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平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6月7日起大幅鬆綁防疫措施,停了大半年的路跑賽事終於開跑。新北市政府體育處與捷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最強市民飆5K」活動,去年每個月在新莊田徑場舉行,已是許多跑友日常訓練的一部分,因疫情停辦4個月後,將於6月10日強勢回歸。共5組別,每組限額50名,總計250個免費名額,自6月1日下午2時開放報名,各位跑友把握機會,先搶先贏在起跑點!
體育處表示,運動增加抵抗力,防疫措施不可少,國內疫情趨緩,戶外運動是運動首選。「最強市民飆5K」可做為跑友重返馬場的暖身賽,透過5000公尺測驗,不只讓跑友們自我檢視實力是否維持在原先水平,也希望找回雙腳馳騁在跑道上的樂趣。
「最強市民飆5K」活動為免費參加,現場會有號碼布、計時晶片、完賽物資,還有運動攝影捕捉跑者畫面,如同一場小型路跑賽事。因台灣疫情趨緩恢復辦理,特地邀請到跑界知名的超馬三太子到場助陣,在挑戰自我刺激的賽道中,增添歡樂的緩和氣氛,與跑友們一同祈福開跑。
另外提醒,活動以防疫優先,各組別採分流管制,請跑友配合每一組別於開跑前1小時報到,並進行酒精消毒及測量體溫。
6月10日「最強市民飆5K」邀你一起相約新莊田徑場決戰田田圈!6月1日下午2點將開放線上報名,活動報名網址 請點我。
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責任編輯/Dama
高雄富邦馬拉松12日熱鬧登場,今年賽事亮點之一是來自日本札幌市、熊本市、千葉縣館山市,仙台育英高校的官方代表隊特別前來,由董事長樂團成員等藝人、醫護鐵人共同陪跑,展現跨國友誼與健康活力。
高雄市運動發展局局長侯尊堯指出,運動是促進國際交流的最佳方式,更是推動城市觀光的重要手段。本屆馬拉松賽事從世運大道出發,途經蓮池潭、美術館,再過中都大橋折返。半馬組和全馬組在緯六路與軍校路分道揚鑣,半馬組左轉回世運大道,全馬組則右轉經海功路、左營大路,奔向蚵仔寮,路線兼顧人文與自然景觀,完整展現高雄之美。
此次馬拉松,知名搖滾樂團董事長樂團的主唱吉董及吉他手白董,聯同全球百鐵認證創辦人陳彥良,以及多位具備醫護證照的醫護鐵人,共同為日本各城市代表陪跑。每位日本代表皆有一至兩位高規格的陪跑夥伴。
吉董表示,首次陪同海外朋友參賽,比挑戰226公里的超級鐵人三項更具挑戰性,過程中英日語夾雜手語的溝通,更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吉他手白董則讚嘆,能在高雄市的大道上奔馳,沿途美景令人印象深刻。草屯囝仔阿倉則開心的表示,本次參加高雄馬拉松破了個人的最佳PB半馬達到了100分鐘內,超舒服的天氣跟豐富的補給讓自己還想加碼到全馬。
醫護鐵人暨全球百鐵認證創辦人陳彥良表示,高雄馬拉松不僅路線美麗,對賽事安全也特別重視。主辦單位一方面邀請專業救護團隊,另一方面亦召集提供零收費公益救護服務的醫護鐵人,派遣具備醫師、護理師或EMT證照及豐富完賽經驗的成員全程陪跑,確保參賽者安全。今年每位來自海外的貴賓皆有專屬醫護鐵人陪同完賽,體現人性化關懷。
這場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能與毅力的挑戰,更是高雄市與日本多地攜手推動運動交流的友誼見證。2023年,醫護鐵人們陪同來自日本千葉縣館山市的市長森正一、館山市教育長石井浩己、館山市議長太田浩及多位官員,參加高雄馬拉松並順利完賽。今年醫護鐵人支援的規模更為擴大,包括熊本市政策局綜合政策部黑木善一部長、市民村本貴彦及髙木美那、奧村智宏,館山市運動課課長川名茂樹、稅務課係長平野守及企劃課主任主事山田衛,札幌市運動局推進擔當部中田稔部長等人,皆將參賽。每位代表皆有醫護鐵人陪同,包括宋靖庭、張穎、羅義清、邱昱峰、黃珮蓉、張明鈞、陳彥良、吳秋萍、曾昱槊、吳浚榮等,確保賽事安全順利。
資料來源/醫護鐵人
本週是距離東京馬拉松(2019年3月3日)的倒數第4週,也就是俗稱巔峰期 (Peak) 的階段。
巔峰期的訓練要點:維持強化期的專項強度,同時透過最大化里程提高耐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里程拉高的同時,又能夠維持質量。藉此把基礎體能轉換為專項能力、進入最佳狀況,在馬拉松配速下,能跑得更長、並且更穩。
如果從上週日的半馬調整賽 (21K@HMP) 來算,到本週六正好是一週。
我的課表是這樣的:
強度訓練:21 (半馬) + 9.6 (力量) + 16 (配速) = 46.6K
強度訓練比例:30.8%
個人習慣在賽前第4週進行巔峰週訓練,本週的訓練量會是整個週期最高、強度訓練比例也是最大的;賽前第3週會採取強度維持但距離減量,最後兩週就是單純的賽前減量階段了。
因為恢復的關係,常態課表的強度訓練比例以10-20%為佳。例如每週跑100公里的跑者,跑在馬拉松配速以下里程,每週只需10-20公里即可。
如單週強度比例超過20%對我來說就是突破性質的課表,必須注意兩點:
1. 強度很高:所以訓練前充分暖身、訓練後收操、訓練中前後的營養補給都很重要,必要時需要搭配超補、吃能量膠。(該捨得就不要省,讓身體最大化發揮能力也是訓練之一,不然比賽是跑不出來的,你的消化系統也可能不習慣超補/吃膠)
2. 恢復時間長: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恢復,下一週通常需要搭配適度減量(Roll back)建議每3-4週進行一次循環為佳。
了解自己身體的循環,知道狀態不會一直在巔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跑者建議3-4週可以安排一次突破課表,並且隨後搭配減量週恢復。訓練有素的跑者週期可以拉更長,例如Ryan Hall是 8 週減量一次。
如果對於全馬新手的要求是「1週至少能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那對於進階跑者的對應說法「巔峰期時,1週能以馬拉松配速,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1週內能夠分次跑足 42.195K@MP,對我來說比賽八成沒問題,就很有信心了。
42K@MP 雖然是目標,但同時要搭配強度訓練比例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跑量不夠,例如單週只有100K,那1週跑到42K MP 就超過 40%, 勢必得適度向下調整,例如MP配速總和30K即可。(白話翻譯:跑量不夠多,那你速度訓練就不能太多)
保持循環是很重要的,超負荷後要給身體時間進行超補償,這樣你才會進步!很多人會誤以為進步是發生在訓練(破壞)的當下,其實不然。更重要的是在後頭發生的超補償(修復)。
千萬不要連續3週、4週不斷跑突破課表,這樣你的身體不會有機會吸收。也許你可以僥倖躲過這次,但就沒有下次了。(白話翻譯:沒有天天過年的。你看,這下年過完了吧?)
巔峰期已經是馬拉松訓練的關門階段,在此時所有的訓練對我來說是「雖然累人,但都很有信心完成」。最後3、4週坦白說進步也有限,能守成保持到起跑線上,就已經超過一百分。
不要妄想在此時再有大幅進步,告訴自己:「我已經練完了!」
關於許立杰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Jay的跑步筆記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