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千萬別越級打怪!用無脂肪質量指數FFMI算出你的肌肉等級
1
你知道肌肉等級
千萬別越級打怪!用無脂肪質量指數FFMI算出你的肌肉等級
2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3
重訓的營養補充時間
重量訓練前中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正確增肌又減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千萬別越級打怪!用無脂肪質量指數FFMI算出你的肌肉等級

2020-08-14
知識庫 健身 減脂 增肌 觀念 體脂肪

在健美舞臺上擁有驚人肉量的巨巨是否有用藥?然而,在自然不用藥的情況之下你的肉量是哪個等級?相信以上這兩個問題,也是現階段有在健身的人都會想的問題!在以前要判斷你是否過重或過瘦,都會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但是這樣的數值並沒有加入體脂肪來做為判斷,因此,有一些肌肉量高體脂率低的運動員就被判定為過胖的身材,所以,要判別你現在的肌肉量是正常、過低或是過高,我們必需要了解無脂肪質量指數(Fat Free Mass Index,FFMI),現在就跟著了解一下自己的肌肉等級吧!

羨慕這樣的肌肉量
相信你也羨慕擁有這樣肉量的巨巨!但你知道自己的肌肉量等級在哪嗎?

FFMI與BMI的差異

在計算FFMI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BMI的計算方式,BMI(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是根據身高和體重衡量你是否體重狀態的指標數值,它適用於成年男性和女性以及所有年齡段的人,換句話說一旦你是成年人,你的BMI分數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變化。在醫生和某些衛生單位BMI測量被用作確定這個人是否有肥胖風險的一項關鍵評估數值,另外,與BMI一起評估一個人肥胖風險的主要工具是腰圍測量和膽固醇和血糖水平測量,這是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和病症重要風險評估因素。

【延伸閱讀】想降到低體脂你必須做的4件事情

FFMI與BMI的差異
搞懂FFMI與BMI的差異性才能知道你目前肌肉的等級。

當我們了解BMI之後,就可以知道這樣的評估標準並沒有加入體脂肪率,例如同樣身高170公分體重80公斤的男性,一個體脂率15%另一個30%,但如果依據BMI的計算方式,這兩個人的指數都為27.6屬於體重過重的範圍內,然而,如果我們運用FFMI的計算公式將體脂率帶入時,體脂30%的男性FFMI為19.38(肌肉量在平均值);而另一位體脂15%的男性FFMI為23.53(肌肉量很高)。這樣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BMI與FFMI兩者所計算出來的差異性。

【延伸閱讀】男神營養師體脂狂降20%的秘訣

體脂高與低的差異
同樣身高170公分體重80公斤的男性,一個體脂率15%另一個30%用FFMI來計算就會不同。

FFMI研究報告

在2002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一般男性的FFMI數值大約落在19-26區間,而超過26以上的人就可能有用藥(類固醇或生長激素等等)的可能性;女性一般的數值都會落在15-22之間,超過22以上就可能有用藥。例如IFBB大賽冠軍Phil Heath身高175cm體重高達111kg體脂率低於5%,透過FFMI所算出來的數值為34.81,其實,就算不用算也可以看的出來他絕對有用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hil Heath(@philheath)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3月 月 19 日 上午 9:20 張貼

後來這幾年隨著運動與科學的成長,在2017年及2019年的研究報告中發現,自然健美的等級也能隨之提升到男性FFMI數值28女性24。舉例來說,如同上面那位男性身高170cm體脂率維持15%,那他的體重最多也只能達到95Kg左右(在不用藥的前提之下),這樣的用意就可以透過FFMI計算出你的肌肉等級,以及還有多少的目標可以邁進,相信只要專注於健身訓練以及飲食管理,就算沒有用藥也能達到你想要的體型與肉量;所以,千萬別越級打怪!先看看自己的量級在哪。

【延伸閱讀】想減脂的你不可不知6個關於體脂肪的真相!

資料參考/NCBI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2021-07-08
生活游泳新聞跑步健身話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三級警戒自原7/12延長至7/26日,並從13日起實施「微解封」,適度鬆綁民生消費產業,其中健身房等室內外運動場館將可開放,但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開放,但不開放其他運動設施;游泳池因為無法佩戴口罩,仍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指揮中心指出,7月13日起,室內外運動場館場域容留人數要以最適乘載量25%為限,需做好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具、避免肢體碰觸、禁止團體競賽。

運動場館的器材或設備每次使用後應清消。針對團體課程,教練授課前須做抗原快篩,每7天快篩1次,課堂人數因應2公尺安全距離適度縮減,每堂課間隔至少1小時做出分清消。針對一對一教學課程,教練除了同樣要接受快篩規範,上課期間須全程戴口罩、護目鏡或面罩,不從事按摩或接觸性近距離課程。

此外,健身場館的廁所與更衣室可開放,但要加強環境清消;但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交誼廳等。

室內外運動場館適度放寬
室內外運動場館適度放寬 ©教育部

許多民眾下班後喜歡在附近校園運動,教育部也公布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開放使用,但也要實聯制並全程配戴口罩,禁止飲食。至於飲水機、校園其他區域、校內的場館及戶外運動設備(如單槓、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羽球場、游泳池等)皆不開放。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放寬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放寬 ©教育部

熱愛戶外運動的山友們則注意,山屋、生態保護區及墾丁所有沙灘持續關閉。

國家公園管制調整
國家公園管制調整 ©內政部

7/13 起適度鬆綁部分措施總覽

一、適度鬆綁措施:

(一)    有條件鬆綁對象(地方政府得視防疫需要因時因地調整):
1.    戶外: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學校操場、駕訓班。
2.    室內: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無觀眾)、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3.    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4.    餐飮場所(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 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揮中心指引得內用。
5.    國內小型旅行團(9人以下)、劇組拍攝。

(二)    上述鬆綁須遵照通案性原則及主管機關指引:
1.    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
2.    維持社交距離,除飮食外,全程戴口罩。
3.    員工人員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二、三級警戒延長仍須關閉之場所:

(一)    休閒娛樂場所: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二)    教育學習場域:
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三)    觀展觀賽場所:
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延伸閱讀: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FB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量訓練前中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正確增肌又減脂?

2021-02-01
知識庫徒手訓練重量訓練觀念體脂肪減脂增肌飲食方式健身

正確且適當的獲取營養對於重量訓練至關重要!選擇適合的食物搭配上專屬的訓練計畫,就可以讓擬在重量訓練的增肌減脂過程中,獲得比別人更快的成績表現,這除了能讓訓練的過程中能有足夠的能量完成所有訓練外,還能在訓練結束後最大程度的增進雞肉的合成效率。那這些訓練前中後的飲食計畫該如何設計呢?這篇我們將以簡單快速的方式來告訴你們。

重訓的營養補充時間
重量訓練前中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正確增肌又減脂?

重要的基本營養

一開始就要不厭其煩的再三提醒!人體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些都是提供身體運作最需要的能量來源,同時,也是訓練肌肉和保持細胞健康所必需的三大營養素,當我們透過平衡的方式提供這些基本營養素中的卡路里,就能幫助身體建立以及維持肌肉量並減少脂肪。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來進行三大營養素的分配? 一般來說,對於有在進行重量訓練的人來說,建議每天攝取每公斤體重1.2-2g的蛋白質,另外,每天還需要攝取每公斤體重5-12g的碳水化合物,而更高強度的重量訓練者,在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則應該要增加至每天每公斤8-12g的高碳水攝取,才能快速的補充身體糖原的儲存量。那脂肪該攝取多少呢?其實,在許多的研究中並沒有明確的告知脂肪的攝取量,但你可以依據每日的熱量攝取扣除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後,就知道脂肪該攝取多少g了!還不知道該如何計算?這篇「分配你專屬的每日卡路里攝取比例」就可以計算出來。

重量訓練的基本營養比例
人體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安排飲食計劃

你已經知道三大營養素對於身體十分的重要,但哪時該吃什麼也會影響著你在訓練中或比賽時的表現喔!有一些研究還指出,適當的營養素補充時機可以增強肌肉修復與合成能力,甚至於還能穩定情緒。因此,為了能確保你在訓練中能獲得最佳的成果,第一要件就是確保你每天攝取的熱量是足夠的,如果你的身體長時間處於熱量不足的情況之下,就很難讓訓練成效和肌肉成長獲得更好的效率。請記得!從事肌力訓練的人與長時間久坐的人相比,會需要更高的熱量攝取,有一些研究還估計出,一名高強度的力量型運動員每天所需的熱量是43卡路里*體重(Kg),才能維持住肌肉與體重。

重訓飲食計畫安排
哪時該吃什麼也會影響著你在訓練中或比賽時的表現喔!

另外,通常男性比女性每日需要稍高的熱量攝取,但要攝取多少的熱量才足夠?這必須要依據你的訓練強度、訓練頻率和訓練類型而有所不同;因此,你必須要先了解自己每日的TDEE(每日所需消耗的熱量),接著就可以依據你的訓練方式與強度,來完整的制定出適合你目標的飲食計畫。

這邊也要請你先記住!進行重量訓練的飲食計畫與長時間耐力訓練運動項目的方式不同,簡單來說連續進行超過2小時或更長時間的運動,必須要調整碳水化合物及飲水的整體比例,接下來我們將依據重量訓練前中後該補充的營養比例來做說明。

重訓前該吃什麼?

訓練前吃點東西是必須且不可或缺的,因為,這將能為了身體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以提供訓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最理想的訓前補充時間應在運動前60-90分鐘進時。當然,這項建議也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因為這將取決於你運動時是否能忍受胃中有食物的感覺,有的人甚至於要再訓練前3-4小時就進時完畢。那訓練前的食物應該要同時含有30-40g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樣的餐點組合可以例如:一根大香蕉搭配一杯乳酪或兩片全麥吐司搭配一個全蛋。另外,也要記得補充一些健康的脂肪,例如酪梨或是堅果等以平衡營養元素;但如果你只能在訓練前15-30分鐘進時的話,那建議將分量縮小至含10-20g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點心即可。

重訓前的飲食
重量訓練前我們可以補充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蛋白質。

在訓練前的點心或餐不僅僅能帶給你訓練時需要的能量,甚至於還會影響著你的肌肉恢復能力。2012年發表於Springer期刊上一篇關於「營養干預以促進運動後肌肉蛋白質合成」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進行重量訓練前攝取少量的蛋白質,將會有助於肌肉恢復階段的蛋白質吸收與合成效率。

重訓中該吃什麼?

力量型訓練與長時間的耐力型訓練不同,因此,你不需要在過程中補充什麼食物或小點心;但如果你的訓練時間超過60分鐘,則應該要考慮補充水分。在2017年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力量型運動中單獨或與蛋白質結合的碳水化合物飲料,可以增加肌肉組織內糖原的儲存,並幫助身體能更有效率的完成高強度訓練。關於這點,如果你的重量訓練計畫是預計,以合理的高強度訓練超過60分鐘以上時,則應該每30分鐘補充約14盎司(約414ml)的運動飲料,飲料內必須包含約7%或25g的碳水化合物,若天氣過熱則可以多補充一些水分但不需要過多;要記得!適當的補充水分將會使得血糖保持穩定之外,還能減緩肌肉糖原的消耗讓肌肉的表現更好。

重訓過程中的補充
重訓過程中基本上是不用補充任何食物,除非高強度訓練並超過60分鐘以上。

重訓後該吃什麼?

關於重量訓練後的飲食,最常討論的就是時間問題。有一些研究表示,運動後有30分鐘的時間可以飲用高蛋白來修復肌肉,但還有一些研究指出,運動訓練後3小時內補充都可以完成最大的肌肉合成時間,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看「重訓後超過30分鐘才補充蛋白質會讓肌肉成長的效率變差?」這篇文章。其實,有更多的研究表示,只要達成每日總營養素的分配目標及熱量需求,補充的時間就變得不那麼重要。重量訓練後的營養素補充如下:

1.碳水化合物: 重量訓練後可以立即補充50-100g。

2.水分 在訓練後的60分鐘內,嘗試盡量補充足夠的水分,你可以在訓練前後量測體重,以了解自己流失的水分重量,或是觀察自己的尿液顏色是否維持透明或淺黃色。

3.蛋白質 在訓練的過程中或結束後30分鐘左右,可以適度攝取大約10-20克的蛋白質。

這邊告訴你訓練後最受歡迎的補充品是巧克力牛奶,因為,大多數的巧克力牛奶都含有8-16克蛋白質和26-50克的碳水化合物,當然,你也可以吃一根香蕉搭配一大匙的花生醬或是全麥吐司搭配雞胸肉。

資料參考/BMC、Springer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