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經過週末或是長假,跟隊友出去互相傷害之後,休息了幾天,看著圖表上的 TSB 慢慢回到正值,但是不確定自己身體到底恢復得如何、能否回到正常訓練,要如何來判斷呢?Peaks Japan 的建議提供大家參考,可以測驗一下自己的 2 分鐘全開狀況,來判斷自己體能是否真的有恢復。
因為如果身體還很疲倦,2 分鐘也開不出太高的瓦數。這個時間的全開會用到約 30% 的無氧與 70% 的有氧能力,很適合判斷身體狀況。
主要原因還包括:
a. 如果體能不夠「新鮮」,無法作出高瓦數。
b. 比起 5 分鐘或是 20 分鐘全開來說,2 分鐘對於精神與肌肉的負擔也比較小。
c. 即使恢復狀況不好,全開 2 分鐘也不會帶來太多疲勞。 因此我們建議採用 2 分鐘的測驗來判斷體能狀況。
實施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外騎時找個坡度適中的路線全開 2 分鐘,當然你要在訓練台上執行也是可以。
要如何判斷功率是否達到合理的區間? 其實只要比對 WKO 軟體上面的 Power Duration Curve,看看 MMP/PD 的差異多少即可。
如果 MMP 低於 PD 的 90% 以下,那表示體能尚未恢復,還不適合做高強度課表。
如果是 94% 左右,表示可能已經恢復差不多,同時還要判斷體感狀況決定。
如果有 96% 以上的話,就可以判斷體能已經恢復,可以準備實施強度課表了。
我們在測驗時除了觀察數據以外,同時也要注意體感狀況。相信經常在訓練的選手,測驗時有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很勉強把數據坐上去,有時候卻是相對穩健地完成測驗。因此除了數據之外,恢復狀況如何,也要加入自身體感來做判斷依據。
不過相信很多選手自己並沒有在用、或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WKO 軟體,可以請你的功率教練幫你查一下目前 PD Curve 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選手也有在用跑步功率計,因此 PD Curve 會混入自行車功率與跑步功率數據,因此如果只是要判斷自行車狀況,記得要請教練看 Cycling 的 PD Curve,避免混淆。
資料來源: Peaks_Coaching_Japan
有三位奧運自由車國手參賽的2017台灣盃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賽,在27日完成第二站比賽!中華車手再添二金五銀六銅,兩站進帳14金10銀16銅居冠。其中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王慈均兩站計拿下三金二銀一銅,是最大贏家。
這項經國際自由車總會授證的場地國際經典賽會,25日至27日在高雄市楠梓自由車場進行三天兩站比賽,共有來自荷蘭、哈薩克、日本、南韓和我國等10個國家及地區124位車手同場競技。中華車手今天另一金,是申騰美利達隊「肉包」邱靜雯在青年女子組個人計時賽的傑作,銀牌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陳靖云,邱靜雯同時在青女競賽輪奪銀。
另三面銀牌是菁英女子組競輪賽王慈均、青男個人計時賽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曾至鴻、青男競輪新竹縣隊黃健彰。
銅牌得主則是菁英男子組爭先賽和競輪賽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康世峰、集體出發賽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陳建良;菁英女子組爭先賽申騰美利達隊張瑤;青年男子組個人計時賽台北市楷加隊羅心庭,和青年女子組競輪賽陳靖云。由於這兩站比賽有UCI國際自由車總會積分,吸引不少國外好手來台較勁,其中以2016里約奧運男子競輪賽銀牌荷蘭布希利最受矚目,另兩位奧運國手為香港刁小娟以及我國黃亭茵,三位奧運國手出現在台灣盃,使得比賽更添話題。
英女子組爭先賽,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王慈均在金牌戰中,以2:1後來居上打敗香港隊馬詠茹,繼拿下台灣盃第一站爭先賽冠軍後,成功連莊,也是她在今年台灣盃接連兩站比賽中的第三金,另一金是在競輪賽的傑作。王慈均表示,金牌戰第一回合她的策略是,讓對手香港馬詠茹先攻擊,自己跟在後面再伺機攻擊。「結果一不小心距離被拉太遠,沒追上,就輸了!第二合回起我就緊緊卡住對手,不讓對手超越,以2:1反敗為勝。」
台體大競技系二年級的王慈均,國小是田徑隊擲部選手,國中同時練自由車和手球,進入大甲高中後才專心練自由車,在2015年台灣盃國際自由車經典賽拿到爭先賽金牌,身為「哈日族」的她,高中畢業後甄審進高雄第一科大日文系。在練車時間變少的情況下,今年19歲的王慈均體重暴增5公斤,因為還想在自由車界拼搏,去年轉學到台灣體育大學競技系。「我很喜歡和隊友一起練車的氛圍和感覺,也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拼拼看。」
去年暑假重新回歸正規訓練,王慈均坦言:「體力是最大的問題。像這次台灣盃連比三天兩站比賽,比完前兩天台灣盃第一站後,體力消耗很多,能夠在兩站比賽中拿到三面金牌,自己其實也沒想到。」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