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東吳國際超馬暨首度IAU亞錦賽 四連霸金牌賽事認證
1
東吳國際超馬暨首度IAU亞錦賽 四連霸金牌賽事認證
2
誰能勝出?人與馬的馬拉松
3
跑步傷膝蓋?打破五大跑步迷思,讓你跑得更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東吳國際超馬暨首度IAU亞錦賽 四連霸金牌賽事認證

2018-12-03
話題 跑步 超馬 賽事 馬拉松

2018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暨IAU 24小時亞洲錦標賽於12月1、2日,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熱血落幕。今年首度結合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24小時亞洲錦標賽,有亞洲及大洋洲等8國組隊,加上邀請的歐美選手共12國67位好手出賽,這屆共有來自西班牙的伊凡羅培茲等5名海外男子選手跑出240公里以上的好成績,達到IAU24小時制超馬賽的世界級選手標準,也讓這屆超馬創下四度獲得金牌賽事的傲人成績。

東吳國際超馬暨首度IAU亞錦賽 四連霸金牌賽事認證

今年第18屆的東吳超馬在豔陽高照的大晴天下舉行,開幕式中,前總統馬英九、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主席Nadeem Khan、教育部體育署國際及兩岸運動組組長許秀玲,以及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理事長吳勝銘等都前來參與開幕典禮。1日白天開跑時晴朗高溫近30度,不少跑者紛紛喊苦;下午氣溫轉涼,選手也才慢慢發揮應有實力;然而入夜後溫度急轉直下,一日橫跨夏秋冬三季,有如邊跑邊洗三溫暖,也增加賽事挑戰性。

開幕式由前總統馬英九、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主席Nadeem Khan等人鳴槍開賽

5男取得240公里以上佳績

比賽最終由西班牙選手伊凡羅培茲(PENALBA LOPEZ, Iván)以258.890公里成績奪下冠軍寶座,日本選手石川佳彥(ISHIKAWA, Yoshihiko)以253.420公里獲第二,同為日本的好手高橋伸幸(TAKAHASHI, Nobuyuki)則以252.301公里取得第三。此外,印度選手烏拉斯賀澤利納拉納(HOSAHALLI NARAYANA, Ullas)跑出250.371公里,日本選手楢木十士郎(NARAKI, Toshiro)跑出246.753公里,前述共計5名24小時男子組選手完成240公里以上成績。
 
年僅26歲的西班牙選手伊凡羅培茲原為業餘足球隊球員,因背部受轉而開始跑步,2017年初試啼聲就跑出非凡成績,被認為是超馬界明日之星。今年首次參加東吳超馬,開跑即搶先快攻拉開與其他選手的差距,中後段持續保持領先,最終以258.890公里奪下冠軍寶座。伊凡羅培茲表示,非常開心參加東吳超馬,過程中雖一度體力透支閃過棄賽念頭,但超馬志工同學24小時不間斷地歡呼吶喊,成為他堅持下去的重要動力,明年如有機會肯定再次參賽。
 
至於去年在東吳超馬勇奪冠軍的「日本新一代超馬之王」石川佳彥,作為國家代表隊一員再訪東吳,雖然不敵以年輕黑馬之姿初登場的伊凡羅培茲,但石川佳彥實力仍不容小覷,一路保持穩定的配速及適當休息,最終以總成績253.420公里取得IAU亞錦賽第一名及東吳超馬男子組第二名的好成績。
 
男子組第三名的高橋伸幸不久前才在日本神宮外苑24小時賽奪下優勝,他在東吳超馬也徹底發揮日本選手超乎常人的堅忍耐力,賽程中後段急起直追,首度參賽就以252.301公里成績跑進前三。另一方面,同為日本選手的楢木十士郎今年再戰東吳超馬,以246.753公里成績獲第五名,對此表現他表示不甚滿意,打算2019年捲土重來。
 
首度參賽的印度選手烏拉斯賀澤利納拉納,不僅拿下IAU亞錦賽男子組第三名,更以250.371公里打破個人紀錄,達到超越金牌賽事標準。他表示,是求勝的渴望讓他得以在賽事中脫穎而出。

西班牙選手伊凡羅培茲(圖左)及松本尤里(右),分別獲得東吳超馬男女組冠軍

展現驚人毅力  日選手松本尤里摘女子組后冠

首次代表日本隊參與這屆IAU亞錦賽的松本尤里(MATSUMOTO, Yuri),以219.112公里奪下女子組冠軍。賽後她表示,為讓精神體力維持最佳狀態,賽前三周起即以220公里負荷量進行特別訓練,對於能一舉拿下女子組冠軍為國爭光,感到十分榮幸。松本尤里也特別感謝所有場邊志工,熱情的加油聲讓她克服天氣炎熱的巨大挑戰,迎向勝利的終點。
 
女子組第二名為澳洲選手蒂亞瓊斯(JONES, Tia),不僅獲得亞軍,更以218.172公里突破個人紀錄;她表示天氣炎熱加上腳傷舊疾隱隱作痛,相當難熬,但在眾人加油聲及老公陪伴下才能順利完賽。第三名則由日本選手兼松藍子(KANEMATSU, Aiko)以212.700公里取得。

2018東吳超馬女子組冠軍-日本選手松本尤里

台灣選手克服身體不適  展現堅持到底的超馬精神

多次參加東吳超馬的台灣選手汪道遠,今年首度以中華台北代表隊身分參賽。雖然賽前做了許多準備,但因9月參加斯巴達超馬身體尚未恢復,整場賽事顯得相當吃力,還好在同為選手的高志明加油鼓勵下,以218.400公里拿下中華台北隊最佳成績。「超馬阿伯」黃崑鵬則以穩定的速度持續在田徑場上奔馳,跑出206.130公里佳績,取得國內第二名。
 
台灣女子冠軍黃筱純以197.835公里順利完賽,過程中多次遇到體力上的挑戰,但仍未因身體不適而退賽。她表示,堅持跑完全程是作為一名超馬跑者對自己的交代,更期許未來有更多新血加入超馬行列,共同享受超越極限、突破自己的過程。

2018東吳超馬台灣女子組冠軍黃筱純

東吳超馬迄今舉辦18屆,目前已創下亞洲、美洲、非洲三洲紀錄、10個國家紀錄、2個世界紀錄,並於2012、2014及2017年獲得金牌賽事榮耀,是台灣唯一獲得國際總會認證的金牌賽事;而全球一年百餘場24小時賽中,僅有兩個比賽獲此殊榮。

資料來源/東吳大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誰能勝出?人與馬的馬拉松

2017-06-15
跑步話題趣味馬拉松

每年六月,在英國的拉努蒂德維爾斯小鎮上,都會舉辦一場關於人與馬的馬拉松比賽。雖然距離沒有到26.2英里,不過其中小徑爬坡也有4683英尺,賽跑總長度共有24英里,是一個既挑戰又有趣的比賽。

人與馬的馬拉松比賽 ©buzzmag.co.uk

這是維爾斯的一項傳統比賽,和沼澤地徒手浮潛錦標賽一樣有名。今年6月11日,在這個小鎮上共有650位選手和60匹馬與騎手參與比賽,這個比賽的跑道要經過多山的農場小路,人行道,林間小道和空曠的荒地,自1980年第一次舉辦以來就一直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年度盛會,人和馬的差距時間從半小時到幾秒不等,2004年羅伯(Huw Lobb)成為第一個贏得比賽的人,目前也僅有2人贏得了比賽,另一次是2007年的弗洛里安·霍爾津格 (Florian Holzinger)獲勝,其餘都是馬兒拔得頭籌。

每年,這個比賽都吸引眾多耐力選手參與,與跑者不同的是在比賽前,所有參賽的馬都必須經過獸醫的三次檢查,其中還包含心率監測和健康狀況檢查。
 
大會的代表鮑勃·格林福(Bob Greenough)表示:「比賽路段有很多爬坡和下降,這是一個對於跑者或馬很好的考驗,因為非常不容易。」通常馬的優勢在爬坡,他們不喜歡下坡的原因是因遇到下坡的時候,重量容易用在身體錯誤的地方。

這個比賽於1980年誕生,當時是當地的一為農場主人高登·格林 (Gordon Green)偶然聽見兩個人在他的酒館裡談論;其中一個人表示自己圍著鎮上跑一大圈,人可以和任何馬匹的速度相等。於是格林決定在公眾面前接受這個挑戰,因此就舉辦了第一屆比賽。
 
2009年的比賽曾受到爭議,大會將獸醫檢查時間從馬的比賽用時中扣除,並且讓馬匹參賽的時間推遲15分鐘。扣除的這個額外的時間使得馬能夠在8分鐘之前勝利,而不是被人類擊敗。當時大會聲稱一直被扣除而在此之前是要計入馬匹的比賽時間的,因此當年跑得最快的選手馬丁·考克斯(Martin Cox)拒絕領獎以抗議大會的行為,隨後其他參賽選手也加入了抗議的隊伍,大會不得不重新回到以往的比賽規則中,並只是在2009年的比賽中扣除馬匹15分鐘的比賽時間。

Huw Lobb(右)曾獲得人與馬馬拉松冠軍,拿到2.5萬英鎊 ©welshrugbypics.co.uk

有人推測,如果天氣太熱,這個比賽將有利於跑者勝利,因為馬較容易因為身體過熱而無法表現出最佳實力。不過也有其他人說,最終的結果還是取決於參賽者的程度。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若接受了這一項任務,便需要大量的訓練,否則你一定不會成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踏實的訓練才是王道。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傷膝蓋?打破五大跑步迷思,讓你跑得更好

2016-05-20
觀念運動傷害保健跑步知識庫

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路跑活動,讓臺灣的跑友們趨之若鶩。運動有助身體健康,但是!打破以下五大關於跑步的迷思,能幫助你跑得更好!

迷思一:跑步傷膝蓋?

說到傷膝蓋,似乎是不少跑者擔心的事情,甚至坊間還有人建議不要跑步,因為跑步會造成膝蓋過度使用而退化。不過,你大可放心,因為我們生活中有更多更傷膝蓋的事情等著你去避免,像是:打籃球、看著《Chandelier》MV學現代舞、大掃除跪在地上擦地板、半夜不小心在浴室滑倒等等。跑步可不在以上名單內。至少,跑步不會是影響你膝蓋長期健康的主要因素。

跑者的確可能有過度使用膝蓋的受傷風險,特別是膝蓋附近的肌腱。但根據2013年的美國研究報告指出,不跑步的人有明顯更高的機率,需要在晚年執行膝關節或髖關節的置換手術。為什麼愛跑步的人比較不容易遇上關節退化的問題呢?研究人員認為,給予膝關節適宜的日常訓練,能讓膝蓋軟骨更健康。而且,有跑步習慣的人,通常體態都比較輕盈,所以對於膝關節與髖關節的負擔更低。

這樣你還擔心跑步會傷膝蓋嗎?快來跑步吧,除非你已經存好人工關節手術的鉅額費用了!

©ShutterStock

迷思二:不可以跑到「撞牆」?

跑到「撞牆」雖然聽起來不妙,但這是讓你進步的好方法。這裡的「撞牆」指的是,在跑步過程中,由於能量耗盡,讓身體不聽使喚、停頓下來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撞牆期」。偶爾挑戰自我極限,並在事後補充大量的休息與修護,這是長跑選手提升成績的絕佳方法。具體來說,為了一步一腳印完成長距離路跑,如何教導身體有效的運用能量,成了至關重要的課題。

跑步訓練中,「撞牆」的經驗會告訴身體,在進行運動時該燃燒多少能量,避免再一次遇上「撞牆」的窘境。但也要注意的是,太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是會影響到跑步的品質喔。人在「撞牆」時,就代表供給身體能量的肝醣即將耗竭,而在此時是非常難以維持跑步這種中高強度的訓練。「撞牆」應偶一為之,這樣將提供身體絕佳的刺激,讓你下次參加長距離路跑時,更加得心應手。

©ShutterStock

迷思三:越野路跑比較好(因為地表軟軟的)?

越野路跑的確能減低你受傷的機會,不過並不是因為野外的路面比較軟。在生物力學的觀點上,地面軟硬程度對於跑步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人體能巧妙的在不同地面狀況下,改變其吸收衝擊的方式,讓身體能維持恆定狀態。例如:跑在堅硬的水泥地上,你的腳步就會不自覺地輕一些;而跑在充滿落葉與泥巴的路面上,你的身體會花更多力氣克服,讓你覺得跑起來有些舉步維艱。

既然跑在什麼路面上沒有太大區別,那麼,越野路跑好在哪裡呢?許多跑者都會遇上「重複施力傷害」(RSI),也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某項動作,肌肉又沒有獲得足夠的休息,在長時間下累積造成的傷害。而越野路跑與一般路跑最大的差別,在於跑者需要不斷調整步伐,適應每一步都不太一樣的狀況。這不僅讓RSI的機率降低了,更讓身體的力量與靈活度更加掌握自如。

這可是一般路跑難以達成的——除非你總是跑在很需要路平專案的路面上,還請您特別留意安全。

©ShutterStock

迷思四:不要跑太多,否則有反效果?

關於這個迷思,我們要特別謝謝James O’Keefe這位心臟學家,由於他的說法被廣泛刊登在各大媒體上,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權威性報章,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多寫一個段落告訴你:你永遠不會跑太多,當然也就沒有反效果的問題。

根據O’Keefe的看法,每週跑一百公里或以上的人,會對身體會有不良的影響。可是事實上,到底有多少人每週會跑到一百公里以上啊?在目前可得的研究報告中,高里程的路跑對你的健康可說是利大於弊。所以,放膽跑吧!你永遠不會跑太多!

©ShutterStock

迷思五:跑步樂趣多?

喜歡跑步的人總是說,跑步帶給他們很多益處,像是成就感、滿足感、充滿挑戰性等等,特別是在跑下坡路段時,那樣的爽感更是難以言喻。但在跑到下坡路段之前,大部分的時刻都很難稱得上是「有趣」,至少跟「躺著玩、坐著玩、趴著玩」的水上樂園比起來,跑步一點都不有趣。

完成一段通體舒暢、達成目標的路跑的確感覺不賴,更不用說跑完之後來些清涼有勁的啤酒——我們並不建議您仰賴這個方法來增添跑步的樂趣。正因為跑步本身真的不是太好玩,讓許多人會透過一些獎勵大腦的手段來強迫自己跑步。同時,因而放棄跑步的人們也不在少數。

誠心建議跑步新手,不要相信臉書上那些路跑後純騙讚的打卡動態,也假裝沒看到一些路跑廣告片中五彩繽紛的歡樂場景。維持跑步的習慣需要恆心與毅力,但在你為自己設定目標與著手實踐的同時,帶給你的成就感與自我實現感,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這才是跑步的「樂趣」。

©ShutterStock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