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不明白早餐的重要性,覺得有吃就好,趕時間的時候就隨便吃個小餅乾就衝出門,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吃的很少應該會瘦;也有一段時間因為被網路上錯誤的資訊誤導,以為早餐吃再多都不會變胖,所以早餐就肆無忌憚的大吃一頓。然而成為營養師之後才知道,不吃早餐不但會讓記憶力衰退、長時間腸胃缺乏蠕動而造成便秘,還會因熱量攝取不足而造成新陳代謝下降,使體內的脂肪容易堆積,更會因為省略了早餐產生的飢餓感,無形中午餐與晚餐攝取熱量增加,造成易胖體質。
有研究指出,一群進行肥胖治療的成年人中,增加了吃早餐的習慣的那群人,同時減少或保持飲食頻率不變,更有可能多減輕5%的體重,進而達到肥胖症治療的成果。既然吃早餐如此重要,那麼在減肥中,該如何正確吃一頓早餐呢?
早餐的熱量約占整天熱量的30%,減重期間的成年女性一天需攝取1200~1600kcal,而成年男性則是1600~2000kcal, 因此,減肥中的女性,早餐熱量約攝取360~480kcal,而男性則為480~600kcal。
澱粉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大腦及身體能量,幫助提升專注力、思考能力及體力,因此是早餐中不可省略的。全穀根莖類,如:燕麥、全麥麵包、全穀饅頭、地瓜等,含有較豐富的纖維,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較為緩慢,比起精緻易消化的白吐司、白麵包,能提供較多的飽足感,而且更耐餓。
奶類、豆魚肉蛋類是蛋白質主要的來源,而蛋白質的小分子胺基酸,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內分泌激素、情緒賀爾蒙的重要原料,因此,早餐吃蛋白質食物,幫助大腦運作更能穩定情緒、對抗壓力。除此之外,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研究曾發現,早餐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每份早餐含35克蛋白質),有助增加飽足感、降低大腦對高脂肪、多糖食物的食慾。
從就寢至隔天早上起床,長達八至十小時腸胃道都處於休息狀態,若是不吃早餐,則無法喚起休息的腸道,進而引起排便困難;相反地,吃一頓富含纖維的早餐,則可使腸胃道的蠕動活躍起來,胃及十二指腸活躍的蠕動,可將消化過的食物殘渣往直腸推進,當食物殘渣聚積到一定的量,會產生一個壓力,這股壓力會進一步地喚起排便反射動作,因此,多數人在吃完早餐後會產生便意。
選擇了正確的餐點,要是配上錯誤的飲品,就功虧一簣了!多數的早餐店及便利商店飲品,暗藏了大量的精製糖,像是早餐店紅茶、便利商店的優酪乳或果汁牛奶,所含的外加糖約為6~40g,相當於1.2~8顆的方糖,早餐攝取大量的精緻糖,會造成精神不繼、注意力不集中;而早餐店奶茶、咖啡大多使用奶精、煉乳,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量為總熱量的5%以下,即不超過25g的糖)
由於早餐的選擇實在太多,一不小心又很容易落入肥胖的陷阱,因此語霙特地幫大家挑出幾樣容易取得又好攜帶的早餐,按照下列的公式隨意搭配,就是一套均衡健康又吃不胖的早餐啦!
加碼分享一下我近期的早餐,也都是按照上面的公式做搭配喔。
以上這些早餐都是假日閒閒沒事在家弄的,上班日的早餐多數是在便利商店、中西式早餐店、連鎖咖啡店買的,後續再慢慢分享外食早餐怎麼吃好了,有人會想看嗎?
剛剛踏入 38 歲的楊丞琳,出道 21 年都以精緻娃娃臉闖蕩歌壇、影壇和電視圈,是娛樂圈中著名的童顏女星之一。但原來楊丞琳都對自己的容貌有焦慮,在小紅書坦承年過 35 歲後,的確感覺到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狀態大不如前令她覺得好焦慮,因此她為了演出和健康,更努力地保時健康美態。
楊丞琳一直保養得宜,無論樣貌還是身材,出道多年都仍然像一名 20 出頭的少女一樣,但原來楊丞琳也和一般人一樣會有容貌焦慮。她坦言自己不害怕變老,但是當她年過 35 歲後,新陳代謝的確變慢,身體內在的衰老令她決心要過更健康的生活。「像是減肥用一樣的方式,但瘦的速度比以前慢了,或是熬夜過後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恢復體力,讓我意識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衰老,所以我必須提醒自己,要吃得更健康、要運動更勤快、要早點上床睡覺。」
飲食方面,楊丞琳實行「168斷食法」,一天只吃兩餐,而且會在 8 小時內要把所需的熱量吃完,不吃精緻澱粉,改吃地瓜當代替;剩下的 16 小時只喝水、茶等無熱量的飲品。楊丞琳有時為了工作需要及增加燒脂效果,更會將 16 小時的斷食改成 20 或 18 小時斷食。
另外楊丞琳提醒,在斷食初期飲食控制很重要,即使有朋友約會都要推掉。只要嚴格執行 1 個月後便可以稍為放寬,現在的她即使出席朋友飯局也不復胖。
楊丞琳不但從飲食著手,更會盡量一週做 3 次高強度運動和有氧訓練,如 Zumba。楊丞琳指選擇的運動要多元化,猶如天天跑步是不會瘦的,要結合有氧、肌力等運動才瘦得快。
10 分鐘跳彈床消粍的卡路里,約等同慢跑 30 分鐘,她曾指,每次做完心情都很好。至於 Zumba 則是有氧健身舞蹈,減脂修身之餘也為減肥添樂趣。即使因為工作要飛往外地隔離,熱愛運動的楊丞琳也會把握時間健身。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