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不同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1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不同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2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
亞洲第一場極限鐵人三項賽在台灣!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3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最後100K  陳彥博﹕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不同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2019-06-14
知識庫 戶外運動 鐵人三項 單車 運動補給 觀念 初鐵515

在運動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絕對是身體第一首選的能量來源,當然,對於進行自行車比賽的人來說,當下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定比吃進蛋白質要來的好吸收,然而,要攝取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才算適量又不會影響騎乘的狀態?尤其,對於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的然來說,在第二項轉換成自行車的途中該如何補充能量也成為一種技巧,接下來我們將提供針對短、中、長及超長程四種騎行的能量補充建議。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騎乘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水合作用

首先,要了解如何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這個意思就是說,只有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你的營養策略才有效。無論你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你的身體處於脫水的狀態之下,那麼你吃進去的能量將會使你的肌肉吸收便的更加緩慢;以及會讓食物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之中引起噁心想吐的症狀,因為,脫水將會減緩胃部排空與腸道乳動變慢,起初可能對你的狀態影響不大;但會隨著脫水的狀態越嚴重狀況就會越糟糕。

另外,我們都知道當從事間歇訓練或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的能量都必須透過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來進行,如果你身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將會造成力量輸出與持續重複動作的能力都會下降。然而,騎乘自行車是屬於間歇性高強度的運動,這意味著在有些時期我們可透過脂肪來做能量,但隨著劇離與時間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就成為十分關鍵的能量來源。所以,在你騎乘的過程中所吃的東西,不僅會受到距離長度的影響外,還會有騎乘強度的影響。

在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

攝取量該怎麼抓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這個建議的基準來自於;大多數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吸收約1克的碳水化合物,這吸收的問題不是來自於你的肌肉而是來自於腸道問題,因為我們的腸道可將我們吃進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輸送到血液之中讓身體吸收,因此,你如果吃進太多的食物不一定能增加吸收量,但一定會增加腸胃不適的機率。

我們常見碳水化合物超量補充的方式例如:半根能量棒(約23g碳水化合物)+一個能量凝膠(約27g碳水化合物)+一瓶運動飲料(約50g碳水化合物),這三樣東西加起來意味著一小時內你補充進約100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在剛吃進的前期身體可以有效率的處理這些能量,但幾個小時之後體內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會使你的胃部過於晃動造成身體不適。

解決碳水化合物過量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或無花果條,再喝低碳水化合物的電解質飲料,運用固體與液體分開進食的方式,就能讓你將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小時30-60克的範圍內,並且可以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鈉和液體。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通過食用含有醣類混合物的能量食物,例如葡萄糖和果糖或葡萄糖和麥芽糖糊精的組合,而不僅僅是攝取一種醣類食物,可將氧化作用提高到每分鐘1.7克。這表示醣離開你的腸道並更快地進入你的血液,所以當你最需要的時候,你會有更容易獲得的能量。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 ©TriGearLab

距離能量補充建議

短程騎乘

騎乘時間:1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補充液體

要喝什麼:普通水或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大多數的人在一個小時內的訓練,身體都有足夠的能量儲存。但建議額外帶一根香蕉,以備時間超出預期或身體能量下降時可補充。

中程騎乘

騎乘時間:1-3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碳水化合物補充

要喝什麼:至少2瓶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總計每小時30-60克碳水化合物。因為,隨著騎行時間的延長消化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騎乘初期吃固體食物,並在騎行的最後階段切換到塊狀物或咀嚼物和其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確保喝進大量的液體,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胃腸不適。

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3-6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從固體食物開始包括三明治與運動營養棒,在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保存咀嚼片和凝膠。

超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6小時以上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在超長程騎乘的過程中強度通常是適中的,所以你能擁有足夠快速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能力,隨身口袋可以多準備一些擁有多種口味的零食,以避免對食物口感厭倦的問題。另外,對熱量

資料參考/trainright、bicycli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亞洲第一場極限鐵人三項賽在台灣!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2020-01-10
賽事話題單車游泳跑步戶外運動鐵人三項

極限鐵人賽事不再是歐洲獨有!舉辦亞洲鐵人三項賽事的熱門地點台灣,今年11月27日首度與 XTRI World Tour合作舉辦《台灣極限鐵人三項》(Formosa Xtreme Triathlon),使台灣成為亞洲地區第一站、全球第13場賽事。賽道包含秀姑巒溪游泳、知名自行車賽事KOM路線往碧綠神木,並在武嶺完成全馬,能讓海內外選手完整感受台灣獨特的美麗。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
亞洲第一場極限鐵人三項賽在台灣!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鐵人三項選手沒有最狂,只有更狂!台灣極限鐵人三項的226公里賽道,讓選手們能在清澈的秀姑巒溪游泳、騎上台灣知名自行車賽事 KOM (King of Mountain) 路線往碧綠神木,最後完成全馬在武嶺衝線,總爬升高度約莫7,000米,比挪威Norseman的難度還要高,相信有能力完成的參賽者,定必成為全球最強、最勇敢的鐵人三項好手!

歷經4年籌備,由構想、場勘到舉辦比賽,努力尋求完整的賽道、顧及參賽者的安全等因素,過程中得到 XRTI 注意,認為這場是最具有潛力的賽事,故邀請成為展望賽事 (Prospect Race) 。XTRI 在台灣加入後,目前全世界有13個國家舉辦比賽,台灣極限鐵人三項不僅成為全球第13場 XTRI 賽事,更是亞太區首場極限鐵人賽。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於2020年11月27日舉辦

甚麼是XTRI World Tour(極限鐵人聯盟)?

當一般226超級鐵人賽已無法滿足鐵人們的胃口,XTRI World Tour (簡稱 XTRI)的賽事絕對能滿足狂熱鐵人們的需求。相較於超鐵,XTRI 所設的比賽路線會更加極端或是路線更長,務求將參賽者的意志力推到極致。在2019年全球有12個XTRI 世界賽,例如挪威Norseman、蘇格蘭Celtman、加拿大CanadaMan、黑山Blacklake等。

以聲名遠播的挪威極限鐵人賽 Norseman為例,賽事要求參賽者征服峽灣湍急寒冷的水流與陡峭的山峰,在不到攝氏15度的冰冷海水裡游3.8公里,接著騎上一段總爬升接近 3000米的 180公里的繞山公路。最後42公里的馬拉松。如此高強度卻吸引世界各地的鐵人們蜂擁去報名,令賽事名額一席難求。但由於賽事地點只集中於歐洲,亞洲的鐵人們只能長途跋涉前往當地參賽。

更多台灣極限鐵人三項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資訊請上官方網站或臉書粉絲頁查詢。

資料來源/台灣極限鐵人三項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最後100K  陳彥博﹕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2018-12-20
陳彥博戶外運動話題新聞超馬

由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人組成的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長征隊傳回捷報!他們正式進入倒數100公里的最後階段,在極低溫低氧的環境下,不只器材出現爆裂、結凍,隊員們也偶有負傷,所幸皆無大礙。為了給長征隊員加油打氣,後勤團隊將台灣食物送抵南極,當團員們吃到近一個月來第一口肉時,全都感動不已。陳彥博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的創舉,即便瘦了一些、累了一些、但鬥志仍在,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最後100K 陳彥博﹕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熬過器材凍裂、油管結凍、臉部凍傷   開始最後100K

南極長征隊於12月6日展開挑戰,因為暴風雪延誤出發時間,選擇距離較短難度卻更高的「高原路線」。長征進度至今已邁入第15天,行進距離約250公里,目前已跨越南緯89度,剩下最後100公里就會抵達世界的盡頭-南極點。
 
這週隊員們依舊冒著零下20-30℃的極低溫與強風,嚴寒的氣候一度引發攝影機螢幕凍裂、汽車油管結凍等狀況,女隊員語萱也因連日壓力引起胃部不適。除此,長期帶著防寒面罩,呼吸水氣與冷空氣接觸結凍,導致隊員們的臉部陸續出現大小不等的凍傷。所幸本周風速與暴雪有稍稍減緩,隊員們也已渡過肌肉痠痛期,並以穩定的速度挑戰最後100公里。

高原路線的嚴重低溫,使得隊員臉上留下凍傷痕跡

台灣食物首度登南極   陳彥博指定家鄉味、宥勝展廚藝

原本7月就從台灣寄出的長征隊備用糧,因含肉類製品而被暫時扣留在智利海關,幾經波折,終於順利通過檢測,在本周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征隊員手中。這箱重達30公斤的家鄉味裡,有泡麵、沙琪瑪、牛油餅、肉乾,還有台式口味的乾燥飯,如咖哩飯、番茄牛肉、筍香飯等高熱量食物,這也是極地教練陳彥博親自指定、可幫助隊員補充能量的菜單。
 
自抵達南極聯合冰川起,長征隊團員們近一個月沒吃過任何肉類,在咬下肉乾的一剎那,眼泛淚光充滿感動,生存指數瞬間提高。夢想導師宥勝更運用食材,開小灶展廚藝,烹煮招牌海鮮湯,為全隊提振士氣。

宥勝大展廚藝烹煮招牌海鮮湯

​關於「前進南極點」計劃

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前進南極點」計劃,南極長征隊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與知名藝人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與吳昇儒,共同組成一跨年齡、跨領域的南極長征隊;而十年前負責掌鏡「征服北極」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負責全程隨行紀錄。多位勇於實踐夢想的代表,挑戰資源極度匱乏、環境極度惡劣的南極點,希望持續把「做大夢」的精神、「冒險」的勇氣傳達給新世代年輕人。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