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賽事風行已久,而鐵人三項成為許多跑者晉級更大挑戰的熱門選項。堪稱跑步界「顯學」的姿勢跑法作者羅曼諾夫,更將他提倡的Pose Method運用在三鐵的游、騎、跑三項運動中。究竟跑步和游泳、騎自行車有什麼共通點?以下概念將是您不斷進步的基礎要素。
耐力、體能、剛毅、堅持不懈、意志力…,這是我們聊到鐵人常聯想到的特質,不過,除了少數旱鴨子,大多數人認為這三項運動並不困難,完賽的最大挑戰在於規律訓練和充足體力;然而研究證實,三鐵奪冠者並非都是最大攝氧量最高或最大肌力最強的運動員,而且人的體力也無法無止盡地進步。上述看法確實能讓您完賽,但想要進步,關鍵在於學習如何把「技術」整合進體能與肌力的訓練中。
所有運動的動作都是由一連串不斷重複的姿勢組成,因此應先確定完美姿勢為何,再不斷反覆進行練習。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每一種動作模式裡必定存在的某些特定姿勢,這些特定姿勢對動作的流暢度相當重要,而這類「關鍵姿勢」是指身體最容易「失去平衡」與「運用體重」的姿勢,也正是技巧優劣的關鍵。任何運動(包括游泳、騎車、跑步)基本原則是一樣的,目標是:確認最容易運用體重的關鍵姿勢,再不斷強化此姿勢的知覺,以及在關鍵姿勢之間快速轉換支撐的能力。
游泳、騎車、跑步三種看似差異很大的運動,背後移動的原理其實相當接近,都以「支撐、移動、動作」為三大基本概念。其中可把「支撐」概念作為思考起點,因為有重力與支撐,各種運動即是在地面形成體重後接著失衡與自由落下的結果。而「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內部能量的轉化做出動作,運動的機制則是必須學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所有能量轉移到當前任務上,而任務可能是游泳、騎車、跑步或是其他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對所有生物來說,所有動作必須先對特定事物有了思想,接著產生欲求,當欲求強烈到某個程度才會「行動」;反之,思考和想法不一定會延伸到行動,甚至沒有串接起來。而疲憊、痛苦等內在衝突會減少行動的可能,強忍著痛苦也並非達到最佳表現的最佳途徑,在訓練上,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衝突」,以理性思考主導,順著慾望採取特定行動,達到「思考→欲望→行動」的順序,這也是Pose Method強調的思考核心「順應自然」
自然的動作=不會受傷的動作=有效率的動作=沒有多餘動作的動作=完美的動作。人會受傷是因為動作違背自然,被自然處罰的結果。在「順應自然」的思考下,把鐵人三項運動的標準技術動作建立起來,再特別注意三種運動中常犯的錯誤及矯正方式,讓訓練時的思想、欲望與行動,統整成一個能與自然互相合作的系統。
厲害的運動員都具有高度發展的特殊知覺,知覺能連結內在的感覺、感受與外在學來的概念、知識,當知覺被調教得愈敏銳,就愈能感受到運動技術上的差異性,並找出偏差所在、持續對缺失矯正,才能不斷向完美靠近。因此,不論哪種運動,技術訓練都是一種知覺開發的過程。
信心是知覺開發的基礎,多數人將運動表現下滑怪罪於疲勞、補給錯誤或天氣不好,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變鈍的知覺力」。簡單來說,在劇烈的運動強度下,我們對動作的知覺越來越遲鈍、求生本能開始介入,並不斷說服大腦這個活動危害到生命;當我們被本能說服,就開始失去維持速度的信心,注意力從動作本身轉移到保護自身安全,速度慢慢變緩,也導致無法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做得到,當心志跨越了原本所感知的界線,身體才能很快跟上它所發現的新境界。
責任編輯/Dama
「2017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將於3月18日及19日,假台東縣森林公園活水湖舉辦,吸引了來自37國近3,000名選手報名參與。本活動已連續8年於台灣舉辦,第二度於台東舉辦,而2016首度將國際賽事的規格融入媲美國際級賽道的台東,也於2016年全球IRONMAN 70.3賽事票選中,擊敗全球106個國家獲得「WILL ATTEND NEXT YEAR」最想再參賽獎項第一名的殊榮,讓世界各地選手及台東民眾享受國際級的鐵人三項盛會。3月18日上午進行51.5公里標準組賽事,下午是IRONKIDS小鐵人賽事、3月19日則安排113公里長距離組賽事,上午6時由台東縣觀光旅遊處處長江慧卿等貴賓開幕鳴槍。
活水湖公園位於台東縣,在縣政府的完善規畫與連年整治下,已成為運動賽事舉辦的勝地.卑南溪地下湧泉注入活水湖,沁涼溫和的水溫,安全平靜的水面,形成自然安全且開闊的游泳環境.賽前主辦單位透過在地電視台跑馬燈及宣傳車進行賽事宣傳,並親自和沿線村里長溝通說明賽事路線及印製宣傳單讓村里民都能清楚了解賽事,終點則設置在台東森林公園,林蔭翁鬱,叫人驚嘆何謂台東後花園之!
運動結合當地觀光特色,也是本次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的重要亮點.為結合偏鄉關懷及在地人文特色,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將捐助新台幣五萬元給長期關懷偏鄉的社團法人臺東縣天主教愛德婦女協會,希望能為關懷偏鄉資源盡一份心力;同時,3月19日當天,台東鄉親也主動參與協助賽事,包括路跑賽段有獲得選手一致好評的台東縣立東海中學鼓號樂隊替選手加油打氣、自行車賽道沿線的台東市復興國小、台東縣立東海國中、台東縣美和國小、台東縣三和國小、台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台東專科學校於校門也掛起應援紅布條為到訪的鐵人選手加油、最強的生力軍,在地鐵人社團「島嶼見學旅行社」、「一粒麥子視覺創意有限公司」、「台東縣雲曦愛心發展協會」以及三和村在地居民,也動員了在地的鄉親,透過認養賽事補給站,深入參與本次賽事,也讓台東鄉親能更深入的了解國際級的鐵人盛會。
2017 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賽本次邀請的職業選手陣容堪稱歷年之最,包括來自瑞士的Ruedi Wild(2016 IIRONMAN 70.3 世界錦標賽第三名)、來自美國的Timothy O'Donnell(2015 IRONMAN 世界錦標賽第三名)、來自澳洲的Tim Van Berkel(IRONMAN & IRONMAN70.3世界錦標賽資格)、來自德國的Michael Raelert(2009 70.3 IRONMAN世界錦標賽冠軍, 2010 70.3 IRONMAN世界錦標賽冠軍, 2012 70.3 IRONMAN歐洲錦標賽冠軍)、來自捷克的Radka Vodickova(2016 and 2015 70.3 IRONMAN馬來西亞站冠軍, 2016 70.3 IRONMAN合肥站冠軍以及70.3世界錦標賽第9名);台灣觀眾將可大飽眼福,近距離觀賞到這群在全球各賽事創下驚人成績的職業選手,有機會刷新台灣113KM距離的賽事成績。
優秀賽事不乏知音相惜,向來支持台灣在地發展的福斯商旅汽車,本次賽事提供T6 Caravelle 以及Caddy Maxi擔任大會指定用車,除了支援選手比賽中的「動態支援車」外,並有「福斯商旅為選手加油!」 的前導車與計時器,作為本次賽場上選手們必定跟隨的唯一焦點。
T6 Caravelle擔任此次大會貴賓專屬座駕,其車室格局讓每位座上賓享有舒適乘坐感受,先進的安全配備更提供貴賓最安全的旅程;此外,在EXPO現場展示耀眼蜜糖橘色的Caddy Maxi與專屬套件,將Caddy Maxi靈活多變化的空間功能與百變用途展現淋漓盡致。福斯商旅T6 Caravelle以及Caddy Maxi 不管在自行車運送、各項運動的轉換、沿途的後勤補給或貴賓專屬座駕等都非常成功與IRONMAN 70.3 Taiwan國際鐵人三項賽事做最完美的結合,也是IRONMAN 70.3Taiwan國際鐵人賽事最佳的賽道支援夥伴!
2017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訂於3月18日及19日在台東活水湖、東海岸及台東市區辦理,為使比賽順利進行,15日至19日中華大橋下至活水湖段的台東大堤為停放自行車的轉換區,將進行全面性道路封閉管制;18日上午6時30分至中午11時,自行車競賽路線(台11線中華大橋至興隆國小段,請用路人行駛於此段時,小心駕駛;中華大橋至馬亨亨大道間的台11將進行封閉,請用路人使用北上中華橋下橋吉林路叉路口以及台11乙往北引道路口)、19日上午6時至中午12時,自行車競賽路線(活水湖至三和海濱公園靠海兩線道路進行封閉,台11線海濱側住戶請改道【大同路、四川路一段、豐原二號堤防、大南二號堤防、大和路91巷、美和聯絡道(覺化堂)】進出,其他路線將進行管制。預訂賽事19日當日早上進出之車輛,可盡早停放至調撥側,以利進出。
另一側調撥;中華大橋至馬亨亨大道間的台11將進行封閉,請用路人使用北上中華橋下橋吉林路叉路口以及台11乙往北引道路口),請於依照員警指示,敬請民眾及駕駛人能注意選手安全。
2017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是IRONMAN 70.3全球系列賽之一,70.3指的是英哩,換算成公里制是113.1公里,將提供30個世錦賽名額。
鐵人三項運動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大多數比賽都是由台灣在地組織舉辦,主要的參賽者及觀賽者也以台灣本地人為主。IRONMAN 70.3 Taiwan提供一個比賽難度更高、考驗更嚴苛的超級鐵人賽事平台,讓台灣選手有機會與世界各國箇中好手同場競技,挑戰世界舞台!2016年則有9位台灣選手進軍在澳洲舉行的世錦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