山莊,一起在山野中幫選手加油,一起 Chill!恰逢 11 月份起,在有限度條件下戶外運動無須戴口罩,讓戶外運動愛好者更能發揮全力享受競賽,感受墾丁山林芬多精的美好。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籲請選手一起遵守防疫規範,於會場內全程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落實防疫措施。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公司
責任編輯/Dama
2016年6月在英國利茲舉辦的哥倫比亞利德世界鐵人三項大賽中,聚集了5000多名專業及業餘的鐵人選手,其中,有位特別的鬥士吸引了眾人目光─Jim McKellar。Suunto日前訪問了這位與其相同年紀的不老鐵人,請他談談不畏年齡阻撓持續奮鬥的動力為何。
曾跑過120場馬拉松大賽,同時身為ITU世界鐵人冠軍系列賽大英高齡組一員的這位跑場老手-Jim McKellar 勇於突破自我,不受年齡侷限,在南非的同盟馬拉松大賽創下多項豐功偉績,他的跑友尊稱他為「一發老子彈」,年紀越大,威力越強。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是從51歲時,在工作25年的職場被資遣後,才開始跑步。
「被資遣後,我覺得尊嚴掃地,生活開始變得一團糟。醫生告訴我如果我繼續糜爛下去,五年內就會死去。所以在1992年時,我去參加了倫敦馬拉松賽。」Jim告訴我們。連續參加20場倫敦馬拉松賽後,Jim對參加跑步賽事開始上癮。
不過直到74歲高齡,完成120場馬拉松賽事時,最後一場剛好是他第三次參加89公里總長的同盟馬拉松賽後,他才開始嘗試鐵人三項,並參加2012年的溫莎鐵人三項大賽。儘管他根本不會游泳。
「鐵人三項競賽的訓練真的是折磨人,不過我已經做好準備了。」他笑著說。在2013年,他在海德公園取得ITU世界鐵人冠軍系列賽75到79歲組的成員資格,在國內奪得殿軍,同時是全球第十名,這是他最驕傲的成就之一。他原本希望在2014年能再次征戰,只可惜事與願違。
令人惋惜的是,2013年賽後不久,Jim遭遇重大挫敗。與社團成員出外練騎單車時,他不幸遇到車禍,他的骨盆受到重傷,右腿骨碎裂,並且需要植皮與專科治療。他有18個月無法走路,更別說要跑步或騎車了。
大部分面臨如此慘況的人們大概自此就放棄,但Jim可不會就這樣被打敗。事實上,Jim體現了Suunto精神─必勝的決心並且永不放棄!
「受傷的日子,連早上起床都是挑戰,而我需要這個挑戰。我老婆患了骨髓瘤癌症,在過去三年裡,我無時無刻照顧著她,我們不放棄跟病魔戰鬥。而我現在也在戰鬥,我絕不會放棄。」他說。難過的是,他的妻子在2016年三月去世,這使他更加下定決心要參加今年的哥倫比亞利德世界鐵人三項大賽。
2016年受訪時,Jim 的目標是為他已故的妻子Lily在80到84年齡組贏得冠軍,並為MacMillan籌措資金,這會是一大挑戰。「我的腿傷稍稍阻撓了我的訓練,但游泳跟單車項目並不太受影響,我一週騎100英里當訓練,而游泳對我來說相對輕鬆。但跑步項目的訓練就只能先避免了。」
「每天早上我會做些運動放鬆我僵硬的雙腿。雖然只有六到八英里的快走或慢跑,但這距離我很滿意,畢竟三個月前我連一百碼都辦不到。」
他確實該感到滿意,就如Jim說的,人們通常沒將潛能發揮到極致,也只在他們的舒適圈裡競爭。或許我們都該追隨他的典範,並學習砥礪自己去超越自我常態,或許會為自己能到達的境界感到驚訝。
資訊、圖片提供:SUUNTO|台灣|鴻翔國際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