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24 種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1
24 種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2
曹純玉柏林馬衝出2:34:18 再次刷新全國紀錄後卻不甘心
3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4 種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2019-08-12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馬拉松 跑步訓練 全馬訓練 跑步姿勢 間歇訓練

想要破PB﹖從跑步訓練、交叉訓練、伸展、恢復、營養補給到比賽策略,甚至心理建設,各方面的努力都能為跑速加分。我們統整出24個重點方法,助你跑速更上一層樓,甚至突破個人最佳紀錄!

24 種方法助你跑得更快、破PB

1. 保持良好姿勢

無論任何跑速,關鍵都是練習良好且適合你的跑步技術。大原則是保持上半身挺直且放鬆、以中足在臀部下方著地,手臂呈90度前後擺動而非左右。(延伸閱讀:開始跑步前必學會的事-關鍵跑姿)

姿勢跑法中「關鍵跑姿」的4種角度 ©臉譜出版《跑步,該怎麼跑?》

2. 間歇跑

間歇訓練是利用高強度與低強度訓練交替,以提高速度和耐力,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燃燒熱量。

3. 法特雷克跑轉換配速

「法特雷克跑」在瑞典用語中意為速度遊戲,是一種與間歇訓練相近的長距離的訓練方法。透過交替慢跑和衝刺,可以逐步建立速度和耐力,同時消除跑步的單調無聊。

4. 節奏跑訓練快速穩定

緩慢而穩定可能贏得比賽,但快速而穩定可以建立速度。節奏跑(又稱乳酸閾值跑,比你的5K配速慢10-15秒)讓跑者能找到一個「舒服有難度的」速度並保持20分鐘。

5. 別忘了衝刺

為了改善加速技術,衝刺跑必須納入訓練,通常約50-200公尺跑8-12趟。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一些菁英跑者、嚴肅跑者在路跑賽前都會做一些短衝刺。(延伸閱讀:長距離跑者也需要做衝刺訓練嗎?)

6. 跟跑步機當好朋友

跑步機有助於調整你的步幅和步頻。基於「速度=步頻×步幅」的公式,如果提升步頻與步幅任一項,就能提高速度。(延伸閱讀:跑步遇瓶頸?用跑步機拉抬跑速的3大好處與8個提醒)

7. 跳繩

把跳繩加入你的日常訓練中。一般拳擊手都清楚﹕快速的雙腳意味著快速的雙手;對跑者而言,跑速的雙腳更直接影響快速的步伐。

快速的雙腳意味著快速的雙手 ©fitnessmagazine.com

8. 運用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是預防傷害、強化體能的基礎,強壯的核心肌群讓跑者能在跑步時使用更多力量。根據2009年有關核心肌力訓練和運動表現關係的研究指出,每週只需15分鐘的核心訓練,就足以幫助跑者加快速度。

9. 阻力訓練

試著在跑步時拖著某些重物以提高阻力,如果預算允許或有體驗機會,可嘗試反重力跑步機來觀察阻力的影響。

10. 重量訓練

更強壯的肌肉能讓你更快抵達終點。雖然跑者不需要練出大肌肉,但2016年一項研究顯示,每周2-3次重量訓練可大幅提高跑速。

11. 跑坡

跑在戶外或是跑步機的斜坡上是一種阻力訓練,你將建立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後肌和臀肌等跑步時所需的肌肉。

12. 飛輪交叉訓練

騎飛輪可以訓練你的臀部,同時迫使你的雙腿舒適地從緩慢優閒騎行到全力衝刺。跑步也是如此,所以試著以飛輪做為交叉訓練吧!

13. 做登山者

登山者 (Mountain Climber)是一個模擬登山的全身性的動作,除了能鍛練核心肌群,還可鍛鍊到三頭肌、肩膀、核心、臀部和大腿等肌群。步驟如下﹕
步驟1﹕以棒式預備,手臂彎曲呈90度,雙腳併攏伸直,腹部收緊。
步驟2﹕一腳膝彎曲觸碰至胸前 (另一腳不要掉下來)。
步驟3﹕左右腳交替觸碰至胸前,盡量快速移動。

14. 每天伸展

雖然伸展和預防跑步傷害的關連尚未釐清,但每天伸展,特別是針對髖屈肌,可提高靈活性、更能邁開大步往前。

15. 做瑜伽

你可能曾聽過「跑者瑜伽」一詞,瑜伽確實相當適合跑者納入訓練。2016年一項有關男大生運動員的研究顯示,每週2次瑜伽課程可增加關節靈活性,並在10週內改善平衡,而這些都是跑者需要的。

16. 足夠的睡眠

以往研究顯示﹕良好休息的運動員有更好的反應時間和更快的速度。近期一項研究更指出﹕延長睡眠時間能提高耐力運動表現,並建議每晚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或是多運用零碎時間小睡片刻。(延伸閱讀:想跑更快?睡眠時間是秘密武器)

17. 減脂

減掉脂肪(而非減掉肌肉)可以幫助跑者節省時間,研究顯示美減少1磅每英里平均配速能減少2.4秒,相當於減掉0.45公斤每公里平均配速可減少約1.5秒。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減重範圍,在開始進行減重計畫前應諮詢專業人員。(延伸閱讀:我跑馬拉松 我還需要減肥嗎?)

18. 注意腳趾

整個身體從頭到腳都可能影響跑速,跑步時試著腳趾上鉤(背屈),可透過減少著地時間來降低著地時的衝擊力。

19. 改變呼吸方式

學習如何在更快的跑速下呼吸,是需要平時練習的。請同時使用鼻子和嘴巴吸吐,以獲得最大的氧氣量供給肌肉,並嘗試腹式呼吸,將空氣填進橫膈膜而非胸腔。(延伸閱讀:跑步搭配3:2節奏呼吸 讓你跑得更穩、降低傷害)

20. 少碰糖

雖然跑步的能量需要碳水化合物(醣類)轉化而成,但垃圾食物提供的「糖」只會減慢你的速度。在跑前適當時間吃全穀物、義大利麵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又不會壞了身體。

21. 喝杯咖啡

有研究發現,低劑量攝入咖啡因可提高運動表現,儘管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但咖啡確實是個符合比賽規定的運動前補給劑,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奧運會運動員使用咖啡因來提高他們的表現。(延伸閱讀:跑步前先來杯黑咖啡對於跑速有幫助?)

有研究發現低劑量攝入咖啡因可提高運動表現

22. 別往回頭看

低頭看腳或是轉頭觀察戰況,可能會浪費你寶貴的比賽時間。應專注於前方距離約10-20公尺,想像自己衝過終點線的喜悅,或是拿到獎牌時的成就感,總而言之,就是把目光放在前方。

23. 換更輕便的跑鞋

不是要求你赤腳跑步,但跑鞋越輕量,越能模仿足部的自然動作、提高步伐效率。在符合腳型和足弓前提下,可嘗試市面上販售的赤足鞋,或是挑選較輕量的鞋款,看看減少重量後是否影響你的步伐。(延伸閱讀:你是不是穿錯鞋了? 專家親授選鞋6大指標)

24. 衣物輕量化

比賽當天,把額外的衣物、外套和補給腰包拿走吧!身體上的贅物越少,速度越快,這就是為什麼多數職業選手都穿著背心和短褲上場,補給則靠專屬補給員協助。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曹純玉柏林馬衝出2:34:18 再次刷新全國紀錄後卻不甘心

2019-09-30
六大馬馬拉松新聞跑步話題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柏林馬拉松於29日開跑,國內女子馬路拉松紀錄保持人曹純玉,在號稱「最速賽道」上以2小時34分18秒完賽,在女子組排名第15名,大破自己3月在東京馬拉松創下的全國紀錄2:36:14,將全國紀錄往前推進近2分鐘。不過,雖破全國但未達奧運參賽標準的她,仍在賽後表示「這個成績只達到自己的均標,覺得不夠好。」

曹純玉柏林馬拉松衝出2:34:18 再次刷新全國紀錄後卻不甘心 ©森林跑站

曹純玉日前多次公開表示力拼2020東京奧運入場券,這次在柏林馬拉松卻沒能達到女子馬拉松奧運參賽標準成績(2小時29分30秒),讓她即便破全國仍有不甘。賽後她在個人臉書粉絲頁表示:「雖然平常訓練狀況都很不錯,但在比賽過程中出了點狀況,使得這成績只達到了自己的均標,覺得不夠好!進終點時,並沒有因為破全國而感到開心,反而多了點不甘心~覺得不應該只有這樣...」

雖然不甘心,但她也表示再難過也不會有幫助,只能化悲憤為力量。也霸氣指出「2020東京奧運,我知道標準對我們來說很高,但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定水準的比賽才會更加顯得挑戰者的價值。繼續努力將自身的成績往上推進,才是對我最好的方式!」

曹純玉賽後與完賽獎牌合影 ©森林跑站

台灣參賽選手中,「真男人」張嘉哲以2:17:05跑出他的傷後最佳成績,為自己再添一個Sub220成績,也是男子馬拉松中全國第七快。

曹純玉的男友兼教練陳囿任前半場與曹同跑,之後兩人拉開差距,陳以2:31:53大破個人最佳超過四分鐘,從原本排名國內男子馬拉松歷代93傑,躍升到第52傑;賽後他自嘲「Pacer跑太快不小心放生選手!費用只能領一半」

張嘉哲以2:17:05跑出他傷後的最佳成績 ©森林跑站
陳囿任前段與曹純玉同跑,最後以2:31:53佳績大破個人最佳紀錄 ©森林跑站

2019柏林馬拉松賽道上競爭激烈,男子組由37歲衣索比亞選手Kenenisa Bekele跑出2小時01分41秒,雖以13秒的勝出奪下冠軍,卻以2秒之差與去年同場賽道上Eliud Kipchoge創下的世界紀錄(2:01:39)失之交臂。賽後他表示:「我知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我知道我可以跑得更快。」Bekele曾在2016柏林馬拉松以2:03:03贏得冠軍,卻以6秒之差錯過當時的世界紀錄。

Kenenisa Bekele跑出2小時01分41秒奪下冠軍,卻以2秒之差與世界紀錄失之交臂 ©Michael SohnAP

資料來源/曹純玉臉書粉絲專頁、The Guardian、森林跑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2017-08-03
觀念馬拉松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長距離賽事的訓練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時候因為一些因素而錯過了訓練的計畫並不奇怪。我們經常認為受傷會阻礙我們的訓練,但大多數情況下,更是因為其他的生活的需求而短暫休息。
 
繁忙的日程安排經常要求跑者調整他們的優先順序。這也表示著在這幾個星期的跑步計畫中,可以進一步調整我們的待辦事項列表,以不至於打亂了該有的練習計畫。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無論是工作、家庭、疾病、假期,甚至是短暫的精疲力盡,我們都在我們的培訓計劃中錯過了幾個目標。然而,錯過訓練的日子與根本沒有跑步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那麼,在短暫的休息之後,你還能回到原來的訓練計劃嗎?或者你應該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依著以下的計劃來檢視一下你適合怎麼樣的訓練計劃。

 1  如果你錯過了1-2周的跑步時間,但你依然能夠輕鬆跑

如果你錯過了一週的鍛鍊或長跑訓練,但之中仍然有幾英里需要實踐,請不用緊張。你只需要將這些訓練延期至下一周的計劃中即可。紐約錫耶納學院的男子和女子越野賽John Kenworthy說:「如果你錯過了主要訓練,不必再回頭彌補這些錯過的東西,就直接繼續進行下去,也不要覺得你需要在下週的訓練中進行調整。」

如果你錯過了兩週的鍛鍊或長跑訓練,那就用稍微保守一點的方法回來。先花1-2天做一些輕鬆跑的練習,然後再恢復到正常的里程計畫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在決定何時嘗試鍛鍊之前,首先了解你的雙腿該如何應對輕鬆跑的步伐。
Kenworthy說:「如果你沒有做過相關鍛鍊或者長跑訓練,但卻在這幾個星期內已經跑了4-8次,那麼在決定訓練之前,這是一個很好的測試。」你可能只需要4-5天,也可能是7-8天,其中完全取決於你的身體是如何反饋。

 2  你在1-2周內都沒有跑步

即使你根本不想穿上鞋子,跑者們也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目標。第一步是慢慢累積里程​​。如果你只錯過了一周的時間,可以從每周1-2次的輕鬆跑開始。Kenworthy指出,在之前的訓練之中,跑者們不應該長時間沉浸於舒適的訓練之中。在恢復跑步期間,你可能需要一兩天才能讓你的身體恢復活力,所以在一周結束時,你應該舒舒服服地跑步。

如果你已經休息了兩週,可以從每周4-5次的輕鬆跑開始,然後再回到你的訓練計劃中。調整你一周中最長的長跑時間,但是可以比你原來設定的時間短一些。在第二週開始的時候,你便可以回到正常的日常里程,並可能在一周之內完成一次鍛鍊。

 3  如果你錯過了3-4周的跑步時間,但你依然能夠輕鬆跑

這樣的情況可分為兩種結果:

好消息:跑者已經錯過了近一個月的跑步計劃管理,但還是能夠參加比賽。
壞消息:他們必須重新調整目標。畢竟跳過了這麼多長跑訓練或者其他鍛鍊,想要達到個人的最佳狀態是不合理的。
Kenworthy說:「如果你放棄追求某種成績目標的想法時,那麼你可能會在這個目標上做出決定。於是當比賽的時候,對於這個決定,你不一定是出於準備,但實際上是你的內心可能沒有到達很想運動的境界。」

如果你的比賽在6個星期內就要發生,那麼在決定是否還要完成比賽時,馬拉松運動員應該更加謹慎。建議可以找一個較短的比賽,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假設你仍希望在比賽中保持挑戰的感覺,有一些跑者會以個人最佳的表現取代以時間來做為比賽目標。Kenworthy也建議跑者們可以用16-20週的時間去尋找一個新的比賽,而不是重新設定你的時間目標。

 4  你在3-4周內都沒有跑步

「如果你錯過了3-4週的練習,那麼你的心態應該是我每兩個月要休息一次,然後我再開始研究16到20週的比賽。」Kenworthy說。他也表示: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他不建議跑者放棄。相反,從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上來說,重新開始就是選擇。等到這些訓練更融入你的生活後,再選擇一個你可以完全駕馭的新比賽目標。

如果你真的不想放棄比賽,那麼,你可以選擇參加半程馬拉松。但一個月後,如果在沒有任何的訓練之下,直接從零衝到21公里的話,便容易增加受傷的機率。所以,不要急於在當下完成比賽,看看是否可以延遲到明年再戰。

記住,訓練計劃是用鉛筆寫的,不是用鋼筆寫的,有時還需要適時的重新調整。跑步並不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當你準備好了,將會有一個新的目標正等待著你。

資料來源/Competitor Running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