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你知道深層組織按摩帶來拉伸與放鬆肌肉的好處嗎?
1
你知道深層組織按摩帶來拉伸與放鬆肌肉的好處嗎?
2
以為只是過勞?跑步突昏倒竟是「病竇症候群」 醫提醒:嚴重恐需裝節律器
3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知道深層組織按摩帶來拉伸與放鬆肌肉的好處嗎?

2018-07-10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肌肉痠痛 運動恢復 運動按摩

無論你是每日身體運動量大的職業運動員或正在接受物理治療的人,深層組織按摩都能為你的身體帶來許多的好處。而深層組織按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減緩肌肉痠痛與不適感,同時也能提高身體自我癒合的能力,那深層組織按摩是什麼?對我們的身體能帶來什麼好處?

你知道深層組織按摩可拉伸與放鬆肌肉的好處嗎? ©Brace Access

什麼是深層組織按摩

深層組織按摩(Deep tissue massage簡稱DTM)主要是牽扯到身體內包括筋膜、肌肉和關節等相關組織,與其它比較常見的按摩例如瑞典式按摩或指壓式按摩相比,深層組織按摩通常更慢更深入身體內層,因此,按摩治療師對身體的目標區域施加深度壓力,再加上大多數深層組織按摩通常集中在主要肌肉群,例如頸部或下背部;以及易於受傷的關節和肌腱部份,所以,深層組織按摩又被許多人稱為「運動按摩」,最近常看到的自動按摩槍就是深層按摩的一種工具。

深層組織按摩又被許多人稱為「運動按摩」。 ©cryofixwellness.com

深層組織按摩對身體的好處

 1  治療慢性背痛:
根據2012年一項比較兩種不同按摩治療慢性背痛的研究報告,發表於健康技術和信息學研究的特定研究中,這項研究特別針對26名年齡在60-75歲之間的慢性背痛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第一組採用治療性按摩第二組採用深層組織按摩,每次按摩30分鐘持續10天,研究的其間停止他們原本接受的治療方式,最後研究結果發現深層組織按摩這組比治療性按摩,在疼痛上獲得較多的改善。另外,2014年發表在科學世界日報上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單獨使用DTM治療對於減輕患者的慢性背痛,甚至比按摩同時使用NSAID止痛藥的人,有著相似的效用與成果。

 2  有助於降低高血壓:
發表在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深部組織按摩對患有疼痛和高血壓症狀的成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血壓讀數有正面影響。這個研究找來了263名志願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8.5歲,在治療之前對於每個患者總體肌肉痙攣/肌肉勞損皆被描述為中度或嚴重,接著進行持續45-60分鐘的按摩,同時播放21種有助於舒緩的音樂,事後採用Scheffe's F檢驗機器來分析數據,結果顯示按摩治療後平均收縮壓降低10.4 mm / Hg,舒張壓降低5.3 mm / Hg,平均動脈壓降低7.0 mm / Hg,平均心率降低10.8次/分鐘。

 3  減輕壓力與肌肉緊繃:
慢性壓力和肌肉緊繃引起的炎症可導致整體健康狀況惡化,恢復時間延長,免疫功能降低和心血管問題例如高血壓,經過一連串的研究發現按摩療法可以幫助降低皮質醇水平,甚至可以促進催產素(oxytocin)的產生,隨著多年來研究催產素對於控制人的各種行為和情緒反應非常重要,現今科學家們發現,很可能所有的涉及心理、感受和情感功能的相關腦內的生化機制,都與催產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深度按摩的自然緩解壓力的幾種機制包括其擴張血管的能力以及較低的邊緣系統(包括下丘腦)的活動,其負責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和皮質醇分泌,通過心率、血壓和心率變異性測量,證明按摩可通過增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來改善放鬆。

 4  改善運動恢復和表現:
發表在運動醫學與體育健身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發現深層組織按摩在改善運動恢復和表現方面呈現積極趨勢,對運動員最有益的深層組織按摩被認為是運動按摩,這通常在運動開始之前進行以幫助溫暖身體並防止受傷或立即改善恢復。
 
該報告顯示,運動按摩科學已成為運動員、運動訓練員、教練和運動生理學家越來越感興趣的項目,這個研究也表明,深層組織按摩可以幫助改善乳酸清除、延緩肌肉酸痛、肌肉疲勞、預防傷害和傷害治療。另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接受按摩的運動員有心理上的好處加上其它研究表明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信心,儘管這個研究從長遠來看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分析,但是組織癒合和按摩的心理影響對於專業和休閒運動員來說都是有幫助的。

深層組織按摩在改善運動恢復和表現方面呈現積極趨勢。

 5  減少關節炎症狀:
根據關節炎基金會的說法,按摩通常用於緩解許多類型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慢性關節疼痛,僵硬,焦慮,關節運動範圍有限以及睡眠困難。無論是由專業人員還是由患者自己進行,每天都可以使用堅固的按摩來進行自然緩解。

研究表明,與較輕的按摩相比,壓力更大的更健康的按摩可以導致關節炎疼痛的顯著減少。較輕的按摩往往會引起(不放鬆),因為心率往往會上升。然而,在中等壓力下,心率通常會下降,這會刺激鬆弛並減少緊張。

 6  幫助孕婦減緩分娩疼痛:
許多孕婦現在轉向補充藥物以幫助控制分娩疼痛和支持布拉德利方法等自然分娩過程。事實上,調查顯示在懷孕期間推薦的最常見的替代療法是按摩療法(61%);針灸(45%);放鬆(43%);瑜伽(41%)和脊椎按摩療法(37%)。在一些研究中表明,按摩療法可以在懷孕期間因降低焦慮而有效,而在分娩前和分娩期間接受按摩的孕婦出現減低抑鬱、焦慮、腿部和背部疼痛等症狀。另外,還有一項研究的結果發現,在分娩前和分娩期間接受按摩的女性疼痛明顯減輕,而且她們的分娩時間平均縮短了3個小時,並且需要更少的藥物需求,加上由於按摩後皮質醇水平降低血流量得到改善,孕婦也可以更好地防止胎兒過度活動和早產風險。

資料參考/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以為只是過勞?跑步突昏倒竟是「病竇症候群」 醫提醒:嚴重恐需裝節律器

2025-10-08
話題新知知識跑步保健

50歲的葉先生在某天下班後跑步時,突然因眩暈倒地,經診斷確診為「病竇症候群」,心跳不僅過慢,甚至每天多次出現心搏暫停,最長達2.85秒,雖醫師建議裝設人工節律器,但他心中仍有疑慮,最後轉至奇美醫院中醫部就診,經調整體質與生活作息後,他免於裝設人工節律器,且經近1年追蹤,未再出現心臟不適。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表示,病竇症候群是因心臟節律中樞「竇房結」退化所致,造成心跳過慢、停跳或快慢不均,常見於50歲以上族群,盛行率約0.2~0.3%。臨床症狀包括心悸、頭暈、疲倦、眩暈、突發暈厥,或胸悶胸痛等6大警訊,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嚴重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病竇症候群恐致心跳異常

許堯欽說明,病竇症候群的心電圖表現,常見可分為竇性心搏過緩(Sinus bradycardia)、竇性停搏(Sinus pause)、竇房傳導阻滯(Sinoatrial block)等3類型,偶爾會出現心律快慢交替的現象。 許堯欽指出,心搏過慢、過快都可能導致危機。當心搏過慢時,腦、心、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輕者感覺全身無力、頭昏眼花、失眠;嚴重者可引起黑矇、突發性暈厥,表現近似腦血管疾病症狀。

許堯欽進一步解釋,而心搏過速時,心率可瞬間飆到每分鐘100次以上,症狀類似心絞痛、心臟衰竭或自律神經失調。此外,由於突發性的心臟停搏常導致昏厥,一旦在爬樓梯、騎車、開車等途中發生,可能導致嚴重意外甚至死亡風險。

許堯欽提到,人工節律器能夠穩定控制心跳、降低突發風險,但並非裝上就一勞永逸,除每7~10年需更換電池外,日常生活應避免靠近高磁場、強電流或讓身體震動、通電的醫療器材,使用手機也要保持安全距離。

中醫建議按2穴位緩解症狀

不過病竇症候群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是可考慮的輔助路線。許堯欽說,透過中醫視角辨證論治,針對患者體質、症狀因應不同方劑、藥膳及調整生活型態等,從從補氣養心、溫腎助陽、調和氣血等方向著手,治療改善率達7成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需裝置人工節律器。

許堯欽提醒,若日常出現心悸、胸悶或輕微心律不整,可先透過按摩內關穴與勞宮穴,每次3~5分鐘來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或有疑慮,仍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與安全,只要能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配合醫師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心悸、胸悶」別輕忽!醫:藥物治療無效「燒一下」就好

心臟健康竟與「呼吸」息息相關?名醫教你「護心呼吸法」7步驟見效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心臟停2.85秒!中年男跑步突暈厥⋯醫揪「病竇症候群」讓心跳異常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2018-07-09
生活新聞保健話題

台灣是全世界第一的「洗腎王國」,洗腎人口超過8萬多人,然而資料顯示,不運動成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高佔51.9%。腎臟科醫師建議,腎友應在身體狀態允許下適當安排運動訓練與活動時間,對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7日舉辦的一場2018腹膜透析腎友嘉年華會中,更有腹膜透析4年的女性患者分享成功挑戰單車40公里,現在連出國旅行都不成問題。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5成以上慢性腎臟病友不運動  恐致腎臟惡化

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不運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佔51.9%)。如果因透析而減少運動量甚至不運動,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
 
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在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另依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然而,如此龐大的洗腎人口中,運動常被病人忽視。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以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透過經常性地適量運動,可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並能進一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然而,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指出問題點,因為末期腎臟病的腎友受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肌肉病變等症狀,造成身體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因而降低運動的意願。

專家們呼籲腎臟病的腎友平時應做適當運動(由左至右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以及百特長官)

每天走30分鐘  可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肌肉量與體能

「益健康,腎友更應該多運動!」盧國城強調,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透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以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就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進一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此外,一篇本土研究指出,透析的腎友透過有氧運動後,其血液中內修護細胞增加、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
 
然而,對於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佔據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相對壓縮了運動時間。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指出,目前透析中的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就能自行在家中、辦公室或是汽車等空間操作,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過程中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症狀,在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因此,唐德成非常鼓勵年輕患者、有能力自我照護的患者選擇腹膜透析,能讓腎友有較多時間安排適當的運動訓練。

腎臟病友陳麗香分享自己使用腹膜透析多年,能正常上班、假日運動、出國旅遊,跟正常人無異

洗腎照騎單車40公里  腎友享受樂動人生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7日舉辦「腹友人生、腎利得分」腎友嘉年華會中,現場百名腎友與家屬齊聚,雖有不少腎友受限於透析治療而不願出門活動,但同時也有一群腎友積極用運動活出自己。
 
「沒想到我可以沿著新竹17公里海岸線騎自行車來回40公里路程,完全不是問題!」使用腹膜透析4年的陳麗香提到,由於腹膜透析換液治療時間的彈性,讓她可以和先生固定安排假日運動行程,連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生活品質不減反升,自己的精神也更好了。現在陳麗香維持正常上下班時間,同時安排運動、出國、合唱團練習等各式休閒活動,她自信說道:「雖然我在洗腎,但是不說的話沒人看的出來!」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