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疫情逐漸明朗解封,全台首場外島大型運動賽事「2020東引軍事越野障礙賽」於6/18(四)舉辦賽前記者會,現場除了上屆冠軍得主最美的混血跑者雷理莎和新生代越野好手周青之外,還特別邀請知名網紅軍武安妮一同來到現場,分享他們在上屆的備賽秘訣以及三分鐘步槍拆解。
第二屆「2020東引軍事越野挑戰賽」今年即將在2020年8月1日、2日開跑,開放報名首日1300個名額秒殺一空,促進了「食、宿、遊、購、行」整體觀光產業發展。預計將再次為馬祖地區帶動超過3千名以上的觀光人潮,讓參賽者們一窺傳說中的東引軍事秘境!
活動一開場就由最具青春活力的職棒啦啦隊隊長廖小安為現場炒熱氣氛,接著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表示:「很開心大家能來連江縣東引鄉與我們一起共襄盛舉,為延續馬祖四鄉五島『一島一特色』的特殊風情,我們也特別規劃連江縣每座島都有獨特的適性發展。「2020東引軍事越野障礙賽」無疑已成為連江縣的年度盛事之一,希望各位跑者可以透過賽事一同來了解東引獨特的歷史人文風情與當地美食應援補給。
最美跑者雷理莎的備賽技巧:
關於賽前準備會建議參賽者們對於飲食起居要特別注意,除了飲食均衡並擁有8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外,根據我個人經驗,因為東引軍事障礙賽不是普通的路跑,非常注重協調性訓練,我會建議搭配肌耐力及心肺訓練,因為跑步是全身性運動,如果核心不夠穩定,在跑步時可能會因為腳接觸地面後產生反作用力,進而造成運動傷害。除此之外,建議參賽者可以在賽前準備採取配速跑法,才能掌握比賽節奏。
越野好手周青的備賽技巧:
我個人覺得除了良好的訓練安排之外,健康的飲食基礎也很重要,攝取大量的蔬果並避免大魚大肉給腸胃帶來過多的負擔,另外,賽前訓練要有詳細的規劃,才能避免持續性的大強度訓練或重體力勞動,唯有適量增加訓練量後再逐漸降低訓練量,以調整到最好狀態才能好好發揮實力!
第二屆東引軍事越野挑戰賽將在8月1、2兩日登場,賽道沿途設置多項障礙關卡,展現「#就是要戰 忠義驃悍」的賽事精神,規劃3.5K休閒組、8.5K勇士競賽組以及16K菁英競賽組等三大組別,名額分別為400人、600人及400人,為東引年度最大盛事,提供各階段的跑手勇攀高峰,挑戰自我極限;三個組別皆由東引忠誠門作為起終點站,依組別不同途經中柱港、東引燈塔、安東坑道、中柱坑道、感恩亭、三山據點等重要景點,三組賽道皆有特色足以讓跑者飽覽戰地風光。
本次賽道延續上屆沿線一覽東引戰地風貌,軍事風格的佈置更營造出東引特殊的震撼景觀,賽道途中經過中柱坑道,更是軍方為賽事特別開放跑者進入,跟去年相比也加入更多軍事越野障礙設施元素,為全台路跑活動中,首場將五百障礙場納入規劃的賽事,邀請跑者「#戰勝自己跨越五百障礙」,不只凸顯東引戰地的歷史地位與觀光價值,更激勵人心期許帶給參賽者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挑戰自我意念。
勇士競賽組8.5K路線規劃:
忠誠門→中柱港→中正路→東引遊客中心→東引酒廠→中柱坑道(軍方特別開放管制區)→安東坑道前→東引發電廠→北澳路→東湧公園→南澳路→感恩亭→西引五百障礙→忠誠門(終點),總爬升高度148公尺,適合有運動習慣民眾挑戰。(高度路線圖)
菁英競賽組16K路線規劃:
忠誠門→中柱港→中正路→東引遊客中心→東引酒廠→中柱坑道(軍方特別開放管制區)→安東坑道前→東引發電廠→燈塔路→燈塔前折返(取信物點)→北澳路→東湧公園→南澳路→感恩亭→三山據點(取信物點)→西引五百障礙→忠誠門(終點),總爬升高度274公尺。適合有運動習慣且有跑過10公里長距離跑者挑戰。(高度路線圖)
資料提供/鈞勢國際公關、拓宇廣告
責任編輯/David
因為運動配備需求低、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慢跑、長跑成為是國內最普遍的運動之一。人們以跑步健身,目的是為了追求健康,但很多人卻因此跑出了問題,結果得不償失。
想要跑得健康又不受傷,一定要有基本的跑步認識:
跑步前,應該先做身體活動度檢測,只要有動作無法達到標準,就不要勉強跑步。再者必須了解正確的跑步姿勢,免得跑得費力,反而傷身。
跑步前,必須先進行暖身,順帶檢測身體活動度。如果在檢測過程中無法達到標準,最好先找出原因,做身體的伸展訓練,等恢復正常的活動度水準後再跑步。否則肌肉耗費過多能量,不僅跑起來吃力,也容易受傷。
活動度檢測如下:
為了避免跑步造成身體的傷害,以下針對容易造成受傷的原因,設計按摩、伸展與訓練等一連串步驟。除了跑前、跑後之外,習慣跑步的運動者,平時也可以透過這些活動來加強身體的準備。
如果前述的身體活動度檢測結果不佳,我們也可以用這些運動鍛鍊加強。由於跑步幾乎牽涉到全身的關節與肌肉,所以預防運動也必須
全面,無論胸部、手臂到下半身都要加強練習,幾處容易緊繃的肌肉,也要加以按摩。只要適度強化活動度與肌力,就能遠離運動傷害。
跑步是一套全身性的運動,在跑步的過程中,幾乎鍛鍊到全身每一塊肌肉。因此為了預防跑步傷害,建議運動者針對全身肌肉,從肩頸到足部都進行按摩;如果想要加強按摩部位,可著重腰部、髖骨、大腿、小腿與足底肌肉進行強化按摩。
1. 單手向後倚靠牆壁,掌心貼平牆面。
2. 微微向外側伸展,感覺到二頭肌位置有輕微拉扯、緊繃感即可。維持動作15~30秒。
1. 身體站直,單手向上反折至後頸,手肘向上。
2. 另一手按住反折手肘,輕輕往下壓,維持動作15~30秒。
1. 準備一張靠背椅,椅背高度不超過運動者坐下時的肩胛骨。
2. 坐下後,右手手臂扶靠椅背,側轉身體向右,左手扶住右膝,以幫助旋轉。
3. 維持側身約15~30秒,回到本位,再轉向左側,如此反覆來回。
4. 側轉身時,感覺身體的動作,盡量把胸廓、肋骨拉開。收小腹,不要突出。
1. 俯趴在地,雙腿緊貼地板。
2. 腹部貼地,手肘撐地,從胸椎第四、五節處挺起上身,微收下巴。
3. 前臂貼地,兩臂保持平行,肩膀不聳起,保持開胸。每次伸展動作約15~30秒,一天5~10次。
1. 於牆角單腳靠牆上,一腿伸直,保持腰部穩定不動。
2. 或可用彈力帶扣住腳掌作為輔助,維持腿與身體的角度。注意力道不可過重,腿部只要感覺稍緊繃即可,切不可過度伸展拉伸。
3. 保持動作30~60秒後換腳。每天做10次。
1. 平躺在床上或桌子上,小腿垂直落在床外側。
2. 抱起右腿貼近腹部,腰部保持穩定,注意大腿不可外展。左腳踩在地上固定。
3. 保持動作約30~60秒,換另一腿伸展。
1. 站立姿勢,雙腳張開與肩同寬。
2. 右手握住右腿小腿向後提折,盡量讓後腳跟碰到臀部。
3. 伸展過程收緊腹部,雙腿盡量併直,保持身形挺直,不駝背、不凸腹、不折腰。
4. 伸展30~60秒後,換另一腿伸展。
1. 雙腿打開,左腳在前,右腳半跪,保持上身脊椎直立、骨盆穩定,收小腹。
2. 右大腿下壓前推,左腿弓箭步成直角,膝蓋對準腳尖方向,保持上身正直,收小腹,腰椎穩定,鍛鍊股四頭肌。
3. 保持動作約10~15秒,換另一腿伸展。每日約做15~20次。
1. 雙手扶牆,雙腳呈跨步狀。
2. 前腿膝蓋彎曲,後腿伸直。當姿勢正確時,從背後觀看,腳跟、腳尖與膝蓋對齊,彷彿連成一線。
3. 每次伸展約30~60秒,之後換腿。一組2次,每日做1~2組。
1. 仰躺在地,手平放兩側。
2. 雙腳併攏,抬起小腿與地板平行。
3. 單腳尖往下點地後再舉起,來回反覆各10次。
4. 手往兩側展開,伸展胸部肌肉。注意保持上身穩定不動。
5. 雙腳併攏,抬起小腿與地板平行。雙膝向右側倒,膝蓋不碰地,維持15~30秒。反方向重複動作,左右各做10次,訓練腹外斜肌。
1. 身體側躺,兩腳彎曲,腳跟重疊,骨盆穩住不動。
2. 以膝蓋為中心,慢慢向外展開。
3. 保持動作約10秒,再慢慢收回。每天做10次即可。
1. 身體俯臥,收腹。
2. 一腳外展後踩,腳尖外翻,帶引身體自然翻起。
3. 保持動作約10~15秒,每日約10次。
1. 身體站立,雙腳打開距離與骨盆同寬。膝蓋、腳尖朝前,雙手往前平舉。
2. 臀部下蹲 ,上身略微傾斜,膝蓋彎曲。注意膝蓋彎曲時,兩膝保持平行,避免往外擴張或內縮。
3. 下蹲到大腿與地板平行,再用臀部與腿部的力量站起。
4. 每組8~10次,每次深蹲間休息約30~60秒時間,一天反覆做1~2組即可。
1. 坐在椅上,雙腿小腿併緊,兩腳腳踝之間夾緊一張厚紙片,接著踮起腳尖,保持姿勢約10~15 秒後緩緩放下,重複10次。如果姿勢正確,小腿外側或後側會有微微的緊痠感。
2. 進階以站姿夾緊厚紙片,併攏雙腿,雙腳微蹲,腳尖踮起,保持10~15秒後再緩緩放鬆站穩,重複10次。
3. 踮腳的方式,切記不可以用腳趾抓地,而是用腳掌撐地踮起。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