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
談身體活動 ( Physical Activity ) 與運動 (Exercise)
常常有人問我:請問打掃房間算不算運動?或是上班走路算不算運動?如果要嚴謹的來分類的話來說,身體活動與運動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對於這兩者的差異,在各個組織或是單位會有不同的分類方式與定義,因此在這裡我將用世界衛生組織 ( WHO )的定義來做一些區別以供大家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如下:   身體活動 ( Physical activity ):任何經由骨骼肌肉系統消耗能量所產生的身體動作。 ... Any bodily movement produced by skeletal muscles that requires energy expenditure.   運動 ( Exercise ):一種透過有計畫性、架構性、重複性與目的性的身體活動,其目的在求達到改善,或是維持一個、甚至數個身體適能要素。 ... a subcategory of physical activity that is planned, structured, repetitive, and purposeful in the sense that the improvement or maintenance of one or more components of physical fitness is the objective.   透過上述的定義我們可以大致上區別出兩著的差異性:   1. 運動是有事先計畫好的。( 如:週期性訓練的安排 ) 2. 運動的訓練內容是有架構的。( 如:運動型態的選擇 ) 3. 運動是有重複性的。 ( 如:重複訓練硬舉、伏地挺身等動作 ) 4. 運動是有目的性的。 ( 一般身體活動當然都有目的性,在這裡,我想從定義讓來區別,就是運動目的在求達到改善,或是維持一個、甚至數個身體適能要素 )   既然我們已經稍微區別出兩者的差異性,那麼接下來會被問到的就是哪一個比較重要?或者是哪一個可以被取代?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主觀,且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如果要從我的觀點來看,我覺得運動就像在學校上國文課,而身體活動就像是日常生活使用國文能力一樣。   學校的課程有長期規劃、有進度與配合的內容、而且透過考試來審視是否達到教學目的,這就像是運動的安排及訓練一樣;而日常生活如聊天、看電視、發簡訊 .... 等,就像是日常身體活動一般,狀況與對象是不可預知且瞬息萬變。   那麼我想問一下,大家在語言的發展上,是在聊天、簡訊的過程中學到比較多還是學校的課程中? ( 在這裡,僅限於國文或相關課程的課堂中,其他下課時間的閒聊或是其他課程都不能算是國文學習的課程 ) 相信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上使用到國文的機會會高於課堂上的時間。 ( 當然學校課程安排使時間有限是一個因素,但是考慮到學習強度與效果的部分,時間長不代表效果一定增加,這又是另外主題,可以另闢專文討論。)   但是缺少國文課程,在一開始我們就很難有計畫性、系統性地把一些如文字或是學習方法等基礎打好,影響未來學生成長後獨立學習的能力   同樣的,如果缺少運動訓練,強化某些身體功能如肌力與體能等,單純只重於身體活動,當將來必須應付更高強度的肌力與體能需求時 ( 如快速衝刺、舉重物;或是防止身體機能退化過快....等。)    因此我覺得兩者皆不可以偏廢,必須依據個人需求,求取比例上的平衡點。   說了這麼多,目的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運動與身體活動對於健康都是非常重要,如果能在運動的基礎上增加身體活動,或是在身體活動之餘增加運動訓練,對於體態控制或是健康需求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體適能
好樣的!校長會議倡導「玩運動,動健康」,其效果?
學童宅在家,滑手機、玩手遊很盛行,尤其過年、寒假更甚,影響視力及健康甚鉅,讓家長及老師們憂心忡忡。好樣的!在開學之際,新北市今年的國小校長會議很運動風!有別以往,這次的校長會議以「玩運動‧動健康」為主軸,特別響應市府「新北動健康」的政策,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與220位的國小校長都換上體育服裝,一起在三重區的集美國小操場上跳動感健身操。 朱立倫昨(2/9)日在國小校長的會議上帶領大家一起「動健康」,並勉勵校長們除做好教育的工作,也要鼓勵學生多運動、少用3C產品,從小扎根運動教育,實現「我的新北市.我的運動城市」的目標;朱立倫提醒校長,不僅要做好生活、家庭、環保、技職的教育,更要帶頭做運動,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以落實運動教育,只要孩子肯動,有興趣運動,都要鼓勵。 很佩服朱市長這項「玩運動,動健康」的政策,可謂及時雨,來的正是時候,但及時雨,必須立即搭配播種,才有收穫的可能,否則空有及時雨,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換言之,朱市長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政策,如果沒有執行力,來落實這樣偉大的政策,只是空談,淪為校長會議作秀罷了。 筆者誠懇認為,朱市長要執行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偉大政策,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執行「學校體育」專業評鑑, 依筆者多年的評鑑經驗,如果評鑑結果只是記錄存檔,其效果沒有,如果僅公布評鑑結果,有效果,但不大,最為有效果,是要執行專業學校體育評鑑,而且評鑑結果做為校長升遷或經費補助。 所謂專業學校體育評鑑,筆者認為需包含兩大條件,一是執行方法:包含定期、長期、全面、聘專家;另一是執行內容:至少包含體育教學與師資、體育活動計畫與執行、運動經費與設施等。如果校長有誠意要執行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偉大政策,相信家長一定支持的,家長能支持,經費贊助就會跟著來,接這評鑑工作,就交給專家就行了。朱市長,您說呢? (作者曾任育達科大、國立體大教授、教育部大學評鑑委員、苗栗縣體育運動設施評鑑委員。)
體適能
「老師!我喜歡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體育課的末路?
據中央社報導,因為擔心學生意外傷害,中國大陸很多體育老師已經不敢上跳馬、單雙槓等傳統課程,兩項運動正悄悄退出大陸中小學體育課。北京日報和中國之聲微博報導,有一位體育老師說,他所任教的學校,已經有好多年沒上過跳箱了,表面上看是課前準備比較麻煩,又是墊子又是箱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怕學生受傷,「特別是小學生,看不住,一錯眼兒的工夫就能摔出個好歹來」。 命運類似的還有單雙槓。一名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體育老師說,現在的小孩跳上去沒撐幾秒,「不是胳膊扭了,就是肩扭了,還有手腕骨折的,課沒法上」。報導說,大陸學校碰到這種糾紛,處理方式不盡相同。有的會由學校支付孩子的醫藥費,但有的學校會讓體育老師自己承擔後果,無形中給體育老師帶來壓力。 以上是中國大陸的狀況,其實筆者的觀察,台灣地區更嚴重,不要說跳馬,連跳箱這東西,相信有很多體育老師連看都沒看過,更不要說上跳箱的課了。約十年前左右,筆者在大學教育學程服務的時候,曾帶體育教育學程生,實施教育實習,幾乎全省走透透,看到台灣國高中的體育課,好像已經沒有體育課程標準一樣,上體育課內容極為貧乏,幾乎都是搶籃球場上籃球課,而且沒有教學,只有活動,只見籃球架下一搓搓的學生搶球及投籃,什麼跳馬、跳箱、單槓、雙槓,連聽都沒聽過,更可憐的是,有很學生應該不知道,體育教材很豐富,有六大類,甚至更多。 有一次筆者帶一班約50名體育教學實習生(即將要當體育老師),參觀桃園一所國中體育課,我們要參觀的體育課,這位體育教師好像不視我們的存在,整節課任憑學生隨意玩球,沒有教學,任人失望極了,但我還是很有風度,請教這位體育老師,這一節體育課其體育老師的功能為何?這位體育老師大言不慚說:「我顧著學生不要受傷」。我無言,心想有些工友先生,是退伍軍人,哨音比你大聲,也比你會管學生。 在台灣,大學體育課已逐漸要走入歷史了,這是有原因的,如果體育課只是提供學生運動,那何必花費這麼高的成本上體育課。如果體育課無法達到:認知(運動知識)、技能(運動技術及體能)及情意(運動興趣、倫理、創意)的教學及課程目標,不要說大學,連中小學的體育課,也沒有開設的必要,因為如果體育課只是提供學生運動,又怕受傷,坊間的運動教室教的,肯定比學校體育課教的,又多又好又安全。 教甄還沒通過的流浪、代課體育教師們,不要傷心及洩氣,我們的機會來了,趕緊成立及經營我們個人專長的運動、健身教室(或公司),把學校的寒暑假、課後及週末的體育輔導課,全包下來,這商機很大。只要平常上課日的週六白天全天,到台北市敦化國小學生活動中心,就可看到滿坑滿谷的學生在學羽球,家長坐了一排又一排,就會相信花錢學運動的學生很多很多,運動教室的商機確實很大,只要把你(妳)的教學品牌建立起來,保證你(妳)的班開不完。