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的公益路跑賽事Wings for Life全球路跑邁入第十年,於2023年5月7日台灣時間晚上7點開跑。今年度不僅號召來自192個國家,共計206,728人參賽,更成功募集超過580萬歐元,跑者參與賽事的報名費及募款費用將全數支持脊髓損傷研究;而2016年女子組台灣站冠軍陳雅芬也與輪椅YouTuber「椅人」、鐵人主播侯以理,和跑者們相聚在中正紀念堂與全球連線,共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邁入第十年的Wings for Life全球路跑,近年藉由App Run賽事,讓跑者能不分晝夜、自由選擇賽道出發,跑者們盡力奔跑直到被「虛擬終結者號」追上後,才算完賽。今年有超過20萬名全球跑者同步在台灣時間5月7日晚上7點(世界標準時間上午11點)共同為公益起步,平均每人完賽距離11.59公里,台灣也有718名跑者在全台各地透過App參賽,以行動支持脊髓損傷研究。
今年最終由日本的Jo Fukuda以69.01公里再次奪下男子冠軍及波蘭的Katarzyna Szkoda以55.07公里獲得女子冠軍。台灣歷屆冠軍李智群也遠赴波蘭參與旗艦跑賽事,並以51.49公里拿下全球第50名、45歲級別第一名,而台灣地區最終由蔡幸翰以43.2公里、蔡涵琦以 36.55公里的成績獲得男子及女子冠軍。
儘管7日晚間飄下細雨,仍有181名台灣跑者不畏風雨共同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開跑,2016年台灣女子冠軍陳雅芬也現身支持公益。她完賽後分享,「今天雖然下雨,但還是不想錯過這場公益賽事!原先我只有設定跑4公里,但因為跟著大家一起跑,就不知不覺多跑一些,最後是以10公里完成這場公益賽事。」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路跑!我覺得很熱血,現場跑者之間會互相加油激勵,讓過程充滿力量。」輪椅YouTuber椅人,除了在App Run裡面獻聲外,更與鐵人主播侯以理相約到場完賽。侯以理也特別分享,「我在跑步時聽到耳機傳來椅人說『希望有一天跑在你身邊跑的人是我』,結果我們就在跑道上相遇了!今天在現場看到很多跑者,有很專業的跑者,也有初心慢跑的人,大家不分程度,但共同在賽道為不能跑的人而跑,反而更感動。」
今年度Wings for Life全球路跑聲音體驗除了邀請夜貓DJ Dennis擔任主持人,以及Podcast百靈果主持人凱莉擔任「虛擬終結者號」的駕駛,以聲音追趕跑者之外,還有五位名人獻「聲」響應賽事,包含Red Bull運動員戴資穎分享羽球生涯、跑者作家歐陽靖體悟跑步的歷程、鐵人主播侯以理勇於嘗試的鐵人精神、插畫家Duncan在繪畫夢中奔跑以及YouTuber椅人為輪椅族發聲的故事,鼓勵跑者在雨中找到向前邁進的步伐和堅持的力氣,每一步都是為了脊髓損傷患者挺身而出。
資料提供/RED BULL
責任編輯/林彥甫
酷熱盛夏,你在戶外跑步時是否也為爆汗所擾?痛苦程度隨著溫度越飆越高?在悶熱潮濕的戶外跑步,保持充足的水分是關鍵;而根據澳洲雪梨大學一份研究顯示,在這種天氣下運動,且汗液飆出皮膚滴下地板,這時喝清涼的冷飲比起相同量的溫熱飲料,更能幫助你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
要注意的是,這個技巧可不是任何環境下都管用!根據澳洲雪梨大學開特力運動科學研究所的一篇論文(作者為Ollie Jay和Nathan Morris)指出,喝冷飲的方式只有在潮濕悶熱的天氣才能帶來效益,因為這種天氣下你一定會出汗。但如果是炎熱但颳風乾燥的天氣,身體沒出大汗時,即便你在跑步前或跑步圖中途喝冷飲,也無法獲得更大的提升,因為這樣可能導致身體保留更多熱量,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比預期的速度更慢甚至提前停止。以下一一解釋其生理機轉。
首先,該篇論文以華氏50度(攝氏10度)或更低溫度的冷飲作為研究基準。研究發現喝冷飲時,身體為了溫暖這些液體,會造成一些熱量流失;而喝冷飲可以冷卻身體的關鍵機制在於,當冷飲進入胃部,胃中的溫度感受器會降低你的皮膚出汗率。
進一步探討「流汗」這件事,在正常情況下,流汗的主要目的是讓身體冷卻,而不是讓身體脫水。但當熱量的蒸發和流失從空氣中轉移到你潮濕的皮膚上,而你無法夠快速地補足流失的汗水時,流汗就會導致可能危害表現的脫水情形。若在不極端的環境條件下,當身體可以保持足夠的水分,越多的出汗意味著更大的熱量流失,讓身體必須承受更高的工作負荷。
為什麼天氣的差異會改變你喝冷飲後發生的狀況?有兩種環境情況左右這個機制。其一,想像你正在沙漠中度假,這是個炎熱但乾燥多風的日子,因為乾燥的空氣和風可以吸收水分、防止出汗,這時身體產生的汗水將幫助你冷卻;然而,如果這時你透過喝冷飲來降低汗液產量,這意味著你會保持更多的熱量,而因為你的出汗量不足以冷卻身體,最終就得放慢跑步速度。
第二種情況是你到南方城市享受一趟夏季旅跑,這邊溫度超過攝氏32度、濕度也高,跑步時,靜止的潮濕空氣阻止你的汗水蒸發,汗水在你的跑衣和皮膚上已達飽和,多餘的汗水只好如雨水般滴落在地上。而這些汗水並沒有真正讓你冷卻,你的體內熱量仍然很高,同時你不斷出汗;很快地,你必須更努力才能保持同樣的速度,否則就得放慢速度。這個情況下,喝冷飲降低出汗率就可產生冷卻效應。
該篇論文顯示冷飲可幫助跑者提升的溫度和濕度範圍:從低於華氏70度(攝氏21.1度)和濕度80%,到華氏約80度(攝氏26.6度)和濕度40%,以及高於華氏90度(攝氏32.2度)和濕度30%或更低。
總結來說,如果你的速度、熱量和濕度的結合導致汗水從皮膚上滴落,冰涼冷飲將有助於讓你保持涼爽,雖該篇論文使用的是冷水,但研究者Jay表示,冷的運動飲料也應該產生同樣的效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人生的經歷會不同,但跑步的經歷卻會不約而同。在開始跑步之前,我們都覺得跑5公里或者10公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別說馬拉松了。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堅持、忍耐、毅力,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個跑者,跑完42.195公里的距離。
當你開始跑步,準備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的時候,一定會經歷下面這些時刻。
千萬別被距離嚇到了,你的每一次跑步,每一次跑得更遠的時候,你就會感嘆: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我真是太厲害了,我被自己的意志力感動了,我為自己的堅持而感到驕傲。
跑步時的呼吸是有技巧的,當你跑步的時候不再為呼吸感到困難的時候,你也就愛上了跑步。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更有趣的是,慢慢的你會享受大口喘氣,肺部灼熱的感覺。
5公里快到了嗎?看看手錶或是APP上的顯示竟然才2公里,但卻感覺跑了很久、很遠了吧?看看手錶,才顯示跑了3公里。
支撐系列,緩震系列,極簡系列,輕量跑鞋,有太多的選擇,我無從下手啊!
當你跑步的時候,不要太在意路人的眼光,就像小時候,你穿新衣服上學,總會擔心同學們指指點點。但其實根本沒人在乎你穿什麼,根本沒人在乎你跑還是不跑。
最重要的是我們邁開腿去跑步了,還有很多人說要去跑步,但也就是說說而已,從來不行動。保持自信很重要,而當你跑過5公里或者10公里的時候,你也會變得更自信。
肌肉酸痛,腳底起水泡,膝蓋疼痛,臀部疼痛,側腹痛,還有頭疼......我應該堅持跑下去嗎?
所謂的跑者不見得一定要跑得多快,速度再慢,也可以被稱為跑者,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速度。雖然這說起來容易,其實你的速度會在累積到一定跑量之後突然提升。
是的,你的大腦會開始想像比賽那天的一切場景,怎麼通過起跑線,用什麼姿勢衝過終點線...等等,我還沒跑過這麼遠的距離,會不會無法完賽?別緊張,比賽的那天總會到來的,好好執行你的訓練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