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時間能返回,否則我完全不可能意識到自己會與「42.195公里」結下不解之緣,除了驚奇能在二〇一七年底掛上世界六大馬拉松串連起來的「蜜糖波堤」;當然,更不可能預料到後面發生的這一連串奇遇:
二〇一九出版個人著作「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發起國手匯公益計劃;二〇二〇籌備、贊助並發起成立長明賞 (屬於台灣中長跑選手的奧斯卡獎); 二〇二〇與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亞當」,聯手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 二〇二一當選第十二屆「台北市長跑協會」理事長; 二〇二一起多次擔任台北馬拉松電視實況賽評主播等族繁不及備載。
先從我的六大馬系列說起,起初的過程像極了知名動漫「我獨自升級」。
回首二〇一三年八月到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共五十一個月期間,從懵懂無知到井然有序、從手忙腳亂到身經百戰,經歷了六次世界級備戰,以及過程中在各式各樣傳送門裏的打怪洗禮,最後我成為一個六星跑者。這一路走來,有冷冽、有感動、有痠痛、有驚嚇、有挫折、有沮喪、有狂野,馬拉松之神總是出奇不意地在各個階段給我最富挑戰的試煉。但關關難過關關過,我依然期待每回的地下城之旅,而且心裡愈來愈趨平靜。
最美: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是我的初馬,大約早上十一點途經淺草附近,天空飄下靄靄白雪。
最痠:二〇一六年波士頓馬,在比賽前一天共走了兩萬零八百一十九步,全體參賽團員腳痠到叫不敢。
最嚇:二〇一六年柏林馬,比賽前一天參加完博覽會後,自己不慎拔除參賽身分識別手環,比賽當天一度被拒絕進入賽場。
最餓:二〇一七年倫敦馬,早餐攝取不足,賽前餓到跟外國跑者要食物果腹。
最驚:二〇一七年芝加哥馬,比賽前四天被太座傳染感冒,實在是前所未有的經驗,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
最抖:二〇一七年紐約馬,我的六大馬最後一馬,不但天氣溼冷,也是路程最坎坷的一馬。
我為什麼會開始跑馬拉松?我常說,人們真正能耐下性子跑步的原因,常是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 為逝去的健康而跑、為逝去的青春而跑、為逝去的感情而跑、為逝去的生命而跑。
畢竟面對這折磨人的歷程,一位身心還算正常的跑者,無論如何都會找出一些能夠合理化或催眠自己的理由,無論是合理的、荒謬的、動人的或愚蠢的。
我的慢跑之路亦如是,媽媽的意外離世無疑就是主因。她當年確認罹癌後,竟在術後一個月內病情急轉直下突然離世,原以為利用忙碌工作佔滿自己所有時間後,時間就會順勢帶走一切,卻沒料到情緒久久未能平復。幾年下來自己早已不自覺深陷在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裡所描述的「混沌」(Limbo),未死也非生,卡在什麼都不是的邊境徘徊,對於生活種種,感動與熱情不再。然而我並非獨身,不但有父有妻還有一對兒女,怎麼看都不能就這麼自私地躲藏在自己建構的灰暗空間裡,於是我奢望著能做些傻事,什麼都好,只要能帶自己離開混沌。
至於我的初馬,美麗的像場意外,這就導因於跑步運動像是在「抓交替」。
一般人開始跑步後,總是會馬場老手會告訴你什麼比賽要報名、什麼路跑得要參加。但有些跑友其實是很那個的,堆坑初馬竟然都是那種「雙膝硬化馬」、「太魯閣馬」、「烏來馬」等等的,抓交替意圖明顯,比如我的初馬,就是被安排在風景秀麗的「太魯閣馬拉松」。
只是當年,老天似乎有些意見,就在二〇一三年太魯閣馬拉松舉辦前夕,花蓮發生大地震,該場賽事從全馬降格為半馬。因緣際會下, 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拉松」上了位,就像電影中的黑道老大太魯閣馬拉松突然被做掉,而東京馬拉松就意外地頂了位,成為我的初馬,後來想想,這無疑是最美麗的意外。
當年的象總太太逢人便噴,說我三小時二十分五十四秒所完成的東京初馬「跑太久、跑太慢」,連帶導致她所帶領的國際級加油團在寒風中久候十五分鐘。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哦,天呀!」我這簡直是「兵遇到秀才,四二.一九五公里說不清。」當年我還真的有點覺得深感抱歉。常言道:「無論成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一念至此猶如當頭棒喝,自己當真是頓悟了。
但人生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著作本書的同時,象總太太也抽中了東京馬拉松,她成為東馬選手,我終於又有機會擔任她的教練、補給員、陪跑員、按摩師、心理治療師等,透過六個月的訓練讓她好好認識一下馬拉松,讓這位當年的秀才再度變成兵。
我想,經此一役,她應該再也不會抱怨我「跑太久、跑太慢」。
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後,我的跑步之路愈來愈多插曲,而當中最有趣、最富啟發性、最能逞口舌之快的插曲,那肯定是參與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節目的過程。先從我的貼身觀察,聊聊podcast「跑步不要聽」的二位超級台柱: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王牌製作人亞當。
依稀記得五年前,當魁哥及亞當來邀請我開一個跑步Podcast節目時,我沒有想太多,原因是就在那次相遇的近一年前我就已經想過很多。一年前已有單位來邀請我開立一個Podcast跑步節目,我沒答應,因為時間有限,我確信無法獨立策劃、企劃產製一個節目。
這下子好了,有個製播經驗豐富的亞當加上一位口才反應一流的主播魁哥,何愁大事不成? 節目的成行就是這麼自然,就像成熟的果實會因為地心引力向下掉,後續的快速進展大家就都知道了,莫名其妙地我就斜槓成了podcaster。
二〇二〇年九月起,兩隻牡羊的閃遇與瞎聊,看來效果還不差,三個月後的我們,開始有能力衝擊運動類第一名。
「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這是「跑步不要聽」開場順口溜,用在我們自己的節目身上,還真是合拍。
我當年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而跑,而我的搭檔魁哥亦如是!
二〇一九年是魁哥生命的一大轉折,一個「疑似肺腺癌的跡象」、二位好友的生老病死苦以及內心中三條線的無奈感受,讓魁哥再也不想眼睜睜且手足無措被動面對逝去。
而後想不到竟是美好結果超展開,除了身體健康沒問題,跑步更開啟了他另一個世界與思維,他從一個單純觀賞及評論運動的觀察者角色,進入成為一個親身參與及體驗運動的沉浸式角色,沒有偶包、無須光環,他不但享受其中並且樂於分享其所見所聞。
只是有時候我也不知道他是被外文耽誤的主播、被主播耽誤的歌手、還是被歌手誤的主持人?台大外文、體育主播、國軍第二屆金笙獎冠軍等,在各領域中樣樣都是拔尖的生命歷程很不尋常,有時想想,這人世間一切不能看得太過仔細,比如你若仔細地近看了魁哥,你或許會感受到人生怎麼就那麼不公平。
當然要談談不務正業又不跑步的亞當。
曾經擔任工程師的經歷,後來竟主動轉行成為四處為家的駐美特派記者,專責報導台灣旅美的棒球選手,積極務實卻又勇敢追夢的混搭性格可見一般。
目前是全職 podcast 製作人、主持人、電視賽評以及作家的亞當,早已是異能者代表人物,但起初最令我咋舌的就是他製作及主持的《Hito 大聯盟》每集長度都足以陪伴一位破三跑者從熱身到完賽,更厲害的是至今已完成四百多集,他就是podcast界的OG之一 (Original Generation),講到這兒,雖然他死就是不跑步,但他卻跟跑者一樣,血液中帶了不少的恆毅力。
然後,我也得幫「亞當死就是不跑步」講句話,他之所以不跑步,就是希望節目能永遠有個跑步小白角色,用一個客觀而朦懂的立場提出疑問與觀察、找到多面向來賓,讓節目永保多元視角。聽友讀者們,說到這,你看看亞當是不是非常用心良苦。
我們的節目出生至今已經四年多了,我相信,相對於其他節目,《跑步不要聽》是更行雲流水的,一來,我們沒什麼太嚴謹的流程與訪綱;二來,我們也不用什麼後製或剪輯 (近期新增加的影片錄製與剪輯任務除外);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太多的前置準備時間。
Play it by ear,是的,我們做節目真的就是隨心之所往、隨興之所至,強調那種對話的真實感,有時候談論的內容或彩蛋歌曲甚至是在現場才訂下的。
但一切真的如同表面呈現的這般輕鬆寫意嗎?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這部電影在片頭就用這句話提醒所有觀眾,我也要借用在我們的節目當中。
我們的節目走向與其說是隨心隨興,不如說當中的關鍵訣竅在於三點:
第一,超級製作人亞當,已經製作及主持超過四百多集的《Hito大聯盟》、《台北市立棒球場》等節目,超過數萬小時的專業經驗在手,連李小龍都害怕這種關鍵招式練了數萬小時的高手!
第二,當然是萬能魁哥,近三十年的主播、主持及表演經歷,以及深入許多跑團、跑班、賽事以及群組的深入互動與經歷 (例如,一言不合就999+的 妹子陪跑團及森林跑站等),讓節目中的一切如同呼吸一般順風順水。
第三,我雖然看似無須準備,但實際上從二〇一三開始認真練習跑步至今,早已用心準備多年,各個面向雖非頂級專家,但卻也是略懂略懂。
跑過的路不會背叛你,在生命中、在內心中經歷過的一切亦如是。簡單並不簡單。廣告詞說「他抓得住我」,神隊友們不但互相抓得住,還抓得緊。
衷心感謝所有來賓、聽眾、跑友、好友們 !
大家很幸運,透過這本書,能讀到部份來賓的人生故事;但我比大家更幸運,這一路走來,不但能讀到故事,甚至還能就近親自讀人,讀到所有不平凡你我的跑步歷程、為人處事、人生態度與哲學。
就在滿滿來賓的故事、分享會的交流、大家的贊助、推薦與留言體驗所建構出的《跑步不要聽》有機體正不間斷地自我擴增與茁壯中,我們始終張開雙手,期待未來更多不平凡的你我都能熱情參與其中。
亞當不跑還是一樣不跑,但《跑步不要聽》肯定會一直跑下去,一切無以回報唯有以聲相許。
接下來,就進入到我們的彩蛋時間!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一書。
臺灣運動類熱門排行第一名Podcast《跑步不要聽》精選跑者故事!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
你是否也曾在晨曦或夜色下,綁起鞋帶,踏上跑道, 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跑步意義?
無論你是新手或資深跑者,都能在書中遇見感動自己的故事。
翻開書頁,穿上跑鞋,跑出你人生的彩蛋!
這是一本呈現臺灣跑者文化的書, 從《跑步不要聽》Podcast逾250集節目中,精心挑選26篇跑者故事, 透過魁哥和象總的引導,一步步精煉出故事, 並將原本由聲音訴說的勵志、有趣、不可思議的內容, 轉化為一頁頁觸動人心的文字。
【本書特色】
•從逾250集訪談節目中精選出26篇跑者故事
•人物網羅菁英選手、極限耐力賽選手、各行各業市民跑者、身障跑者;故事橫跨台灣與世界各地跑步旅程
•書中每一篇都藏有彩蛋,等待你細細品味挖掘
【必讀族群】
✓ 熱愛跑步的你
✓ 希望有一本書能陪伴自己持續跑下去的你
✓ 廣大的《跑步不要聽》粉絲
--------- 七星推薦 ---------
★南山人壽董事長 尹崇堯
★run your own run 邱文蕾
★地平線運動平台 李翰暄
★Jay的跑步筆記 許立杰
★森林跑站創辦人 蔡宜玫
★博威運動科技 don1don 總編輯 鄭匡寓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 更多《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資訊 請點此
耐力訓練說穿了就是恢復力的訓練。雖然不是說跑步受傷一定是你的錯,但是明知道自己弱點在哪、怎麼做會受傷,卻假裝看不見而不去加強,那就是不負責任。知名跑步部落客許立杰JAY在新書《Jay的跑步筆記》中,特別引用思想家塔雷伯的「反脆弱」概念,建議市民跑者如何建立一個好的訓練習慣。
我常常把競技運動、特別是耐力訓練比喻成「懸崖邊的高空鋼索」,因為即使前進得很慢、全神貫注還是不免會因為一些風吹草動而搖搖晃晃、一個搞不好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耐力訓練說穿了就是恢復力的訓練,所以不來「徹底恢復」這一套。在我自己訓練全馬週期中的每一天,老實說腳總是痠的,只是程度差別而已。但是怎樣的痠是合理?怎樣其實已經是痛、快受傷了?其中的判斷就需要很多經驗跟知識的累積。好的教練和防護員可以幫助你觀察,但沒有的話那就得自求多福、多靠自己。常常會有人問我:怎麼做傷後的復健?但其實我總是喜歡先反問:怎麼不讓自己受傷?
別誤會了,我不是說受傷一定是你的錯,但如果你知道規劃不良的訓練會受傷、過高的出賽頻率會受傷、營養不均衡偏食會造成肌肉跟骨骼的脆弱而受傷、差勁的生活習慣會讓體力跟精神受影響而受傷,那是不是應該要盡力避免這些事?如果你自認一切都做對了但還是受傷,也沒什麼好怨天尤人的,就當作是老天給自己的一次考驗,好好針對自己的弱點做分析,該求助、求醫的就好好低下頭,不要鐵齒。
刮別人鬍子之前我先刮自己的:2017年在我訓練最高峰的時候,我傷了一次阿基里斯腱,整整5天一步都沒法跑,花了3週時間才復原。在那之後,我請教了專業的協助,了解受傷的原因之後並在傷後加強復健,從此每週做3次腳踝肌力訓練避免患處再度復發。又例如有一次我在比賽中傷了腿後肌群,之後就把橋式放進肌力訓練裡。這些動作雖然不保證你以後不會再傷到同樣的部位,但是明知道自己弱點在哪,怎麼做會受傷卻假裝看不見而不去加強,那就是不負責任。
思想家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有本著作叫作《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書中有個概念是這樣的,世上的事物依照特性可以分為脆弱(Fragile)和堅固(Robust),脆弱的東西摔了就碎,而堅固的東西無論怎麼摔都摔不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叫反脆弱,它的概念是脆弱的相反,經過打擊之後它不只不會壞,還會因經過淬煉而變強。什麼東西是反脆弱的呢?就像你的肉體。如果你今天開始做伏地挺身到力竭、一下都做不下去,你可能會暫時不舒服。但是經過休息,隔個幾天之後反而會更強壯;還有什麼是反脆弱的?比如你的心智。失戀、不得意、失敗,這些壓力在當下會造成很多負面情緒,但是經過了一次次的考驗,人的心智會因此成長。塔雷伯相信人類是一種反脆弱的生物,因此刻意離開舒適圈,把自己暴露在一定程度的風險跟變異之中,才能獲得刺激而成長,才有機會變得更強。如果你每天都是規律的生活,幾點到了就做什麼事,那你終究會變得脆弱,一旦發生變異就會受不了。
但是要記住,變異跟風險也不是越多越好。反脆弱有兩大原則:第一是「恰好的」刺激,第二是「足夠的」恢復。如果不斷的刺激卻沒有足夠的恢復,終究還是會超越人體負荷而徹底崩壞的。拿跑步來比喻,適當的刺激是好的,但也要給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同時也要留意心理的狀態,如果每天一早醒來都覺得「好煩,我真的不想練了!」那麼就該停下腳步,聆聽身體的聲音。
對於一個耐力運動員來說,最重要是你要保持一個長久持續的訓練、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於忙碌市民跑者尤為重要,因為除了訓練之外,更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和生活。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好的訓練習慣呢?以下是以我的經驗所歸納的幾點:
1. 合理的訓練課表:不要躁進、不走偏門、按部就班穩定累積,平凡課表中要存在不平凡的挑戰。
2. 理想的出賽頻率:每年至多兩場全馬賽事,搭配一至兩場半馬比賽,這對大多數市民跑者是可以負擔的範圍。如果賽事安排比這更頻繁,千萬不能每一場都全力以赴,而且一定要作賽事分級。
3. 明確的目標制定:練到哪就跑到哪,比賽成績只是訓練結果的驗收,但不要明明沒有練到位卻畫一個幻想的大餅,最後沒有達成傷身又傷心。
4. 平衡生活的裡外:你需要上班、要照顧家庭、處理生活的開支之餘還要練習跑步,有時候不免犧牲了訓練,但是一定要先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5. 始終要享受過程:訓練雖然時不時會帶點痛苦,但整體的經驗還是開心的,不要因為訓練而討厭跑步。
每個人對於跑步的自我期許都不同,無論你是跑健康、跑成績、還是單純享受跑步的樂趣,其實都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有一天對成績有了追求,那就要好好規劃自己,怎麼樣用比較有效率且安全的方式,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跟別人比較,每個人的歷程都不同。心態上你更要相信,現在的自己不會是最好的自己,而總是存在一個更好的版本。看到別人的出色的表現,我們就好好欣賞並且給予掌聲。
我曾經認識非常有天分的跑者,但你仔細看他背後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比任何一個人低。很多天才型跑者甚至會背負過多的期待,而常常被認為跑不好是對不起自己的天分,那種壓力是平凡人如我們無法想像的。
無論一個人的天份高低,成績都不是憑空得來的;因為即使基因再好,不下工夫就是零。
• 圖文摘自一心文化,許立杰著《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一書。
本書特色
日常跑步筆記+科學化訓練=心靈+生理同步變強!
跑步不只是一個運動,它更是一種生活。
如何在工作、家庭、興趣、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堅持日復一日一日的枯燥練習?
Jay熱血、暖心還不小心帶點幽默的文字會讓你獲得力量!
矽谷工程師、一個市民跑者,全馬238的訓練法!
一個在矽谷工作的全職工程師、市民跑者全馬跑進2小時38分鐘,這個「奇績」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套扎實、週期化的訓練讓跑到挫折痛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時可以有所突破!
詳細分析裝備挑選、訓練規劃、賽季飲食指南、全馬400、330、300、240課表……幫你打造一個適合跑馬的身體。
• 更多一心文化《Jay的跑步筆記》資訊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