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1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2
2018臺北馬要成為首個IAAF認證的「市區馬拉松」交管將是最大關鍵點
3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2018-03-07
知識庫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游泳 書摘 初鐵515

路跑賽事風行已久,而鐵人三項成為許多跑者晉級更大挑戰的熱門選項。堪稱跑步界「顯學」的姿勢跑法作者羅曼諾夫,更將他提倡的Pose Method運用在三鐵的游、騎、跑三項運動中。究竟跑步和游泳、騎自行車有什麼共通點?以下概念將是您不斷進步的基礎要素。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將技術整合進體能與肌力訓練

耐力、體能、剛毅、堅持不懈、意志力…,這是我們聊到鐵人常聯想到的特質,不過,除了少數旱鴨子,大多數人認為這三項運動並不困難,完賽的最大挑戰在於規律訓練和充足體力;然而研究證實,三鐵奪冠者並非都是最大攝氧量最高或最大肌力最強的運動員,而且人的體力也無法無止盡地進步。上述看法確實能讓您完賽,但想要進步,關鍵在於學習如何把「技術」整合進體能與肌力的訓練中。

掌握關鍵姿勢

所有運動的動作都是由一連串不斷重複的姿勢組成,因此應先確定完美姿勢為何,再不斷反覆進行練習。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每一種動作模式裡必定存在的某些特定姿勢,這些特定姿勢對動作的流暢度相當重要,而這類「關鍵姿勢」是指身體最容易「失去平衡」與「運用體重」的姿勢,也正是技巧優劣的關鍵。任何運動(包括游泳、騎車、跑步)基本原則是一樣的,目標是:確認最容易運用體重的關鍵姿勢,再不斷強化此姿勢的知覺,以及在關鍵姿勢之間快速轉換支撐的能力。

任何運動的基本原則都是:確認最容易運用體重的關鍵姿勢,並不斷強化此姿勢的知覺,以及在關鍵姿勢之間快速轉換支撐的能力

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能量轉換

游泳、騎車、跑步三種看似差異很大的運動,背後移動的原理其實相當接近,都以「支撐、移動、動作」為三大基本概念。其中可把「支撐」概念作為思考起點,因為有重力與支撐,各種運動即是在地面形成體重後接著失衡與自由落下的結果。而「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內部能量的轉化做出動作,運動的機制則是必須學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所有能量轉移到當前任務上,而任務可能是游泳、騎車、跑步或是其他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對所有生物來說,所有動作必須先對特定事物有了思想,接著產生欲求,當欲求強烈到某個程度才會「行動」;反之,思考和想法不一定會延伸到行動,甚至沒有串接起來。而疲憊、痛苦等內在衝突會減少行動的可能,強忍著痛苦也並非達到最佳表現的最佳途徑,在訓練上,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衝突」,以理性思考主導,順著慾望採取特定行動,達到「思考→欲望→行動」的順序,這也是Pose Method強調的思考核心「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才能避免受傷、提升效率

自然的動作=不會受傷的動作=有效率的動作=沒有多餘動作的動作=完美的動作。人會受傷是因為動作違背自然,被自然處罰的結果。在「順應自然」的思考下,把鐵人三項運動的標準技術動作建立起來,再特別注意三種運動中常犯的錯誤及矯正方式,讓訓練時的思想、欲望與行動,統整成一個能與自然互相合作的系統。

開發知覺才能磨利技術

厲害的運動員都具有高度發展的特殊知覺,知覺能連結內在的感覺、感受與外在學來的概念、知識,當知覺被調教得愈敏銳,就愈能感受到運動技術上的差異性,並找出偏差所在、持續對缺失矯正,才能不斷向完美靠近。因此,不論哪種運動,技術訓練都是一種知覺開發的過程。

相信自我極限可以不斷被擴大

信心是知覺開發的基礎,多數人將運動表現下滑怪罪於疲勞、補給錯誤或天氣不好,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變鈍的知覺力」。簡單來說,在劇烈的運動強度下,我們對動作的知覺越來越遲鈍、求生本能開始介入,並不斷說服大腦這個活動危害到生命;當我們被本能說服,就開始失去維持速度的信心,注意力從動作本身轉移到保護自身安全,速度慢慢變緩,也導致無法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做得到,當心志跨越了原本所感知的界線,身體才能很快跟上它所發現的新境界。

運動表現下滑的罪魁禍首是「變鈍的知覺力」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約翰.羅伯遜 著作《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開發技術知覺、掌握關鍵姿勢,在順應自然下進行科學化訓練,提高動作的經濟性並且避免受傷》一書。

本書特色
書中的訓練法跟現今主流的美式觀點非常不同,深入「Pose Method」您將會通透:
• 人在移動時牽涉到哪些力量,這些力量之間的階層關係為何?
• 練技術,指的就是練習順應自然的動作模式。
• 如果游、騎、跑三項運動技巧中存在某種相同元素,那是什麼?
• 所謂有效率的技術是運用最多免費外力,動用最少肌肉力量的動作。
• 要練成完美的技術,必須先理解什麼是標準動作,才做得到以及進行動作矯正。
• 游泳的水感是指知覺對體重變化差異性的敏感程度。
• 游泳不應該向後推水,那要如何加速?
• 游自由式轉肩和轉動臀部的真正原因為何?
• 為何騎乘畫圓的用力模式不只無法提高速度,反而會浪費體力?
• 如何騎在同樣的檔位與轉速時輸出更大的功率?
• 騎車的迴轉速是隨著轉移到踏板的體重而被動變化的,不應主動加快踏頻。
• 什麼是跑步加速的關鍵技巧?該怎麼練?
• 跑步的步幅只是落下角度的結果,切勿在加速時刻意加大步幅。
• 三項運動的加速度動力來源皆是重力,那麼:
• 如何運用支撐的概念來提高游泳技術?
• 如何運用力矩的概念來增加自己騎行時的輸出功率?
• 如何運用體重與失重的概念來學習輕鬆加速的跑步技巧?

無論您是運動教練或愛好者,只要用心閱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而且這套理論不只用在游泳、騎車和跑步的技術教學,也可運用在其他運動上。


• 更多臉譜出版《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臺北馬要成為首個IAAF認證的「市區馬拉松」交管將是最大關鍵點

2018-08-31
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由富邦金控及運動品牌adidas長年贊助的「2018臺北馬拉松」將於12月9日上午6點30分在市府廣場前盛大起跑,自即日起至9月11日開放登記抽籤報名。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今(107)年臺北馬拉松設定為國際認證觀察年,將依國際田徑總會(IAAF)路跑標籤認證規範進行整體賽務規劃,期待臺北馬拉松成為臺灣第一個取得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市區馬拉松」。

2018臺北馬拉松今(31)日由主辦單位宣布開放報名。

用雙腳感受臺北市的美好

「2018臺北馬拉松」將於12月9日上午6點30分在市府廣場前盛大起跑,並於今(31)日中午12點正式開放登記抽籤,於9月13日公布抽籤結果,宣傳影片也傳遞本屆賽事精神:「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夢想用馬拉松讓臺北市成為充滿正能量的城市,臺北馬拉松晉升世界級的城市馬拉松,需要全體市民的熱情與支持,12月9日,跑者的足跡將遍佈臺北市,邀請您一起參與」;記者會最後,陳景峻副市長邀請與會貴賓們一同啟動宣告儀式,邀請跑者們於12月9日用雙腳感受臺北市的多元文化與美,與臺北市一起邁向國際!

臺北市政府副市長陳景峻出席2018臺北馬拉松賽事宣告記者會,期許將臺北打造為活力運動城市。

邁向銅標認證向世界六大馬看齊

臺北馬拉松自1986年首次舉辦以來,逐漸成為臺北市在城市行銷及觀光宣傳的重要代表性活動之一,經過21屆的努力,參賽選手水平逐漸提升,賽事也將朝向更加專業的菁英化領域邁進。臺北馬拉松長期積極與國際接軌,以期提升賽事品質,除原有的國際馬拉松總會(AMIS)賽道認證之外,今年將設定為國際認證觀察年,期待臺北馬拉松能夠成為臺灣第一個取得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市區馬拉松」賽事,希望透過馬拉松讓臺北走入國際,讓世界看見臺北,進而吸引更多的國際菁英跑者來臺參賽。

本屆臺北馬拉松為了符合國際田徑總會(IAAF)「銅標認證」規範,將按照規範進行限時內的全線道路管制,由於臺北市人口密度極高,加上鄰近縣市進入臺北都會區的車輛相當多,體育局將規劃完善的交通改道措施,並與相關單位確實執行,相信能讓跑者更加安心的於賽道上展現實力,期待每位跑者都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恒介紹2018臺北馬拉松特色,今年將邁向國際田總銅質標籤認證觀察年。

首推「環保跑者」概念

近年來,全臺掀起一股瘋路跑的熱潮,各地舉辦大大小小的路跑活動,其中發放的紀念衫、完賽衣以及比賽中使用的一次性水杯,造成環境不小的負擔。臺北市政府今年與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綠色永續馬拉松」理念。為了響應環境保護並提倡永續馬拉松精神,臺北馬拉松首度推出「環保跑者」概念,提供跑者依自身需求選擇是否領取紀念衫及完賽衣、推行秩序冊及完賽證明無紙化等措施,並於補給站設置自助專區,供自備水杯的跑者使用,進而減少一次性水杯的使用,減輕環境的負擔,邀請您與臺北市一同為地球的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賽道小天使服務跑者

即將邁入第22屆的臺北馬拉松受到世界各地跑者的喜愛,而為了讓每位參賽跑者順利及安全的完賽,臺北馬拉松將擴大賽事服務,今(107)年將增加百名賽道「小天使」,特別招募具有醫療背景的護理系學生及民眾參與,並安排在各賽道上服務跑者,如有意外發生,將透過本項機制進行即時處理,並精準掌握傷患位置,結合後送與急救系統,讓跑者能夠安心的奔馳於賽道上,無後顧之憂的展現平日訓練成果。

此外,有鑑於許多跑者將臺北馬拉松視為年度最終考驗,跑者們都全力以赴希望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因此完賽後常會有乳酸堆積過多產生痠痛的情形,臺北馬拉松為了提供跑者最完善及貼心的服務,本屆首創提供冷池泡腳服務,讓跑者在完賽之後能夠舒緩痠痛症狀,臺北馬拉松與您一同備戰明年的全新賽季!

臺北馬拉松報名網頁:點這裡

資料提供/大漢整合行銷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2016-09-19
跑步人物誌故事瘦身馬拉松

當瓊·奧崔 (Jon Autrey) 在賽後談到他以2小時38分23秒於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 (St. Jude Memphis Marathon)奪冠時,他聽起來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選手。他說他採取了保守的跑法、平均配速,並適當地補充水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身形俐落的跑者曾經是一位美式足球後衛,而且體重曾達125公斤。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來自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奧崔贏得了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的冠軍,這是這位32歲債券交易員的第10場超過26英里距離的全馬賽事,其中有兩場是超過50K的超馬賽。他連續參加過兩次波士頓馬拉松,並報名了第三場波馬賽。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但奧崔並不總是跑得很快。事實上,在13年前,他只繞著一個足球場的長度跑,而且當時他的體重是275磅 (125公斤)。現在雖然身高192公分的他已經減去了46公斤的體重,他仍然無法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非常認真的跑者。

「我總是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跑者,」他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因為想要減肥,然後才開始喜歡跑步的人。」

憑藉堅實的肌肉和爆發力,美式足球總是奧崔比較擅長的運動。他高中時代在伊利諾伊州都在玩美式足球,並慢慢開始接受他自己成為一個大傢伙的事實。

「我的朋友叫我『肥胖傑克』,」他說。「我當時重達125公斤,不過由於我是後衛,所以這不是一個大問題。這只是我的暱稱。」

他在就讀位於伊利諾伊州布魯明頓的伊利諾衛斯理大學時,加入學校被國家大學體育協會 (NCAA) 劃為第三級別(D3)的美式足球隊,但由於在他的大一這年不斷地受傷,讓他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不同的思考。

「自從我坐了冷板凳之後,我已經減去了一些體重,因為我並未吃得像一個正常的校隊後衛所應該攝取的數千卡路里的飲食,」他說。「而且我感覺很好。我想知道,如果一直把這種壓力放在我身上是不是值得。」

由於不確定他受傷之後還能有多少上場的機會,奧崔決定離開學校,回到孟菲斯,他出生的地方。

但是,回到田納西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過程。他母親當然歡迎他來同住,直到他有能力自立,但她的住家是一房一廳的公寓,並沒有太多的空間給這位19歲的大男孩伸展。「基本上我是睡在地板上,」他說。「並且,我們不得不共用一輛車。」

這樣的不便成了他開始跑步的好動機。「每當我需要去任何地方,我不得不到我媽媽工作的地方去開她的車,」他說。「從我家到那邊大約3公里。大多數日子裡,我會跑過去取車,然後開車到健身房。正是在這個期間,我決定要讓自己瘦下來。」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不想再成為「肥胖傑克」了,奧崔開始以減肥為主要目的而越跑越遠。他承認自己最初是一個圓滾滾的跑者,他會報名參加一場馬拉松,然後密集訓練,接著再一口氣休息好幾個月。雖然如此,他的確天生有種享受跑步的能力。

藉由使用網路上的訓練計畫,他開始以1:30的時間之內完跑半程馬拉松。當他在2009年完成他的初馬,也是這場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他完賽時間是3小時14分45秒。

2011年,奧崔的體重減到225磅 (102公斤)。那年,他決定報名參加他的第二場馬拉松。不過,賽前訓練還是苦不堪言。他往往跑了幾英里就覺得身體不適,但奧崔無論如何還是完成了比賽,以3小時42分06秒衝過終點線。

「我還是帶著很可觀的肥肚圈在跑步,但它不僅只是體重而已,」他說。「這是我肥胖的來源。以前我總是想要喝啤酒就來上一罐;如果我想要披薩,我就來上一片。然而,我已經意識到,這必須被改變。」
 
於是,他專注於吃得更健康,而且他的速度改變了。在2012年時,他想要讓自己跑進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時間門檻,而為了要達到這個新目標,他請了一位教練:凱文·雷勒斯 (Kevin Leathers) 來訓練他。

由雷勒斯提供更優質的訓練、補給的專業建議,以及比賽策略的諮詢,在八個星期後,奧崔在紐奧良搖滾馬拉松跑出他的最佳成績3小時00分51秒,比他以前的全馬PB還快了8分鐘。

Jon Autrey ©cantstopendurance.com

在2015年4月,現在已經減到175磅 (79公斤) 的奧崔,將參加他連續第三場波士頓馬拉松,並希望打破他16年在波馬創下的2小時36分04秒個人最佳成績。

但稍早在2014年十二月,回到他的家鄉孟菲斯,他知道有沒有什麼能打敗在家鄉奪冠的感覺。

「當那場比賽還剩下四分之一英里時,我問一個路旁觀賽者,有沒有人跟在我身後。他們告訴我,後面一個人都沒有,」他說。「這真是像一場夢一樣。在我生命中,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有一天會贏得一場馬拉松。我不得不說這是完美的一天。」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