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跳愛河前哨站!高雄277自轉車舉辦醫護鐵人學校開學典禮暨賽事分享會
1
跳愛河前哨站!高雄277自轉車舉辦醫護鐵人學校開學典禮暨賽事分享會
2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3
蘇炳添再破10秒大關 尤金鑽石聯賽百米9秒92摘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跳愛河前哨站!高雄277自轉車舉辦醫護鐵人學校開學典禮暨賽事分享會

2019-02-18
話題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游泳

連續十二年在高雄舉辦的愛河鐵人三項競賽將於3/3盛大召開,實現名符其實的眾人跳愛河外,高雄也有許多令人引頸期盼的鐵人活動,如從2/23開始的醫護鐵人學校將帶領市民朋友在鳳山體育場,展開四期共九個月的鐵人三項訓練,及高雄哈雷鐵人三山重機環騎等,透過各類活動讓高雄市民有更多接觸鐵人相關運動的機會。

跳愛河前哨站!高雄277自轉車於2/23舉辦醫護鐵人學校開學典禮暨賽事分享會。

已經連續多年協助高雄市政府規劃運動熱區計畫的實踐大學方信淵副教授表示,本年度在高雄市運動發展局堅強的團隊指導下,由實踐大學負責規劃與執行的「運動熱區計畫」,已經是第四年爭取到教育部體育署的經費補助,此專案並被教育部體育署列為全台運動熱區專案中的經典觀摩項目之一,專案除提供多項免費的運動指導班養成市民規律運動習慣外,並展現場館多元經營、促進運動交流、競技及全民運動推展,透過企業資源的募集,在運動經濟發展方面亦漸顯績效。
 
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表示已經是第三年與高雄市運動熱區專案合作的醫護鐵人學校,從2017年開辦迄今,結合產官學資源帶領許多市民大眾從運動防護安全的角度接觸耐力型運動,今年更將在完成改造後鳳山運動園區擴大展開。除了邀請豐富賽場經驗的醫護鐵人教練群及277自轉車國手級教練蔡曜宇、王千由讓市民大眾體驗游泳、自行車及跑步等運動外,更與正修科技大學合作,引進科學化訓練使用該校室內體適能與飛輪教室,並在每期結訓前後與金鳳凰緊急救護協會開辦全國首創之運動客製化緊急救護員課程,讓民眾愛上運動的同時也能具備運動防護的概念。

高雄哈雷副總黃郁翔表示,透過鐵人重機三山環騎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高雄的美,活動雖屬車主自行約騎,但高雄哈雷為車友們細心規畫適合重機安全賞遊的經典路線,讓車友們將三山(鳳山、旗山、岡山)美景一覽無遺。高雄哈雷將提供每次活動完騎的車友,免費的限量咖啡及在地高雄點心享用。
 
2/23(六)17:30~21:30醫護鐵人學校開學典禮暨經典鐵人賽事分享會將於高雄277自轉車舉辦,會中醫護鐵人將分享愛河及各經典鐵人三項參賽經驗,活動採預約報名免費參加,歡迎市民大眾踴躍參與。

醫護鐵人學校活動網址

資料來源/醫護鐵人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2018-01-26
觀念高齡跑步知識庫

法國科學家帕卡斯曾說過:「運動是人們的天性,如果完全安靜就是死亡。」然而,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真的,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跑者,當身體有一些地方受傷時,就必須努力的休息和恢復。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前菁英馬拉松運動員轉物理治療師的Clint Verran說:「跑者往往既堅強又執著」當他們不該再繼續的時候,仍堅持跑下去,也因此很快就回到原點。所以當你在正在受傷甚至到已經快要恢復的時候,Clint Verran建議都不要輕易嘗試大量跑步。
 
而對於年長者來說,運動量足夠,尚可改善膽固醇數值,使心血管循環系統運動更經濟,並降低血壓。如果白天讓身體勞動、但不過量、睡眠也會更舒適。以下六點是針對高齡跑者預防運動傷害的簡單建議。

 1  足底筋膜炎

劍橋麻薩諸塞州波爾丁國家跑步中心主任Irene Davis博士說:足底筋膜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普遍,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氣墊鞋和支撐鞋可能會削弱腳部肌肉的力量。若要加強它們,可以將一條毛巾放在地上,用腳趾做抓取的動作。每天每邊20次,共做兩組。

 2  選擇較軟的地面

雖然還沒有什麼證據證明軟的地面比硬地面更好,但許多終生跑者都喜歡在草地和山丘小徑練習。66歲的加州人John Medinger,在過去的30年裡都在跑步,截至目前為止共跑了106,000英里。在練跑的過程中,除了避免路面撞擊,John Medinger還相信在不平的路面上跑步能保持周圍的應戰力,因此不會造成過多的運動傷害。

 3  高強度間歇訓練

那如果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呢?這可能會讓你的壓力更大。大多數的HIIT訓練需要10到30秒間的6-10次衝刺動作。這種類型訓練的最大限度提高了氧氣和肌肉的需求量,但是會對肌肉和關節徵稅,導致運動傷害。Clint Verran表示:「如果想找替代方式,建議可以做山坡跑的訓練,可達到相同效果且衝擊較小。」

 4  平衡肌力訓練

隨著年齡的增長,腓腸肌和腳踝的肌力會變弱,從而增加受傷風險。Running Strong的作者Jordan Metzl博士建議每星期做兩次以下的事情:

1. 單腳站立:呈站姿,雙腳併攏。若有必要的話,請將手指放在椅背上以維持平衡,將其中一起抬離地面,另一腳站直於地面,停留10秒,換邊。每邊15次,共做3組。

2. 踮腳訓練:呈站姿,雙腳併攏。若有必要的話,請將手指放在椅背上以維持平衡。將雙腳膝蓋抬起,將雙腳膝蓋放下,重複 15次。共做3組。

©MSN.COM

 5  接受身體的變化

積累的歲月可以為新的角度提供一個平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Jeff Brown說:「接受你身體和能力的變化。不要試圖設置極限,而是尋求不同但可衡量的目標。可以嘗試一年跑1000英里,或者跑三個你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或國家。」
 
除了跑步之外,其他像散步、游泳、騎腳踏車都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定期規律運動,尤其必須克服科技進步造成的身體惰性,我們的生活,至少對體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求舒適。

 5  接受身體的變化

積累的歲月可以為新的角度提供一個平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Jeff Brown說:「接受你身體和能力的變化。不要試圖設置極限,而是尋求不同但可衡量的目標。可以嘗試一年跑1000英里,或者跑三個你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或國家。」
 
除了跑步之外,其他像散步、游泳、騎腳踏車都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定期規律運動,尤其必須克服科技進步造成的身體惰性,我們的生活,至少對體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求舒適。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療》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蘇炳添再破10秒大關 尤金鑽石聯賽百米9秒92摘銀

2017-05-28
新聞跑步話題

中國閃電蘇炳添再創新猷!13日甫於尤金鑽石聯賽上海站百米賽以10秒09奪冠的他,昨(27)日在美國尤金海沃德田徑場 (HAYWARD FIELD) 所舉辦的賽事中,又再度以跑出9秒92的佳績獲得亞軍,還擊敗美國短跑名將加特林 (Justin Gatlin) 與加國名將德·格拉斯 (Andre De Grasse)!雖然昨天的比賽是在超風速的情況下進行,無法被認定為正式成績,不過能在這個經典賽事的主場獲得第二名,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蘇炳添 ©Nike資料照片

蘇炳添個人最佳成績9秒99,就是兩年前在同一賽事場地所締造,更是黃種人首次跑進10秒大關,意義非凡。當時,世界各大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並預測他是唯一有機會挑戰閃電柏特 (Usain Bolt) 的亞洲人。這次再度回到此賽場,雖然現場為順風2.4米/秒,超過每秒2米的合格順風最大極限,以致於無法被認可為破紀錄的成績,不過能夠再度進入10秒大關,顯然蘇炳添的未來還是很有可為。

據新浪體育報導,27日的比賽,蘇炳添被分在第一道,旁邊分別是兩位美國名將羅傑斯和加特林,而被看作未來百米王者最佳候選人的加拿大德·格拉斯在第四道。比賽鳴槍起跑,蘇炳添起步非常好,到50米時還在第一位。加特林和德·格拉斯明顯今天狀況不佳,一直被蘇炳添甩在身後。進入後半程爭奪,靠另一側的美國選手貝克 (Ronnie Baker) 殺了出來,而他最後的衝刺速度驚人,超過了蘇炳添。但蘇炳添的後半程速度同樣不差,沒有再讓任何人追上他,最終以第二位之姿衝過終點!

比賽結束,貝克以9秒86奪冠,蘇炳添以9秒92獲得亞軍,英國選手烏賈 (Chijindu Ujah) 以9秒95獲得第三,德·格拉斯以9秒96獲得第四,加特林僅以9秒97獲得第五。

2017尤金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百米決賽結果。 ©IAAF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