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1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2
國家級教練姜義村
用十年營造動無礙環境 姜義村談身心障礙者運動
3
圓夢射箭! 玉里國中射箭隊獲贊助 挹注資源厚植花蓮南區校際實力
黃柏青
黃柏青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2022-07-08
運動部落 戶外運動 單車 知識 運動恢復 觀念

當你經過週末或是長假,跟隊友出去互相傷害之後,休息了幾天,看著圖表上的 TSB 慢慢回到正值,但是不確定自己身體到底恢復得如何、能否回到正常訓練,要如何來判斷呢?Peaks Japan 的建議提供大家參考,可以測驗一下自己的 2 分鐘全開狀況,來判斷自己體能是否真的有恢復。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吃完強度課表後體能到底恢復好了沒? 用2分鐘全開測試

為什麼是 2 分鐘 ?

因為如果身體還很疲倦,2 分鐘也開不出太高的瓦數。這個時間的全開會用到約 30% 的無氧與 70% 的有氧能力,很適合判斷身體狀況。

主要原因還包括:
a. 如果體能不夠「新鮮」,無法作出高瓦數。
b. 比起 5 分鐘或是 20 分鐘全開來說,2 分鐘對於精神與肌肉的負擔也比較小。
c. 即使恢復狀況不好,全開 2 分鐘也不會帶來太多疲勞。 因此我們建議採用 2 分鐘的測驗來判斷體能狀況。

實施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外騎時找個坡度適中的路線全開 2 分鐘,當然你要在訓練台上執行也是可以。

2 分鐘全開會用到約 30% 的無氧與 70% 的有氧能力
2 分鐘全開會用到約 30% 的無氧與 70% 的有氧能力 ©Peaks Japan

功率是否達到合理區間 ?

要如何判斷功率是否達到合理的區間? 其實只要比對 WKO 軟體上面的 Power Duration Curve,看看 MMP/PD 的差異多少即可。

如果 MMP 低於 PD 的 90% 以下,那表示體能尚未恢復,還不適合做高強度課表。
如果是 94% 左右,表示可能已經恢復差不多,同時還要判斷體感狀況決定。
如果有 96% 以上的話,就可以判斷體能已經恢復,可以準備實施強度課表了。

體感的重要性

我們在測驗時除了觀察數據以外,同時也要注意體感狀況。相信經常在訓練的選手,測驗時有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很勉強把數據坐上去,有時候卻是相對穩健地完成測驗。因此除了數據之外,恢復狀況如何,也要加入自身體感來做判斷依據。

不過相信很多選手自己並沒有在用、或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WKO 軟體,可以請你的功率教練幫你查一下目前 PD Curve 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選手也有在用跑步功率計,因此 PD Curve 會混入自行車功率與跑步功率數據,因此如果只是要判斷自行車狀況,記得要請教練看 Cycling 的 PD Curve,避免混淆。

資料來源: Peaks_Coaching_Japan

/ 關於黃柏青 /
黃柏青

筆名:柏青哥
鐵人運動專欄作家
焦耳極限訓練中心總教練
USAT Level II Endurace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長距離LII認證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認證教練
USAT Level 1 coach/ Level 2 Endurance Coach
美國Peaks Coaching功率訓練認證教練
NSCA CPT 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私人教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十年營造動無礙環境 姜義村談身心障礙者運動

2021-05-10
戶外運動專訪路跑鐵人三項人物誌

「『愛運動‧動無礙』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是愛運動的人,但是後面的『動無礙』就比較難做到,因為我們很喜歡運動,但運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希望透過這個口號,告訴大家我們愛運動,希望大家幫助身心障礙者能『動無礙』。」姜義村教授表示。前身是跆拳道選手、國家級教練的姜義村,大學畢業後放棄獸醫優渥出路,考上研究所投身教育事業。現職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家級教練姜義村

2020年帶領身心障礙者及攜手產官學界人士,組成十隊接力隊伍參加了台東 LEXUS IRONMAN 70.3 Taiwan 的姜義村,前身是跆拳道運動員的姜老師不只是熱愛運動,並長期關注於休閒教育/治療、生命教育、身心障礙休閒、適應體育等。對他來說,這一次帶領身心障礙夥伴們完成鐵人賽事,除了擔心更是開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
姜義村教授(右三) 照片來源:雄麒跆拳道館

常人看不見的超障礙空間

「我們很常看到『無障礙空間』,」姜義村表示:「事實上很多運動場所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超障礙』,充滿各式各樣的阻礙,例如說前往該地的交通不便、或者是入場館的報名、相關資訊不足,更不用談很多的賽事並不利於視障者報名,譬如有些比賽需要上階梯下階梯,那輪椅組的就沒辦法報了。」

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有些軟體與硬體的設置是不夠細緻的,致使許多身心障礙者即使有意願嘗試運動,也往往受限於現實的環境。姜義村本身協助轉播過東京馬拉松賽,對輪椅組選手印象深刻:「那你就會知道,這個賽道是輪椅可以完成的。所以希望賽會在規劃賽事時,知道身心障礙者是愛運動的,那麼可不可以讓我們動無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

自痛苦淬鍊 初嘗鐵人賽事

在此次隊伍的選手中,許多選手非屬耐力運動項目,但為何把目標放在鐵人運動上,姜義村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我希望讓身心障礙者接觸主流且大眾的運動。目前台灣主流的運動是路跑,一年有上千場的路跑賽事。此外,台灣是個親水的國家,我們有泳渡日月潭、搶灘料羅灣還有泳渡澎湖灣。第三個是單車,我們有很好的單車品牌美利達、捷安特,每年也有數十場單車賽事武嶺、一日北高…。如果這上千場賽事都能對身心障礙者友善,那代表我們很多身心障礙者可以隨時隨地參加比賽。」

身心障礙三鐵賽事
左起:姜義村、肢障游泳國手張維捷、前體育署署長高俊雄

「我們滿貪心的,希望能三個願望一次滿足,所以我們就選了鐵人。」姜義村說道:「重點不是讓他們參加奧運距離、競賽型比賽,而是讓他們參與民間主流賽事,那IRONMAN鐵人賽就是我鎖定的。未來進可攻退可守,退的話就是在國內自己玩,進的話就是去國外比賽。」鐵人賽有半程、全程馬拉松距離。游泳距離夠長,而且又是開放水域,那未來選手們也可以挑戰泳渡活動。

透過參加鐵人賽,讓一般民眾跟主辦單位認識到身心障礙者的能力與強悍,那麼未來一些五公里、十公里的賽事,自然就不會拒絕身心障礙者的參與。「我們連辛苦的鐵人賽都能完成了,你怎麼能拒絕我們呢?」姜義村說明:「我是有點刻意逆向操作,先找難度最高的,等大家完賽之後,後來就能接受更多比賽。」

儘管從事特殊教育多年,實際率領身心障礙者參賽仍有不同的感動。「我自己在這次有一個很深刻的體驗,」姜義村說道:「我發現身心障礙者,他們每天都在面對日常生活上的挫折、不如意,所以當我帶他們去比賽,可能一些安排不好或是很累的事情時,他們都覺得還好,怡然自得。」不同於一般人面對突發狀況時的負面反饋,屢經挫折的身心障礙者反而很自在。如同跑步常會說的『乳酸閾值』,身心障礙者在忍受挫折、負面情緒的閾值很高。

姜義村鐵人賽

難以想像的壓力 從貪心變成擔心

雖然貪心地選擇了鐵人三項運動,但姜義村卻表示過程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比賽前一晚夜不得眠。「雖然我們是以接力方式完成,但總歸來講,它是開放水域,那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單車,因為距離騎很遠,所以看不到、顧不到。跑步21公里對一般人都不容易了,何況是身心障礙者,很擔心選手會不會跑到橫紋肌溶解。」他笑說:「我隔天早上還問選手:『你尿尿是甚麼顏色?』『有沒有發燒』。」選手參賽受傷,這是此賽參加鐵人競賽最大的擔憂。

早在參賽之前,本身是國家級運動教練、也是運動選手出身的姜義村在組隊時就逐一對有意願參加者進行評估:「我會去跟他們的老師要相關的運動表現成績,也會去看運動員在他們專業上的表現,推估有沒有能力完賽。」這次組隊的選手條件包含擁有不服輸的個性、有耐力運動經驗以及樂於參與運動。「在這次鐵人賽之後,很多人已經開始準備後面的大鵬灣鐵人賽。有人開始游泳,也有人開始學游泳。」

此外,還需要擔心的則是公眾輿論的壓力。對身心障礙者來說,不可預測的危險是很大的變數。一旦有身心障礙者受傷,撞車甚麼的,一當新聞媒體曝光之後,社會輿論會怎麼看待身心障礙者。「當公眾你一句我一句,就有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共識。」會否從此認定身心障礙者不應該參加運動賽事?反之,如果社會共識將身心障礙者運動視為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這層壓力。

「事後回頭去看,這一切都是成功,也是值得的。」姜義村笑說:「很多選手都在問甚麼時候還要一起練習,詢問未來還有沒有比賽。」甚至有身心障礙者揪老師一塊報名路跑賽。

身心障礙者運動表現

追求一個合理的環境

營造一個『動無礙』的環境,姜義村表示至少是十年的時間。十年期間,他希望最後的目標是帶選手去夏威夷參加KONA。「一個文化要改變需要時間,」他說:「如果很多人一起推,大家也都支持的話,或許十年之後,你可以看到所有運動賽會都是友善的,不會問你說是不是視障、是不是聽障、需不需要易讀的網頁。」

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被認同,而不是被同情。打破過去『超障礙空間』,身心障礙者也有合理的挑戰,享受運動樂趣的機會。依照不同障礙情形及障礙程度,提供合宜的調整、輔助,任何運動身障者都能嘗試看看,沒有不能做的。一當身心障礙者前往運動毫無阻礙,那麼就能從運動中發覺熱愛與感受自我的價值。讓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有多元的選擇,營造「愛運動‧動無礙」的優質運動環境。

「愛運動 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圓夢射箭! 玉里國中射箭隊獲贊助 挹注資源厚植花蓮南區校際實力

2017-09-22
新聞戶外運動話題

培養體育人才與贊助體育活動的腳步不停歇!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上週甫在宜蘭縣政府舉辦「圓夢棒球」公益捐贈記者會,為後山孩子們延續棒球夢,昨(21)日該基金會張兆順董事長又帶領團隊轉往花蓮舉辦「圓夢射箭」公益捐贈記者會,宣布贊助花蓮玉里國中射箭隊,將連續三年、每年投入兩百萬元的計畫,讓射箭隊能添購比賽弓、練習弓…等培訓裝備,每位選手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訓練器材,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地積極訓練。射箭運動也是亞奧運正式競賽項目之一,近幾年花蓮縣更培育出多位亞奧運射箭國手,像是2004雅典奧運銀牌得主王正邦、2010廣州亞運銅牌得主宋佳駿以及2016里約奧運國手高浩文,皆是花蓮出生的原住民好手。而玉里國中射箭隊多數是原住民選手,期待小選手們除了天生麗質加上後天的努力、教練的苦心栽培、家長的熱心支持,更能因為兆豐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能不斷締造佳績,也孕育出更多優秀的射箭選手。

“圓夢射箭”! 玉里國中射箭隊獲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贊助!挹注資源厚植花蓮後山射箭實力。

二、三人共用一把弓  突破困境苦練  命中優異成績

射箭項目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培育的重點競賽項目之一,在國際賽事上也都是奪牌的熱門運動,藉由此項運動,能讓孩子們養成對於運動的喜愛、培養穩定性與毅力,以及團隊生活的鍛鍊。近年來玉里國中及全縣各國中小都積極發展射箭運動,玉里國中自104學年度正式成立射箭隊。射箭隊的練習跟其他運動有很大不同之處,除了選手本身的素質條件與訓練外,射箭所使用的弓都要依照選手體型,有適當大小,弓箭器材的材質、配備與調整是否適當,對於選手的成績提昇及箭靶命中率提高有重要的影響。

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的余政憲副召集人也特別前來參與圓夢射箭捐贈記者會。

玉里國中射箭隊在草創時期設備嚴重不足,甚至二、三人共用一把弓,小選手們即便在艱苦的訓練環境中也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竭力苦練。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種光景之下,玉里國中射箭隊在短時間內就奪下105、106年花蓮縣縣長盃射箭錦標賽國中組團體第一名及個人第一名的佳績。不只在縣內表現亮眼,更在成軍未達一年的情況下,於106年全國青年盃拿下個人第三名,以及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個人及團體項目都闖入半準決賽!

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贊助花蓮縣玉里國中射箭隊,將連續三年、每年投入兩百萬元的圓夢射箭計畫。

基金會挹注資源  解除分心 專注訓練!

記者會一開始,優秀的小選手們便展現百步穿楊的好功夫,帶出此次記者會主題“圓夢射箭”。玉里國中林國源校長表示,這幾年透過花蓮南區各基層學校的努力,選手人數也以倍數般的成長,但是苦於器材及訓練環境的資源有限,學校無法負荷眾多選手的弓箭器材,在選手無法使用到與技術水準相同等級的器材之下,相對會直接影響射箭選手的表現,而使選手無法發揮出最佳的實力。所幸草創時期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在今年終得到緩解,能獲得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挹注的資源,讓每位選手終於能獲得最適當的訓練器材,可以解除分心,更專注在訓練上!」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張兆順董事長也表示:「基金會將持續關注體育活動,期望能共同關懷社會,履踐企業社會責任,“圓夢射箭”計畫希望能厚植花蓮南區校際實力,更希望能為國家深耕基層人才,放眼國際賽事!」

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會將持續關注體育活動,期望能共同關懷社會,履踐企業社會責任!

資訊、圖片提供/兆豐商銀文教基金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