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bia在3/14推出2024春夏以「GET HIKED」為主題,推出全新獨家專利「Omni-MAX™科技」鞋款以及頂級鈦系列服飾,專為健行愛好者提供良好保護和功能!同時,宣布啟動Hike Society <玩徒公社>健行俱樂部,結合各類戶外風格玩家,帶領健行愛好者一起深入台灣美麗山林,不僅推要廣山林知識也要建立個人化的戶外生活風格!相關活動資訊將陸續公布於品牌FB社群,想要徒步探索台灣之美就跟著美國戶外運動領導品牌- Columbia一起「出走,千錘百鍊」!
Columbia全新春夏機能產品,從外套、防曬襯衫、防水褲、健走鞋等皆充分展現極致科技的「全面適配性」,讓所有戶外活動愛好者都能憑藉Columbia科技裝備,順應多樣性的環境,無後顧之憂地享受與大自然最單純的連結。
品牌也特別邀請熱愛運動旅遊的藝人楊千霈、台灣山系實境紀錄家Steven、甜美系登山救護義消梨子、山岳作家夫妻檔阿泰及呆呆、熱愛台灣極限探險的YouTuber小飛等人,於鹿堀坪古道鮮為人知的消暑山徑健行。
欣賞沿途經過的水圳、溪流、竹林、柳杉林和芒草等豐富多元生態,更在磅礡沁涼的頭前溪瀑布路線體驗健行的樂趣,並測試全新系列商品「Omni-MAX™科技」鞋款KONOS強勁的緩震、穩定性、抓地力及防水特性,搭配頂級防水且柔軟透氣的「OutDry™ Extreme」連帽外套、「Omni-Shield」防曬防潑且抗污長褲、「Omni-Shade™ Board Spectrum」最高防曬係數的排汗連帽衫等多元產品,讓想在今年春夏季探險的徒步旅行者,透過Columbia的保護力與科技性能,輕鬆實踐「出走,千錘百鍊」的新生活宣言!
今年春夏Columbia推出各式專為徒步旅行打造的全新系列商品,讓渴望探索、熱愛戶外活動的你無所畏懼,輕鬆走遍千山萬水。其中最強新品莫過於使用了全新獨家專利「Omni-MAX™科技」的「KONOS™ TRS OutDry防水極彈健走鞋」,不僅針對足底平衡設計多功能緩衝、超強穩定性和抓地力,讓整體動能更順暢,還搭載能全面阻斷雨水、雜質滲入的「OutDry™科技」確保途中足部乾爽舒適,超強環境適應性則有無論地面乾濕都能穩健前行的「Adapt Trax™科技」,與即使在最崎嶇的地形上也能優化舒適度的「TechLite Plus™科技」。
Columbia旗下頂級的Titanium鈦系列,名稱意象取自戶外器材中最輕量、頂級堅固的「鈦合金」金屬材質,透過時尚剪裁設計、頂尖科技、輕量舒適等特色,展現極致科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亦搭載Columbia的頂規科技,如「OutDry™ Extreme防水科技」利用先進的防水透氣結構將防水膜做在外層,能夠有效抵禦暴風雨等級雨水襲擊;獨家防曬科技「Omni-Shade™ Board Spectrum」獲得全球皮膚癌協會認證,擁有UPF 50最高等級防曬功能,讓單穿即能完美隔絕強烈的紫外線UVA和UVB,使防曬也有更友善環保的新選項。
位居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在進入了春夏之際,涼感服飾亦是戶外運動的必備武器,「Omni-freeze Zero ™」號稱人體電冰箱,讓戶外愛好者不再揮汗如雨下,輕鬆徜徉戶外世界!
其中OutDry Extreme™ Wyldwood Shell鈦系列OutDry防水外套,以頂級科技面料精心打造,擁有防水、透氣、排汗、耐磨等多項先進技術,並且不含常見用於防潑的全氟碳化物(PFC-Free),讓布料觸感更加柔軟、輕量,不僅穿戴無負擔,對環境也更友善,襯裡使用的透氣網布,能讓您內外保持一致的乾爽,適合高強度戶外運動的最佳穿著;這款外套還設有大而實用的口袋、反光細節以及可調節的導水兜帽等考慮到下雨使用情境的細節設計,以確保傾盆大雨下也能有效保護臉部以獲得清晰視野。Columbia用多樣化貼心設計全方位升級使用者的戶外體驗,不斷科技突破和開創聰明新時尚,只為滿足熱愛戶外活動的你,可以輕鬆長時間享受大自然!
資料提供/LeBags俊嶽企業
責任編輯/林彥甫
學會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穩定步行方法後,獨攀就會更加輕鬆愉快。儘管如此,在本身就必須承受沉重負擔的登山過程中,就算知道「這樣走比較好」也很難修正。畢竟身體面臨嚴峻考驗時,特別難做出與日常不同的行動,因此必須從平常開始修正步行方法。事實上,在生活中使用正確步行方法的人相當少。首先就先找到身體的縱軸,學會用骨骼支撐身體開始吧。平常多加留意走路方法,使其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重要的。只要身體習慣這種走法,登山時自然就能夠走得輕鬆。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像下方照片一樣擺出正確的姿勢,這時要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此外也要改變步行的觀念,那就是走路時不是只動腳,重心與縱軸也要跟著移動。以身體後側肌肉將身體往前推出的感覺踏出前腳後,利用著地至重心移動這一瞬間的時間延遲,確認接到地面的狀態。若有溼滑、不穩等不安定因素,就要立即修正身體的均衡,或是把重心挪回後腳。未經過確認就一口氣將重量施加在前腳時,容易造成跌倒或扭傷,遭受的損傷也會特別大。正確的行走方式是靠重心移動,縱軸則要在前腳正上方,因此應確認身體縱軸維持筆直後再踏出下一步。
爬升時的姿勢與步行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因為是走在斜坡上,所以要特別注意別讓重心往後。學會正確步行方法後,能夠實際感受到「啊!不一樣!(步行感覺變了)」的時機通常是抬起前腳的瞬間。讓重心自然移動,並在抬腳的同時維持筆直縱軸的話,會發現登山時的省力程度令人訝異。「能夠用這種方式登山的話……」實際體驗後光是想像就覺得期待。然而放空腦袋走路時,很容易就恢復原本的姿勢,所以請養成定期確認的習慣。
基本步行:
1.抬起前腳
抬起要往前的這隻腳,後腳則要維持筆直的縱軸,重心也留 在原處。這裡要特別留意的,就是避免上半身往前傾。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往下踩。這時的縱軸在雙腿之間,並且要利用縱軸與重心移到前腳之間的短促時間,確認落腳處的狀態。
3.將重心移往前腳
將重心完全移至前腳後,縱軸就會豎直在前腳正上方,過程中應使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接著踏出後腳時,請不要往前踢,以自然往前的方式即可。
上樓梯的動作近似於爬升,所以不妨把握日常走樓梯的機會多練習。若能夠藉此察覺原本的爬升方法與正確的步行方法有哪些差異,將有利於登山過程中的姿勢修正。
爬升方式:
1.抬起前腳
抬起前腳時縱軸與重心都要留在後腳,這時縱軸要維持垂直(垂直於水平面)。 骨盆若能隨著腿部動作抬起會更理想。
2.前腳著地
著地時的腳掌會成平坦狀態,縱軸會落在雙腿之間,並應利用這一瞬間確認落腳處的地面狀態。步行時應運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使縱軸與重心往前移動。
3.重心移往前腳
為了避免身體往前傾,要採用與地面平行的方式,將重心移往前腳。後腳往前時不要用腳尖往前踢,只要自然離開地面即可。
4.用前腳立起
重心移動到前腳後,就立刻形成筆直的縱軸,使身體站在前腳的正上方。同時頭部要抬高,視線望向前方數步之遙,才能夠避免姿勢亂掉。
下降時的關鍵在於要伸直前腳著地,過程中要避免重心移動過慢。下降時會遇到斜坡陡峭或是沒有好踩腳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小心翼翼,結果就造成身體縱軸彎曲、重心的移動延遲,對膝蓋與大腿前側造成沉重負擔。所以這裡要建議各位大膽地把身體(重量)往前挪動,移動時試著第一個往前的不是前腳腳尖而是骨盆。
試著將重心往前挪動的話,更容易看清楚適合落腳的位置,足部也較易維持平坦的狀態。而步伐縮小一點,則會讓步行更加順暢。另外著地時伸展前腳時,應讓前腳與頭部形成筆直的縱軸。用骨骼支撐身體的方式著地,就能夠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道,膝蓋與大腿前側就不會過於緊繃。這裡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維持良好的視野,並視情況將注意力在腳尖或視線之間自由轉移。
下坡步行法:
1.伸出前腳
後腳形成筆直的縱軸後,重心留在原位並伸出前腳,這時要避免恐懼心讓動作變得過度小心,並留意縮小步伐。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著地。這時並非僅輕緩伸出腳尖,應用整個身體與斜面平行後移動的感覺進行。
3.用前腳站穩
重心移往前腳,並以筆直位在正上方的縱軸站穩。膝蓋維持伸展的狀態,用骨骼支撐起往下的力量,如此一來,衝擊力就不會被膝蓋的屈伸所吸收。
• 文章摘自采實文化 , 山與溪谷編輯部、 黃筱涵譯《一人登山完全攻略》一書。
【本書特色】
1.面向廣、專業性高:本書集結了資深登山者、山難搜索顧問、國際山岳醫師、登山嚮導等專家,以多面向撰寫,能給予適切且專業的建議。
2.滿足登山愛好者的需求:不只提供了登山的實用技能與解決方法,還分享許多實際案例,彷彿跟著書中的主角身歷其境。
3.一人登山的安心守則:將本書送給身邊喜歡獨自登山的朋友,照著書中的提點並指示製作計劃書,更為放心。
4.借鏡日本山林文化:本書雖然以日本山林為主,但登山方法與遇到的危機大多相似參考價值高,還可借鏡日本的搜救方法、安全網,作為台灣改進的參考。
• 更多《一人登山完全攻略》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睽違四年,全球最刺激爆笑,吸引各界賽車好手、點子王與maker齊聚展現瘋狂創意的第二屆「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今年將於台灣擴大舉辦,即日起開放報名,任你「自造異想」,用最狂、最扯、最炫的無動力賽車,霸佔所有人的視野!一台外型吸睛,不具備引擎與任何動力,完全依附重力加速度衝上跑道的飛車,全憑參賽隊伍從零開始,將天馬行空的構想打造為實體車身。第二屆「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自即日起至6月30日(五)開放徵件,廣大募集各式顛覆想像的皂飛車設計圖,並在2017年7月12日(三)公佈入圍團隊。最後的參賽隊伍將會在2017年10月1日(日),開著獨一無二的皂飛車現身於桃園市國立體育大學,Red Bull讓所有的瘋狂賽車手在斜坡上飆速有理,翻車更是合理!欲了解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與皂車說明書,請至 活動官網 或 臉書活動專頁 查詢。
自2000年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首次「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後,已於美國、加拿大、印度、澳洲等國累積了超過一百場賽事,並於2013年首度引進台灣,一共有283組參賽作品,選出52組入圍團隊,並吸引五萬五千名觀眾湧入活動現場,比賽全程笑聲與尖叫聲從無間斷,已成為一場享譽車壇的經典活動。台灣的飛車好手們,不僅將檳榔攤、電鍋、牛肉麵、大腸包小腸、十八銅人、土窯雞、香蕉與蘭嶼拼板舟改造成可疾速奔馳於跑道上,並跨過跳台與飛躍高難度「碗公灣」的快車,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參賽者獨有的幽默感與融合在地文化的絕頂創意。
「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不是一場普通的賽車比賽,而是一個讓所有人「自造異想」— 實現瘋狂飆車夢最棒的機會。參賽隊伍不僅要有高超的車技與無所畏懼的勇氣,還要成為能夠掌握全場目光的車之巨星,當日的賽道英雄!裁判們將會針對皂飛車的行進「速度」、車子外型的「創意」與參賽者在出發前20秒開場創意演出的「表演魅力」給予評分,獲得最高分的冠軍隊伍將能體驗一段永生難忘的驚喜之旅。
2017年7月12日(三)所公佈的入圍團隊,每一隊還能獲得一台GoPro極限運動攝影機,從靈感發想、車體建造到比賽當日將皂飛車開上跑道的精彩畫面,最珍貴的參賽過程都能貼身記錄。
「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歡迎所有自認是車神、創意王與DIY達人的朋友參加,參賽者可於報名期間寄電子郵件到soapbox@tw.redbull.com或撥電話(02)2782-2101 ext. 202登記報名(專線服務時間:週一至週四,10am-5pm),並於2017年6月30日(以郵戳為憑)前將設計藍圖寄到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21號14樓之7,標明「Red Bull Soapbox Race皂飛車大賽團隊 收」。
比一頭橫衝直撞的小豬更快。
安全規定
☞駕駛不得被固定在車體上,且車體上不得安裝任何會影響駕駛立即脫離車體的物件或裝備。
☞駕駛的任何裝扮都必須小心設計,避免被車體勾住或纏住,亦不能影響駕駛者視線或呼吸。
☞參賽隊伍都必須對車輛的安全及結構設計負責,主辦單位亦將盡力協助參賽隊伍加強車輛安全性。
☞主辦單位的安全審查人員將詳盡的檢查你的設計以確保比賽過程中的安全,因此參賽者必須配合做調整車體的設計。
☞請確認你已經閱讀並同意所有免責聲明。
組隊規則
☞參賽隊伍必須由四個人組成(包含駕駛)。
☞所有團隊成員都須年滿18 歲。年齡判定以國民身分證或護照上的出生年月日做為準則。
☞所有團隊成員都必須在身心上做好萬全準備,若有任何會影響安全的狀況發生,主辦單位保留取消參賽資格的權利。每名駕駛都可以帶一位副駕駛幫助指引方向,當駕駛餓的時候也可以餵他吃些點心,當然這只是建議,你喜歡單槍匹馬也可以。
競賽規則
☞競賽評分項目分為三類:皂飛車設計、賽前創意表演和競賽整體表演魅力。參賽者必須在舞台表演讓我們驚艷、在皂飛車設計上讓我們欽佩,還有當然,在整個競賽表演上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
☞團隊成員可以在起跑線前幫忙推皂飛車,助駕駛一臂之力;但過了起跑線後,賽道上就不能再有人推車。
各位先生女士,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吧!
設計規定
☞車輛的長度不得超過6公尺,寬度不得超過2公尺。車體必需離地10公分以上,但不得超過2.5公尺高。
☞車輛不得超過80公斤(不包含駕駛體重)。
☞車輛的動力必須源自於自然重力及人力,不得加裝其他動力來源,如引擎、燃料、電池、電力系統、彈射器、後燃器等裝置均不得裝備。
☞不可裝嵌、黏貼或以任何方式把物件安置在賽道上。
☞車輛必須備有完整煞車裝置和方向控制裝置,不可用手腳來煞車。剎車裝置必須獨立於方向控制裝置,並且至少連接兩個輪子。
☞請勿使用任何類型的改裝既有的車輛。
☞打造車輛的材質選擇上,請不要選擇會過度傷害環境的材質。
起跑點程序
☞每輛車最多可載兩名駕駛(即駕駛及副駕駛,是否有副駕駛由參賽隊伍自行決定),其他成員(後勤隊)在起跑區準備。
☞比賽開始前,團隊可推派4位成員以20秒創意表演時間傳達皂飛車設計概念,隨後由後勤隊將車輛推出起跑線。
2. Red Bull皂飛車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